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翻译Ⅱ

张晓风:重读一封前世的信做编辑的,催起人来,几乎令人可以想见未来某一日死神来催命的情势。
当然,往好处想,我今日既有本事死抵御编辑相催,他日,也许就不怎么怕死神的凌逼了。
我平日因疏懒成性,文债渐积渐多,只是,债多不愁,反正能躲则躲,能赖则赖,实在躲不掉也赖不掉的,就先应付一下。
最近的债主是某报,人家要专案介绍我,不向我找资料又跟谁要资料呢?我很想哀告一声,说:“喂,关于张晓风的资料,未必我张晓风就是权威呀!谁规定我该研究我自己?收集我自己?谁说我该提供有关张晓风的资料?我又不是给张晓风管资料的。
”如果要我在这世上找出少数几件我没什么大兴趣的事,“研究张晓风”一定会是其中的一项。
想想,世上好玩的事有多么多呀!值得去留意一下的事有千粧万桩哩!譬如说:可以拿来做意大利面的特别小麦叫“杜兰小麦”,只有“杜兰”可以构成那迷人的韧劲。
而且,意大利文有句“阿尔甸特”,意思便专指那份韧韧的嚼头。
又譬如说马来人过新年的时候,晚辈跪拜父母,说“敏达玛阿夫”(mintamaaf),意思是“请饶恕我过去一年得罪你的地方”(啊,我多么希望普天下的人过新年的时候都互道这句话,它比“新年快乐”要有意思得多了)。
又譬如台湾有种开在冬天的白色兰花叫“阿妈兰”(即祖母兰),开得天长地久,总也不谢,让人几乎以为它是永恒的。
而开在春天的小朵紫色兰花却叫“小男孩”,一副顽皮又闯荡的样子。
还有初夏时节,紫霞满树,危耸耸开遍洛杉矶和南美洲的那种“美死了人不偿命”的花树有个绕口的名字叫“夹卡润达”(GACARANTA〉,中文有个文邹邹的翻译叫“蓝花楹”……世上“杂学”无限,张晓风去搬弄张晓风的资料,一方面是无趣,一方面也是胜之不武吧?但人家在催,我也只好去找。
“找自己”是件蛮累的事,而且往往并无收获。
倒是有一天木匠阿陈来修衣橱,抖出一包信,我正打算拿去丢掉,不料却发现那泛黄的纸页上有一片熟悉的笔迹。
凑近一看,几乎昏倒。
天哪!那是朱桥的信啊!朱桥死了有三十年了吧?他曾经是多么优秀的一个编辑啊!而他是自杀死的,“自杀”在当年是个邪恶的不干净的字眼。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苏辙《上枢密{1}韩太尉书》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②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③,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④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⑤,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⑥,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⑦,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⑧,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大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注】①枢密:指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
韩太尉:韩琦,北宋贤相、名将。
太尉是高级武官的尊称。
②称:相称。
③疏荡:疏放,跌宕。
④百氏之书:指诸子百家著作。
⑤汩(gǔ古)没:埋没。
⑥欧阳公:欧阳修。
{7}方叔、召虎:均周宣王时大臣,征讨荆蛮、淮夷有功。
{8}赐归待选:苏辙已中进士,依宋制,仅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授官。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第1课《祭十二郎文》语言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6、克、蒙:而不克蒙其泽矣(克:能,能够。
蒙:承受)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通“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二、通假字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三、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表假设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依靠,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使……成长,抚养,动词)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终止,尽头,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连词,表选择)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⑥其又何尤?(难道,副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四、词类活用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五、古今异义的词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序】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称赞的文人群体,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散文的新境界。
作为这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苏洵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刻的思考闻名于世。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至今仍在被后人钦佩和解读。
本文将对苏洵的散文进行全面评估和鉴赏,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成就。
【一】苏洵及其散文背景介绍苏洵(1009年-1066年),字子容,号樊川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饱读经史。
苏洵的一生经历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等几位皇帝的统治,亲身参与了政治斗争和国家事务,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风云有着敏锐的触觉。
这些经历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渗透到他的散文作品中,赋予了他的作品更加深入和细腻的内涵。
【二】苏洵散文的风格特点苏洵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饱含哲理思考:苏洵心思缜密,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他的散文中,经常出现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历史的观察,思考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对于人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自然描写生动:苏洵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生动地塑造了自然景物的形象。
他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配以精细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
3.感情真挚深沉:苏洵的散文中充满了真挚和深沉的情感。
他对亲情、友情和爱情表达了真诚和深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类情感的无限关怀。
4.语言简练精炼:苏洵的语言简练而有力,尽可能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复杂的思想。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让文章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度和内涵。
【三】苏洵散文作品赏析苏洵的散文作品涉及广泛,既有议论文、游记,也有书信、家书等形式。
以下将对其中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
1.《送子规》这是苏洵写给他的儿子苏轼的一封家书。
书中,苏洵表达了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父亲的深深爱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苏洵散文鉴赏这篇文章将以“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和“苏洵散文鉴赏”为主题,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化的全面评估,来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1.1 韩愈韩愈,字退之,一字白石,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自然,格调高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韩愈的散文作品中,不乏以理性思考为主要特征的作品,如《进学解》等。
1.2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官员。
他的散文富有哲理,多以议论文章为主,反映了他的宏大政治理想和个人感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致酒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1.3 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善于独立思考,并且主张以音乐、诗词为文学标准。
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等。
1.4 苏洵苏洵,字子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之父。
他的散文作品较多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描写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散文清丽豪放,自成一派,代表作有《赤壁赋》、《论文》等。
1.5 苏轼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散文特点是豪放俊逸、丰富多彩,风貌独特,有象征主义色彩。
他的代表作有《东坡志林》、《石钟山记》等。
1.6 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提出了“变法”思想,是我国宋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散文以议论政治和社会乱象为主,代表作有《陋室铭》等。
1.7 陈亮陈亮,字仲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他的散文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立意高远,情感真挚。
他的代表作有《云谷先生传》、《虞山志》等。
1.8 周敦颐周敦颐,字希哲,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的散文宏大壮丽,思想深远,语言优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有《爱莲说》等。
二、苏洵散文鉴赏在“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苏洵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散文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本文将着重介绍苏洵的散文鉴赏。
2.1 作品特点苏洵的散文作品以清丽豪放、自成一派为特点,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语文选修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10课《放鹤亭记》.

