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合集下载

鼻咽癌CT诊断(附100例报道)论文

鼻咽癌CT诊断(附100例报道)论文

鼻咽癌的CT诊断(附100例报道) 【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46-01鼻咽癌是来自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广泛见一世界各地,在我国以南方省份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较常见肿瘤,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我科经鼻咽部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的鼻咽癌100例本文就鼻咽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一般资料100例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从20-75岁,平均42岁,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鼻阻、鼻妞、耳鸣、偏头痛、复视与颈部包块,病史1-6个月。

肿瘤发生在鼻咽顶后壁32例,左侧壁16例,右侧壁12例,顶壁5例,其余35例同时侵犯两个壁以上。

72例为鳞状细胞癌,18例为未分化癌,10例为低分化癌。

使用philips mx8000多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为5mm,层距为5mm,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加冠状位扫描。

2 结果2.1 鼻咽腔形态改变:鼻咽腔85例,ct表现为鼻咽腔变窄、变形,咽鼓管口前移,咽隐窝左右不对称,一侧或两侧咽隐窝变浅、消失、或突出,腔内肿块隆起呈丘状或菜花状(图1、2)。

2.2 粘膜下和深层软组织改变:28例表现为鼻咽部粘膜增厚,鼻咽部肿块(图3、4),72例ct表现为鼻咽部肿大形成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周围软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茎突间隙内肿块5例。

图1、2左侧鼻咽侧后壁软组织肿块影,同侧咽隐窝、咽鼓管咽口闭塞及双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

图3、4右侧鼻咽侧壁软组织肿块,肿块累及双侧口咽部。

图5、6咽顶部软组织肿块,颅底骨质破坏,肿瘤侵入颅内。

2.3 邻近结构的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咽旁间隙受累65例,ct表现为间隙推移,狭窄、变形与模糊、或形成肿块,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20例,颈动脉鞘区受累及52例,ct表现为肿块侵入颈动脉鞘区,包绕颈动脉,颅底侵犯35例,表现为颅底骨质溶骨性破坏,或颅底孔扩大,正常骨质中断、缺损,脑内侵犯6例,表现为颞叶、右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影(图5、6),颈部淋巴结转移48例,表现为颈部结节状、团块状软组织影,呈不均匀强化,部分为中央低密度灶,周围强化。

鼻咽癌的影像诊断TNM分期与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影像诊断TNM分期与鉴别诊断

TNM分期-M分期
鉴别诊断-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淋巴瘤
• 青壮年多见。 • 常合并咽淋巴环环内其他部位病变,以扁桃体最常见,两者之间
病变可以不相连。 • 以顶后壁受累最常见。 • 病变侵犯范围广,但邻近的深部组织及颅底骨质侵犯少见。 • 常伴颈部淋巴结双侧、多组同时受侵。 • 增强:轻-中度均匀强化 。
鉴别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癌的影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华南地区多见,尤其广东、福建高发。 • 常见于中年人,也可见于青、少年。 • 男:女≈3:1。 • 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病因 •遗传因素: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 传病。 •EB病毒:潜伏感染。 •环境因素:亚硝胺类、微量元素镍。
病理
• WHO I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 WHOI I型:非角化分化型癌。 • WHO III型:非角化未分化型癌。
临床表现
• 鼻部症状:回吸涕中带血、鼻塞。 • 耳部症状: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 • 颈淋巴结肿大:质中,进行性增大,无压痛,活动 差。 • 脑神经症状:III、IV、V、VI、IX、X、XII。 • 远处转移:骨、肺、肝。
影像表现
• 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鼻咽侧壁增厚 。 • 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CT上呈等密度; MRI上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 颅底骨质破坏:CT上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MRI上表现为低信号的骨皮质不完
谢谢
肌间脂肪间隙完好。 • 颅底骨质无破坏 。 • 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 增强: 垂直明暗相间条索状结构 。
小结
• 男性中年人多见;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腔不对称。 • 鼻咽侧壁增厚 ;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 • 颅底骨质破坏。 • 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颞叶等处。 • 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 淋巴结转移:早期。 • 继发表现:鼻窦炎或积液;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癌

