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考试题

合集下载

透视自考

透视自考

《艺用透视学》参考习题100题一、名词解释:1、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以一点表示。

2、视域——双眼视域中央图像显现正常的范围,称正常视域;它是由目点引出的视角约为60度的圆锥形空间。

3、视中线——连接心点与视点的直线叫视中线,是视线中离画面最短、最正的一条。

4、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所成的夹角。

5、画面——是假设的透明的理论画面,是观察面,为视点透视物体时所形成的投影形象的载体。

6、视圈线——以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域圈。

7、画幅——8、心点——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叫心点,它是画面视域的中心。

9、视平线——以心点为枢纽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水平线称视平线。

10、视距——目点至画面心点的垂直距离。

11、距点——距点有两个,分别位于心点左右视平线上,离心点远近与视距相等;它们是与画面成45度角的平变线的灭点。

12、基面——放置物体的水平面。

13、基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既取景框的底边。

14、地平线——地平面尽头所见天地交界的水平线为地平线。

15、消失点——是变线延续方向的终点,也是由视点引出的同向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6、天点——是近低远高向上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方的直立灭线上。

17、地点——是近高远低向下倾斜线段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下方的直立灭线上。

18、内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内侧的称内余点。

19、外余点——同一视域中,成角透视的余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靠外侧的称外余点。

20、视向——视点的注视方向.21、视高——是画者对景作画时眼睛离开被画物体放置面的高度.22、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23、透视学——研究透视变化的基础规律和基本画法,以及如何应用到绘画写生和创作的方法就叫做透视学.24、测点法——25、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透视考试全过

透视考试全过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设计透视学题目

设计透视学题目

(1)已知空间点的基面投影a和画面投影a',求其透视和基透视,如下图:
(2)已知基面上的一点C,求作其透视和基透视,如下图:
(3)已知直线CD的基面投影cd和画面投影c’d’,求该直线的透视和基透视:
(4)已知直线AB的基面投影ab和画面投影a'b',求直线AB的透视和基透视:
(5)已知直线CD是画面平行线,并给出CD的水平投影cd及其正面投影c'd',如图所示,求画平线CD的透视和基透视。

(6)求基垂线MN的透视和基透视,如图所示是基垂线MN的透视作图:
(7)求画垂线AB的透视和基透视。

如图所示为画垂线AB的透视作图。

3.3平面的透视
(8)求作基面上平行矩形ABCD的透视。

(9)求作平面图形OPQRST的透视,已知平面图形OPQRST的投影为opqrst,并给定基线g-g和站点e的位置,视高为H。

2
4
6.已知直线AB的基面投影ab和画面投影a'b',求直线AB的透视和基透视。

(全透视作图法)
.7.求作下列a,b,c三点的透视。

8.求作下图平面图的透视。

9.求作基面上平面三角形abc的透视。

10.已知下图平面矩形abcd与基面、画面均无平行或垂直关系,求作其透视。

11.求作平面图形abcde的透视。

4.1平行透视(1)视线法:
(2)距点法
(3)量点法
课后习题:
(1)用视线法绘制形体ABCDFH的平行透视图。

(2)用距点法绘制平行透视图。

(3)用量点法绘制平行透视图。

(4)在同一画面内绘制出下面形体组的平行透视。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

大学透视学考试资料

⼤学透视学考试资料⼀.判断正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点透视⼜称为成⾓透视图。

()2. 1525 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透视正⽅形⽹格作精确的余⾓透视图。

()3.正常视域是由⽬点引出的视⾓约为30 度的圆锥形空间。

()4.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的是平⾏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公耶稣的头部。

()5.透视学著作第⼀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林。

⽽此前的透视论著均为⼿抄本。

()6.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运⽤的是平⾏透视线条汇聚的特点,将观者的视线引向主⼈公耶稣的头部。

()7.轴测图即透视图。

()8.透视分为三种,其中消逝透视是使观者识别画⾯空间距离最有效的表现⼿法。

()9.15 世纪末,意⼤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 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0.⼀点透视⼜称为平⾏透视。

