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统计术语

合集下载

统计术语知识点总结

统计术语知识点总结

统计术语知识点总结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统计学中常使用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性质和特征。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而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统计学中常使用统计量来估计参数,并进行假设检验。

3.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随机实验结果的数字描述,可以是离散的也可以是连续的。

概率分布描述了随机变量的取值和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

常见的概率分布有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等。

4.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抽取过程中引入的误差,通常是由于样本代表性不足或抽样方法不当引起的。

而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如测量误差、回答错误等。

5.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样本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如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

推断统计是从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统计方法。

通常包括设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统计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做出判断等步骤。

7.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是常见的回归方法,用来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8.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和方向的统计方法。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9.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用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群体抽样等。

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研究情境。

10. 贝叶斯统计贝叶斯统计是一种对参数进行推断的统计方法,它基于贝叶斯定理,将先验概率和样本信息相结合,得到后验概率分布,并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以上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一些术语,通过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读者可以更好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一、总体与样本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的特征称为参数,样本的特征称为统计量。

总体参数常用符号表示,如总体均值用μ表示,总体方差用σ²表示。

二、抽样与抽样误差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目的是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三、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描绘的过程,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的特征。

四、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某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某个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相对比例。

频率可以通过频数除以总样本量得到,通常以百分数或小数形式表示。

五、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过程,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的过程,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检验、双样本检验等。

六、相关与回归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

回归分析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常用的回归模型有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等。

七、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

卡方检验是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常用的卡方检验有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卡方独立性检验等。

八、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对称的连续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呈钟形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偏态分布是一种不对称的概率分布,偏态分布的数据在均值两侧的分布不对称。

九、标准化与归一化标准化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使得数据具有相同的尺度,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Z-score标准化、Min-Max标准化等。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1、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2、基期统计上通常把作为比较的基础时期称为基期。

3、报告期统计上通常把和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计算期或报告期。

4、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即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

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5、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

6、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一时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程度。

7、增长量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即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8、增长速度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而求得的一种相对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

计算结果若为正值,则称为增长速度或增长率;若是负值,则称为降低速度或降低率。

9、平均发展速度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的平均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 =根据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中,代表平均发展速度,表示历年的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基年以后各年的项数,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表示基期发展水平。

10、平均增长速度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减的一般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项的环比增长速度指标直接求出,在数额上,它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即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1、百分点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是百分数中相当于1%单位,通常用于两个百分数相减的场合。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第1部分

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1部分
统计学涉及许多词汇和符号,这些术语和符号对于理解和应用统计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学词汇及符号:
1. 总体(Population),指某一特定群体的所有个体或观察对象的集合。

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观察对象的集合。

3. 总体参数(Population Parameter),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如总体均值、总体标准差等。

4. 样本统计量(Sample Statistic),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如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等。

5. 总体分布(Population Distribution),总体中个体或观察对象的分布情况,如正态分布、均匀分布等。

6. 样本分布(Sample Distribution),样本中个体或观察对
象的分布情况,通常用来推断总体分布。

7. 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用于判断总体参数的假设是否成立。

8. 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在假设检验中,用来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的临界值。

9. P值(P-value),在假设检验中,表示观察到的样本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用来判断原假设的可信度。

10.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值,通常与置信水平相关。

这些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常见词汇和符号,理解它们对于学习和应用统计学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统计学专业术语

统计学专业术语

统计学专业术语1. 均值啊,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分糖果,要让大家拿到的差不多一样多的那个数。

比如说咱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把所有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得到的那个分数就是均值啦,能大概反映出咱班整体的水平呢。

2. 中位数,嘿,这个就有趣了。

想象一下一群人按身高排队,站在最中间的那个人的身高就是中位数。

像公司员工的工资,有高有低的,中位数就能让你知道工资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多少,不会被那些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工资给带偏咯。

3. 众数呢?它就像一群人里最受欢迎的那个明星。

比如说统计大家最喜欢的颜色,红色被最多人选择了,那红色就是众数啦。

这在市场调研里可太有用了,知道大家最喜欢啥,商家就好办事儿了。

4. 标准差,这可有点像大家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时的整齐程度。

要是标准差小呢,就说明数据都比较集中,像那些训练有素的班级做体操,动作幅度都差不太多。

比如测量同一款产品不同批次的质量指标,标准差小就表示质量比较稳定。

5. 方差呀,这和标准差是好兄弟。

方差就像是描述数据分散程度的放大镜,它的值越大,数据就越分散。

就好比你看一群鸟儿在天上飞,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方差就能告诉你它们飞得有多分散。

