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4.结合作品分析词的语言特色。
诗,无疑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诗中所常用的铁马秋风、大漠风尘、长河落日、急湍飞瀑这类词语,在后起的豪放词中或可见到;但被视为词坛正宗的婉约词,为表达委婉细腻的情思,在铸辞炼句时却特别偏爱取资微物。词的语言还追求色彩鲜美。色彩与线条是构成绘画的两大要素;色彩给人的美感,既是最直接、最大众化的,又是最强烈、最独特的。词的语言风格也是多样化的,色彩鲜艳是一种美,本色自然也是一种朴素的美;如果能把握其度,浓淡适中,则又是一种美。
1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诃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追溯一下最早在诗中写到杨柳、并且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的是先秦第一部诗歌总结——《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小雅。采薇》篇描写的是战后幸存的征人,于归家途中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诗共六章,最后一章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四句,最为后人所称道。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因为杨柳和离别的关系密切,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其次,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与“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宋词中的“杨柳”意象也十分丰富。淇中有的是作为实物来歌咏春天风景或伤春惜春之情的。如晏殊《诉衷情》词中有旬日:“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但是,宋词中写到杨柳的,更多的还是承袭了唐诗和前人诗中“杨柳”意象的本意,即跟离情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例子很多,柳永惜别名篇《雨霖铃》中有名旬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关于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杨柳已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常用意象

唐宋文学试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及答案唐宋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2.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_______。

3.杜甫的《________》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4.秦观《踏莎行》寓有深意的名句是:“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

” 5.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指________。

6. 白居易的生平与思想可分前后两期,以四十四岁时被贬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

7. “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和梅尧臣。

8. 大晟词人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是金代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

10.《枕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单选多选不定)(每题1分,共10分) 1.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A.孟郊B.卢仝C.李贺D.刘禹锡2.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3.下列作品中属于晚唐小品文的是() A.《种树郭橐驼传》 B.《阿房宫赋》 C.《野庙碑》 D.《柳毅传》4.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玉箸”是指 A.筷子 B.眼泪 C.武器 D.首饰6.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7.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A.先驱者B.响应者C.过渡者D.集大成者 8.完成五言律定型的是()A.杨炯和杜审言B.宋之问和沈佺期C.陈子昂和张若虚D.魏征和上官仪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 A.《丽人行》 B.《过华清宫》 C.《逢入京史》 D.《琵琶行》10.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三、名词解释(1、2题各3分,第3题4分,共10分) 1.词 2.唐传奇 3.格律词派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2.简述晏殊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3.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4.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变化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2.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六、作品分析(二选一,共20分) 1.李清照《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唐代文学复习题1

唐代文学复习题1

唐宋文学复习题一、单多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至5个正确答案)1.从体裁上看,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

A.诗歌 B.散文 C.骈文 D.辞赋 E.散文诗2.“三吏”“三别”是杜甫()创作的。

A.读书与壮游时期 B.困居长安时期 C.自洛阳归华州时D.飘泊西南时期 E.流落江湘时期3.“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见于()。

A.《登金陵凤凰台》 B.《登高》 C.《登岳阳楼》 D.《黄鹤楼》 E.《登鹳雀楼》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句出自杜甫的()。

A.《登岳阳楼》 B.《登高》 C.《同诸公登慈恩寺塔》D.《羌村三首》 E.《望岳》5.从下列诗篇中,选出杜甫的五言律诗()。

A.《兵车行》 B.《春夜喜雨》 C.《登高》 D.《北征》 E.《登岳阳楼》6.杜甫律诗中,被前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

A.《登楼》 B.《登高》 C.《登岳阳楼》 D.《蜀相》 E.《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杜甫各体兼善,但其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绝句 B.五、七言古诗 C.骚体诗 D.律诗 E.四言诗8.下列诗句中,杜甫所作的有()。

A.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B.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既是杜甫困守长安十年的思想与生活的总结,又标志着诗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新的高度的杰出诗篇是()。

A.《春望》 B.《丽人行》 C.《北征》D.《兵车行》 E.《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下列诗句中,出自王绩《野望》的有()。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E.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11.下列作品中,李白所作的有()。

A.《兵车行》 B.《行路难》 C.《将进酒》 D.《蜀道难》 E.《独坐敬亭山》12.李白最擅长、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初唐四杰:指初唐著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

唐初由陈子昂提出,用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文风作品,而提倡一种多悲凉慷慨之气、寄托济世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文风理想。

