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6)笑对人生
苏轼 词两首 《念奴娇》《定风波》

一个妓女穿过江边,笨拙地露出 半点姿色 一只远航归来的船便打开了海 人们的思想像包袱一样开始往下 沉 踉跄吃下去的几口水
有时也有人学着古人卷起衣袖 把内心高高地挂上枝头 把文字漂亮地撒进大海 可最终也被朝廷捞上来关进了监狱
于是他们纵身跃入大海 在一个行之将死的朝代面前 悄悄吐在革命前的文字上 吹起一阵风 被一个轻浮的人酝酿成了内心的 成为世人敬仰的旗帜 酒
天子从江南岸一刀切下去 时间就流出血来 多数人都失足跌落水中 成为另一滴水 他们的身体被覆盖在水下面 笔泡得太软 写出流水一样的文章来
落 难 书 生
一群文人一心把笔捏成半壁江山 让自己的老婆用种庄稼的手勾勒 出三宫六院 他们和才华过早来到 他们写诗写在朝代前面 骑马跑在功名后面 闲时也带上个叫做初恋的女子 把手指放在寂寞的北窗东游西荡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一、小序作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 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 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
写苏轼乐观面对人生的作文

曾经多少次热血沸腾,曾经多少回默默吟诵“成熟是一种明亮而又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伸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这是苏东坡的成熟,是他在黄州最寂寞而又最丰厚的收获。正因为如此,他的名字才嘹亮地回响在黄州大地;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文才在逝者如斯的长江黄河上久久流荡;正因为如此,他,东坡居士,才在历史的浪花中,独领钟秀,独树一帜。
在这样的人格面前,任何语言都失去了它本身的丰富内涵和外延,也无须用任何语言来装饰。它本身就是发光的,万丈光芒照神州。
我们站在900年后的今天,看历史高浪伴着苏轼人格,诗作滚滚涌来。虽然我们不能触摸到历史镌刻的那份永恒,却依然能感受到那身正气,那满骨子的不屈和那旷世的乐观,这也正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呀!现在,我们已不是那个被贬的时代,无须抱着一腔勇气去领略那份世态炎凉。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还会有太多的无奈,这时,想想东坡居士吧,比起他的不幸和无奈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开启你的心扉,任风倾听你的心声,凭雨洗涤你的意志,这样千百次后,所有的不幸和无奈都会雨化为一串串涟漪,然后荡到心湖深处,镌刻在你的思想上,这便成了你的人格,你的财富。
(3)“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湿润的天,淅淅沥沥的雨。同行的人,没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赶路,忙着躲雨。然而,唯有苏轼,迈着沉实平稳的步伐,深邃的双眸凝望着远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这雨不是意外的灾祸,而是生活的点缀;仿佛这雨不是老天对人的戏谑,而是生命的诗意。果然,雨过天晴,山头温暖的阳光迎向人们,同行的人该是一展愁眉的时候了,而苏轼只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的人生态度篇(一):苏轼旷达乐观的故事苏轼是一位非常旷达乐观的诗人,那么你想了解一下苏轼旷达乐观的故事吗?下面一起去阅读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苏轼旷达乐观的故事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42年的官宦生涯中,1/3的时间在“下放”中度过。
42岁时,他因“乌台诗案”受小人谗言,被宋神宗贬到黄州。
而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放浪不羁,而是将一腔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
此间,他寄情于山水、与古人神交,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词作,在词坛开创了豪放之风的先河,也给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方广阔天地。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
