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产后痹是指妇女在产后出现痹证的一种疾病。
产后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孕期
营养不良、围产期气血亏虚、生产损伤等。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痹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
现为肢体麻木、活动不灵、疼痛等症状。
就产后痹的辨证论治而言,中医强调“因人制宜”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
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
产后痹的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和瘀滞三个方面,根据
具体情况采取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产后痹时,首先要辨证求因,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气滞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活动不灵。
治疗上可采用振舞法、排痰平喘法等针灸手法,疏
通气机,活血化瘀。
对于血瘀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活动不灵。
治疗上可采
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川芎、桃仁等,或者采用足三里、委中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对于瘀
滞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活动不灵。
治疗上可采用药物加针灸的方式,如用
逍遥散、川芎、红花等药物进行调理。
治疗产后痹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和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
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
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蔬菜和水果等。
要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的摄入,不吸烟、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
对于产后痹的辨证论治要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方法,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饮食调理和日
常生活习惯的调整,促使康复。
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痹

【医案医话】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痹唐君摘要:产后痹又名产后风、产后风湿、产后痛风、产后身痛、产后筋脉拘急等,属于中医诊断中的“痹证”,是产妇围产褥期高发疾病之一。
该病病程短则几日至数日,长则多年不愈、迁延反复。
病因多由于产后体虚或劳累耗伤,复感风寒湿邪所致。
临床表现以单一关节或多关节疼痛、肿大、麻木、僵硬为主要临床特点,伴随晨僵、乏力、恶风、恶寒等兼证,可于天气变化时加重病情。
因该病患者西医理化检查结果多为阴性,医患均重视度不高,但患者痛苦难忍,西医治疗上除抗炎、止痛外无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故临床上多以中医疗法为主。
但由于哺乳等原因,中药汤剂等口服用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患者更接受外治法治疗产后痹。
而对于产后痹病程较长,甚至达到数十年的中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常年口服用药,大多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也不愿意口服用药治疗,中医外治法成为她们的首选疗法。
比如中药贴敷、中药蒸汽浴、温针灸、雷火灸等外治法,分别适合不同证候、特点的患者,同样能像中药汤剂一样做到辨证论治、对症施药,不仅疗效显著、迅速缓解患者病痛,而且大多不影响哺乳、胃肠刺激等不良反应小,产后哺乳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更易接受,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我院治疗产后痹的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产后痹;外治法;经验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20.09.044文章编号:1003-8914(2020)-09-1389-04Extern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RheumatismTANG Jun(Rheumatology Department ,Benxi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Province ,Benxi 117100,China )Abstract :Postpartum rheumatism is also known as postpartum arthralgia ,and belongs to “arthralgia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It is one of the diseases with high incidence in puerperal period.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is as short as a few days to several days ,and as long as it lasts ,it will not heal for many years and will persist for many times.Most of the causes are due to puerperal physical weakness or fatigue and injury ,and recurrent wind ,cold and dampnes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 pain ,swelling ,numbness and stiffness of single joint or multiple joints ,Accompanied by morning stiffness ,fatigue ,aversion to wind ,aversion to cold and other concurrent syndromes ,the disease can be aggravated when the weather changes.Becaus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tients with this disease are mostly negative ,doctors and patients do not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it.However ,the patients suffer unbearable pain ,and there is no ideal treatment plan except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in western medicine.Theref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main treatment in clinic.However ,due to lactation and other reasons ,the