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翻译Ⅱ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因为勤勉,而它的荒废是因为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因为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能够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不过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不过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不过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唐宋八大家名句 译文

唐宋八大家名句 译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一、韩愈。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译文: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译文: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

对自己严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

对别人宽容简约,别人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原毁》译文:肯定他的一个方面,就不苛求他的另一方面;肯定他目前的表现,就不追究他的过去。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原毁》译文:事业成功了,诽谤随之而兴;道德高尚了,诋毁随之而来。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6.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进学解》译文:对待记事一类著作,一定要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对待立论一类著作,一定要寻求奥妙,探索精微。

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译文: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年复一年的读书学习。

唐宋八大家翻译总

唐宋八大家翻译总

唐宋八大家翻译总————————————————————————————————作者:————————————————————————————————日期: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很周全,要求自己却很低。

4、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对人要求)周全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低了,所以自己的得益就少。

5、外以欺于人,内已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吗?6、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他虽然有这种优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道,他虽然擅长这种技能,但这种技能的作用不值得称扬。

7、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优点,追究人家的过去,而不看人家的现在,生怕别人有了好的名声。

8、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9、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这样,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10、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在脸上表露出高兴地神情。

11、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就跟着来了。

12、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却希望名誉发扬光大,道德得以施行,实在难啊!13、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居于上位而将有所作为的人,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记住它,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_唐宋八大家是谁_古诗大全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_唐宋八大家是谁_古诗大全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_唐宋八大家是谁_古诗大全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

韩愈代表作品:《早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晚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春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

其全文古诗如下: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翻译】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

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

柳宗元代表作品:《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

其全文古诗如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a/badaiahtm,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唐宋八大家 重要句子翻译(学生)

唐宋八大家 重要句子翻译(学生)

《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翻译:2.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翻译: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翻译: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翻译: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翻译:《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翻译:2.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翻译:3.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翻译:《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晓风:重读一封前世的信
做编辑的,催起人来,几乎令人可以想见未来某一日死神来催命的情势。

当然,往好处想,我今日既有本事死抵御编辑相催,他日,也许就不怎么怕死神的凌逼了。

我平日因疏懒成性,文债渐积渐多,只是,债多不愁,反正能躲则躲,能赖则赖,实在躲不掉也赖不掉的,就先应付一下。

最近的债主是某报,人家要专案介绍我,不向我找资料又跟谁要资料呢?我很想哀告一声,说:
“喂,关于张晓风的资料,未必我张晓风就是权威呀!谁规定我该研究我自己?收集我自己?谁说我该提供有关张晓风的资料?我又不是给张晓风管资料的。


如果要我在这世上找出少数几件我没什么大兴趣的事,“研究张晓风”一定会是其中的一项。

想想,世上好玩的事有多么多呀!值得去留意一下的事有千粧万桩哩!譬如说:可以拿来做意大利面的特别小麦叫“杜兰小麦”,只有“杜兰”可以构成那迷人的韧劲。

而且,意大利文有句“阿尔甸特”,意思便专指那份韧韧的嚼头。

又譬如说马来人过新年的时候,晚辈跪拜父母,说“敏达玛阿夫”(mintamaaf),意思是“请饶恕我过去一年得罪你的地方”(啊,我多么希望普天下的人过新年的时候都互道这句话,它比“新年快乐”要有意思得多了)。

又譬如台湾有种开在冬天的白色兰花叫“阿妈兰”(即祖母兰),开得天长地久,总也不谢,让人几乎以为它是永恒的。

而开在春天的小朵紫色兰花却叫“小男孩”,一副顽皮又闯荡的样
子。

还有初夏时节,紫霞满树,危耸耸开遍洛杉矶和南美洲的那种“美死了人不偿命”的花树有个绕口的名字叫“夹卡润达”(GACARANTA〉,中文有个文邹邹的翻译叫“蓝花楹”……世上“杂学”无限,张晓风去搬弄张晓风的资料,一方面是无趣,一方面也是胜之不武吧?
但人家在催,我也只好去找。