”苏东坡在流放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发展出耕地、烹调的爱好。
在劳动中,他的心情也变好了。
于是他成功地把“致君尧舜”的入世心态很快地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
最典型的是,苏东坡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20多种菜肴,如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这些菜品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的故事1、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
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
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
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苏轼小传作文初中600字

苏轼小传作文初中600字•相关推荐苏轼小传作文初中600字(通用1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小传作文初中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小传作文初中600字篇1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是一位诗人。
他的一生都是崎岖的,可是他从未屈服过,他用不屈成就了文坛的千古辉煌,下面就让我们好好听听他的故事吧。
苏轼生于乱世,活于乱世,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两宋更迭之前。
北宋时,国家虽然十分富足,但军事力量微弱,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从小就激励他抵御外敌,他考取功名,成功进入朝廷。
他不属于哪个地方,却又似乎属于各个地方。
无论是熙熙攘攘的京城,还是远离都城的黄州,更别说天涯海角的琼州。
他在北宋的朝中,政敌虎视眈眈,迫使他流离各地,最后来到了杭州,但又能如何?这已是皇帝为其留下的最后庇护。
走进那个荒凉的地方,拖着满身文坛的污水,沉重的步履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又一步。
凌乱的发丝模糊视线,惨白的双手剧烈而无神的颤抖着,最后的一脚踏在布满裂痕的青冈石上。
他认为他坚持不住了,不,他心想,我还能站起来!不屈的意志支撑住了他瘦弱的身体。
琼月碥跹的夜,苏轼倚在窗前,思念妻子的愁绪在心头弥漫。
梦中有你在小窗口打扮梳妆的样子,他潸然落泪,如果可以,你会来看我吗?你能认出满脸沧桑的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强烈的思念让他心痛如绞,可是他没有屈服。
那明月照耀下立着矮松的坟山,便是他寄托思念的地方。
杭州水道阻塞,满城人民踊跃推举苏轼治水。
奈何亲友再三劝阻,苏轼始终放不下民心,他没有畏惧困难,带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屈,他一年规划,三年实行,整改疏通全杭州水道。
水流一改往日的平静,欢快的流动起来,似乎都在感谢他!苏轼再次以满身的才华与不屈的意志,甩开了世人轻视。
描写《苏轼》的作文3篇

描写《苏轼》的作文3篇【为苏轼而歌作文700字】月光似轻纱蒙上天空,朦胧美丽,又如汪清水泼洒而下,清亮空明。
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几千年前与我一样共赏月光的人。
漫步于承天寺的庭院中苏轼,一生仅与那优美的墨画、诗句为伴,但仕途十分坎坷。
此刻,宽敞的寺院空无一人,落叶兀自飘零,漫天飞舞,独留那悬于房梁的漆黑铜钟只能无奈的和自己对话,而此时在风中萧簌的竹柏也不愿与他说话,就凭阵阵秋风在他身边划过,也不挽留。
真正陪伴他的,只有影子,与洒在地上的清凉月光。
月色如水,轻笼大地,即使竹柏的影子参杂于其中也不觉有半分破坏那份空灵。
就如同一位好友,始终跟随苏的脚步:苏提左足,则月也轻晃一下,苏落右足,月便空朦一下。
一片白色的云,默默从身旁游过,沉吟在如积水般空明的月色中的苏抬头望天,接着又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穿越了几千年历史时空的我,望望那似乎并未两样的月光,却不得不赞叹苏的随缘自适潇洒豁达的性情——被贬官于黄州,冰冷的夜晚只有那月光相伴左右,但他自己那份不甘才华被冷落被忽视的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伴着这如水的月光跃然于纸上,也暗含了他鄙弃世人追逐名利与富贵的孤高情怀。