application of oral drugs such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is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atients are more accepting external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rheumatism.For the middle -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ng course of postpartum rheumatism ,even reaching several decades ,some patients take drugs orally all the year round ,mostly accompanied by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 symptoms ,and are unwilling to take drugs oral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herapy has become their first choice.Such as herbal sticking method ,Steam therapy ,warm acupuncture ,adding drugs moxibustion and other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s.They are respectively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ndrom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treat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ymptomatic application just like soup medicine ,Not only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and can quick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but also has little side effects such as no influence on lactation ,gastrointestinal stimulation and the like.Postpartum breast -feeding population and patients with longer course of disease are more acceptable.Therefore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and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for postpartum rheumatism in our hospital.Key words :postpartum rheumatism ;external therapy ;experience作者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风湿科(辽宁本溪117100)通讯方式:E-mail :tangii@163.com 1产后痹的定义产后痹[1]是指女性围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体虚尚未复原之时感受风寒湿邪,导致肌肉和(或)关节疼痛重着、麻木发凉、酸胀晨僵等症状,中医诊断属“风湿痹病”范畴,又名“产后身痛”“产后风湿”,俗称“产后风”。
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验案3则

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验案3则产后痹,是指产后妇女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肌肉凝固、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产妇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顾军花教授是一位备受患者信赖的产后痹医学专家,她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成功治疗了许多产后痹患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三位患者的治疗案例,展示了顾军花教授的医术和医德。
病例一:王女士,35岁,产后3个月,出现双侧下肢无力、僵硬、活动受限,且伴有疼痛。
经过检查确诊为产后痹。
王女士经过自己找了很多医生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经朋友介绍,到了顾军花教授的诊所就诊。
顾军花教授经过详细询问和仔细检查后,针对王女士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顾教授采用了中医传统疗法配合针灸和推拿等手法进行治疗。
她还指导王女士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使得王女士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王女士的双侧下肢功能逐渐恢复,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上就是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的三个成功案例。
通过这三个案例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顾军花教授在治疗产后痹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
她在治疗产后痹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患者的身体症状,更注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心全面的康复。
她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根源上解决了患者的病症,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她在治疗过程中,也给予了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更加有效地配合治疗。
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的成功案例,无疑为广大患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相信在她的指导和治疗下,越来越多的产后痹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身体,重新展现美好的生活。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2日□张华东陈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内科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民间俗称“产后风”。
中医称之为“产后痹”,亦有产后身痛、产后中风、产后痛风等之说。
产后痹多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但由于失治或误治也可数年不愈而反复发作,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广义地说,凡属产后或褥期发生的不通的症状统称“产后痹证”,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痹就是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女子怀孕生产,最易耗伤气血,致使身体虚弱,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调节保养,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出现肢体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的症状。
