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设备研发方向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设备研发方向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设备研发方向需求分析电网智能化的进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网功能的进一步优化有重要意义。

使得电网资源合理配置、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多元化的电力服务以及新兴型电力产业的战略性发展得到全面提升。

在智能电网运行过程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能源生产安全与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化石资源节能等方面都带来巨大推动和经济效益,为此全面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积极意义。

标签:能源资源;智能电网;配电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国际上的政治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等多种问题都发生着惊天动地的转变,但同时,多种问题也变得复杂化。

全球的范围的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重点,让各个国家针对能源的开发和节流的问题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以及资金,都在利用各种方法来有效的运用现有的能源,和降低浪费以及发掘新的能源资源。

真正做到节源减排。

有效的进行智能电网的发展,即可以做到对已有的能源进行有效的运用和管理、对未知能源进行发掘。

因此,在全球能源紧缺的整体环境下,全球各个国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在多个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必要的途径。

1 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的前景1.1 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1.1.1 国际上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由于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能源情况、地理情况、发展情况、经济情况、生存环境以及人民习惯等等问题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对于智能电网的需求和发展的方向、侧重点的差别。

而且就目前形式来看,智能电网的意义和所包含的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所以各个国家在针对这个问题上的解决方法,即制定的电网线路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因为全球的各种问题导致,各个国家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上来讲,其目的是比较统一的。

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能源资源;节能减排有效的利用资源,发掘和促进二次再生的能源,发掘新能源,提高劳动和再就业的问题等等。

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其政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的前期工作中,给予了达到45个亿的投资,并且认为对于能源的投资是势在必行的,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评估研究

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评估研究
Do u n a d d a S RMa n 0 0 0 l w e . ( . c me ts n Me i GS / i 9 7 7 o r s D1 f
_
_
工业不 同领 域 的研究 和实 践 中形 成 了发展模 式不 一
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而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 的发展和成熟则 为智能电网
建设 提供 了技 术支 撑 。
的电网发展之路 。但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 发展 智 能 电网建 设 已成 为各 国电 网发 展 的必然趋 势 和共
总体目标 、 注意环节进行 了分析 , 重点对智能电网建
设 的效益 评估 进行 了研 究 , 列 举 了 中美 两 国 的智 并 能 电网建 设 的研究 与实 践 。
2 智能 电网建设 的规划
电网建设规划是一个具有多 目 性、 标 不确定性
1 智 能 电网概述
“ 智能 电网 是近 1 O年来电力工业领域异常热
23 , 0 0 但在“ 1 ” 8・ 4 大停 电后 , O D E随后发布 了“ 国 家输 电技术路线 图” 以为实现 “ r 3 ” , G d2 0 设定 了 i 0
技术战略方向。因此, 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 , 要 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 目标 , 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
第 2 期 o
3 智能 电网建设 的效 益评估
智能电网在国内外 的建设升温 , 多个研究单位 和组织也都对智 能电网的建设 和效益进行评估研 究 , 由于各 自的侧重点不同, 且 评估 的模型、 指标、 体 系等均不相同, 甚至统一组织、 机构的评估 的侧重点
随着 时 间的推移 都 在 变化 , 西北 太 平 洋 国家实 验 如 室在 20 和 2 1 0 3年 00年对 智能 电 网发展 效益 进行 了

分析国家电网电力企业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系统研究

分析国家电网电力企业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系统研究

分析国家电网电力企业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系统研究摘要:电力企业搭建电网智能化统计数据控制平台契机下,应用智能化系统构建电网建设推动交互式电能量支配连接人工智能项目业务模式的研究。

在电网公司行业中,搭建交互式电能量链接应用层进行大数据平台智能化管理的广泛应用,并结合国内电力企业电网公司现有电能量模式的实效性进行拓展分析,从而促进了我国电网公司不断创新研发未来交互式电能量实时连接模式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本文主要概述如何构建交互式电能量层次平台架构与智能化算法应用层的功能作用关系,通过实现内部交互式电能量数据接入智能算法的交互应用层系统实现,从而提升电网公司便捷实时数据连接交互式电能量发展阶段的智能化连接服务趋势。

关键词:交互式;电能量;数据计量;人工智能;连接服务平台引言互联网连接模式下,电网公司实现了人与智能化设备连接的建设信息数据平台,目前国内已建成自动化保存电能量计量管理数据的应用系统平台,既“人与智能设备连接处理数据能源业务的连接流”。