但,哪里没有这美丽的月色和能够欣赏这美丽月色的人呢?是啊!哪里没有赏识我的人呢?——他想。
继而用手轻轻握住那静静流淌的澄澈月光,这月光仍欣赏我,这世间仍有人明白我,我又何必自堕于这份扰人的寂寞悲凉之中呢?不如就静静地与其散步好了!这份笑对人生失意苦境的勇气可歌;这种自甘寂寞且不被外界所扰的旷达胸襟可歌;这份高雅自得的情趣和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可歌。
即使山高水长路远,有了这一份悠闲自得漫步的心境,便足矣。
即使天高云淡月小,有了这份与苏一般的淡泊宁静,人生便为你而歌。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笑对人生议论文作文范文5篇

笑对人生议论文作文范文5篇人生,它像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开始会有些苦涩,但总会苦尽甘来。
人生,它像是一艘漂流着的小船,开始会迷失方向,但总会漂回海岸。
人生,它像是一个不倒翁,开始总会摇摇晃晃,但却能笑对人生。
佛经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但如果不了解人生的意义又怎会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的乐趣呢佛经中的语录其实十分简单,但却意味深长。
笑对人生,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苏轼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精神风貌。
苏轼的一生十分坎坷,仕途的不顺让苏轼的一生都活在奔波之中。
一路的被贬,让苏轼也学会在逆境中笑对人生,体味人生的真谛。
不信,你听听,“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被贬的生活中,年迈的苏轼仍能对人生充满希望,也懂得笑着面对人生。
在坎坷的人生中,苏轼找到了自己的做人道理。
笑着面对人生,任何困难都将烟消云散。
笑对人生,再大的挫折也不怕。
贝多芬已经用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证明了。
是啊!人的一生总是挫折与成功相伴。
贝多芬小时候就耳聋,人生的考验却未让贝多芬低头。
他反而能笑对人生,做出了影响后世的音乐。
他能在“欢乐颂”中快乐地活着,在旋律中谱写着他美妙的人生。
在挫折的人生中,贝多芬找到了自己的做人道理。
笑着面对人生,用音乐谱写他的人生。
笑对人生,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其中的深邃也体现着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句鼓励着我们的话不也体现着这种辩证的人生观吗人生的挫折无处不在,在幸福时可能隐藏着危机,在困难时可能隐含着成功的契机。
所以,生活是充满着乐观与向上的。
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道吧。
在多变的人生中,我们要学会寻找自己的做人之道。
而笑对人生则是之道。
人生,很漫长,需要我们去完成。
人生,也很艰辛,需要我们去探索。
如果笑着面对人生,笑着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会更有意义。
微笑面对你的人生吧!“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大仲马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的,但生活绝对不会可怜懦夫,只有那些笑着面对人生各种挫折的人才会获得成功的垂青。
2016年湖北黄冈中考满分作文《笑对人生》

2016年湖北黄冈中考满分作文【真题回放】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
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
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
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
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
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讲堂】题目二的材料写的是关于千古名篇《陋室铭》背后的故事,表现出了刘禹锡坚持自我,不因环境的艰难而消沉的乐观精神,以及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些来立意。
以下立意均可可判定为符合题意:①乐观面对困境,不向困难屈服。