拿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说,如果方差大,那就说明成绩差距比较大。

6. 概率,这就像是抽奖的时候你中奖的可能性。

你去参加那种抽小礼品的活动,总共100个签,只有10个是能中奖的,那你中奖的概率就是十分之一啦。

生活里到处都有概率的事儿,像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多少多少。

7. 样本,这就像是从一锅汤里舀出来的一小勺汤。

比如说要知道一片森林里树木的平均高度,不可能把每棵树都量一遍,那就选一些树来量,这些被选的树就是样本啦。

就像调查一个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不可能访问所有人,只能选一部分人来问。

8. 总体,这就是那锅完整的汤啦。

对应前面森林的例子,那整片森林里所有的树就是总体。

我们研究样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了解总体的情况呢。

像做全国人口普查之前,会先做小范围的抽样调查,这里全国人口就是总体。

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术语

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术语

常用经济统计指标与术语1. GDP(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

它代表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用于计算的数据包括各个行业的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GD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衡量消费者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CPI是监测通胀水平和价格稳定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CPI的计算方法包括选择代表性商品和服务、收集价格数据和计算价格指数。

CP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它可以用于评估经济中的通胀水平,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货币政策、调整物价和工资水平。

3.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是衡量生产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和出售生产成品的价格变动的指标。

PPI反映了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化情况,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

PPI的计算方法和CPI类似,但它关注的是生产领域而不是消费领域。

PP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它可以用于评估经济中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情况,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预测通胀也具有重要意义。

4. 效率指标效率指标是衡量资源利用程度和经济绩效的指标。

常见的效率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比、全要素生产率等。

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产生的产出量,资本产出比是指单位资本投入产生的产出量,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单位综合要素投入产生的产出量。

效率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经济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对于提升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

常用统计术语统计术语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等。

对于研究人员、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来说,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统计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统计数据。

1.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观察对象,以代表总体。

选择样本的目的在于降低调查成本和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总体的真实情况。

2. 总体(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体。

总体可以是人群、产品、事件等等。

3.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一种抽样方法,所有样本具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的概率,从而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4. 样本容量(Sample Size):样本中的观察对象数量。

样本容量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样本容量越大,结果越可靠。

5. 参数(Parameter):总体的数值指标,如总体均值、总体方差等。

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如μ表示总体均值,σ表示总体标准差。

6. 统计量(Statistic):样本的数值指标,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统计量是通过样本来估计参数。

7. 平均值(Mean):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可以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常用符号X表示样本平均值,μ表示总体平均值。

8. 中位数(Median):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可以代表数据的中间位置。

9. 众数(Mode):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可以代表数据的峰值。

10.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值的差异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11. 偏度(Skewness):衡量数据的偏斜程度,描述数据分布偏向左侧或右侧的程度。

偏度为正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为负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

12. 峰度(Kurtosis):衡量数据的峰态程度,描述数据分布的尖锐程度。

统计专业术语

统计专业术语

统计专业术语
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统计学涉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样本:被用于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子集。

总体:指整个群体或研究对象的集合,统计学中的分析结果通常是关于总体的。

抽样:从总体中选择以获得样本的过程。

标本误差:样本结果与总体结果之间的差异。

均值:一组数值的平均值,通过将所有数值相加并除以数值的总数来计算得到。

中位数:将一组数值按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众数: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方差:度量一组数值离其均值的差异程度。

标准差:方差平方根,度量一组数值的离散程度。

相关性: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回归分析:用于预测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假设检验:用于评估统计推断中的假设的方法,通常将一个观察结果与一个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置信区间:对一个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进行度量的区间。

显著性水平:用于判断一个结果是否足够令人信服的概率阈值。

p值:表示观察到的统计数据在假设为真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

设计效应:抽样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对样本结果的影响。

统计显著性:指在统计学中观察到的差异超出了偶然误差的程度。

SPSS:一种常用的统计软件,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

R语言:一种开源统计计算和图形化工具,广泛用于统计学和
数据分析。

这只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常见专业术语,还有许多其他概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统计术语1、三次产业:我国的划分规定是:农、林、牧、渔为第一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为第二产业;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为第三产业。