鼻咽癌

七、鼻咽癌的分期
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 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 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 1.解剖划分 (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 (2)侧壁:包括咽隐窝 (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 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 TNM分期
鼻 咽 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中医附一肿瘤科 张红 廖绛阳
一、概述
1.定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常以涕 中带血、鼻塞、鼻出血、耳鸣、听力减退、头痛、 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脑神经受损等为主要症状。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六、鉴别诊断
(1)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好发于青年人,原 发肿瘤较大,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该病淋巴结转移,不单局限在 颈部,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最后 需要病理确诊。 (2)鼻咽部结核: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 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分泌物涂片可找 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粘连,无 压痛;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杆菌;PPD试验强阳性。另X线胸片常 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3)增生性病变: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 如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黏膜呈淡红色,光滑,多是在 鼻咽黏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生后,角化上 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形成潴留 性囊肿。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 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4)另外,鼻咽癌还需与鼻咽纤维血管瘤、咽旁间隙肿瘤、颈部及颅内 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桥脑小脑角肿瘤)等相鉴别。

《1 例鼻咽癌气管切开病人的个案护理》

《1 例鼻咽癌气管切开病人的个案护理》

《1 例鼻咽癌气管切开病人的个案护理》一、疾病概述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由于鼻咽癌的位置较为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治疗措施,用于缓解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遗传因素鼻咽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的人患病风险较高。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2. 环境因素鼻咽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病毒感染、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例如,长期食用咸鱼、腌肉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以及长期接触甲醛、苯等化学物质,都可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3. 病毒感染EB 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B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能潜伏在鼻咽部的上皮细胞中,长期刺激细胞发生癌变。

三、临床表现1. 鼻部症状鼻塞:早期可出现单侧鼻塞,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变为双侧鼻塞。

涕中带血:常表现为回吸性涕中带血,即用力回吸鼻腔后,吐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

2. 耳部症状耳鸣: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耳鸣声多为低调的嗡嗡声。

听力下降:由于肿瘤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可导致中耳腔积液,引起听力下降。

3. 颈部淋巴结肿大鼻咽癌患者常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

肿大的淋巴结可活动,也可融合固定。

4. 头痛头痛是鼻咽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单侧持续性头痛,疼痛部位多在颞部、顶部或枕部。

5. 脑神经症状当肿瘤侵犯脑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的脑神经症状,如视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吞咽困难等。

四、治疗要点1.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由于鼻咽癌对放射线较为敏感,通过高能量的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可以杀死癌细胞,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多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让身体恢复。

鼻咽癌诊疗常规

鼻咽癌诊疗常规

鼻咽癌诊疗常规一临床概述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好发于中南五省,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发病率也逐见增高。

鼻咽癌约 90% 以上是低分化鳞癌。

因其病理特点为分化差的癌故颈淋巴结转移机率较高,就诊时约 80% 左右病人伴有颈淋巴结肿大。

二诊断依据及要求鼻咽癌的诊断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材料,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辅助检查和病理诊断等。

1.病史采集:病史采集主要包括首发症状 / 主要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发展过程,诊疗经过,主要阴性体征等2. 临床症状血涕、鼻堵,耳鸣、耳聋、听力减退、头痛、面麻及复视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晚期时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舌偏斜、声哑、张口困难及颈淋巴结肿大等症。

3. 临床检查鼻咽部检查为重点,要求掌握后鼻镜或鼻咽光导纤维镜检查方法,明确大体肿瘤的形状,侵犯范围等,检查鼻腔后鼻孔、口咽、眼、耳、喉及 12 对颅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反应,颈和锁骨上区淋巴结的改变。

常规全身体格检查是必需的4. 影像检查 CT 或 MRI 扫描检查对鼻咽部肿瘤及邻近结构受侵或颅底骨破坏、颈淋巴结转移等的显示直观,要求所有患者有二者之一。

对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最好行鼻咽颅底 MRI 检查。

胸片和腹部 B- 超为必须检查。

晚期患者还需要骨扫描检查5. 血清学检查 EB 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对鼻咽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其中 EA/IGA 的阳性反应,更有其特异性。