②坚持自我。
③淡泊明志。
笑对人生一只强壮的雄鹰,如果没有笑对跌落山崖的勇气,怎能拥有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晶莹的珍珠,如果没有笑对痛苦磨砺的坦然,怎能闪现出这熠熠光芒?一棵伟岸的树木,如果没有笑对旱涝风暴的自信,怎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以反问和排比的句式突显出本文的主题,给人以深刻印象。
)漫漫人生路,在无数次的挫折磨难面前,在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刻,唯有充满笑容,乐观面对。
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人生就如同一条路,路上充满了坎坷与曲折。
如果不经历磨难,不遭受挫折,那么就永远无法到达路的终点,尽显生命的价值。
苏轼笑对风雨人生的诗句

苏轼笑对风雨人生的诗句
《醉蓬莱》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
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
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红萸,细看重嗅。
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
来风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
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
此篇作于元丰六年,在黄州。
以“笑”起,首三句“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虽是“笑语”,细读之则有自嘲之意,夹带无可奈何之情。
从词序“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可见其“羁旅三年”,指的是从元丰二年起在黄州的三年。
黄州数年给苏东坡带来的是人生沉淀和反思,因此在黄州时佳作频出,可见苏东坡思想的转变。
词人写转瞬三年已过,眼前正是又一次重九,而经三年蜕变,人已是“华发萧萧”。
一次次登高,只是“紫菊红萸”“物华依旧”,看花赏物之人却变了颜色。
回首看,蹉跎岁月,化成一笑,聊以自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十六、笑对人生前导言:苏轼是一位非常诙谐幽默的人,面对庸俗小人,他借助寓言辛辣讽刺,面对同事交往,他不再正襟危坐、公事公办,而是巧妙编排,折腾搞笑,经历传奇成就辉煌的苏轼,个性色彩为什么如此的丰富多彩?敬请关注《苏轼》第十六集《笑对人生》。
画外音:苏轼是一位曾经高居庙堂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生活随性、个性洒脱、不拘一格的普通人,他“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可正襟危坐、郑重其事,又可嬉笑怒骂、挥洒自如,而其中诙谐幽默的各种故事最为后人津津乐道。
那么,苏轼的诙谐幽默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个性特点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继续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第十六集《笑对人生》,敬请关注。
康震:苏轼的诙谐和幽默的例子太多了,如果专门来讲的话那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只能择其要者略述一二,应该说他的诙谐和幽默与他的才情和知识、学识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种智慧。
比如说,苏轼的诙谐幽默用在第一个地方就是很实用,第一类是讥讽那些庸俗小人,这个不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它的表现形态是什么呢?写寓言。
我们知道要能够写寓言故事的人那原创能力很强,你比方说在中国历史上,庄子他很擅长编寓言,韩非子也很擅长编寓言,柳宗元也写过很多寓言故事,在西方有《伊索寓言》。
苏轼也是一个写寓言的大师,只不过他其他方面的成就太高了,这些寓言的小故事没有那么出名。
他有一次跟道潜和尚,这和尚我们之前提到过这个人,他是苏轼的好朋友,他跟道潜和尚聊天,说到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苏轼说,我给你说个故事你就知道了,说有一家人家有两扇门,这不是废话吗?有门肯定有两扇门,这有两扇门就有故事了,怎么着?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的风俗,他把这个艾草,人们说燃烧艾草不是可以辟邪吗?他把这个艾草扎成人的形状,然后就插在这个门框的上面,然后还要做桃符,桃符实际上就是两块木板,上面写一些辟邪的话,然后挂在门的两边,后来就演变成什么了呢?春联。
