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考题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学业测评试题11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学业测评试题11

学业分层测评(五) 游记游褒禅山记[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非常A.①②③⑧B.②④⑤⑦C.①④⑦⑧D.③⑤⑥⑧【解析】①有的人;④模糊;⑦懒惰无力;⑧尽,这里是尽情享受。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乐亦无穷.也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解析】A项,得:能够/心得体会。

B项,文:文字。

C项,穷:走到尽头/尽。

D项,至:到达的游客/到达。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何可胜.道也哉 A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予观夫巴陵胜.状 C .二战而一胜.一负 D .举不胜.举 【解析】 例句与D 项都作“尽”讲。

A 项,“胜过”“超过”;B 项,“优美的”;C 项,“胜利”。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己少 B.⎩⎪⎨⎪⎧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解析】 A 项,其:代词,我们/代词,那。

B 项,于:介词,对/介词,在。

C 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以:连词,表并列,而/介词,表原因。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于是予有叹.焉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火尚足以明.也【解析】B项,名词作状语。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基础过关练习(“唐宋散文”基础过关一(韩愈)班级学好姓名一、填空题目1、韩愈,字(),世称(),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一统,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之道极力排斥佛、老;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道合一,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他的文章,气势雄浑,纵横恣肆,善用修辞,推陈出新。

2、《进学解》的“学”意为()“解”意为()“进学解”意为()。

3、序是古代散文中的重要文体。

序也作“叙”或“绪”,即依条理叙述的意思。

古代的序文一种叫(),例如《送李愿归盘谷序》;另一种叫(),例如《张中丞传后叙》。

4、人物传记文章,按照古代文体分类,大致包括()、()、()等体裁。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妒宠而负.恃()濯.清泉而自洁()美.可茹()车服不维.()古称多感慨..也()..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可以出而仕.矣()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将其创.残饿赢之余()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士卒仅.万人()颜色..不乱()必以其言为信.()其讲.之精也()巡因.一见问姓名()以此诟.远()然尚恨.有缺者()授之柄.而处其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不能通知..二父志()独旁搜而远绍.()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名.一艺者不庸名:拥有、占有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捐:花费、消耗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明:阐明、表明D忘己量之所称.称:相当、相称2、下列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占小善者而率以.录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 冬暖而.儿号呼有牵牛而.过堂下者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而相泣于.中庭D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惟弈秋之.为听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A辄俱往,上未尝怪.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B拂拭之,因免冠谢.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日见.亲宠任事虽见.废弃终默不泄D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举类迩而.见义远4、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指前人之瑕疵..之编 D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C手不停披于百家.. B方今圣贤相逢5、下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个是()A居民鲜.少鲜.可食 B 是.谷也是.有命焉C泉甘而.土肥处秽污而.不羞D 利泽施于.人伺候于.公卿门下6、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等到)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其棺(凭借)B不省所怙.(依靠)遽.去吾而殁(突然)使者妄称以应.之乎(答应)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抚慰)D远具.时羞(准备)止.一岁(停止)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然)、7、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 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下列加点的“其”归类正确的一个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④⑧/③⑤/⑥/⑨/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9、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相同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年强者而.夭殁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⑥将成家而.致汝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1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个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本:子息,利息B.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引手:伸出援手C. 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立就:很快成功D. 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经纪:经管料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自肆.于山水间肆:尽情享受B.其俗以男女质.钱质:抵押C.请于朝,将拜.疏拜:授官 D.亦可以少.愧矣少:略微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出入..停蓄..经史百子 B.为词章,泛滥C.虽重得罪..,仅如毛发比..,死不恨 D.一旦临小利害14.下列语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其土俗因.拔刀斫前奏案B无辞以.白其大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C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士穷乃.见节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5、下列各句的双音节词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邪..不从汝而死有也 B又有冀其成立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信也.. D未可以为16、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冲顶大会题目和答案大全之文学常识部分

冲顶大会题目和答案大全之文学常识部分

冲顶大会题目和答案大全之文学常识部分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3、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指的是王维5、杜甫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9、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10、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11、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12、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13、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1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1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1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1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1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1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2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21、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22、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23、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5、“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26、“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27、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28、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1、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客观试题)第一套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6、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孔融B陈琳C阮瑀D王粲7、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庾信B江淹C郦道元D鲍照8、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A.杜光庭B李朝威C白行简.D蒋防9、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 D晚唐诗派10、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世号“诚斋体”的南宋诗人是()A杨万里B.范成大C陆游. D尤袤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1、下列属于历史散文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战国策》 D《春秋》 E《吕氏春秋》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 )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C《与子俨等书》D《归园田居》E《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3、下列诗句中出于孟浩然笔下的是(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知识梳理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生用书)

