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维新运动的兴起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课件5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课件5

政之治战学就说成,功而了是。借皇发帝挥是孔旧子中的国政的治政思治想中,心利,用所传统
的以儒康学有权为威的来实宣际传政变治法工道作理是。抓其住原皇因帝何在下,手有。何利弊?
原因: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⑵想利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 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弱;(根本原因!) ⑷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③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 《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④创办学堂,聚徒讲学 ——时务学堂
⑤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公车上书、第五书、第六书。
探究:结合甲午战争后,康、梁等维新人士宣传 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归纳他们宣传维新变法的主 要方式。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⑵影响: ①启发明智
——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②组织力量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 维新思想。
“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大喷火 ”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
想一想:“公车上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 的,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程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代表 人物
活地动点提 民示族主著:资本开主放要述义早产,生受刊物发西展方资本主主义的要影思响想;
康有 广州北 《新学伪经考》
为 必修京链上接海:《维孔子新改变制法考》
《中外纪闻》
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 维新思想
梁超启运展动有上中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 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谭嗣国人湖办南报形成《高仁潮学》

发展近代工业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9.2 维新运动的兴起

-13-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S 随堂练习
IAN XING LI TI
UITANG LIANXI
1
2
3
4
1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 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1889 年,日本颁布了宪法,宣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D
-7-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特点: ①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 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披上了 一层儒学的外衣,从而使其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 《新 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②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西方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学 说,而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在《新学伪经考》中,康有 为把西方的进化论同传统文化相结合,否定中国古代的历史循环论,阐述时 代是不断变化的进步观点。《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平等的倡导 者,主张变革的先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 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把西方的进化论、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文 化融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
E TANG HU DONG IAN XING LI TI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ppt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选修一ppt课件: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维新活动与主张:
代表 人物
梁启超
活动
创办《时务报》 发表《变法通 议》
主要思想
(1)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 化教育制度;(2)呼吁伸民权、 设议院,实行 君主立宪制度;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 (4)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代表 人物
谭嗣同
提示:著书立说,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 伪经考》;上书光绪帝,如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 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组织学会,如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创 办报刊,如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 闻报》等;建立学堂,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
【史论阐释】 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异同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据史料三分析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 现富强。(史料实证) 【点拨】史料中画线信息反映了实现富强的根本和手 段,以此为突破口分析回答。 提示: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 度和教育制度。
2 . 康、梁维新思想。 史料一 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 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 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 出纳王命。
提示:变化:从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 制度。问题:王韬认识到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政治制度。
史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 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 … …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 … 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 其用也。
段。 (2) 系统阐发:写成《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教案《维新运动的兴起》

教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目標: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張。

2、康有為變法思想的特點和維新變法活動的影響。

3、梁啟超、譚嗣同和嚴複的思想特點,維新派活動的歷史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1、歸納總結:分析維新思想形成的背景,總結維新思想的形成過程。

2、歷史比較:比較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嚴複等的維新思想特點。

3、問題探究:探究維新活動的深遠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現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認識時代的局限性和維新派自身的軟弱性;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尤其是成功的實踐更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

3、一批批愛國的仁人志士為中華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康有為及其變法思想;公車上書和強學會;梁啟超、譚嗣同和嚴複的維新變法活動。

難點:康有為維新變法思想的特點。

教學工具幻燈片。

圖片。

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採用談話導入法:甲午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維新變法主張迅速傳播。

愛國知識份子為了挽救嚴重的民族危機,展開了維新變法活動,積極思考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尋求新的救亡圖存的方法和道路。

他們痛感封建*制度的*,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認為只有進行社會改革,變法維新,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道路,使中國富強起來,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機。

由此導入新課學習。

一、早期改良思潮:1、維新派的出現:19世紀70年代,隨著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產生了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產生,同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進程逐漸深入有關。

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先進的中國人,就提出學習西方的長處,改革內政的主張。

洋務運動期間派出國的留學生和外交使節回國後,擴大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它促使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份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尋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機,使中國富強起來。

同時這也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

這些人成為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韜、薛福成、鄭觀應3、思想主張:(1)經濟上,振興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通過“商戰”同外國資本主義進行競爭;(2)政治上,學習西方先進的制度,設立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從政治上保障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维新运动的兴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第九单元维新运动的兴起
• 5.影响: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利益 和要求,成为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运动 兴起的先声。
• [思维点击]
• 1.是故国家之于商政也……而中国之富可 期。中国富,而后诸务可以次第修举。如是 而犹受制于邻敌者,未之有也。 • ——薛福成《商政》
• 请回答:
• (1)材料表明作者的什么主张?代表哪一个 阶级的利益?