3、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格。

他的诗多应制奉和、与宴咏物之作,内容贫乏,而富丽精工,以“绮错婉媚”为其特色。

4、初唐宫体诗指初唐时期由于李世民提倡而存在数十年的宫体诗现象。

其代表为虞世南、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等。

特征是延续六朝宫体诗题材,多写宫廷,应和唱答,颂圣饰世。

对文学史影响是使得格律诗进一步成熟。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很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

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该流派艺术上特征是多大力描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追求恬静平淡清远的情调。

6、沉郁顿挫:杜甫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名称。

沉郁和顿挫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而论,沉郁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本来是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

沉郁一般与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关,而顿挫则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字造句的技巧有关。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但无论内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风格分不开的。

7、郊寒岛瘦语出苏轼,主要指孟郊诗歌幽僻清冷苦涩意象及峭硬风格,和贾岛诗歌那种类乎僧诗的清寂禅境风格。

8、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12-13.1唐宋文学复习资料

《唐宋文学》学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

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3.敦煌变文四类题材。

4.唐代的主要苦吟诗人。

5.古代诗歌“三元”创作高峰期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7.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

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

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

10.杜甫的“三吏”“三别”。

11.盛唐边塞诗人。

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

13.在反映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

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

17.白居易诗论作品。

18.白居易的《长恨歌》19.元稹的“新题乐府”。

20.元稹的代表作品21.韩柳的古文理论。

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

23.郊寒岛瘦。

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

25.花间词人。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

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

28.宋初在文艺理论上的复古主张。

29.晏殊的文学贡献。

30.张子野词的创新意义。

31.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

32.欧苏师承体系。

3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及其最擅长的散文体裁。

34.王安石“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

3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的针对性。

36.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

37.“梅妻鹤子”的林逋。

38.“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

39.“大晟词人”。

40.“诚斋体”的特点。

41.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42.格律诗派的主要诗人。

43.南宋初期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词派主要词人。

44.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的内涵。

45.在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作家。

46.宋词史上能够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的主要词人。

47.永嘉四灵诗歌的宗法与特点。

48.“江湖派”中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唐宋文学)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题一、基础知识填空题:(21分)1、《修竹篇序》是作的。

2、在诗歌中还残留有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痕迹的著名诗人有、。

3、盛唐边塞诗人有、、、。

4、王维的边塞诗有《》、《》、《》。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诗中名句。

6、对白居易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的是。

7、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

8、“天若有情天亦老”是的《》中的名句。

9、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传奇有《》、《》、《》、《》、《》。

10、《阳春集》的作者是。

11、最早从理论上反对宋初浮靡文风的是、。

12、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写出后,当时唱和的诗人有、、。

1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作家是。

14、北宋时在诗、文、词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有、。

15、北宋后期著名词人有、、。

16、张孝祥的词学苏东坡,其《》词俨然是一篇小型的《赤壁赋》。

17、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指、、、。

18、南宋时江湖派代表性诗人是、。

19、萧观音是的一位女诗人。

二、名词解释(16分)1、初唐四杰;2、新乐府运动;3、一祖三宗;4、辛派词人;三、简答题(28分)1.高适与岑参诗歌的异同。

2.何谓花间词派。

3.欧阳修提倡的诗文革新运动胜利的原因。

4.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45分)1、分析杜甫《春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柳永对词的贡献。

4、分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填空题:1、陈子昂。

2、王维;孟浩然。

3、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4、《从军行》、《老将行》、《使至塞上》。

5、王之涣;《登鹳雀楼》。

6、儒家思想。

7、韩愈;柳宗元。

8、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9、《任氏传》、《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

10、冯延已。

11、柳开、穆修。

12、欧阳修;梅尧臣;刘敞。

13、柳永。

14、欧阳修;苏轼。

15、秦观;贺铸;周邦彦。

16、《念奴娇过洞庭》。

唐宋文学复习题

唐宋文学复习题

唐代文学复习题填空题1、初唐、在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实践的基础上,正式将格律诗定型了。

2、苏轼评韩愈古文运动功绩称" , "。

3、唐传奇是唐人。

4、元白、韩孟两大诗派取向虽异,但,力求其变,却是一致的。

5、杜甫开创了“,无复依傍”的新乐府体制;最后给新乐府定名并加以规范的。

6、在盛唐诗坛上,李白的成就主要在于;杜甫的成就在于。

7、苏轼赞王维写景艺术,“诗”;讥孟郊、贾岛之“苦吟”为。

8、李白创作,不拘泥形式格律,主张"清水出芙蓉, ";杜甫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往往欲“毫发无遗憾”,“死不休"。