()11.采⽤透视的⽅法绘图,画⾯的景物具有近⼩远⼤,近实远虚的特点。

()12. 15 世纪末,意⼤利画家达芬奇阅读了13 世纪波兰学者维太罗的透视学著作,以及弗朗西斯卡的《绘画论》和阿尔贝蒂的《绘画透视学》。

()13.传统中国画采⽤的透视⽅法按照现在科学的透视⽅法来衡量是完全准确的。

()14.视点是投影中⼼,眼睛的位置。

()15.平⾏透视中,景物空间的⽅形景物中平⾏于透视画⾯的主体原线与⾯,在透视画⾯上发⽣透视⽅向的改变。

()16.透视是⼀种视觉现象。

()17.⼀点透视(平⾏透视)在表现画⾯空间的活泼和灵活⽅⾯是⽐⼆点透视(余⾓透视)更好的表现⼿法。

()18.沈括提出中国⼭⽔画因其视点、位置的变化⽽产⽣了“⾼远、深远、平远”的三种透视变化构图特点。

()19.中国⼭⽔画的透视多为近视距。

()20.透视是在平⾯上的中⼼投影或平⾯上的圆锥形投影。

()21.中国⼭⽔画的透视多为远视距。

2020透视学复习测试

2020透视学复习测试

2020透视学复习测试多项选择题1. 倾斜透视的形成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当视点观察与基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当视点观察与画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正确答案)不会产生倾斜消失变化就要产生倾斜消失变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倾斜透视的形成:当视点观察与画面成上下倾斜角度的物体边线时,就要产生倾斜消失变化。

2. 透视是一种推理性的观察方法,它把作为一个,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间的直线——视线传递。

*穿透点眼睛(正确答案)投射点(正确答案)透视图3. 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应把简单的视为的复制品或客观视域的翻版。

*绘画艺术空间(正确答案)视觉画面透视画面空间(正确答案)空间画面4. 当、、对同一水平面——基面的位置确立后,就会在焦点透视上形成一些稳定的点与线的联系 *视线视点(正确答案)画面(正确答案)物体(正确答案)5. 称为,属于有限性视域范围,其视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一个被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单视域。

*焦点透视(正确答案)散点透视中心法定点法(正确答案)6. 人眼的视觉感应,大体可分为、和。

*能觉范围(正确答案)能知范围能辩范围(正确答案)最清晰范围(正确答案)7. 一般写生时,强调要离开物体长度倍(视角为37°)以外。

*画面眼睛(正确答案)1.5(正确答案)18. 变线是与成角度、彼此的直线。

*画面(正确答案)视点交叉平行(正确答案)9. 一组与画面,而又的直线,延伸到无限远时,要消失到 . *成角度(正确答案)彼此平行(正确答案)同一灭点(正确答案)不同灭点10. 所谓透视关系,主要是指与物体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画面与物体间的。

*视点(正确答案)画面方位(正确答案)基本状态(正确答案)11. 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什么要素构成平行透视关系? *心点视点(正确答案)基面画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无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平行透视关系。

透视考试全过

透视考试全过

1、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卡继续发扬马萨乔的显示主义传统,他与1485年写的《绘画透视学》一书为系统地研究透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散点透视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应用透视理论的一种提法3、透视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

4、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个要素。

5、画者眼睛做在的位置叫做视点。

6、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行比备的条件,叫做画面。

7、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叫做测点M 。

8、中心视线与画面垂直的交点,叫做视心。

9、不平行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叫做灭点。

在地平线以上的叫天点,在地平线以下的叫地点。

10、固定视点做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叫做视域,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对此作画。

11、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均称变线,此种线段必定消失。

12、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均称原线。

此种线段在视圈内永不消失。

13、灭线,又称消失线,画面种景物变线与消失点连接的线段称灭线。

14、物体的透视特征: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距离近宽远窄。

构成透视图中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

15、、同远近的景物,距离视平线远时所见面积宽,反之所见面积窄,等高缩窄为一条直线。

16、、视向总体上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17、、凡在空间相互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的水平线段,看起来都愈远愈相互靠拢(呈射线状),到无穷远时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