“找自己”是件蛮累的事,而且往往并无收获。

倒是有一天木匠阿陈来修衣橱,抖出一包信,我正打算拿去丢掉,不料却发现那泛黄的纸页上有一片熟悉的笔迹。

凑近一看,几乎昏倒。

天哪!那是朱桥的信啊!朱桥死了有三十年了吧?他曾经是多么优秀的一个编辑啊!而他是自杀死的,“自杀”在当年是个邪恶的不干净的字眼。

他所服务的单位(幼狮系统)大概因而非常不以为然,所以他连身后该有的哀荣也没有捞到。

丧礼上的亲属只有他的老姨妈,她用江北口音有腔有调地哭数着:
“朱家骏呀!你妈把你交给了我带来台湾呀!叫我以后回去怎么向你妈交代呀!”
过一会,想起来,她又补唱几句:
“你的志向高呀,平常的女孩子你都不要呀!至今还没成家呀!” 我非常惊讶,因为老姨妈似乎在用哭腔哭调告诉众亲朋好友:
“对于他的死,我是无罪的。

不要以为我不照顾他,他没有成婚,他眼界高,他看上的女孩子人家看不上他,他的婚姻不是我耽误的……”
三十年后我才逐渐了解,晚期的朱桥其实是在精神耗弱的状态下,产生了极度的“沮丧”。

这事如果发生在今天,医生会认为这只不过是极平常的“忧郁症”,每天早晨吃一颗“百忧解”也就过去了。

可怜当年的朱桥虽一度皈依佛门,却仍然二度自杀,似乎下定必死的决心。

曾经,为了催稿,他在作者家中整夜苦苦守候。

曾经,他自掏腰包预付某些作者的稿费。

他曾经把《幼狮文艺》办得多么叫好又叫座啊!
此刻,这封三十三年前来自编者案头的信竟忽然出现在我眼底,令我惊悚流泪。

是前世的信吗?真的有点像,古人是以三十年为一世的。

虽然,所谓的三十年,其实,也只像一瞬。

那时代穷,还没有发明什么用五万十万的巨额奖金去鼓励文学青年的事(文学青年一概皆靠编者的信来加以鼓励)。

1996年,我参加了奖金千元的“学艺竞赛”,并且得了奖。

我当时二十五岁,翌年,我获得中山文艺奖(奖金五万元),以后又曾获得十万的或四十万的奖金——奇怪的是,我最最难忘的却是这奖额千元的奖,只因评审会中有人因我的文章而哭泣。

那泪水,胜过千万金银。

台湾刚解严的那阵子,有外国电视记者来访问,他提出的问题“尚未解严的时候,你的写作
是不是很不自由?”
我说:
“不,我一向都是自由的,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问题是编辑,看他敢不敢登而已。


1966年,我写了《十月的哭泣》,算是当时权威能忍受的极限吧?而朱桥在《幼狮》上刊登此文,其实也冒着掼掉总编头衔的危险吧? 我当时少不更事,哪里知道自己痛快驰文之际,竟会害别人要赌上自己的前程。

当今之世,肯为作者而一掷前程的编者又有几人呢?
朱桥的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晓风小姐:
我愿意向你致最大的敬意,当我读完《十月的哭泣》之后,正和你含着泪写一样,我也含着泪读。

今天,我给魏子云先生看,他比我更为激动,他不竟(仅)是热泪盈眶,而且他说要找一座山痛哭一场。

尼采说:“余最爱读以血泪写成的作品”,唯有以真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特别是在我们今天处于这个惨痛的悲剧时代,本着这份感知,就我一个平凡的人而言,多少年的清晨与长夜,
我都是为着一点爱国热忱,贡献了我能贡献的。

