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暂行技术规范》的通知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四、查询不到列车尾部风压
(一) 设有列尾整备(作业)点的车站发生查询不到列车尾部风压 时
(二) 未设列尾整备(作业)点的车站发生查询不到列车尾部风 压时: (三) 列车在运行中查询不到列车尾部风压时 (四)列车调度员发布的列车按无列尾装置运行或列尾装置故障列 车继续运行的调度命令,准许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向司机发 布、转达。
列车终到或中途换挂机车时,司机按下“列尾销号”键3 秒以上销号,与列尾主机解除“一对一”关系,消号成功时 播放语音“XXXX机车,消号成功”
七、风压告警
列车主风管风压不正常时,MMI显示风压值变成红色字样。 当风压快速泄露时,提示“XXXX机车注意,风压XXXX” 仅一次;当缓慢泄漏时,MMI每隔15S左右提示“XXXX 机车注意,风压XXXX”。司机可以按下“列尾确认”键停 止MMI语音提示和文字提示。
b) 列尾机车台出入库检测系统、列尾机车台数据 采集器、列尾机车台数据分析设备、列尾机车台检测 仪。
列尾主机
设备功能:
1. 具有标识列车尾部、风压检查、辅助排风制动、 电池欠压和主管风压不正常自动报警功能。 2. 具备识别“一对一”关系设备ID的功能。
3. 具有数据记录和下载的功能,记录内容包括机 车号、列尾主机ID、日期时间、指令、风压。
包括列尾主机(含电池)、列尾机车台两部分。 列尾机车台包括主机、列尾控制盒及天线反馈系统。 附属设备主要包括:
数字列尾装置主要设备
a) 列尾主机检测台、电池充电器、机车车号确认仪、 列尾主机实时追踪系统、列尾追踪设备、列尾主机数 据采集器、列尾主机数据分析设备、便携式列尾机车 台。
列尾机车出入库检测系统 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1.具有检测列尾机车台的功能;
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大秦线应用探讨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7年第6期·14·文章编号:2095-6835(2017)06-0014-02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大秦线应用探讨胡乃峰(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秦车务段,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有GSM-R 和400MHz 数字2种通信方式,设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应用于大秦线的必要性。
简要介绍了双模列尾的工作模式、设备特点,阐述了其应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应用后的作业规定,以期为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模列尾;作业办法;数据传输方式;通信能力中图分类号:U270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7.06.014目前,大秦线列车主要采用路通和可控2种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路通列尾采用400MHz 无线电通讯方式传输数据,可控列尾通过GMS-R 网络,采用CSD (电路链接)方式传输数据。
经过长期的现场实践发现,路通列尾和可控列尾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虽然路通列尾的造价低廉,但是,受通讯制式的限制,信号传输受外界地形或信号的影响比较大,经常出现干扰,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另外,应用万吨列车上还需配套使用中继器。
这样做,既增加了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还降低了工作安全系数。
可控列尾主机通过改变通讯方式保持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但在置号方式受到了限制,中间站使用不灵活,且价格昂贵,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双模列尾综合了路通列尾和可控列尾的优势,提高了列尾主机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彻底满足了现场工作安全,尤其是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为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1双模列尾设备1.1双模列尾数据传输方式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有GSM-R 和400MHz 数字2种通信方式。
在GSM-R 通信方式下,列尾通信由GSM-R/GPRS 网络承载;在400MHz 数字通信方式下,列尾通信采用DMR 点对点直接通信方式(以下简称“DMR 直通方式”)。
铁道部关于印发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及六个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

铁道部关于印发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及六个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铁道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2.09.24
•【文号】铁运〔2012〕227号
•【施行日期】2012.09.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铁路
正文
铁道部关于印发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
(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及六个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的
通知
铁运〔2012〕227号各铁路局,铁科院,部信息中心、质检中心,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威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2012年7月月24~25日,铁道部运输局与科技司共同组织来自相关铁路局、机车公司、质检中心、高校及验收室等方面的专家,在北京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起草的“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暂行技术条件及子系统暂行
技术条件”进行了评审。
现将依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后的“机车车載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及六个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
为:TJ/JWOO1A~G-2012)和专家评审意见印发给你们。
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会同各机车公司组织相关研制单位,认真研究、落实评审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各机车公司依据本技术条件,完成各机型的装车方案,使该系统能够按程序颇利批量装车,
以发挥其对安全的保障作用。
附件: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及子系统技术条件评审意见
铁道部
2012年9月24日。
铁路旅客列车开通使用列车尾部防护安全装置行车组织办法

