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虫害高峰期豆角蚜虫防治有方法
豆角蚜虫怎么防治 豆角蚜虫用什么药效果

豆角蚜虫怎么防治豆角蚜虫用什么药效果豆角是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因其销路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低等特点,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
蚜虫是豆角的主要虫害之一,往往很多菜农因为蚜虫太小,就忽略管理,其实小蚜虫给豆角带来的危害很大,不及时防治会严重的影响豆角产量。
下面跟随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豆角蚜虫怎么防治吧。
目前处于高温期也是豆角生长旺盛时期,降雨量多,极易发生虫害。
如果处理不当豆角将会大大减产并且还会影响豆角的质量。
所以各位种植户需要做好防治措施哟,避免种的豆角减产。
一、豆角蚜虫的症状表现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发生虫害时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二、豆角蚜虫的发病规律蚜虫繁殖力很强,如果不防治可繁殖几代至数十代,世代交替重叠。
发生原因。
干旱天气和通风不良会快速使蚜虫发生。
三、豆角蚜虫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1、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
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
2、保护利用天敌。
蚜虫防治可以运用物理治疗法,让瓢虫、草蛉等天地对蚜虫抑制作用。
化学防治—化学药剂参考4.5% 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低毒)使用50-80毫升/亩喷雾20% 烯啶·噻虫啉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0-20克/亩喷雾40% 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0-15克/亩喷雾30% 啶虫·毒死蜱水乳剂(中等毒)使用1000-1500倍喷雾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等毒)使用15-20毫升/亩喷雾10% 啶虫脒微乳剂(低毒)使用5000-8000倍液喷雾8% 阿维·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15-18毫升/亩喷雾20% 联苯·三唑磷微乳剂(低毒)使用20-30毫升/亩喷雾3.2% 甲维·啶虫脒微乳剂(低毒)使用35-45毫升/亩喷雾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2.9-5.7克/亩喷雾25% 吡蚜酮悬浮剂(微毒)使用16-24毫升/亩喷雾10% 噻虫·高氯氟悬浮剂(中等毒)使用9-15毫升/亩喷雾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中等毒)使用15-25毫升/亩喷雾40% 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微毒)使用7.5-12.5克/亩喷雾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35-50克/亩喷雾7.5% 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30-35克/亩喷雾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低毒)使用3000-4000倍液喷雾48% 噻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5-10毫升/亩喷雾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18克/亩喷雾10% 吡虫·灭多威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50-70克/亩喷雾50% 阿维·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2-15克/亩喷雾1.5% 苦参碱可溶液剂(低毒)使用30-40克/亩喷雾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液剂(低毒)使用5000-8000倍液喷雾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微毒)使用33.3-40毫升/亩喷雾22% 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等毒)使用5-10毫升/亩喷雾5% 高氯·啶虫脒微乳剂(中等毒)使用20-40毫升/亩喷雾以上内容是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豆角蚜虫的防治措施,期待对您能有帮助。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随着夏季到来,温度回升,湿度加大,各种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以蓟马、蚜虫、飞虱、跳甲、青虫、吊丝虫等为代表的小虫难防问题最为突出,成为种植户的“心病”。
由于其具有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活动隐蔽、寄主植物广等特点,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更大且用常规的防治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今天我们来重点说一下蚜虫的危害。
蚜虫危害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
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
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
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豆角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及措施

豆角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及措施作者:陈文雯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1期陈文雯当今时代,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都存在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其中,以我国的农业行业为例,不管是栽培豆角还是其他的农产品,其培养过程中绝大多数都会存在病虫害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农作物的质量水平,严重时甚至会波及其产量,造成农民颗粒无收的惨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说是十分重视,不少的农业专家不断的对各种病虫害问题进行研究,积极的寻找其解决的措施,这使得我国农业产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正在逐渐地提高。
基于此,为了给我国农业产业防治病虫害问题增添力量,本篇文章以豆角为例,分析了其常见的几种病害,并对其防治及措施进行了说明,希望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豆角常见的病害1、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疫病又叫火烧病和叶烧病,是我国农业行业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除了会危害豆角的成长外,还会对扁豆、绿豆等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细菌性疫病在发病初期会使豆角的枝叶出现暗绿色的斑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会出现无规则的扩散。
而后枝叶会慢慢变成褐色,厚度下降,逐渐透明,最后干枯,严重时一片枝叶上甚至会出现多个斑点,使枝叶枯黄破碎。
除此之外,当豆角处于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时,遭受疫病的嫩叶表面就会出现白霉,而后迅速枯萎变黑,腐烂后脱落枝干。
与豆角嫩叶遭受疫病的表现相比,豆角的茎部会出现长条凹陷形的红褐色病斑,而豆荚则会出现黄色或者黑色的病斑。
这种疫病在病残体腐烂后会跟着消失,但带有病菌的种子有时也会出现疫病。
2、锈病锈病主要危害对象是豆角的中下部枝叶,严重时也会危害其茎叶和豆荚,它的病原真菌为担子菌亚门和单胞锈菌属。
锈病在发病初期会使豆角的下部枝叶出现黄白交错的斑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逐渐增加,呈现黄褐色,在布满整个叶片之后会使豆角的茎叶破碎,形成红褐色的粉末。
锈病多发于豆角的开花和结果期间,它会使豆角的生长期缩短,长势减缓,结出的豆荚小而稀少,最终影响豆角的产量和质量。
豆角蚜虫害有妙招