那么这个艾草人就插在上面了,两块桃符就放在两边了,这就起来了,这桃符就很不忿,抬起头就看着这个艾草人说,你何德何能敢站在我的头上?你胆子太大了!这艾草看着它下面这桃符说,你都入土半截的家伙了,你还跟我吵什么?你能跟我争什么?正在那儿吵谁应该在上面的时候,门神发话了,门神说我们都是没本事的人,靠着人家这两扇门在过活,你们还吵个什么劲啊?本身就是寄人篱下,还要争个高低,羞不羞得慌啊?你看,这在嘲笑谁呢?就是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都是没本事,寄人篱下,靠人家的饭食过活,自己还争吵不休,这就是小人物。
这个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是针对一种社会风气。
所以这个就是用拟人化的这种方式讲的这种故事,它是幽默还是诙谐呢?很难讲,在幽默诙谐当中别有深意,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只是一个玩笑话,不是一种独立的玩笑话。
苏轼在这方面能力很强。
第二类,就是嘲弄那些弄虚作假的家伙。
他有一次跟他的老师欧阳修在一起聊天,欧阳修就跟他说,说最近庸医很多。
苏轼说怎么见得庸医很多呢?欧阳修说有个人生了一种病,浑身冒冷汗,他就去找大夫,大夫说你为什么冒冷汗呢?那人说,那天我坐船过河,被江上的风吹了一下,吹了一下我着凉了,我就老冒冷汗。
大夫想了,沉吟半晌,给你开个什么方呢?要对症下药,有了,这大夫找了一艘破船,这船上不是有舵吗?那舵把子、船工在把那舵把子的时候,他不是老得把那舵把子吗?把这时间长了,那个船工、很多船工都用过这个舵板,手上有汗有脏的东西,汗气都浸润其中,把这个舵板卸下来剁碎了,掺点什么丹砂、什么别的药和在一块,涂成糊状。
把它喝下去。
说为什么要喝这个呢?说多新鲜,这叫以形补形。
你想想,你不是坐船过河的时候受了惊吓的吗?就把那个船上面那个舵板给你剁碎了,和巴和巴、调巴调巴,你把它喝下去,以后再过河的时候遇上风,你就不会出冷汗了。
这人就喝了,也不知道是这舵把子起了作用了呢,还是说掺和的别的药起了作用,反正这人是不冒冷汗了,给治好了。
欧阳修就感慨说,你说这怎么办呢?明显地觉得是不对劲的,但是他治好了,还要给他辩污的话,还很难辩得清楚。
苏轼说这有何难?太容易了老师,你也太想不通了,我有办法。
说什么办法?说好办,以后就告诉他们,把毛笔和墨汁烧成灰,让学生喝下去,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就能提高。
由此推广开来,伯夷那是很清廉的人,把他的洗澡水喝下去就能治你的贪婪之欲。
还有比干,我们知道,心比比干多一窍,这个比干是很真诚的,他是商纣王的叔父,他给商纣王上谏言,结果商纣王把他给杀了,他是忠臣,把这个比干吃的剩饭剩菜给他吃下去,你就不会是一个奸臣。
你可以去舔樊哙的盾牌,这样你胆子就会变大。
你去闻一闻那西施的耳环,你本来长得很难看,就会变成一个美女。
他说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好办了,可以告诉这些大夫,你们以后不用开药了,我们自己都能给自己开,一个舵把子算什么呀?我们还喝毛笔的灰呢。
这种连锁推理是有点刻薄,但是也确实能看得出来,苏轼这个人的刻薄他是有针对性的,你不是坏吗?咱俩看谁能坏过谁,我比你可以更坏,你还吃舵把子呢,我后边给你开出一堆药方来,你前面那舵把子就站不住脚了,我告诉你的本质就是这个。
所以我们以前光以为苏轼就是可能开开玩笑、抖抖机灵,那哪儿成啊?像他这样一个人就是开一个玩笑,有时候甚至可能是耍一个贫嘴,那都是别有深意的。
画外音:苏轼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丑恶现象嬉笑怒骂、挥洒自如,但苏轼并不是一个寒酸刻薄的人,相反,他非常宽容大度。
在同事之间,苏轼也不都是正襟危坐、公事公办,特别是相熟之人,苏轼的调侃与搞笑更是无以复加。
那么,苏轼的做法到底会是怎样的呢?康震:还有一类是比较轻松的,就是同事之间的开玩笑。
我们前面说过有一个人跟他在这方面是“死对头”,就是刘贡父,刘贡父专爱开他的玩笑,可是刘贡父到晚年的时候生了病,这病病得比较怪,怎么着呢?这个眉毛胡子都掉了,鼻孔塌下去了。
这苏轼有一次(跟)大家在一起吃饭,就看着他这个眉毛胡子都没了,苏轼就说你这个长相好,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这刘贡父气死了,这简直是太可恶了,又没办法,只能嘿嘿一笑。
刚笑完,厉害的还在后边呢,苏轼就手给他就编了个寓言故事,安在他的脑袋上,看着他这鼻梁塌塌的,原来也是个高鼻梁,后来变成一个低鼻梁、矮鼻梁了,苏轼说,我年轻的时候读书甚多,看了很多典故,说有一回子路和颜回逛农贸市场,不好好看书,背着孔子出去瞎逛去了,在农贸市场上走,走走走,正在走呢,看见孔子从对面走来,这怎么了得呀?赶紧藏起来,藏在哪儿呢?那有一座石塔,藏在那石塔的后头,过了一会这孔子从前面走过去了。