9、王维的写景艺术,其白描手法与陶渊明相似;但从艺术美的性而言,则又胜过陶渊明。

10、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琵琶女的知音者自居,发出了“,”的慨叹,这是很难得的。

11、柳宗元将山水游记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被誉为“”,其代表作《》标志我国古代写景散文的最高成就。

1、沈铨期、宋之问2、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3、创作的文言小说4、力纠大历“尚浮”之弊,自创新风5、即事名篇;白居易6、豪放飘逸;沉郁顿挫7、中有画;郊瘦岛寒 8、天然去雕饰;语不惊人9、绘画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亲11、游记之祖;永州八记1、薛道衡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昔昔盐》,其名句为“,。

”2、在新乐府运动中,与元白齐名的诗人是、。

3、从玄宗开元年间至代宗大历初,史称阶段。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的诗《》中句子。

5、名作《长安古意》在末尾故意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写自己的清贫寂寞,表达对繁华堕落生活的批判态度,6、唐传奇在题材上大致分为三类:爱情、、。

7、杜甫的“三别”依顺序是《新婚别》、《》、《》。

8、初唐虞世南写《咏蝉》表现了;写《狱中咏蝉》有托物寄兴,感慨无端的特点。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价值在于。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客观试题)第一套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6、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孔融B陈琳C阮瑀D王粲7、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庾信B江淹C郦道元D鲍照8、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A.杜光庭B李朝威C白行简 .D蒋防9、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10、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世号“诚斋体”的南宋诗人是()A杨万里 B.范成大C陆游 . D尤袤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1、下列属于历史散文的著作是()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春秋》E《吕氏春秋》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 )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C《与子俨等书》D《归园田居》E《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3、下列诗句中出于孟浩然笔下的是(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官体:上官仪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形式上“以绮错婉媚为本”,典丽工整,成为当时官方诗风的代表,时人仿效,称为“上官体”。

2、文章四友:初唐武周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都以律诗见长。

其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

3、近体诗:形成并盛极于唐,也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字句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有规则。

4、孤篇横绝:出自清王凯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5、平水韵:近体诗所押韵叫《平水韵》,即后人所称《诗韵》。

南宋末年,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为实用需要,将《切韵》、《唐韵》中规定可以“同用”的韵部合并起来,共得106韵。

6、诗史:出自孟启《本事诗》:“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7、新题乐府:杜甫开创的,以《兵车行》、《丽人行》为代表的,以新体写时事的乐府诗。

8、三吏三别:指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9、五言长城:刘长卿诗500多首中,十分之七是五言,五律又几乎占五言的十分之六。

出自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尝自以为五言长城”。

10、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耿湋等,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

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11、韩孟诗派:与中唐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诗派,代表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姚合、卢仝(tong)、刘叉等人。

12、郊寒岛瘦:出自苏轼《祭柳子玉文》。

他们都属于苦吟派诗人,内容多写饥寒穷愁,构思奇特尖新,意境清冷苦涩,风格孤峭瘦硬。

13、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主要有白居易、元稹、王建、李坤、张籍等。

1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内容上主张“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形式上,由骈体而散体,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

15、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三人齐名,因三人在其从兄弟中都排行第十六,故称“三十六体”。

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风格华丽浓艳。

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其骈文婉转流畅,典丽清峻。

16、传奇:唐宋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

往往用夸张手法布置偶然性、戏剧性情节,或加神怪色彩。

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17、变文:唐五代时与俗讲同时流行的民间说唱文学称为“转变”。

转变,就是说唱变文。

变文,或称“变”,乃“转变”的底本。

其特点是说唱相间,散韵组合演述故事,或辅以图画。

18、敦煌曲子词:发现于敦煌石窟,敦煌曲子词160多首,绝大部分是民间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大体作于玄宗至五代;表现妇女生活的艺术性较高。

这些民间词题材较广泛,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阔,风格朴素、清丽,是珍贵的原始材料。

其中最主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

19、花间词人: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共收18家,为西蜀词代表,有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韦庄,以温、韦成就最高。

内容多写花前月下,男女之情,相思之愁,主要风格是香浓绵艳,崇尚雕饰,追求婉媚。

温被称为“花间鼻祖”。

20、秦妇吟秀才:对韦庄的雅称,黄巢军攻占京城时,韦庄写了《秦妇吟》,借一曾委身黄巢军部下的妇人之口,述乱离之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出自孙光宪《北梦琐言》。