2、三驾马车: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支出法GDP核算中的:A、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B、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C、产品和服务出口3、三上企业:A、规模以上工业企业B、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C、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

4、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咸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及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其理论基础是生态学规律。

5、绿色GDP:是指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出的结果,反映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

人类的经济活动通常产生着正反两方面的效应:A、一方面是为社会创造财富B、另一方面又消耗或破坏资源环境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下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因此是不完整的、有局限性的。

绿色GDP的提出,是为弥补GDP的缺陷,以提醒人们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关注资源环境的保护。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6、T&D:直译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系统性、创造性活动。

T&D经费支出额是指统计年度内各执行单位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它费用支出。

T&D经费支出和T&D人员投入,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是提高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7、现行价格:也称当年价格,简称现价,是指报告期的市场价格,用当年价格计算的一些以货币表现的总量指标,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

因此,当需要反映当年的实际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

8、可比价格:指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是为了进行历史数据对比或者计算一个较长时期内价值量指针的增长速度而使用的价格。

其作用是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固定时期(或时点)的价格(不变价格)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快慢,一般用百分数(以基期水平为100)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比,反映社会发展速度经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定基发展速度= A1/A0,A2/A0,……,An/A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0、增长速度: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 = = 发展速度-1(或100%)基期水平基期水平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如果由环比增长速度求定基增长速度,须先将各个环比增长速度换算为环比发展速度后加以连乘,将所得结果再减1(或100%)。

定基增长速度:反应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长度,是累计增长量与最初(基期)增长速度水平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

累计增长量/最初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表明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逐期增长长量/前一时期水平。

11、平均速度:分为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前者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后者反映平均增长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12、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

从最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该指标还可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

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和名称,依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当只观察国际市场需求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可不考虑进口对本地区市场的影响,使用“外贸出口依存度”,其计算方法是:外贸出口额外贸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额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数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也反映国际市场对该地区产品的认可程度提高,对该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

在国民经济核算综合分析中,为观察对外贸易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需考虑进口和出口的双向影响。

净出口(对外贸易出口减进口)外贸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外贸进出口依存度= ×100%国内(地区)生产总值13、弹性系数:是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针增长速度的比率,用来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幅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增长幅度的依存关系。

例如投资弹性系数和消费弹性系数,就是经济增长率分别与投资需求增长速度和消费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分别反映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表明投资、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得到的速度之比;而实际弹性系数则考虑了物价因素,是用不变价格或扣除了物价因素以后计算的速度求得的比率。

14、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定律计算的比例数,是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100%生活消费支出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资料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它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对恩格尔系数的使用和分析不能绝对化,还应当同时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15、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其数值在0与1之间,理论上,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基尼系数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人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取每个人的收入完全相同。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联合国有关组织认为:A、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处于高度平均状态B、0.2 —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C、0.3 —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D、0.4 —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E、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具有引发动乱的危险F、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A、一种是直接计算法B、另一种是基于洛兰兹曲线的几何计算方法16、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

产出量(所得量)贡献率(%)= ×100%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贡献率也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的作用大小,计算方法:某因素增长量(或增长程度)贡献率(%)= ×100%总增长量(或增长程度)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各产业贡献率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量分别与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7、拉动力:是指在总的经济增长率中各构成要素带动的百分点数。

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拉动的百分点数。

计算公式为:拉动力(%)= 贡献率(%)×GDP增长率(%)18、基数与基期:“基数”是指用来作为对比基础的资料。

以我国人口总数作基数,就可以计算出人均资源、人均可耕地面积、人均GDP等平均指针数据。

“基期”是在比较动态数列变化时,被确定为比较基础的时间,基期可以是:A、某一时点比如年末或月末等B、某一时期比如某一年、某一月等确定某个数据为基数,或确定某个时刻、某个时段为基期进行动态数据的比较,能恰当表现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或变化趋势,前提是要弄清考察研究相关数据的目的和意义,正确选择基数和基期。

19、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A、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数B、狭义指数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方面。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现象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

20、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21、权数是用来描述或反映个体对总体作用大小的数值。

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数(频数)形式,另一种是相对数(频率)形式又称为比重,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可见,在计算平均水平时,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权数的作用,体现在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