(3)改革__科__举__制__度__,培养有用人才。
大大推 动了变 法维新 思想的 广泛传
(4)大力发展__近__代__工__业__

人物
活动
主张
影响
发表《_仁___学_》;创办
君主
推动湖南维新运
谭嗣同
提出“冲决_____之网罗”
《_湘__报__》
动蓬勃开展
创办《__国__闻___报_》;译 借达尔文的__进___化__论_,阐 阐明维新变法的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的
思想观点。 • (2)这对维新思想有何影响。 • 提示:(1)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网络构建]
• 探究一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 史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 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 本课主要介绍戊戌变法的酝酿活动,学习 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 1.早期改良思想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为 戊戌变法提供思想基础。
• 2.公车上书和成立强学会标志着维新运动 的兴起。
• 3.梁启超主编《时务报》为戊戌变法提供 了舆论准备。
01 课前 自主学习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课后 巩固训练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9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共25张PPT)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9单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件(共25张PPT)

3.“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是,这次上书表明资产阶级维
新思潮已经上升为爱国救亡的政治实践活动。( √ ) 提示:“公车上书”以前,维新活动还仅仅局限在思想层面, 而“公车上书”的出现表明,思想层面的活动已经发展到政 治实践层面。 4.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组 织。( × )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 爱国救亡 的政治活动,在社
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2.《中外纪闻》: 康有为 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湖南、天津等地创 办,宣传变法主张。
3.强学会: (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 北京 成立。 (2)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翁同龢 、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要员的支 (4)影响:得到了_______ 持,一些外国 传教士 也加入了强学会,促进了维新运动的迅
(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4)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主题一
维新思想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一 郑观应《盛世危言》:“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
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 书院……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提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 4.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提示: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以减少变法阻力;又 暴露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软弱性。 5.维新改良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
一、判断正误 1.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 )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23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23张PPT)

二、 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
(一)康有为
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 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 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 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
实质:否定君主专制.
1.著书立说
动摇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 法的理论基础,为变法制造舆论。
将孔子朔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 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依据。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 想,减少改革的阻力;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 想彻底决裂。
(二)梁启超
(1873年—1929年),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 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 人,中国近代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史学 家、文学家,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29. 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 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香涛不信孔子改制, 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 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
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 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 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 材料二: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 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 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据统计,1895 年以前全国报刊只有 15 家,但戊戌时代三年 之间,据初步统计,数量跃至 64 家。 1898 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 达 300 所以上 。《时务报》发行最高达到一万七千份,成为中国第一大 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9.2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件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1、著书立说:
(1)变法理论:提出人类社会“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 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 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 平世”。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 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 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 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 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3、创办报刊:《中外纪闻》
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ຫໍສະໝຸດ ,1895年8月 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 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 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 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 ,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二、康有为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活动 2、公车上书
1895年《点石摘》画报刊登的公 车上书的情景
“公车上书”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士人 第一次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 众性爱国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新起点, 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 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 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骤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与封建思 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不同点: 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 度,发展近代工业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 具有民 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 阐明维新变 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材料四: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 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竞争中,由弱变强。”
探究5:阅读材料比较四人思想想的异同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年级:高三年级 主讲教师:廖航
陈独秀
1 7
黄兴
2 8
梁启超
3 9
李鸿章
4 10
魏源
5 11
曾国藩
6 12
林则徐 李大钊 郑观应 孙中山 王 韬 康有为
地主阶级抵抗派( 5、7 ) 早期维新派 ( 9、11 )
资产阶级革命派( 2、10 )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四、公车上书与强学会
探究6:结合甲午战争后,康、梁等维新人士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 动归纳他们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方式。这些活动有何影响?
⑴主要方式:
①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②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 保国会 ③著书立说,力倡维新—— 《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 ④创办学堂,聚徒讲学——时务学堂 ⑤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公车上书、第五书、第六书。
探究3、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 维新变法的要求?
①环境因素: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 ②个人因素:是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 ③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④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 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 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6、维新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强烈地冲击了传统思想,使一部分人开始接受维新思想,“思想界之大飓 风 ”“火山大喷火 ”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 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 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 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 路四达,果以足持哉?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 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 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地主阶级洋务派( 4、6 ) 资产阶级维新派( 3、12 ) 资产阶级激进派( 1、8 )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 1、早期改良思潮的背景、代表及主张 2、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3、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异同
主要问题思考与探究
1、早期改良思潮出现的原因;其主张与洋务派有何 不同?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探究1 请回答 (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郑观 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⑵影:
①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 ②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 ③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④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9.2维新运动的兴起 (共16张PPT)
2、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其原因;其利弊得 失各是什么?
3、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政治主张有何异同
一、早期改良思想
1、出现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
3、产生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③洋务运动弊端明显,促使知识分子寻找新出路。
他批评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制度只学西方先进科技
(3)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 培养人才,改革政治制度,设立议院。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宣传维新思潮(兴起)
探究2:阅读“历史纵横”与“学思之窗”,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1、利与弊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探究4: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继承和发展;都主张变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区别: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形成完 整理论,且发展为政治运动
◆三、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维新思想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孔子作为一个老百姓想要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简直耸人听闻,不如假托古代 帝王尧、舜的名义来进行,既不使人吃惊,自己也可以避祸) ——康有为
材借经料学二、:孔子梁,启否超定说专制:,“传变播者西,方天政下治之学公说,理宣也传…变…法变的则必通要,性通. 则久。“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 官制,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材料三: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 方愈剧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