21、西昆体:得名于杨亿《西昆酬唱集》。

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诗人247首诗,效仿李商隐,词采华丽,讲究用典,但思想内容较贫乏,在北宋诗坛上盛极一时。

22、半山体: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以后的写景绝句,描写寻常景物,意境新颖,讲究炼字、对仗。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23、江西诗派:指北宋时期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此命名为江西诗派。

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钱成金”。

主要有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等。

24、一组三宗: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25、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多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但风格不如辛弃疾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26、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

“四灵”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

以五律为主要诗体。

内容多描写景色和隐逸生活,艺术上精雕细琢,玲珑雅洁。

27、江湖诗人:得名于陈起的《江湖集》,多为落第文人,江湖谒客,人品流杂,诗风不一。

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28、诚斋体::南宋中期诗人杨万里描写自然风景的清新绝句小诗,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29、话本:宋代兴盛的通俗白话小说,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

后世统称之为“话本”。

30、诸宫调:是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每种宫调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

31、丧乱诗:又“纪乱诗”,得名于50年代陈中凡在《文学研究》上发表的“元好问及其丧乱诗”。

32、董西厢:是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

董西厢是在唐代元稹的传奇《鸳鸯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

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热情歌颂崔张二人大胆追求爱情,并以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代替莺莺被抛弃作为故事的结局。

同时红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

并由此而成为王实甫所作《西厢记》的蓝本。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文学问答题1、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五律的定型是由沈佺期和宋之问最后完成的。

明·王士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而且还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使黏对规则成为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规则。

如可以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所以五律趋于定型后,他们又完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各种声律的定型,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沈佺期的《遥同杜员外审言进岭》被后人称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2、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

卢照邻和骆宾王是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他们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的开启了新的诗风,即反对纤巧绮靡,主张刚健骨气。

如卢照邻的《行路难》。

卢骆用七言歌行来谱写抒情,视野由宫廷走向市井,夹以议论,情之所至,笔亦随之,篇幅或长或短,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出流宕的气势。

如骆宾王《帝京篇》完全转向了独抒怀抱。

卢骆歌行在诗风和内容风格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厚影响。

3、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地位。

在形式上,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五律的奠基人。

《闻一多全集》丙集“四杰”:“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在诗歌内容上的贡献。

内容上突破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扩大到江山、市井、边塞,如杨炯的《从军行》;诗风上主张刚建的骨气,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气充沛的健康方向。

地位:“四杰”诗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他们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纤巧绮靡的诗风,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与陈子昂等共同揭开了唐诗繁荣的序幕。

4、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复归风雅的目的是要追求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界限。

他还提出了“骨气翱翔,引擎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5、举例说明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创造特色①绘画美(造境美),用画家的眼光,选择富有特征性的描写,创造富含细致深刻感受的意境。

善以静态表现幽美,并以动、以声衬静,从而寄托对自然美、生活美的喜爱和空无寂灭的禅意。

如《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禅意和诗美的熔融。

缘于佛教空寂之义,王维诗旨在静、自然美和生活美寓于禅意之中。

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境的具体方法ⅰ意境法。

“静态恻群物”——由我及动的主动性,有我之境和知“此色相体清净”——以物况我的被动法,无我之境。

而有我之境,贵在与物互动,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ⅱ写意法。

粗线条勾勒,选最传神传情,表情达意之处。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ⅲ调色法。

渲染和运用反差色突出蓝绿的一端。

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③音乐美把握自然界神奇美妙的音响,用辞设色加以实现,《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韵律和谐,音节响亮上口,如《鹿柴》6、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色胡应麟《诗薮》“浩然清而旷”。

①淳淡为主要风格。

学陶渊明诗歌的白描手法,把握总体印象,创造天成浑然的意境。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壮逸之气。

即浑健、情景交融的“高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

③自然平淡,即兴而发,不假雕饰。

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如《登秋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7、高适、岑参边塞诗个人风格比较。

内容方面:高适诗较广泛深刻,擅长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壮之中有理智的分析,如《送李侍御赴安西》;岑参诗歌内容比较单一,擅长写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如《走马穿行奉送出师西征》语言风格:高适擅长直抒胸臆,主观意识强烈,作者壮志满怀,雄心勃发,将诗歌写得粗犷豪放,如《塞下曲》;岑参的诗歌瑰奇多彩,富于想象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