仙鹤伴山人,山人居仙境,好一幅清 幽超逸的隐居安乐图,所以亭也命名 为“放鹤亭”。全段叙事,由亭到境, 由境到鹤,最后又归于亭——点出亭 名,名为记亭,依次铺展,重点却在 摹写异境和介绍山人好鹤,
异境仙鹤,山亭山人,却又暗含天机, 为下文议论抒情张本。全程叙述头绪 纷繁而错落有致。
4.作者写鹤和酒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诗人谪贬徐州时所作,文中记述 了作者在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及讨论。特别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 出了这样的观点:鹤本是清远闲放之 物,但卫懿公却因好鹤而亡国;
(3)亦文亦歌浑然一体而情韵悠长,一 唱三叹而荡气回肠。
课外视野拓展
一、作者名句 (1)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 里一色。 (2)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 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3)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 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4)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 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5)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 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 子、隐德之士。
2.亦文亦歌浑然一体而情韵悠长,一 唱三叹而荡气回肠。行文至第二自然 段,主旨显豁,情理完足,本可以结 束全文,可是作者还不满足,又别具匠 心地安排了结尾“歌以咏志”一节。 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作用有二:一是关涉前文,歌以抒情。 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作者与山人饮酒赏 景,谈酒议鹤,体悟人生,从而心仪 隐逸。第三自然段乃是心境澄明,兴 致淋漓地纵情高歌。由亭而鹤,由酒 而歌,前后勾联,浑然一体,
)
⑦酒诰.(
)
2.辨形组词
①扉 扇
乔
③诘
门扉
② 制扇诰子陂 坡 ④ 诘问娇 矫
山坡
陂田
矫正 娇柔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大全【共10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梳理留侯论1.重点词语⑴必有过人之节(节操、操守)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哪里)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微:隐约;见:通“现”,显露,表现)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利用)⑺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迎"是同义,欢迎)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就、完成)⑿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2.一词多义⑴过①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②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⑵见①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同“现”,动词,显露、表现)②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介词,被)⑶其①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代词,他,他的)②彼其能有所忍(助词,常用在“彼"之后)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④非子房其谁全之?(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3.古今异义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⑶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⑷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⑸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4.词类活用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⑶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⑷油然而不怪者(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⑸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均为使动用法。
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⑹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5.固定短语⑴所以“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练习《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4、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3、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4、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5、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进学解》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3、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5、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6、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的确难以明白了!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就要变成全白了,松动的牙齿,也要脱落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神志一天天地衰微,用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
死后如果有知觉,那分离的日子还有多久呢?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悲伤的日子就没有多久了,而不悲痛的日子就没有尽头了。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尚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家立业呢?啊,悲痛啊,真是悲痛!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发作得厉害。
”我说:“这种病,江南人常常得。
”未曾把它当作值得忧虑的事。
唉,竟然是因为这个病而丧命了吗?或者是有别的病而让你到了这个地步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
东野说你是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时没有说日期。
大概是东野的使者不知道向你的家人问明日期,而耿兰报丧竟不知道应该告诉日期?还是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去问使者,使者胡乱说个日期应付呢?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派建中来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