苏轼说你知道这塔的名字叫什么吗?刘贡父说那我哪儿能知道啊?说他们俩刚才在躲谁呀?在回避谁呀?说回避孔子啊。
说对呀,这塔的名字叫“避孔塔”,要念得快了就是“鼻孔塌”。
也太坏了,处心积虑。
你不惜调动自己的经史子集的知识,就干下这等事情啊,鼻孔塌,“避孔塔”你都能想出来。
你看,刚才讲的几个寓言故事,还都是有深刻的寓意的对不对?这个纯粹就是人身攻击嘛,但是很难得,他怎么能想得起来呢?这机灵劲儿这方面也用了不少,“避孔塔”。
他有个好朋友叫顾临,这都是做官的,又叫顾子敦,这人长得很雄伟,特胖,所以他有个外号叫“顾屠”,屠夫的屠,就意思说他长得像个屠夫。
有一天中午他们几个同事在一起吃饭、聊天,吃饭聊天的时候,这中午就困,顾子敦就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儿、眯了一会儿。
这苏轼不闲着,那能闲得着吗?这么多的素材是不是?袖子挽起来拿着毛笔,在那案子上弄个小纸片写着“顾屠肉案”,放在那儿,你想他那么胖,趴在桌子上睡着,放个小纸牌,上面写着“顾屠肉案”。
睡了一会儿,顾子敦快要醒来的时候,苏轼从兜里掏出三十文钱,就甩在这桌子上,当啷啷的那钱扔得,这顾子敦吓一跳,怎么了?!说,买四两肉啊。
这顾子敦恨死他了,就净开这种玩笑。
你看,苏轼前面写的那些寓言、那些故事,后边又是这副面目,又可爱又可恶,他要不贬黄州、惠州、儋州那才怪呢。
就能看出这个人,他心里边有很欢乐的一面,一个能够这样子老是研究“避孔塔”的、研究“顾屠肉案”的,然后扔钱买肉的这种行为艺术的人,他就老是觉得生活当中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注意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我们以前讲苏轼、研究苏轼容易把他神圣化,虽然我们也知道他身上有很多诙谐的地方、幽默的地方,但这些诙谐有时候也被神圣化了,的确如此,我们一想到苏轼,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要么就是“夜饮东坡醒复醉”,要么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或者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长期以来我们头脑当中的苏轼已经被固定化了,高度地固定化了,即便说到他的所谓诙谐、他的幽默也往往就是他跟佛印的那些故事,但是你要很清楚,这些离苏轼的所谓诙谐和幽默的真相离得还很远。
事实上一个真正具有高度幽默感的人,首先是对生活充满了欢乐和热情的人,这是最核心的部分。
那么幽默或者诙谐,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它的基础就是好玩。
在一般人看来,顾子敦长得胖点,顶多说他肥得像头猪一样,但是对于苏轼来讲,给他身上扔上两个钱,这就是我的幽默。
他把这种行为艺术贯穿其中,让他具有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是我们大家并不了解的一个方面。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人比较闹腾,喜欢折腾,喜欢搞怪,有点搞笑,这么大年龄了一点正经没有。
当时有个宰相叫吕大防,吕大防长得特别胖。
这都怎么搞的,净是碰见胖子。
他长得很胖,喜欢睡午觉,苏轼有一次到他府上去拜访他,就坐在客厅里头等了很久,这个老人又胖,天气也热,就睡觉,睡了很长时间老不起来,苏轼等到最后都不耐烦,站起来快要走的时候,吕大防腆着个肚子慢慢地出来了,出来,在书架的旁边有这么大一个水盆,里头养了一只绿毛龟,大家知道绿毛龟那是很名贵的,说明这个乌龟年代久远,他(苏轼)就在这儿看,正在看,吕大防一进来一看说,看见了吧?绿毛龟,没见过吧?很稀罕。
苏轼说这有什么稀罕的,这种东西很容易见得,我见过乌龟比这个还厉害。
吕大防说你见过什么龟?说我见过“六眼龟”。
吕大防说什么?六眼龟?长六只眼睛?那还是龟吗?说是龟。
说你有什么依据吗?因为他知道苏轼博闻强记,知识很广泛,就全凭这个“蒙人”呢,他说有什么依据吗?说有,想当年五代十国的时候后唐有个皇帝叫唐庄宗,引进了这种品种,长六只眼睛,唐庄宗手底下有一个倡优,实际上就是有点像东方朔这种角色,滑稽之臣,还给这龟编了个口号,历史上是有记载的。
吕大防说,不曾听说啊,这口号怎么念的?说六眼龟呀六眼龟,你睡一觉顶别人睡三觉。
吕大防说你看,这孩子又来了,鼻孔还没塌完呢,这又出来一“六眼龟”。
这种事情在苏轼身上很多,我们能看出他抖机灵的一面,这就是他跟同事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故事。
画外音:苏轼与王安石同是北宋政坛和文坛的重要人物,两个人虽然个人关系不错,但是政见不合,文学见解也不尽相同,王安石喜欢做文学上的翻案文章,苏轼对此颇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