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因为勤勉,而它的荒废是因为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因为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能够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不过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不过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不过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留侯论》课件

无故遭到杀戮的人,真是难以计数。那时即使有古
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
一般说,(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的人,他
的锋芒是不能触犯的,但等到他衰微的时候却有机
可乘。
第三段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 以匹夫一力,而逞于一 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 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 容发,盖亦已危矣。
逞于一击之间:介词结 构后置 “于……逞” 间不能容发:间隙中容 不下一根头发。间不容 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 近或情势危急到极
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有超 出常人的气度和节操。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 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 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第一段
天下有大勇 者,卒然临之而 不惊,无故加之 而不怒,此其所 挟持者甚大,而 其志甚远也。
卒:同“猝”,突然 故:缘故 挟持:抱负(古今异 义)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 也不惶恐,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 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 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可爱:可贵 (古今异义)
为……谋:去 做(谋 划)……那样 的谋略
特:只
只、直、仅、但、顾、唯(惟)、特、徒、第(弟)
贵族子弟,不愿死于盗贼之中。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 斗中死去。张良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 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 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 这正是圯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
富贵不淫,有儒者气; 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题解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 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举参加制科考试, 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 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 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 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 论》的第19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译文知识点分析人教版选修

《留侯论》——苏轼【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普通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上前搏斗,这不值得算作勇敢。
天下有一种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施加侮辱也不动怒。
为什麼能够这样呢?因为他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缘故)啊。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
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於授给张良兵书(而在於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朝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裏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裏的。
为什麼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裏太不值得。
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藉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
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
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
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朋党论》
3、夫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这些治乱兴亡的史迹,做君王的,可以把它们引为鉴戒呢!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精进由于勤奋,荒废由于嬉戏玩乐;德行养成由于思考,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日喻》
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课件:考点链接2 翻译句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 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 去替换古代的说法。例: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 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加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 或短语。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 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 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 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 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 “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 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 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 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 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 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 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 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 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 而已。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2、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3、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朋党论》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
译: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所以做君王的,只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才能天下大治。
3、夫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这些治乱兴亡的史迹,做君王的,可以把它们引为鉴戒呢!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
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译: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的。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6、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译: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精进由于勤奋,荒废由于嬉戏玩乐;德行养成由于思考,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
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
5、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日喻》
1、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2、译:所以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测它,都是求道的弊病。
3、
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
5、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