知识梳理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学生用书)

介词 在于 介词 在 介词 到 介词 对于 介词 向 介词 前一个是 从 后一个 "# "!# % ""# % "## % "$# % "%# % "&# %
( )%
是(比)"'#介词%被"(#介词%对于$# 畯 同 "!#( ) (俊)%俊杰%俊才 见 同 现 表 ""#( ) ( )% 现 校 同 "##( )
第二专题杂说
进学解
剔 抉 晷 葩 裨 纂 佶 聱 纡 荦 踬 校 眇 !# %8 *"9 )": ;# 4+ <"7$ *2 =& 1> ?"3 <!+ *'.& @'7&
靡 廪 杙 楹 中 庳 疵 苴 罅 辄 咎 札 分 从 @2 ?:$ 1+ 12$) <!3$) 45' /8 *> 6'. <!9 *'0 <!= A(' <3$)
“课前自学·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论辩
原毁
!# "!#责$责备%要求周$周密%全面""#轻$宽容约$简少"##怠惰"$#寻求"%#乃$却是$这样 "&#治%平定"'#追求%仿效"(#留心%牢记")#弊病%缺点"!*#治理"!!#学习%求进步"!"#学会%掌 握"!##详尽%全面"!$#少"!%#称做%叫做"!&#同伙%朋友"!'#称赞"!(#功用%本领"!)#考虑 考虑 名誉 声望 ""*# ""!# % "# "!#而%表并列""#而%连词%表修饰"##来%表目的的连词"$#代词%他 "%#就&&看"&#太'甚%表程度的副词"'#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 $# "!#(已)同(矣)%语气词""#(说)同(悦)%高兴%# "!#君子%古义$旧时贵族阶层士大夫*今义$人格高尚的 人""#艺人%古义$多技能的人*今义$演员或某些手工艺人"##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仁义%名词作动词%符合儒家仁义道德""#善% 形容词作名词%优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外'内%名词作状语%在外'在内"%#语%名词作动词%说 "&#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光大'# "!#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众语)""#判断句*标志$&&也 "##定语后置句*(有舜者)做(古之人)的定语$古代有个叫做舜的人

唐宋八大家知识点总结

唐宋八大家知识点总结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之基础知识积累《祭十二郎文》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_______”,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_______”,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_____”,死)4、敛不凭其棺(通“________”,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名词)②诚知其如此(___________,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__________,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__________,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_________,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__________,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_,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__________,动词)②汝来省吾(___________,动词)5、孤:①吾少孤(___________,动词)②零丁孤苦(___________,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___________,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___________,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___,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___________,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___________,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___________,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___________,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___________,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___________,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___,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___________,动词)②死而有知(___________,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___________,动词)11、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___________,代词)②诚知其如此(___________,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___________,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___________,动词)⑤又可冀其成立邪(___________,代词)⑥其又何尤?(___________,代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___________,副词)⑧敛不凭其棺(___________,代词)其的用法其一、代词1. 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

唐宋八大家题目

唐宋八大家题目

唐宋八大家题目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杰出文学家,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与唐宋八大家相关的题目:
1.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些文学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

2. 杜牧、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初唐三杰",他们分别在哪些方面有所突出?
3. 柳宗元、韩愈、梅尧臣被称为"中唐三杰",他们在文学上有何特点和贡献?
4. 苏轼、苏洵、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父子,他们的文学成就和风格有何异同?
5. 唐宋八大家中以诗歌创作最为著名的是哪位文学家?请举例说明他们的代表作。

6. 唐宋八大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何贡献?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怎样的评价和影响?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您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基本情况、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您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每位文学家的作品和思想,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提能精学精练5 伶官传序(Word版含解析)

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提能精学精练5 伶官传序(Word版含解析)