产后痹为妇女产后的专有病症,总结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
简单来说就是体质差,有实邪,心情不舒畅。
所以治疗产后痹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驱除病邪、消除病症,也要注意调整心态,身心同治。
补虚是基础妇女在怀孕时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供应给胎儿,身体抵抗力多少会有下降。
待到产中大量失血,或者剖腹产、小产对人体更是损伤,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皮毛、筋骨,就会出现麻木,肌肉、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的症状。
治标要治本。
医书《女科切要》中说:“产后诸疾,先以大补气血,纵有他疾,以末治之。
”意思就是说,产后不论得什么病都要考虑到气血已虚,体质不强,所以要以补为基础。
补益脾胃、肝肾是重点。
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此三脏气血不足,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就会产生关节、肌肉、肌表的病症。
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需要经过脾胃的作用,才能变化为气血以滋养人体、充实元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的元气所在,而元气则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密切相关。
脾胃健旺,人就有食欲,且能将饮食顺利化生为气血,气血充足,一则补体内诸脏之虚损,二则充实体表肌肉皮肤,使邪气无法乘虚而入,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若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无以荣养四肢百骸,无以补充元气,使抵抗力变差。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产后痹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疲乏乏力的症状,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的骨、肌、关节疼痛。
其发病机制多与胎儿娩出、产褥期的内分泌、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代谢功能等因素有关。
在产后,由于产妇失血、水肿等关键的生理状态改变,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血行不足,痹阻辽达。
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针对产后痹的辨证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从因人制宜的角度探讨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1.寒痹型产后痹:多见于血虚体弱、气血不足的产妇。
其临床表现为下肢酸痛、冷痛、麻木,尤以足跟、脚背、脚趾为甚。
治疗可采取温经活血、温养补气的方法,如使用温热的中药制剂或热敷,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例如温热型的四逆散、桂枝加附子汤等。
尚须注意恢复产妇体力,增强气血功能,可选用补气养血的方剂,如四物汤、八珍汤等。
2.湿痹型产后痹:多见于体质肥胖、气宜滞滞的产妇。
其临床特点是痹重,疼痛阵发性加重,温和按压有助于减轻疼痛。
治疗可采取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例如辛温药物、补气活血的药物,如温和型的桃仁牛黄丸、小活络丸等。
4.血瘀型产后痹:多见于产妇的气滞血瘀状态较为明显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为痹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活动性和静止时的疼痛,痛点明显,按之刺痛。
治疗可采取活血祛瘀的方法,使用活血通经、活络止痛的药物,如四物汤、桃仁牛黄丸等。
产后痹的辨证施治需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来制订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因人制宜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照顾个体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产妇的调养措施,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加速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对产后痹的治疗仅起辅助作用,综合治疗措施的采用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验案3则

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验案3则顾军花教授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产后痹。
她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帮助了无数产后妇女摆脱痹症的困扰,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三位产后妇女的治疗案例,让大家更加了解顾军花教授的治疗效果。
案例一:李女士,31岁,产后出现手脚麻木、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仔细的观察,顾军花教授诊断为产后痹。
在治疗过程中,她采用了针灸、推拿和中药熏洗等方法,配合科学的饮食调理和运动指导,令李女士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李女士的手脚麻木感明显减轻,肢体的力量也有所恢复。
她对顾军花教授的治疗效果赞不绝口,感慨万分:“感谢顾教授的精湛医术,让我摆脱了产后痹的煎熬,重新找回了健康和活力。
”案例二:王女士,29岁,产后出现腰酸背痛、关节僵硬、红肿疼痛等症状。
顾军花教授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王女士的病情,认为她属于“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的证候。
在治疗过程中,她运用了调理气血、活血通络的中药配方,并结合针灸和拔罐疗法,使得王女士的症状逐渐缓解。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治疗,王女士的腰酸背痛明显减轻,关节的活动范围也明显改善。
她对顾军花教授的治疗方法赞不绝口,感激地说道:“顾教授的治疗效果真是太棒了,我现在可以自如地活动了,再也不用忍受那些疼痛了。
”通过以上三个具体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顾军花教授治疗产后痹的方法和效果。
她以中医为基础,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了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她的患者们在治疗后都获得了明显的康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对她的治疗方法赞不绝口。
顾军花教授在治疗产后痹的过程中,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不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健康。