6. 病理检查经鼻腔或口腔钳取鼻咽部肿瘤组织作病理检验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临床难以获得鼻咽部病理标本时,可考虑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7.其他辅助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病原学和抗体指标。

垂体 / 甲状腺功能检查。

三诊断和分期根据诊断依据要求,获得病理诊断和影像学资料后,按照 92 福州分期标准和 UICC 2002 第6 版分期标准,同时分期。

四治疗原则早期鼻咽癌 (I/II期):根治性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III/IV M0)患者:同步放化疗(临床科研)M1患者,以化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组织,常见于亚洲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

该病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一、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首先,鼻咽癌可分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未分化型。

其中,角化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角化鳞状细胞癌的特征,细胞具有明显的角化现象。

非角化型主要包括未分化癌、肉瘤样癌等。

其次,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细胞具有角化现象。

腺癌主要来源于鼻咽黏膜下的腺体组织,相对较少见。

泡状细胞癌主要包括上皮样和非上皮样两种类型,上皮样泡状细胞癌源自上皮细胞,非上皮样泡状细胞癌源自生殖细胞。

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细胞高度异型性,未分化程度较高。

最后,鼻咽癌的分级是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划分的,通常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为分化好的鼻咽癌,细胞异型性较低;Ⅳ级为未分化的鼻咽癌,细胞异型性极高。

二、鼻咽癌的分级系统鼻咽癌的分级系统有几种,包括WHO分级系统和TNM分期系统。

在这两种分级系统中,都重点关注了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1. WHO分级系统WHO分级系统根据细胞学特征和肿瘤组织学类型分为三个等级:分化良好型、中度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化良好型鼻咽癌细胞形态规整,细胞核少见异型性;中度分化型鼻咽癌细胞形态较规整,但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未分化型鼻咽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异型性显著。

2.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部位、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深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的TNM分期,可以进行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三、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

鼻咽癌概述及偏方

鼻咽癌概述及偏方

鼻咽癌概述及偏方(一)、概述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南方几省发病率较高,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和种族特点,同时有一定的家族倾向。

男性较多,年龄在30~59岁最多。

临床表现:早期除极少数偶有耳鸣或涕血外,一般无症状,患者往往以颈侧淋巴结肿大、耳鼻症状,偏头痛,甚或远处转移为初发症状而就诊。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血涕(特别是清晨由口内吸出的鼻咽分泌物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尤虚注意)或鼻衄;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耳聋、头痛、复视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空气或食物中含致癌物质)及维生素A缺乏有关。

本病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最多,占85.6%;未分化癌(5.4%)和较高分化癌(9.0%)都较少。

鼻咽癌的诊断,可根据病史和上述临床表现,配合某些必要的检查项目有助于确诊。

鼻咽镜检查、病例活体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均很高。

荧光素检查法,X射线检查法等可起辅助诊断。

本病的治疗,首选放疗;化疗可作为晚期患者的辅助疗法;较少采用手术治疗。

本病属中医“鼻渊”、“真头痛”、“石上疸”、“失荣”等范畴。

本病主要由于肺热痰火及肝胆毒热上扰所致。

临床常分为肺热,气郁、毒热等型辩证施治。

二(总方)1、主治:鼻咽癌方药:扶正生津汤:麦冬12克,天冬12克,沙参10克,元参9克,生地10克,白茅根12克,玉竹9克,银花9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毛藤20~30克,党参12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丹参12~15克。

加减:脾胃虚寒加大枣、黄芪、砂仁、酌减白茅根、元参、麦冬、天冬、生地;气血两虚,白细胞降低加枸杞子、生阿黄芪、鸡血藤、酌减白茅根、元参、麦冬、天冬;头痛加川芎、独活、防风、白芷、酌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元参;发烧加黄芩、青蒿、连翘;食欲不振加麦芽、山楂、建曲、鸡内金;便秘加干瓜蒌、麻仁、大黄;失眠烦躁加枣仁、五味子、珍珠母;放疗结束一个月,原方可减去丹参、银花,此后入局部皮肤及软组织出现萎缩或硬化,丹参应继续使用并加大剂量。