[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仇雠.(chóu)凯.(kǎi)旋遗.(yí)恨骄奢.(shē)B.离散.(sǎn) 沉溺.(nì) 剔.(tì)除俳.(fēi)优C.度.(dù)曲宝藏.(cánɡ)勖.(xù)勉系.(jì)颈D.囊.(nánɡ)括发.(fà)誓缱.(qiǎn)绻伶.(línɡ)人[解析]B项中“散”应读sàn,“剔”应读tī,“俳”应读pái;C项中“藏”应读zàng,“系”应读xì;D项中“发”应读fā。

[答案] A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追求本源B.此三者,吾遗恨.也恨:仇恨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你的D.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祀[解析]恨:遗憾。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盛衰之.理②晋王之.将终也B.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而皆背晋以.归梁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顺承关系;C项,均为介词,当……时;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谁/②副词,不能。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函.梁君臣之首B.一夫夜.呼C.苍皇东.出D.手.注善药[解析]A项,“函”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B、C、D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A项,“人事”,古义指人为之事;今义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文的范畴:○1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2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後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

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3“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以来,尤其在明清两代,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

并非文言就算得“古文”,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文又往往指的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

如明唐顺之、王慎中等,把《水浒传》和《史记》比美,可见古白话并不是古文。

2、韩愈、柳宗元的思想,文风异同:思想: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思想、学术方面有同有异。

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

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

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

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

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

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

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大而柳精悍。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在理论上主张继承先秦散文‘文以明道’的传统”,在实践上也充分发挥着散文的“文以明道”的社会功能。

所谓“文以明道”,意思就是文的作用在于阐明并宣传“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历代圣贤相传、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以孔孟儒家为正宗的封建思想体系。

韩愈所谓“道”,有浓重封建色彩,韩文中的“道”,往往具有孔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等级观念,表现在:(1)宣扬“仁政”观念。

如《论佛骨表》在反佛的基调之下痛斥疯狂迷信佛教导致了民众“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要求朝廷严加禁止佛教传播,这正是韩公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从“仁政”的角度出发所发出的呼喊。

(2)宣扬身份等级观念。

如《原道》中“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栗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表明了韩愈“道”的含义中君、臣、民等级是多么森严!至于《圬者王承福传》,更借王姓泥瓦匠之嘴宣传了劳心者之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

(3)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

《答李翊书》中,韩愈把“行乎仁义之途、游乎《诗》、《书》之源”视为写好文章的两个根本的修养,其中的“仁义”的“仁”就是博爱,“义”就是“行而宜之”,这一定义在《原道》里也得到了详细的解释。

柳宗元虽也主张“文以明道”,但在“道”的具体内容上,与韩愈不尽相同。

柳宗元虽也谈儒道,同样是为封建地主阶级说教,但唯物思想和政治改革主张却是很突出的。

第一,柳宗元不少散文的说理论证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

如《敌戒》通过战国时期秦朝在与六国斗争中强大、天下统一之后反而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灭亡的事实论证了敌人“为益之尤”、“为利之大”,从侧面阐明了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对立事物之间的关系。

再如《天说》记叙了韩愈和柳宗元之间关于“天”的一段谈话,柳宗元在文中认为:天、地、元、气、阴、阳本身是和谐的,但因为“人之坏元气阴阳亦滋甚”即人的认为活动使这种天然的协调丧失了,这是人的自身应该负的责任。

柳宗元进而认为:当人们生活陷于困苦的境地的时候不要埋怨上天,应该好好地从自身找原因。

这个闪耀着唯物论光芒的观点,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与韩愈在政治上经常帮着大地主官僚说话的“骑墙派”的、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相比,柳宗元始终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作品反映现实。

如《六逆论》以《左传》记载的“卫州吁之事”引出“贱防贵、少陵长、远间亲、小加大、淫破义”等六逆的说法,批判了中国古代从先秦流传下来、衡量政治的“六逆”标准。

又如《蜡说》中作者仔细分析了人们祭祀的初衷,指出祭祀的意义在于告戒官吏多务实事,并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去掉那种繁缛的仪式。

至于《封建论》《桐叶封弟辩》以及《捕蛇者说》等篇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韩愈自己的独到政治见解。

文风:韩文具有阳刚之美,雄奇刚毅,自由奔放,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抛雷夹电,气势磅礴文则含阴柔之美,清洁明澈,峻拔峭刻,如山溪之流,石潭之水,清冽芬芳,沁人肺腑,纯清透明。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由于他修养深厚文章讲究气势,所以无论叙事、论说与抒情,都有一股风发云涌的气势。