结合参考文献:的分析中,文献[3]侯雪等运用电能量算法技术分析平台系统利用智能数据交互式可视分析算法技术。

文献[6]申玉伟和曹晓祎研究针对电能量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电需求数据的预测模型。

利用多维特征提取聚类分析算法预处理电能量数据的准确程度,应用研究电力系统电能量数据算法与数值精度的数据。

文献[7]邵凡等作者阐述的皮尔逊算法诊断分析了电网数据线损的数学模型,应用皮尔逊算法采用准确高的效率等优点,分析人工相关系数算法及应用范围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模型分析。

文献[9]刘育权等作者基于大数据挖掘电网输电线路跳闸分析相关联性因素问题。

文献[12]刘超等作者以适应交互式智能电网的发展,研究电力平台数据中心运用分布式实时计算框架为基础组件研究数据,提取实时检测异常数据监控在线预警系统。

文献[13]郑茂然等作者通过基于大数据的输电线路来解决变压器故障的预警模型设计诊断问题,运用Java语言编程多个模块间的相互在线网络分析系统。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生产平台,实现生产 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这个平台包括了生产设备、物流系统、控制系 统等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在这 个平台上,企业可以灵活地调整生产模式和生产流程,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美国
美国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另一个领军者之一。 美国政府提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手段, 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美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很多领先的企业和技 术,如通用电气、惠普、苹果等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实践。
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国智能制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制造业基础依然 薄弱,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其次,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不平衡,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最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还 面临着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等问题。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 分析
目录
01 一、国际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3
三、智能电网发展的 挑战与未来趋势
02
二、中国智能电网的 发展现状
04 参考内容
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种现代化形态,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 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分析和优化。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 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次演示将探讨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和技术创新成果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

现阶段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论文

现阶段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论文

浅论现阶段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探讨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清洁化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能源变革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智能配电网发展方兴未艾,成为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配电网发展,连续两年将发展智能配电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特高压和智能配电网,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我国目前智能化电网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新能源;低碳发展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26-02一、智能配电网的概念在现代电网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结合其电力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也反映出各国对未来电网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

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智能配电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1]。

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配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

智能配电网是实现全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

在发电端应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提升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还可提高传统发电技术的效率;在电网环节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输电效率,提升电网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深入千家万户的配电端,通过智能电表,可将用电信息反馈给用户,提高用电效率,用户还可通过智能配电网将自家太阳能发电卖给电网,实现智能互动和绿色节能。

二、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配电自动化目前国内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风风火火,但很多建设者对于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路线不明确。

由于配网自动化的投资很巨大,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应全面铺开,针对不同级别的供电区域有差异化的实施方案。

新时期国家电网发展创新与战略规划的分析

新时期国家电网发展创新与战略规划的分析

3132018.9MEC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根据相关要求,新时期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大智能电网项目建设力度,主动创新电网智能化技术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速度,使得我国电网能够稳步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道路发展。

在有效落实新能源并网、扩大配电网络覆盖范围下,可以为广大用电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电网质量。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电网战略规划,以有效指导国家电网发展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新时期下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结合十九大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对于新时期下国家电网发展的要求,其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从特高压到配电网,实现电网高质量发展。

积极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通过对电网进行科学规划,保障电网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国际电网企业也需要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向国外一流企业看齐,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科学技术,为国家电网在新时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国家电网战略规划实施路径(一)正确把握自身功能为了能够有效落实新时期下国家电网战略规划,深入推进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彻底打破当前输配电、售电以及调度呈高度一体化的电网格局。

企业通过主动结合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输配服务,从而通过适当收取过网费的方式增加企业收入。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当前电网发展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有效结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坚守各项相关政策文件的科学指导下,牢牢把握住发展机遇,明确国家电网企业自身的公益性以及商业性功能。

即通过加大电力调度安全校核力度,积极提供优质的保底供电服务等方式强化企业自身公益性功能。

在主动运用市场调研等方式了解市场以及用户发展需求,开发更多企业市场潜能的基础上,对输配电功能和售电功能进行准确划分,从而凸显出企业的商业性功能,加快其升级转型的全面落实。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标题:国家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与发展一、引言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出发,探讨国家对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和发展现状,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话题。

二、政策导向1. 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发展的政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三五规划》中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装备的明确规划和部署。