【疾病名】鼻咽癌【英文名】NASOPHARYNGEALCARC

【疾病名】鼻咽癌【英文名】NASOPHARYNGEALCARC

【疾病名】鼻咽癌【英文名】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缩写】【别名】【ICD号】C79.8【概述】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发生在鼻咽腔黏膜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为起源于上皮的鳞状细胞癌,少部分病例则为黏膜下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瘤、黏液表皮样癌等。

鼻咽癌是一种侵入性很强的肿瘤,早期侵犯深部结构。

鼻咽部因扩散的方式不同而引发不同的症候群:1.上行型(A型)扩展 侵犯第Ⅱ、第Ⅲ、第Ⅳ、第Ⅴ、第Ⅵ对脑神经和眼眶,侵犯颅底产生骨质破坏。

2.下行型(D型)转移 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广泛转移,并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3.上下行型(AD型) 既有脑神经、眼眶和颅底的受累,又有颈淋巴结转移(图1)。

【流行病学】鼻咽癌有明显的地区性。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省发病率最高。

亚洲的东南亚各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为中发区,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为低发区。

【病因】鼻咽癌的病因不明,推测遗传因素和生活的传统习惯因素在鼻咽癌发生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根据细胞染色体及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的研究,鼻咽癌的明显民族聚集现象,推想鼻咽癌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

环境因素:饮食过多的咸鱼、腊味和腌制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品,这些食物有诱发鼻咽癌的作用。

饮水中镍、铅含量高,而锌、铜和镉含量相对低。

大米中镍含量高,而钼、铬、铅和镉含量低,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也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EB病毒:从鼻咽癌的组织中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找到了EB病毒颗粒。

鼻咽癌体内存在EB病毒高滴度的抗体,病情严重者滴度高,随着病情恢复,抗体滴度下降,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