《进学解》骈散结合,气势宏博。

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评此文:“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正是讲出此文的磅礴气势。

又如《送区册序》,用85字叙写水陆交通的困难、城郭的荒凉、公务的稀简、文化的落后,僻陋的阳山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风调雄肆。

再如《张中丞传后叙》中“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以整饬的语言,充沛的气势,饱满的情感,赞颂了坚守睢阳的伟大功绩。

与韩愈长于议论不同,柳宗元工于记事,缜密精奇。

柳宗元的寓言颖异,如《种树郭橐驼传》、《临江之麇》、《憎王孙文》等,想象联翩叠出,颇似庄子,而他把经邦济民思想,借新奇故事说明,在想象联翩叠出中又表现出一种论理严密特色,不像庄子的无端涯之辞,他在《与杨诲之第二书》中,批评杨诲之文中引用庄子的文字太多,反而对文章的贯通流畅不利。

所以,他自己行文注意精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往往即景会心,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景契合无间,既寓了“意”,又妙合自然。

如《钴铒潭西小丘记》,作者记载小丘修整后“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耳谋,潜漕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懒,达到“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这种空旷又寂寞的境界,是作者在极度痛苦烦恼之后转而追求一种精神寄托的曲折反映。

但如果就此收束,仍嫌意犹未尽。

于是又以曲折多姿的文笔发挥:先对小丘未能在繁华的京城而远弃荒凉的永州表示痛惜,反过来又对小丘得到他与同游者的赏识表示庆贺,“贺兹丘之遭”,不过是自伤不遇罢了。

故清人储欣评日:“寓意至远,令人殊难为怀。

’《小石潭记》始终围绕一个“清”字描绘小石潭景物:其潭水“尤清冽”,可谓“清凉”;其石潭乃“全石以为底”,亦极“清澈”;其游鱼则“皆若空游无所依”,可见“清晰”;小石潭“不可知其源”,谓其“清远”;其四周“寂寥无人”,谓其“清静”。

作者置身如此优美而凄清幽静景色气氛中,其情感则是“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将物境与心境完美统一起来。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倾吐了过多的牢骚,显出有《骚》的影响,这精神状态表现为峻峭,不像“离骚”那样壮大瑰丽。

韩愈之文,雄快而发以重难;雄其辞,沛其气,举重若轻;风力高骞。

议论之文,韩愈雄肆而尽,宗元辩核而裁;若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则韩不如柳。

韩愈辞胜于理,宗元理胜于辞。

3、欧阳修古文创作的主要贡献1)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

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2)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

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

他创立了创立应用文概念。

欧阳修是从文体形式、实用性质两方面来明确应用文概念的,他已把应用文当作独立的文章体裁。

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

如上所述,他认为应用文的性质是实用的。

欧阳修关于应用文的实用性质是很明确的。

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

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

三是简洁质朴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

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

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4、苏轼文风的主要特点:“苏如海,韩如潮,柳如泉,欧如瀚”之喻说得便是苏轼散文的成就,其文沿着欧阳修、苏洵的道路继续发展,广备众体,姿态横生,从而达到了宋文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散文,挥洒自如,灵活而多变。

在我看来,其特点可由以下几点来归纳,其文“随物赋形,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再者其文“有为而作,以意为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最后,还决定于他“游于物外”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散文不居于形式,在语言风格方面,不像韩愈那样拗折奇警,也不像欧阳修那样平易流转,他更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时常点缀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则是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在写作手法上,苏轼常打破各种文体习惯上的界限,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成分糅合起来,以胸中的感受、联想为主,信笔写去,文章结构似乎松散,但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其文章也就挥洒收放自如了,这点从《前赤壁赋》中可以看出。

苏轼将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地汇为一体,完全摆脱了过去赋体散文呆滞的形式与结构。

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显得“姿态横生”,具有形象的美,可见其设想运用之妙。

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前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

苏轼最重视的一点是“以意为主”。

他既反对“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即外表华丽而缺乏内涵的文,也反对“怪僻而不可读”之文。

不过,苏轼更加重视在“意”的支配下构成自由挥洒、变化无端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由情而生,所以苏轼散文具有抒写性灵的人情之美,由真情而生的文章才能挥洒自如。

木假山记主要意思感想翻译: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