豆角蚜虫害有妙招
豆角生长旺盛时期温度高,降雨量多,极易发生虫害。
处理不当豆角将会大大减产并且还会影响豆角的质量。
豆角蚜虫害对于豆角的危害:
豆角的叶子和嫩茎富含叶绿素,蚜虫以叶子跟嫩茎为食,会导致豆角的叶绿素减少,从而影响豆角的光和作用。
导致豆角营养不足,直接影响豆角的产量与质量。
蚜虫的治理方法:
一、可以在豆角中插种一点韭菜,韭菜具有刺激性气味,对蚜虫来说具有驱赶作用。
二、可以熬制一些辣椒水,同样具有刺激气味用来驱赶蚜虫,注意在傍晚喷洒,傍晚不易蒸发。
三、用烟丝,生石灰,再加一点肥皂,加水泡两天左右,喷洒在有蚜虫的叶子与嫩茎上。
四、在豆角幼苗长出两,三片叶子时,要注意观看,如果叶子或者根茎上有蚜虫,就要及时喷洒农药。
五、喷洒农药要注意用毒性小、农药残留少的生物农药比如啶虫脒,吡虫啉。
豆角病虫害防治

豆角病虫害防治豆角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困扰。
针对这些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保护豆角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豆角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豆角的常见病害1. 豆角霜霉病豆角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该病在高湿度环境下易发生,主要表现为豆角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白色粉状霉菌,严重的话会导致豆角植株变黄、枯萎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 注意排水,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 定期喷施防霜霉病的农药,如硫酸铜溶液等。
(3) 及时清除并烧毁病叶和病株。
2. 豆角的蚜虫豆蚜是豆角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植物汁液为食,对豆角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豆蚜繁殖能力极强,若不及时防治,将导致豆蚜数量迅速增加,引发蚜虫灾害。
防治方法:(1) 定期检查豆角植株,及时发现并摘除受害部位。
(2) 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如杀螨灵、乐果等。
(3) 种植过程中,注意合理的轮作,减少蚜虫的滋生和传播。
3. 豆角的斑点病豆角的斑点病是由青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豆角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干枯。
这种病害会降低豆角的品质,影响市场竞争力。
防治方法:(1) 栽培时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定期喷施防治病害的农药,如多菌灵等。
(3) 注意豆角的间距,保持良好的通风,减少病菌传播。
二、豆角的常见虫害1. 豆角蚜虫豆角蚜虫是豆角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植物汁液为食,对豆角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危害。
豆角蚜虫容易繁殖,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导致蚜虫数量快速增加,严重影响豆角的品质和收成。
防治方法:(1) 喷洒合适的杀虫剂,如敌百虫、杀蚜宁等。
(2) 使用黄板、粘虫球等诱虫器具,诱捕蚜虫。
(3) 定期清除受害严重的豆角植株,减少病虫的传播。
2. 豆角蚜虫豆角的蚜虫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以豆角茎叶的汁液为食,繁殖速度很快。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卷曲和萎缩,严重的话会导致豆角的生长受阻和产量下降。
蚜虫化学防治方法