18、从透视原理来讲,一幅画只能有一个视向。

作透视图和作画之前都必须首先固定视点的位置和确定注视的方向,因为这是作画和作透视图的先决条件。

19、成角透视又叫余角透视,是由于物体与画面构成角度,所以形成了一条向左边消失的线,另一条向右边消失的线,还有第三种垂直向下和画面平行,没有形成消失点。

我们习惯把成角透视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叫VP1和VP2 。

21、景物处在眼睛高度上方或下方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视平线的上方或下方。

阴影透视期末试题及答案

阴影透视期末试题及答案

阴影透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 以下哪个是透视绘画中常用的方法?A. 漫反射B. 投影C. 渐变D. 美术史2. 透视绘画中,哪个要素负责给画面增加真实感和立体感?A. 光影B. 彩色C. 纹理D. 比例3. 以下哪种透视是主要用于绘制建筑物的?A. 线性透视B. 多点透视C. 空间透视D. 高斯透视4. 透视绘画中,下列哪种线条是垂直于地面的?A. 水平线B. 主视线C. 构图线D. 消失点5. 透视绘画中,哪个概念以“V”字型的透视线为特点?A. 单点透视B. 双点透视C. 三点透视D. 多点透视6. 以下哪种透视绘画方法主要用于描绘街道、铁轨等?A. 线性透视B. 对角透视C. 切面透视D. 环境透视7. 在透视绘画中,哪个概念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消失点?A. 镜头焦距B. 透视投影C. 视觉角度D. 线性尺寸8. 以下哪个因素与透视绘画无关?A. 塑造B. 配色C. 平面构图D. 精细线稿9. 透视绘画中,哪个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远近景物体的比例关系?A. 细节表现B. 衬托效果C. 双重影线D. 错觉透视10. 对于透视绘画来说,以下哪个元素最重要?A. 线条B. 颜色C. 主题D. 笔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解释线性透视理论,并描述其中的几何原理。

2. 请说明透视绘画中的投影法和透视法有何区别?3. 为什么透视绘画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非常重要?请给出理由。

三、综合题(共计10分)请根据所学的透视绘画知识,选择一幅平面图,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透视原理进行改造,使其呈现立体感。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A3. B4. A5. B6. A7. B8. D9. C10. A二、简答题答案:1. 线性透视是透视绘画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通过使用一条水平线和一个消失点来创造出真实感和立体感。

几何原理是通过将远离我们的物体绘制得较小,而将靠近我们的物体绘制得较大,以达到透视效果。

透视考试

透视考试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将透视归纳为三种,即大气透视(又称色彩透视)、消逝透视和线透视。

●我们通常所称的“透视”就是线透视。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即“投而视之”。

●透视,其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

●投影有两种:一平行光线(如日光)照射物体形成的投影,称平行投影;以光源点射出的辐射光(如灯光)。

照射物体的投影,称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就是透视图形,透视图是按中心投影原理取得的。

●平行投影中能显露景物三度空间的称轴测图,它是假设观者自无限远处所见的景物图形,是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和工业造型效果图常用的表现形式。

●轴测图格式归纳为三类。

1.平面轴测。

2.立面轴测。

3.均角轴测。

●公园5世纪,我国南北朝画家宗炳(公元375~443年)在《画山水序》中写到:“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十五世纪中对透视学最有贡献的当推画家弗朗西斯卡。

●弗朗西斯卡晚年放弃绘画,致力于数学和透视学研究,其著作《绘画透视学》(1482之前)系统阐明了用地面平面图做透视图的方法,是一部完善的文本。

●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我国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刊印的第一本透视书,为年希尧和郎世宁合著的《视学》,就是根据波佐的著作《建筑透视》(1963~1700)所改写的。

●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是由英国数学家泰勒在1715年出版的《论线透视》一书中所确立的。

●今天所称之为“透视”的术语,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叫做“远近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说,将山水画构图和透视归纳为高远、深远和平远三种。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画的透视处理毕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中国绘画中常采用“多视点”、“高视高”和“远视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