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术语大汇总
统计术语知识点总结

统计术语知识点总结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统计学中常使用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性质和特征。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而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统计学中常使用统计量来估计参数,并进行假设检验。
3.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随机实验结果的数字描述,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等。
4.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抽取过程中引入的误差,通常是由于样本代表性不足或抽样方法不当引起的。
而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如测量误差、回答错误等。
5.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如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推断统计是从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统计方法。
通常包括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统计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判断等步骤。
7.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是常见的回归方法,用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8.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9.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用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群体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研究情境。
10. 贝叶斯统计贝叶斯统计是一种对参数进行推断的统计方法,它基于贝叶斯定理,将先验概率和样本信息相结合,得到后验概率分布,并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以上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一些术语,通过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读者可以更好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统计术语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增幅:与增速的计算式相同。
【例】某地区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而今年的人口为54 万人。
则今年该地区人口的增长量为9万人(=54-45),增长率为20%(=(54-45)÷45)。
类似的,可以定义减少量、减少率、减幅等概念。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例】某地区前年的人口为50 万人,而去年的人口为45 万人。
则去年该地区人口的减少量为5万人(=50-45),减少率为10%(=(50-45)÷50)。
【注】从减少量和减少率的定义容易发现,所谓减少了5 万人,即增加了(-5)万人减少率为10%,即增长率为(-10%)二、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n%即n/100【例】某国去年粮食产量为150 万吨,今年粮食增产了30 万吨,则今年粮食增产20%(30÷150×100%)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即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8 个百分点(20%-12%=8%)【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三、同比与环比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例】如现期为2008年8月,则同比指相对2007年8 月的变化,环比指相对2008年7 月的变化。
特别的,相对于2008年1月,其环比指相对2007 年12 月的变化。
十大核心要点核心要点一:时间表述要点提示资料分析材料当中出现的大量统计性数据往往是与时间相关联的,因此“时间表述”是资料分析试题当中极其重要的关键信息。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一、总体与样本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的特征称为参数,样本的特征称为统计量。
总体参数常用符号表示,如总体均值用μ表示,总体方差用σ²表示。
二、抽样与抽样误差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目的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三、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描绘的过程,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
四、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某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相对比例。
频率可以通过频数除以总样本量得到,通常以百分数或小数形式表示。
五、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过程,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过程,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等。
六、相关与回归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回归分析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常用的回归模型有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等。
七、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卡方检验是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常用的卡方检验有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独立性检验等。
八、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呈钟形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偏态分布是一种不对称的概率分布,偏态分布的数据在均值两侧的分布不对称。
九、标准化与归一化标准化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使得数据具有相同的尺度,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Z-score标准化、Min-Max标准化等。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1、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基期统计上通常把作为比较的基础时期称为基期。
3、报告期统计上通常把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计算期或报告期。
4、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
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5、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
6、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时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
7、增长量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8、增长速度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为正值,则称为增长速度或增长率;若是负值,则称为降低速度或降低率。
9、平均发展速度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平均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 =根据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中,代表平均发展速度,表示历年的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基年以后各年的项数,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表示基期发展水平。
10、平均增长速度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减的一般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项的环比增长速度指标直接求出,在数额上,它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1、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是百分数中相当于1%单位,通常用于两个百分数相减的场合。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

资料分析统计术语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增长量反映的是变化的多少,而增长率反映的变化的快慢。
所以题目当中指出变化最多的是,一般指增长量,如果说变化最快的是,指增长率。
2、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譬如:n个百分点,代表n%。
3.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4. 翻番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番:即变为原来的2的N次方倍。
5.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一般来说: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0.474。
6.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7.平均增长率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 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8.平均增长量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经过N 期之后变为B,平均增长量为x,那么:9.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速度10.拉动增长如果B是A的一部分,B 拉动A增长了x%,那么:x%=B 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
例如:某国去年GDP 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200、300、500 亿美元(总GDP 为1000 亿美元),今年三大产业分别增加了14、36、50 亿美元(总增加了100 亿美元)。
统计专业术语

统计专业术语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统计学涉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样本:被用于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子集。
总体:指整个群体或研究对象的集合,统计学中的分析结果通常是关于总体的。
抽样:从总体中选择以获得样本的过程。
标本误差: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之间的差异。
均值:一组数值的平均值,通过将所有数值相加并除以数值的总数来计算得到。
中位数:将一组数值按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众数: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方差:度量一组数值离其均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方差平方根,度量一组数值的离散程度。
相关性: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回归分析:用于预测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用于评估统计推断中的假设的方法,通常将一个观察结果与一个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置信区间:对一个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的区间。
显著性水平:用于判断一个结果是否足够令人信服的概率阈值。
p值:表示观察到的统计数据在假设为真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
设计效应:抽样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对样本结果的影响。
统计显著性:指在统计学中观察到的差异超出了偶然误差的程度。
SPSS:一种常用的统计软件,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
R语言:一种开源统计计算和图形化工具,广泛用于统计学和
数据分析。
这只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常见专业术语,还有许多其他概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常用统计术语