铁路旅客列车开通使用列车尾部防护安全装置行车组织办法一、客车列尾装置安装使用规定动车组以外的图定旅客列车应安装使用客车列尾装置。
临时开行的跨局旅客列车应安装使用客车列尾装置,牵引机车(含途中换挂)须具备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条件,不具备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条,件时不准安排上线运行;临时开行的管内旅客列车原则上应安装使用客车列尾装置,不具备客车列尾装置使用条件时,由铁路局确定是否弄行及开行办法。
特殊情况下,无法安装或使用客车列尾装置时,按下列规定办理:(一)旅客列车进入香港特区运行时,不使用客车列尾装置,由广铁集团公司安排胜任人员上车值乘,负责核对尾部风压,并按照司机的指示完成相关工作。
(二)旅客列车进入青藏线格拉段运行时,列尾装置的使用办法和行车组织由青藏铁路公司规定。
(三)国际列车无法安装或使用客车列尾装置时,在国内运行时原则上由始发局、接入局分别安排胜任人员上车值乘下上行列车国内整个运行区段,负责核对尾部风压,并按照司机的指示完成相关工作。
具体值乘方式由有关铁路局商定。
二、有关设备配备(一)编组旅客列车时,列车首尾两端须编挂装有客车列尾装置主机的客车,尾部加挂客车原则上不得超过2辆。
运行中,列车首端的客车列尾装置主机不得开机。
(二)旅客列车车辆乘务员应配畚列车无线调度通信手持终端及响墩、火炬、短路铜线、信号旗(灯)等防护用品。
为每列车车辆乘务员配备的无线对讲设备不少于2台;列车运行经由CJSM-R区段时,CSM-R手持终端按车辆乘务员值乘人数每人1。
1.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准许车辆乘务员加入通话。
开行旅客列车的铁路局电务部门,应掌握列车运行交路内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频率和通信模式转换点等数据,并通知管内车辆部门。
新线开通使用或既有铁路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频率调整变化时,所属铁路局应将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频率等情况提前巧日通知经由该区段的旅客列车开行铁路及有关部门。
2.客车列尾装跹主机的安装与摘解、风管及电源的连结由车辆部门负责。
铁路列尾装置的数字化改进

铁路列尾装置的数字化改进【摘要】对铁路列尾装置进行数字化改进,在司机控制盒和列尾主机上设置数字编码器和数字解码器,并安装GPS模块,可以避免列尾装置间的相互干扰,使得列车在区间交会和在出发场进行列尾作业时不会相互影响,列尾主机在检测台进行测试和试验时,不会对出发场的列尾作业造成干扰;在区间行车时能及时发现列车运行途中的车辆脱钩现象,进站停车时能避免发生列车不完全进入停车线内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列尾装置;数字化;尾部主机铁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列尾装置,是用于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后,在尾部无人值守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装置,通过运用计算机编码、无线遥控、语音合成、计算机处理等技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设备。
列尾装置主要包括司机控制盒和尾部主机两个部分,其主要用于:1.列车尾部风压查询;2.列车尾部低风压告警;3.列车尾部排风制动;4.列车尾部主机电池电量不足告警;5.列车尾部标识;6.黑匣子记录功能。
机车乘务员操作司机控制盒功能键,首尾以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传递信令(编码信息),其信令通过机车列调电台(或列尾专用机车电台)发送出去,列尾主机接收到司机控制盒发送的信令后,其响应信息再以同样的方式返回司机控制盒,司机通过司机控制盒合成的语音信息来了解列车尾部风压及列尾主机的工作状态等情况。
列尾装置使用完毕后,需要送到列尾检测屏蔽室内用列尾检测仪对其进行检测试验,在下次使用时用确认仪重新进行设置确认,以匹配另一趟列车重新投入使用。
一、现有列尾装置存在的问题1.语音干扰严重司机控制盒和列尾主机各配了一台列车电台,司机操作控制盒向列尾主机发出的指令和列尾主机响应控制盒的返回指令都是通过列车电台发送的,司机控制盒将列尾主机的信息合成语音信息让机车乘务员听到。
列车在同一个牵引区段使用电台的频率是相同的,在电台覆盖区域内的列车都能收到这些信号,这样司机不仅能听到本列车的列尾信息,也能听到相邻其他列车的列尾信息,而其他列车的列尾信息对本次列车来说就是语音干扰。
铁路专用产品标准性技术文件目录(铁总科技〔2015〕98号 )汇总