就我编《幼狮文艺》后,虽然不如理想,但也看得出这份努力的心意。

对于当前文坛上那些享受虚名与渔利之徒,时常令我齿冷,目前风气所趋,也是徒唤奈何的,因此,我对你抱着“那个题材不感动你的,而不邃尔下笔”是非常对的,希望你保持这份难得的态度。

学艺竞赛收稿已截止,就我观察而言,你的大作“获奖”是绝无问题的了。

你信中说,你在情绪激动之下完成此作,有些小地方需要斟酌,我和魏子云先生研究很久,略为改动几处几个字,同时把题目拟改为《十月的阳光》。

我们也知道,一字不改最好,因为你已用得很妥切了。

为了免得被一些肤浅之辈断章取义,还是略加更改的为好,虽然,我们的刊物政治立场鲜明,但比任何民营报刊更不八股,别人不敢刊登的,我们反而敢刊登,我们敢刊登的别人亦未见得敢刊登,所以,改动数字几乎是必须的,尚请卓裁!
我非常快慰,能获得大作参加学艺竞赛,谢谢您给我们这篇好文章!敬祝
大安
朱桥1966年10月17曰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那篇文章只不过大胆真实,并没有忤逆之处。

但是事隔几年,当齐邦媛教授和余光中教授两人要把该文选入某文选的时候,两人也彼此作壮语道:
“管他的,杀头就杀头,选是一定要选的。


我很庆幸,齐余两人的大好头颅都安全无恙。

而我,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坏事,我只不过在三十三年前的十月庆典上哭泣,当局一向要的是山呼万岁——而我却哭泣,不料竟引动众人与我一同哭泣……啊!三十三年前,那曾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
我曾于两年前为隐地的书写序,其中有段论述是这样写的:
曾经听一位老作家用十分羡慕的口吻说起现代年轻一辈的作者:
“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他们又聪明又有学问,又有文笔。

他们以后的成就一定不得了——不像我们当年,没有科班出身,只好瞎摸!”
我反驳说:
“也不见得,这一代,他们的确比较精明干练,但要说文学上的成就,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怎么说呢?”
“文学这东西我说,“太聪明的人根本碰不得,聪明人就会分心,就会旁骛。

老一
辈的作者,文学对于他们而言就好像风雪暗夜荒原行路人手中所拿的那根小火炬,因为风大,你只好用手护着火火苗——而护得急了,连手都差点烧烂。

但你不能不好好护着它,因为在群狼当道的原野中,—旦火熄了,你就完了。

那火炬成了你的唯一,你忍着手心的疼痛,抵死护好那小小的蹿动的火苗。

“现在的作者不是,写作是他众多本领中的一项,他靠此吃饭,或者不靠此吃饭,他表演,他享受掌声和金钱,他游走,他回来,他在排行榜上。

他翻阅这个月的新书,他的心不痛,从来不痛,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书写作业员。


“而老一辈的作者,他们手中捧着火苗前行,那火苗便是文学。

那烫得人手心灼痛欲焦的文学。

你忍受,只因在茫茫荒郊、漫漫长夜,风雪相侵,生死交扣的时刻,舍此之外,你一无所有。

"
“相较之下,今日的文学是众多消费品中的一项,是琳琅市场上和肥皂和电池和冰箱除臭剂和洋芋片和保险套一起贩售的东西。

一旦退货,立刻变成纸浆。


“现代的作者也许更有才华,但文学女神要的祭品却是你的痴狂和忠贞。


我今天重读三十三年前一个编辑、一个文学人对年轻作者的殷殷期许,内心惶愧交煎。

所有的生者对死者其实都欠着一副担子,因为死者谢世之际,无形中等于说了一句:
“担子,该由你们来挑了。


当年曾经受人祝福,受人包容,受人期许的我,此刻,总该像地心的融雪之泉,为自己流经
的土地而喷珠溅玉吧?
我真的肯做一个乐人之乐、苦人之苦、因别人的伤口而流血、因远方的哭声而倾泪的人吗?
手中捏着前世的信,我逼问我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