她以温和的治疗手段,和蔼的医术风格,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她还积极倡导产后健康养生知识,帮助患者正确护理身体,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产后痹是指产后女性出现的一种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疼痛、肌肉僵硬、运动不灵活等症状。
产后痹的发生可能与产后恶露排出不畅、身体受凉、产后不恰当的饮食以及产后情绪不稳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痹属于肾虚久痹之症,治疗时应当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辨证论治,采取因人制宜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结合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对产后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一、辨证施治1.辨证分型产后痹的证型主要有肾虚型、气滞型、痰湿型、血瘀型等,因此在治疗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证型来进行辨证施治。
肾虚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声音嘶哑、肢体沉重等症状,治疗时应当以补肾益气为主,加强腰部保暖,适当进行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以温补肾阳为治疗原则。
气滞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腹胀、脘腹胀痛、口苦不欲食、神疲乏力等症状,治疗时应当以疏肝理气为主,清除肝郁气滞,改善气机畅通,舒缓症状。
痰湿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肢体浮肿、体重增加、舌苔厚腻、口腔异味等症状,治疗时应当以祛痰利湿为主,改善体内环境,促进体液排泄,消除湿邪。
血瘀型的产后痹主要表现为疼痛部位局限、皮肤青紫、舌质紫暗等症状,治疗时应当以活血化瘀为主,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痹痛。
2.施治原则产后痹的治疗应当遵循“辨证施治”、“因人制宜”的原则,具体来说,应当根据个体病情来确定治疗方案,因人制宜地进行辨证论治。
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明确病因病机,辨明病证类型,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切忌一刀切,不得使病情加重。
要因人制宜地确定治疗方案,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病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饮食调理、药物治疗、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
要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二、临床案例小玲,28岁,产后三个月,反复出现腰酸痛的症状,伴有恶心、头晕、畏寒肢冷等不适感。
八纲辨证治疗“产后痹”,四年顽症得以痊愈

八纲辨证治疗“产后痹”,四年顽症得以痊愈妇人分娩或流产后百日内,因调护不慎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怕风、怕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称为“产后痹”。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该病系妇人产后多虚、多瘀,又感寒、冒湿而发病,病机虚实夹杂、表里兼夹、寒热错杂。
现将路志正运用八纲辨证辨治产后痹经验总结如下。
✦辨阴阳偏盛✦产后痹在发病之初未得到及时治疗,或误治失治而迁延不愈者,由于患者脏腑阴阳偏盛不同而症状有异。
若患者先天禀赋薄弱,饮食不节,七情过极,作息紊乱等损伤脏腑功能,致脾肾阳虚,温煦推动能力减弱,阳虚生内寒,出现遍身冷、面白、浮肿、五更泻、小便清长、腰酸脚弱、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温阳散寒、蠲痹通络,处方以阳和汤加减。
若患者肝肾阴虚,虚热内生,经脉失养出现关节红肿、屈伸不利,及午后低热、五心烦热、颧红、面赤、尿赤便结、耳鸣、口干、头晕、舌红少苔欠津液、脉细数等虚热内扰之候,则治以滋阴增液、荣筋通络,处方以路志正自拟养阴蠲痹汤(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茯苓、丹参、赤芍、白芍、路路通、露蜂房、鸡血藤、豨莶草)加减。
✦辨表里虚实✦产后痹在发病之初,感受外邪,常表现为恶寒、发热、畏风、怕冷、鼻塞、出汗、关节红肿、皮肤焮热等症状,脉浮数或浮滑而数或脉浮紧。
标志着外邪尚在表,未深入脏腑经络。
医家必须抓住治疗时机,在扶正的同时给予祛风散寒、疏风清热、利湿通络之品,以防外邪入里。
辨别治疗过程中气虚、血虚孰轻孰重,感邪孰轻孰重,感邪寒热属性如何,需根据患者症状、舌脉具体分辨。
产后痹发病之初,因虚致实,表实里虚,里虚为本,表实为标,虚实夹杂。
气虚而温煦不足,易生内寒;气虚而气化不足,水湿内生;气虚则推动乏力,精血津液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寒湿痹阻经络而出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怕风怕冷等症状。
治以益气固表、祛风通络,方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血虚则不能濡养四肢经络,出现肌肤麻木不仁;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则筋脉拘挛、爪甲色白、无光泽;心主血,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舌淡嫩苔白,脉细弱无力或细数,治以养血荣筋、祛风通络,方取《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血风汤(秦艽、羌活、防风、白芷、川芎、白芍、当归、地黄、白术、茯苓)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痹的中医治法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2日
□张华东陈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疼痛、酸楚、畏风怕冷、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民间俗称“产后风”。
中医称之为“产后痹”,亦有产后身痛、产后中风、产后痛风等之说。
产后痹多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但由于失治或误治也可数年不愈而反复发作,严重干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广义地说,凡属产后或褥期发生的不通的症状统称“产后痹证”,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痹就是不通的意思。
中医认为,女子怀孕生产,最易耗伤气血,致使身体虚弱,再加上自身不注意调节保养,使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从而出现肢体疼痛不适、活动不利的症状。
产后痹为妇女产后的专有病症,总结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
简单来说就是体质差,有实邪,心情不舒畅。
所以治疗产后痹要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驱除病邪、消除病症,也要注意调整心态,身心同治。
补虚是基础
妇女在怀孕时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供应给胎儿,身体抵抗力多少会有下降。
待到产中大量失血,或者剖腹产、小产对人体更是损伤,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皮毛、筋骨,就会出现麻木,肌肉、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的症状。
