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ppt
高中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辨析

高中语文常见的文言文句式辨析特殊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解析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在? 《柳毅传》李朝威
类 型
例
句
1, 在否定句中,代 古之人不余欺也。 词作宾语,宾语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置。‚不‛、 宾 ‚未‛、‚毋‛、 忌不自信。 ‚莫‛等否定词
语 前 大王来何操? 置 2, 在疑问句中,疑 彼且奚适也? 问代词作宾语,宾 句 语前置。‚谁‛、
文言文 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
•
•
• •
•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置 宾语句前置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省略句
本考点的考向预测: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或单独 设置一个选择题,或结合文言文 翻译题来考查(主要)。
高考题展示
1、判断句。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B )
A B C D 行将为人所并 视为止,行为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激于义而死焉
2、 ( D
A B C D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激昂大义 使不辱于诸侯 败秦师于崤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3、(
A B C D
A)
4、( A )
A B C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受制于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7,( C ) A 何以知之?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弗之怠
8, ( A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君何以知燕王? C 莫之止也 D 未之多见也
高考文言文复习:断句技巧课件

断句不同 意思迥异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句读(dòu):断句。
断句一般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 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语感断句法)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再回到选项,通过对比、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进行排除。)
兼语句:兼语短语(前一个动作的宾语兼做后一个动作的主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 如:我陪他上街。 大家选他当代表。
连动句:多项谓词性词语连用组成连谓短语,做谓语。 如:他俩站着不动。
他看书看累了。
【边练边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 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 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 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 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
句
首,其前一般断开
凡、且、窃、请、敬
时
(2)句首时间词——常居句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
首,其前一般断开
俄而
应 注 意
(3)句末语气词——其后一 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哉、夫
以 下 六
(4)疑问语气词——其后一 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 断开
—
高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共32张PPT)(完美版)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 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 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 ∕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 弗中乎
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儿子寻找痒处,抓 三次而三次都抓不中。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 抓五次而五次也抓不中。那个人生气地说:“妻 子和儿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 痒处?”(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 痒就停止了。为什么呢?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 己才能感觉到的。自己知道再去挠,难道会挠不 中吗 ?
高考真题 (10年湖南卷)
B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 为/B、,以宥生都过道无不杀大人分//刑大虽故死小无不小,怨/杀这帝者者是/之王帝政者也王之/事处以也佚理道政使人事/的虽劳原不则怨 。 用使百姓安乐之道来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 苦/C、却以宥生也过道无不杀大人生刑//怨虽故死言无不小;怨//用帝杀者使者之/百政王也姓者/之生以事佚存也道之使人道/来虽劳杀不掉怨 犯法的百姓,百姓即使死去也没有怨恨杀掉 他/D、的以宥生人过道无,杀大/这/人刑是虽故死帝无不小王怨//做帝杀者事者之/的政王也原者/之则以事佚。也道使/人虽劳不怨
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技巧
探究一:下面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 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窍门1: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 名词、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名等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文言文断句优质课ppt课件

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 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 就有害了
10
方法四:辨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①“……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 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苟、虽然、纵使、向使、无论、若夫、至于、
已而、且夫、于是、至若、是故、然则等。一
般可在这些关联词前点断。
6
方法二:察对话
文言文在人物对话时,遇到“曰、 云、言”等字,应在其后断句。
要注意,“曰”在古文中还作“叫 作”“称为”讲,切莫把这种用法的 “曰”当作言语开始的标志。如:
(1)故自号曰醉翁也。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6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1)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2)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
(1)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 点拨:古代术数占卜方面的常识,另外, “见”为通假字“现” (2)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
点拨:“介甫”是王安石的字,与“王 荆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
17
方法七:知语法
父读 (笑)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母读:(哭)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1
——如何把握文言文断句
2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 生如何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 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汉字记录下来的。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 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 “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ppt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 / / /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 / / / 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 / / 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用“/”给文中画波浪 线的部分断句。(3分)
/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 / / 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 / / / 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 人者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 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 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 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 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 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18
子 有 不 夫 须 不
曰 /十 室 忠 信 如 如 丘 之 以 孔 子 好 学 /今 勉 乎
之 丘 好 之 人
邑 /必 者 焉/ 学 也/ 圣 /犹 不 可
19
四、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 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22
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 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1、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 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 方便。
23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 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 · 静女》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
? 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荀卿,赵人。(《史记 · 孟荀列传》) ?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 论》
? 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并序)》 (都是为了 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 非谢家之宝树。《滕王阁序》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苏武传》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 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 、“…… 者,…… 也” 2 、“…… 者,……” 3 、“…… ,…… 也” 4 、“…… ,…… 者也”
5 、无标志判断句
6 、“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 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7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 语,表示判断
8 、用动词“是”表判断。此现象出现较晚,且较少 见。
?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 说。翻译时不必管“者”“也”,在主语和谓语之 间加判断动词“是”。
?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 · 廉蔺列传》)
? [ 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 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 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 表示判断。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 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 秦师》
?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 1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 源记》
? 2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 3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பைடு நூலகம்宴》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 情况不常见。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