72
TJ/KH006-2010
可开启篷布绳卡技术条件
运营专业〔2010〕667号
运输局营运部
73
TJ/KH007-2010
货车篷布绳网技术条件
运营专业〔2010〕667号
运输局营运部
74
TJ/KH008-2010
货车D型篷布技术条件
运营专业〔2010〕667号
运输局营运部
75
TJ/KH009-2009
87
TJ/CL006-2007
CRH2型时速200~250公里长编组座车和卧车动车组总体技术方案
铁运〔2007〕255号
运输局车辆部
88
TJ/CL007-2008
高速动车组整车试验规范
铁运〔2008〕28号
运输局车辆部
89
TJ/CL012-2002
铁路客车用阻燃改进型PVC地板布供货技术条件(试行)
30
TJ/JW027-2014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系统)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暂行技术规范
铁总运〔2014〕208号
运输局机务部
31
TJ/JW001A-2014
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中央处理平台暂行技术条件
铁总运〔2014〕208号
运输局机务部
32
TJ/JW001B-2014
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6A系统)机车空气制动安全监测子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运输局机务部
64
TJ/JW054-2014
交流传动机车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暂行技术条件
铁总运〔2014〕367号
运输局机务部
65
TJ/JW055-2014
交流传动机车粉末冶金闸片暂行技术条件
《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与维修办法》

标题: 关于印发《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的通知附件:主送: 各铁路局。
抄送:部内各单位。
----------------------装---------------------订---------------------线---------------------为适应运输组织要求,加强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确保设备正常使用和维修质量,铁道部重新修订了《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技术规章编号为:TG/CW217 -2012。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试行)》(铁运〔2000〕60号)同时废止。
各地方铁路可参照执行。
各铁路局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铁路局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
涉及列尾装置跨局运用的铁路局间要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TG/CW 217-2012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总则第1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货车列尾装置,下同)是保证货物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行车设备。
为确保货车列尾装置正常运用和检修,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货车列尾装置的管理第2条货车列尾装置由列尾主机(包括电池)和司机控制设备两部分组成。
货车列尾装置与机车车载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或专用列尾机车电台,以下同)进行通信,实现列尾装置各项操控功能。
货车列尾装置管理、使用和维修应配备必要的附属设备,主要包括列尾主机检测台、电池充电器、机车号确认仪、屏蔽室、列尾中继器、信息管理系统、司机控制设备检测仪等。
第3条货车列尾装置的功能、技术指标、设备安装要求和检测方法等应符合TB/T 2973《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的要求。
货车列尾装置的设置、使用等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
在繁忙线路同一机车交路原则上应采用统一的400MHz货车列尾专用频率,并设置机车车载设备。
关于下发《运输段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包神铁路运输段技教室业务文件神华包神运输业字[2014]12号关于下发《运输段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段属各车站:根据《包神铁路集团公司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办法》要求,结合运输段实际生产布局需求,为进一步做好列尾装置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列尾作业人员的作业标准及作业程序,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既有线及新线运输组织变化,特制定本细则。
凡由包神公司所属机车(含外包)牵引列车使用的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适用于本细则。
段属各单位除执行《技规》、《行规》及公司《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及维修办法》的相关规定外,需按照本细则的具体规定组织相关作业。
运输段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第一章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管理第1条为了进一步做好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管理工作,列尾装置分别由运输段、列尾平调维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维管中心)和车站进行管理。
各部门管理职责:一、机关各部室管理职责1.技术教育室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制定完善《列尾装置管理、使用、维修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列尾装置设备技术台帐,掌握各列尾作业点设备运用技术状态。
2.安全监察室、技术教育室定期对各站列尾作业岗点进行监督、检查,完善现场作业人员作业标准,规范各列尾作业岗点表薄帐册填记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分析处理。
3.技术教育室每年组织一次技术培训,保证列尾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
4.技术教育室根据设备运用状况,负责设备的更新报废工作,编制年度设备购置计划和生产材料维修计划,由办公室审核后报公司相关部门批准。
5.办公室负责列尾、平调设备等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点验、上账及设备履历更新;对技术教育室编制的年度生产材料计划及设备更新、报废计划的审核、上报。
二、维管中心管理职责1. 根据上级单位颁布的有关列尾使用管理办法制订维管中心的细化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