他们有粮食能够守丧到丧期终了,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把他们接来;如果不能守到丧期终了,我就马上接来。
剩下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如果我有能力迁葬,最后一定把你安葬在祖坟旁,这样以后,去与留各随所愿。
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不能抚尸(痛哭)来极尽(我的)哀伤,入殓时没在棺前守灵,下棺入葬时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
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
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我确实这样做了,那又能抱怨谁呢?天哪,(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从今以后,我已经没有心思奔忙在世上了!还是回到老家去置办几顷地,度过我的余年。
教养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她们出嫁,(我的心愿)如此而已。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悲哀啊!希望享用祭品吧!祭妹文乾隆丁亥年的冬天,在上元县的羊山安葬了三妹素文,写文章祭奠说:唉!你生在浙江杭州却葬在这里,远离咱们的故乡七百里,当年那时候即使是奇特的梦幻,难道能梦到这里是你安葬的地方吗?你因为有坚守贞节的想法,遇人不合,导致了婚姻上的孤独不遇。
虽说是命运在作弄,实际上是老天爷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的,不能说不是我的过错。
我从小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的经书,你和我并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的事;一旦长大成人,就亲自去实行。
唉!假使你不懂儒家的经文,也许不一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逮蟋蟀,你在一旁动胳膊助力;冬天虫子僵死了,(你和我)一同到它的穴边(凭吊)。
今天我收殓营葬你,而往事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
我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髻,披着细绢单褂进来,温习《诗经·缁衣》那一首诗。
恰好老师开门进来,听见两个童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不觉笑了,连声赞叹。
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你在墓地,应当清楚地记得吧。
我二十岁左右去广西,你拉着(我的)衣服伤心大哭。
过了三年,我中了进士回家,你从东厢房扶着书桌走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直笑,记不得话从哪里说起,大概说些长安中进士以后,家信报知的早晚罢了。
总的说来,这些琐事虽然是陈迹了,可我一天没死,就一天忘不了。
往事填满心胸,想起来就悲凄地哭不出声来,(它们)象形象那样清楚,可是走近追寻便消逝了。
悔恨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天真烂漫的情态,详细记录下来。
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了,那么,即使岁月倒转,儿童时代还能再来,也没有能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况的人了。
从你同高家恩断义绝回娘家以后,老母亲依靠着你侍侯,家里动笔墨的事仗着你办理。
(我)曾经说过,女人当中最缺少懂得儒家经典和明白文章典故的,你嫂子并非不柔顺,可在这方面稍有些缺欠。
所以从你回娘家以后,虽然为你伤心,可实在为我自己高兴。
我又比你大四岁,世上岁数大的人先死,可以把身后(的事)托付给你,可没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啊!前年我病了,你整夜地探问,(病)轻点就高兴,(病)重点就忧愁。
后来虽然病势稍减,可是还起不了床,没有什么消愁解闷的。
你来到床前,给讲述小说演义里面可喜可惊的事,姑且求得一时高兴。
哎!从今以后我要是再病了,教我从哪里去喊你呢!你病了,我确信大夫说“不要紧”的话,远去扬州吊唁(别人)。
你又怕我伤心,阻止别人去通知我。
等到病情危急,母亲问希望哥哥回来吗?(你)强支撑着答应说“想”。
我已在头一天梦到你来诀别,心里知道不吉利,(就)飞快地坐船过江。
果然我在未时回到家,而你在辰时已经断气了。
(你的)四肢还是温暖的,一只眼还没闲上,原来还在忍着死痛等待我啊。
哎,伤心哪!早知道和你永别,那么我哪里肯远离出游,即使外出也还有许多心里话讲给你听,和你一起商量呢。
现在完了!除了我死以外,是不会有见面的日子了。
我又知哪天才死,能够见到你,况且死后有灵无灵,见着见不着,又终于是搞不清楚的。
那么我怀着这无边的遗憾,天哪,人哪,竟然遗憾到底了!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了;你的女儿,我已经替你安排她出嫁了;你的一生事迹,我已经作了传;只有你的墓穴我还没安排。
先祖的坟地在杭州,到杭州去要经过长江和运河,看情况难以归葬,所以按照母亲的心意把你安放在这儿,便于祭奠。
在它旁边安葬你的女儿阿印。
那下边的两个坟,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的,一个是我的妾陶氏的。
羊山地势宽阔,往南看是一片平原和洼地,往西看是栖霞山,刮风下雨或一早一晚,寄居在外的魂灵有伴侣,应当不至于孤寂。
所可叹的,我从戊寅年读了你哭侄子的诗以后,到如今还没有男孩,只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孩,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
我虽不敢说自己年老,而牙齿已经活动,头也秃了,(我)心里明白,谁知道在人世还能有几天!阿品远在河南做官,也没有子女,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了。
你死我来安葬,我死的时候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有灵,能够告诉我吗?唉!(你)活着时候的事已经没法想象,死后的事又无法知道,哭你既听不到你的回答,祭祀你又看不见你来吃。
纸线的烟灰在飞扬,北风广漠而猛烈,哥哥我回家去了,还在不时地回头看你啊。
悲痛啊!悲痛啊!2、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
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
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
”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
)”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
一种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
(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
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
(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
(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
(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
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
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
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
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
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
(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还有一种人,他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
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是好还是不好呢?”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