一、常用统计术语1、三次产业:我国的划分规定是:农、林、牧、渔为第一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为第二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为第三产业。
2、三驾马车: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支出法GDP核算中的:A、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C、产品和服务出口3、三上企业:A、规模以上工业企业B、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C、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
4、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咸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学规律。
5、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出的结果,反映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
人类的经济活动通常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效应:A、一方面是为社会创造财富B、另一方面又消耗或破坏资源环境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下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因此是不完整的、有局限性的。
绿色GDP的提出,是为弥补GDP的缺陷,以提醒人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资源环境的保护。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6、T&D:直译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统计学概论主要术语

第1章统计学研究什么?主要术语1. 统计学(statistics):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 变量(variable):每次观察都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5.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又称无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6. 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又称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7. 数值变量(metric variable):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8. 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9. 顺序数据(rank data):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0. 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按数字尺度测量的数据。
11. 总体(population):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 样本量(sample size):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14. 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15.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分类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16.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术语大汇总育龙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8月26日来源:互联网育龙网核心提示: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此种类型类似于数量关系的数学运算,但一般比数学运算要简单。
文字资料分析题中经常会涉及一些统计术语,专家就其中涉及的部分术语为大家做简要解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1.百分数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1)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10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100×=80。
2)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100×20%=20。
【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1)“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2)“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00%=20%。
(3)“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4)“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倍数与翻番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
2.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1.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
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
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发展速度大于100%表示上升;小于100%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
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文字资料分析题还经常涉及一些其他的统计术语,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挑选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术语为大家辨析讲解。
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序时平均数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
两者的差别在于: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2.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
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3.平均增长速度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
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进行间接计算。
增幅与同比增长1.增幅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比如,今年5月GDP 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得到。
2.同比增长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
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8×100%即可。
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可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
一般标准是: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
所以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此系数越小。
强度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即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平均递增速度是如何计算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种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也就是把基期发展水平定为1(或100%),报告期发展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相对数值。
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平均发展速度是指时间数列各期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其计算方法有水平法和累计法两种,累计法不常用,这里仅介绍水平法。
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1)按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开N次方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2)按总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报告期值÷基期值)开N次方×100%其中n为报告期与基期的间隔期数吉林公考指导:巧用估算方法解答资料分析题 2009年05月06日14:11 中公教育我要评论(0)资料分析题被很多考生人为是非常麻烦的题型,数据太多,不好找,计算复杂,易出错。
但是由于其分值比较高,所以还不能将其放弃,鸡肋一般。
其实公考的趋势,对于资料分析题型来说,越来越偏重于对文章的理解,对材料的判断,计算能力所考察的内容在逐步减少,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为资料分析的计算而害怕这种题型。
有很多估算的方法可以运用到资料分析题目当中,这样可以帮助考生节约时间,减少计算量,提高准确率。
我们以一道例题来说明,各种估算方法是如何在资料分析题目当中运用的。
三次产业增加结构变化分析表注:“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七五”时期(1986年—1990年)、“八五”时期(1991年—1995年)、“九五”时期(1996年—2000年)1.我国2001年的GDP约为1978年的:A.32.5倍 B. 26.5倍 C.22.5倍 D.18.5倍2.已知2000年我国的GDP为89404亿元,那么我国1996年—1999年四年的GDP总量约为:A.302761亿元 B.328974亿元C.298716亿元 D.281479亿元分析:设四年的GDP总量为x,根据图表可以列出方程,这时我们不需要解方程,只需运用尾数法,求得x的尾数为1,选出A答案。
3.下图的阴影部分最能体现198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当年GDP比重的是:分析:从表格中直接看出25%,选C。
4.如果在制作上表时,我国的人口数量是以当年年末的人口总数为标准的,那么197 8年底,我国的人口数约为:A.10.78亿 B.9.56亿 C.8.06亿 D.7.98亿5.下面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1978年相比,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了9.9个百分点B.从“六五”时期到“九五”时期,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C.与1978年相比,2001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已取代了第二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中产值最高的产业D.“七五”时期,我国共完成的GDP总量约为72550亿元分析:从图表中显然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没超过第二产业,不是最高的。
明显看出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