治标要治本。
医书《女科切要》中说:“产后诸疾,先以大补气血,纵有他疾,以末治之。
”意思就是说,产后不论得什么病都要考虑到气血已虚,体质不强,所以要以补为基础。
补益脾胃、肝肾是重点。
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此三脏气血不足,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就会产生关节、肌肉、肌表的病症。
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需要经过脾胃的作用,才能变化为气血以滋养人体、充实元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的元气所在,而元气则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密切相关。
脾胃健旺,人就有食欲,且能将饮食顺利化生为气血,气血充足,一则补体内诸脏之虚损,二则充实体表肌肉皮肤,使邪气无法乘虚而入,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若脾胃虚弱,则气血化源不足,无以荣养四肢百骸,无以补充元气,使抵抗力变差。
脾虚不能将饮食很好地转化,也会造成湿邪内生,阻滞经络,进而产生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诸多经络痹阻不通之象。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
中医认为,肝的功能之一是藏血。
女子妊娠生产及至产后均会有气血亏虚。
除了补益先后天(脾胃、肾),也应当酌情补益肝血,使肝功能正常运行。
肝的另一个功能是条畅气机,气行可推动血行,可帮助人体气血运行通畅,经络无阻;更能协助调整脾胃气机功能,使饮食运化得以正常进行,以助气血生化。
在治疗产后痹时,除了直接补益气血,如给予四物汤、八珍汤,或加桑寄生、炒杜仲等以补肝肾、强筋骨之外,亦要重视补脾胃,调营卫。
故方中常加莲子、山药、白扁豆等,或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桂枝汤等补气健中之品调理脾胃。
脾胃功能健旺,气血充足,全身得以濡养,才能抵抗疾病的发生或祛邪外出。
随证以祛邪
《女科切要》中说:“夫产后气血大损,即易产力壮者,尚有感疾为终身之患。
产母不可恃健,不行保重,劳碌以损其营,多食以伤其胃。
外感六淫之邪,内受七情之气,为
患莫测。
”产后体弱,气血不足,倘若保养不当,极易感邪获病。
产后起居不慎,寒温不适,或失于调养,或因过于进补滋腻之品而内生湿热,或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经络,致使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内生痰浊瘀血阻滞经脉,内外邪互结而发病。
治疗时要祛邪外出,可以根据感邪的情况,灵活运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疏风散寒等多种方法:内有湿热者,证见舌苔黄腻、阵热汗出、口干口苦,可加四妙散;有瘀血者,加片姜黄、泽兰等;风湿在表,证见头重、腰疼、肢体重着无力,加白芷、桑枝;寒邪偏重,证见怕冷、四肢不温等,可加细辛、附子、生姜等。
要注意的是,在用药时切记气血已伤,元气已损,不要一味祛邪,独用大剂辛散祛风或寒凉之品,使得气血受伤,脾胃受损。
须当攻补兼施,平调阴阳,注重顾护脾胃后天生化之源,使气血得以运行,正气乃充,邪气则退。
若当邪重而需急祛之时,亦要谨慎小心,中病即止,以防过治而使气血更伤,病情更甚。
情志畅则病减
情绪变化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情志的变化既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变化,又能够影响脏腑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
女性属阴,以血为体。
一般来讲,女性的感情较男性脆弱、细腻,常易因忧郁、悲哀、思虑等情志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病情。
正如《医学正传》中所说:“妇女百病皆自心生。
”产后女子血虚气耗,不能涵志养神,更是如此。
妊娠产后,女子情绪易于波动,除了因怀孕而产生的兴奋、不安等情绪之外、身体状况对于情绪的影响也很大,且情绪和身体状态的作用是相互的。
脾胃与思虑关系密切。
女子思虑太过,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而致痰湿内生,湿浊困脾;患者不思饮食,再加上脾胃运化、升降功能更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荣养全身且气机不畅,湿邪阻络,以致经脉不通,气血凝滞,不通则痛,而见痹症。
患病后情志更加不舒,如此以往,恶性循环,病情更甚。
肝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且肝与气血运行亦有直接关系。
气血亏虚,肝血不充,不能涵养怒志,或致肝阳上亢,病人稍有刺激,就易发怒,不能控制自己情绪。
气虚无力以行气血,肝气不疏,可见精神抑郁不舒。
妇人妊娠产后若情绪不佳,不能自行调节疏导,则致肝郁气滞,致使气机升降失调,或郁滞经络为痹;或上冲发为晕眩;或化火而烦躁易怒更甚;或肝火与体内痰湿瘀血相结,而至病情更为复杂,经脉不通,气血不行。
故而治痹可从情志调,焦躁或心情不舒时易出现头涨头痛,口苦咽干,胁肋部窜痛、胀痛,爱叹气,胸闷不舒等症状,可加少量川楝子、元胡、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以助通经络而除痹,或加入逍遥散、白芍以疏肝柔肝,肝气疏而情志调。
同时也要让病人自己注意调整自身情绪,使治疗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产后痹由于产后失养引起,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病程较长,时轻时重,治疗关键是乘邪浅病轻时及早治疗,以免病邪入里而发生其他变证。
治疗时除了对患者本身症状做出评估,更应根据患者所处季节、环境、生活习惯和地域的不同而灵活用药。
调整情绪对于产后痹病情的预后转归有很大影响。
相关链接
产后痹的调理
考虑到哺乳期不便服药等因素,产后痹病人的自身调理极为重要。
适寒温:气血虚弱,体质变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尤其在季节更替,环境变化的时候,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寒、热邪气乘虚而入,使病情更加复杂。
洗衣洗手要注意避免用凉水,使寒湿邪气有机会侵入关节。
宜锻炼,忌劳累: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推动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协同药物治疗共同祛邪外出。
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甚至广播体操都可以尝试。
但平日锻炼切忌过度,产后体质变差,抵抗能力差,劳累会加重气血损伤,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锻炼前后也要注意适当加减衣物。
节饮食:饮食要规律、营养要充足,过饱或过饥都会影响脾胃功能。
粥是保养脾胃的好食疗方。
脾胃弱的人最好少吃寒凉的食品,尤其是直接从冰箱里拿出的西瓜、饮料等。
可适当地进食莲肉、山药、薏苡仁、扁豆;血虚明显的可食用猪肝、菠菜、枸杞、大枣、当归等补血膳食;热象严重的可适当食用绿豆、赤小豆、苦瓜、芹菜;湿热患者可以用冬瓜皮、西瓜皮、玉米须等煮水喝;虚寒症状明显者,可在冬季服用当归羊肉汤,或加入杜仲、桑寄生、怀牛膝、熟地黄、芍药等煲汤以温补阳气、滋补肝肾。
需要说明的是,食物调理是辅助治疗,仍需要辨证选择,亦要适量而用,不可过量。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有些患者进补过甚,湿热内生,也成为产后痹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原因。
外治法:对于产后关节疼痛明显的病人,可选用局部治疗,如泡洗、熏蒸、贴敷等。
四肢不温、关节症状遇凉发作或加重的患者,可以加用按摩以促进气血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