国家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智能电力装备研发和应用的财政扶持政策,为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2. 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落实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外,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支持本地电力行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规划和产业发展中,加大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装备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三、发展现状1. 智能电网建设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级电力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纷纷投入到智能电网建设中,推动了电力行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在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方面,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力设备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电力行业的实际需求,一批智能化设备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电力行业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四、个人观点在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政策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国家对于电力行业设备智能化的政策,是在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电力行业整体水平,以及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方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电力行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_3-4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_3-4

包括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网络技术,开展网省集中 95598 供电 服务中心、95598 门户网站、自助用电服务终端及系统、智能多渠 道缴费系统和智能营业厅建设,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满 足用户双向互动用电服务需求。

4.5.2 技术标准 鉴于用电领域电能计量、信息采集、负荷管理,节能、需求侧 管理,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某些在用标准亟需修订;智能用能服务、 双向互动、用电信息采集、95598 门户网站、智能营业厅、电动汽 车充放电、自助服务终端、客户侧分布式能源管理、智能家居、智 能楼宇、智能小区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标准严重缺失,急需补充制定 等实际情况,根据用电领域专业技术特点,本领域技术标准制修订 分类为: “双向互动服务”“用电信息采集与智能量测”“智能用能 、 、 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4 个专题技术领域。

、 表 4-9 用电环节技术标准制定规划制定状态 待制定 待制定 待制定 已有 已有 已有 2011 计划完成时间(年) 2011双向互动服务用电信息采集 与智能量测标准名称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建 设系列标准 双向互动服务平台运 行管理系列标准 双向互动服务终端设 备系列标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 设系列标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 行管理系列标准 用电信息采集主站系 统系列标准132智能用能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标准名称 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系 列标准 智能量测系统系列标 准 智能家居设备系列标 准 智能用电楼宇/小区 设备系列标准 智能用能服务系统系 列标准 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及 储能监控系统系列标 准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 建设系列标准 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 管理系列标准 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 系统系列标准 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 系列标准制定状态 已有 待制定 待制定 待制定 待制定 待制定 部分已有、 部分 待制定 部分已有、 部分 待制定 部分已有、 部分 待制定 部分已有、 部分 待制定计划完成时间(年)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2 2012 2012 2012133图 4-9用电专业标准制定技术路线图4.5.3 关键设备(系统) 用电环节智能化建设将对用电服务与管理体系以及电动汽车等 相关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加快研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 用电、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双向互动服务体系等相关设备,以保 障用电环节智能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灵活互动的智能用电服务体系, 并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日益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实现低碳电力的基础与前提,智能电网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智能电网部组织国网能源研究院和各网省公司,在公司有关业务部门的协作配合下,从2009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的编制以《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纲要》等研究成果为指导,以《国家电网总体规划设计》、《坚强智能电网第一阶段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报告》、《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和“十二五”电网规划设计、“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等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等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规划分报告和专项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研究形成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规划总报告在分析智能电网发展基础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等七个方面提出电网智能化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路线、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估算投资,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对公司管理模式的影响,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关键技术;技术标准;经济效益
课题负责人:葛旭波
课题组成员:张义斌靳晓凌孙强李立理张义尹明金艳鸣顾宇桂郝振宇仲福森吴鹏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ocus on developing clean energy and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s and to protect energy security. As the basis of low-carbon power, smart grid has been the new trend of the future grid development.
Facing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State Grid Corporation propose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The ultra-high voltage grid is the backbone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and the growth of all levels of the grid is coordinated. Our grid needs to be upgraded from conventional grid to efficient, economical, clean, and interactive modern grid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ified arrangement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the Department of Smart Grid organized State Grid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power grid companies, and coordinated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begin drawing up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n July 2009.
The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is guided by “Comprehensive Study Report on Strong and Smart Grid”, “Strong and Smart Grid Development Essentials”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is based on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State Grid,” “Comprehensive Report on the Key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of Strong and Smart Grid in the First Phase,” “Smart Grid Technology Standard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ritical Equipments for Smart Grid” and “Twelfth Five-Yea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mart Grid Planning for State Grid Working Plan”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The overall planning report is drawn up after the sub-reports and studies on the special topics. In this overall planning report, the basis of smart grid development and situ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goals are defined. The planning goals and development roadmap, technology standards, critical technologies, and key projects are proposed in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substation, distribution, demand side, dispatch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n the investment is estimated.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and impact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are analyzed. Finally, safeguard measures for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mart Grid; plan; critical technology; technology standard; economic benef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