【发病机制】致瘤因素引起鼻咽腔黏膜细胞的无限增殖、恶性变,并发生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鼻咽腔深在、隐蔽,该部位恶性肿瘤局部症状不显著,多因蔓延邻近结构或淋巴道转移后才引起注意,因眶区痛、眼外肌麻痹和眼球突出首先就诊于眼科者并不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性别:男/女:2-3/1; ? 年龄: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
鼻咽癌高发核心地带
病因 ? 遗传因素
? 病毒因素
?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 种族易感性:黄种人多于白种人,侨居国外的中国南方人 其后裔发病率高于当地居民;
? 家族聚集性: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癌史,尤其是鼻咽癌 家族史;
? 免疫标记遗传标志:研究发现鼻咽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相关
泡状核细胞癌
未分化癌
大体类型及病理类型
结节型:肿瘤呈结节或肿块状,临床多见; 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易出血; 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中央坏死凹陷,临床少见; 粘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左右不对称,肿瘤 表面有正常粘膜覆盖;
1979年国内病理类型: 高分化鳞癌(占不到10%) 低分化鳞癌(占85~90%) 未分化癌(约占5%) 其他类型的癌(占5%左右)
? 低分化或未分化NPC组织中发现EB病毒核抗原,阳性率 为100%;
? 用EB病毒感染病人的血清与淋巴结的B细胞培养,可见B 细胞迅速异常增殖,而未受EB病毒感染的细胞,则无此 现象;
? 将EB病毒实验性感染松鼠喉的鼻咽组织后,可诱发致死 性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
环境因素
?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美国加州第一代华人NPC死亡率为当 地白人居民的30倍,第二代则降为15倍,第三代更有下降 趋势。反之,生长于东南亚地区的白种人,患鼻咽癌的危 险性有所升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其 重要作用;
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
? (4)头痛:头痛常为一侧性偏头痛,位于额部、颞部或 枕部(反复看神经内科医师)。轻者头痛无须治疗,重者 需服止痛药,甚至注射止痛针。头痛原因很多,但有脑神 经损害或颅底骨破坏常是头痛原因之一。晚期鼻咽癌的头 痛可能是三叉神经第1支末梢神经在硬脑膜处受刺激反射 引起。 有的患者出现牙痛,反复看牙医,牙齿拔了几颗 还痛。
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
? (7)复视: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 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 视。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 (8)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 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 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如双 侧舌下神经受损将引起伸舌困难。伸舌偏斜发生率 仅次于面麻、复视。
? 1966年,OLD等偶然发现NPC病人血清中存在高 滴度抗EB病毒抗体。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 EB 病毒与NPC有密切的关系。
EB病毒与鼻咽癌
? 从NPC组织中可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分离 阳性率为68.7%;
? NPC病人血清中存在高滴度与EB病毒相关的抗体,这些 抗体包括: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VA)、膜抗原( MA)等;
颏下淋巴结
图2 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体表部位示意图
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
? (3)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易误诊为分泌性中 耳炎)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 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 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 鼻咽癌症状之一。
? 动物实验证实镍可以促进亚硝胺盐诱发鼻咽癌,维生素缺 乏和性激素失调也可以改变粘膜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利用二亚硝基哌哔嗪通过前鼻孔或皮 下注射在大白鼠体内成功诱发出鼻咽癌
病理
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和低 分化鳞癌。鼻咽癌 95-98%属于低分 化鳞癌;
腺癌:包括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 癌;
2003年国际病理分型: 1、非角化型癌 2、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3、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
好发部位:咽隐窝及顶前壁
? (1)颈淋巴结肿大:鼻咽癌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 状占36.5%,治疗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占70.6%;
? (2)回缩性血涕或鼻出血:(易被认为“上火”)回缩性 血涕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从口哼出带血的鼻涕,带血量不多 ,常被病人疏忽,或被当作咯血到内科或肺科就诊。由于鼻 咽腔内肿瘤血管比较脆,肿瘤外表常没有粘膜覆盖,故易有 血涕症状。回缩性血涕是鼻咽癌早期症状之一,应该引起病 人和医师重视;
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
? (5)鼻塞:(以为是反复感冒所致)鼻咽癌好发在 鼻咽顶前壁,很易侵犯鼻腔后部,CT检查鼻咽癌侵 犯鼻腔占42.9%。治疗时症状有鼻塞占48.6%;
? (6)面麻: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 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 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 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 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概述 ? 病因 ? 病理 ? 临床表现 ? 检查 ? 诊断 ? 鉴别诊断 ? 治疗 ? 社区处理
概述—鼻咽解剖及发病情况
? 鼻咽腔的构成
鼻咽部的解剖结构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 明显的地域性:在我国广东、广西、湖南、 福建和江西五省为NPC高发区。在广州的中 西部地区的西江流域,以四会市为中心,形 成了一个鼻咽癌的高发地带;
遗传易感性与鼻咽癌
中国南方人可能存在对 鼻咽癌易感性的遗传特质
鼻咽癌家族中, 很多一级亲属中有
多人同时或 先后患NPC
中国南方人移居国外后 其后裔仍保持高发病率
鼻咽癌显著高发于某些特殊人群,如中国的南方人
病毒因素
? 1964年,Esptein 和Barr首次从非洲儿童 Burkitt's 淋巴瘤组织中分离出的疱疹型病毒颗粒,后被命 名为EB病毒
鼻咽癌的淋巴后间隙绕 颈动脉鞘后方 高位的颈深上淋巴结 颈侧上方的颈二腹肌组 或颈深上后组淋巴结 颈深下组或颈后三角 副神经链组淋巴结 锁骨下窝颈横动
脉链淋巴结
鼻咽部淋巴引流丰富,左右交叉,是组成韦氏环 (Woedeyes)的一部分,顺流而下引流到:
1、上颈深淋巴结 2、颈中下组 3、锁骨上、下及切迹上淋巴结 4、逆流可到耳前、颊部、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