蚜虫化学防治方法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常常在植物上寄生并吸食植物汁液,给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议价很多研究者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来有效地防治蚜虫。
化学防治方法因其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主要的蚜虫防治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10种蚜虫化学防治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1.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可在各种植物上使用。
其作用机理是破坏蚜虫的神经系统,对蚜虫有很强的杀灭和防治作用。
2.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新一代的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冲动的传递,对蚜虫产生剧烈的神经兴奋和抑制,导致蚜虫死亡。
拟除虫菊酯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优点。
3. 乙酰甲胺乙酰甲胺是一种针对假单胞菌属昆虫杀虫剂,可以有效杀灭蚜虫及其幼虫、蛹期。
乙酰甲胺的作用机理是影响昆虫脂肪酸代谢,导致蚜虫死亡。
4. 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广谱、快速杀虫的药剂,具有很强的触杀、胃毒和烟雾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羧酸酯酶的活性,导致蚜虫死亡。
5. 拉克沙满拉克沙满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广泛用于蔬菜、果树、棉花、土豆等作物的防治。
其作用机理是破坏蚜虫的神经递质,导致蚜虫死亡。
6. 苯甲酰脒苯甲酰脒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具有杀灭和防治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干扰昆虫的神经传导,导致蚜虫死亡。
7. 拉脱维林拉脱维林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可以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包括蚜虫。
其作用机理是破坏蚜虫的神经和肌肉系统,导致蚜虫死亡。
8. 广效灭广效灭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可以用于多种作物的防治。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氯氰菊酯,破坏蚜虫神经系统,导致蚜虫死亡。
9. 士力架士力架是一种针对蚜虫的杀虫剂,可用于防治一些耐药性蚜虫的毒害。
其作用机理是影响蚜虫的神经系统和代谢过程,导致蚜虫死亡。
10. 噻嗪硫脲噻嗪硫脲是一种快速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
其作用机理是破坏蚜虫的神经系统,导致蚜虫死亡。
总结:以上10种蚜虫化学防治方法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效杀虫、广谱、低毒等优点。
豆角蚜虫的防治方法

豆角蚜虫的防治方法咱老百姓种菜,最头疼的事儿之一就是那豆角上的蚜虫啦!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小麻烦精。
蚜虫就好像一群小强盗,专门吸食豆角的汁液,把豆角弄得病恹恹的,严重影响豆角的生长和产量。
那我们该怎么对付这些可恶的小虫子呢?首先啊,咱得保持警惕。
平时多去豆角地里溜达溜达,仔细观察豆角的叶子、茎秆,一旦发现有蚜虫的踪迹,立马采取行动。
可别小看了这一步,早发现就能早解决呀!咱可以试试物理防治的办法。
比如用水冲洗,就像是给豆角洗个澡,把蚜虫冲跑。
但这可得注意力度,别把豆角给伤着了。
还可以利用蚜虫的天敌呀,像瓢虫之类的,它们可是蚜虫的克星呢。
就好像猫抓老鼠一样,让它们去对付蚜虫,多好!要是蚜虫太多了,那咱就得用点“秘密武器”了。
农药可不能随便乱用哦,得选对适合的,按照说明书来使用。
不然用错了药,不仅杀不死蚜虫,还可能伤害到豆角,那不就白折腾啦!还有啊,种豆角的时候,咱也得注意一些细节。
别把豆角种得太密了,要给它们足够的空间,这样通风好,蚜虫也不容易滋生。
就好比人住的地方,如果太拥挤了,是不是也容易出问题呀?另外,保持豆角地的干净整洁也很重要。
别让那些枯枝烂叶留在地里,给蚜虫提供藏身之所。
就像家里要经常打扫一样,干净了才舒服嘛。
咱防治豆角蚜虫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坚持下去。
就跟跑步锻炼似的,得长期坚持才有效果。
你想啊,如果半途而废,蚜虫不又得卷土重来了吗?那咱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啦?总之呢,防治豆角蚜虫需要我们多用心,多留意,用对方法。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把这些小害虫赶跑,让我们的豆角长得健健康康的,结出又多又好的果实来。
让我们一起加油,和豆角蚜虫战斗到底吧!。
防治蚜虫的15种方法

15种防治蚜虫的方法蚜虫危害蚜虫又叫腻虫,常常吸食植株的幼芽和嫩叶。
蚜虫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的汁液,造成叶面卷缩,嫩茎扭曲,生长点坏死,造成减产;间接危害是指蚜虫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变形,造成更严重危害。
蚜虫为什么难防难治1、天气导致蚜虫大发生。
偏高的气温、偏少的降水,较低的相对湿度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适温度24-28℃、适相对湿度50-85%)。
3-5天即可繁殖一代,一头蚜虫一生可繁殖50-70头,且世代重叠,造成防治难度大。
2、天敌的数量减少导致蚜虫大发生。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喷洒的大量农药,导致七星飘虫数量减少,草蛉更是很少发现,天敌数量减少,控制不了蚜虫的蔓延,是导致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
如何有效防控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
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杀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
3、加强施肥管理防治蚜虫因为蚜虫喜嫩喜甜,比较喜欢刺吸作物苗株中碳水化合物,所以在施肥时,应当根据土壤肥力高低、不同作物生育期内的养分需求规律,尽量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菌肥,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一定要科学合理的控制使用或少用氮肥,在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虫能力的同时,以防作物枝叶过度浓绿或贪青旺长、造成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过多,否则会导致蚜虫短时间内大范围繁殖及给蚜虫爆发流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多雨虫害高峰期豆角蚜虫防治有方法!
蚜虫,同翅目蚜总科昆虫的总称,其分布广、种类多、寄主杂、危害大,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春夏季是蚜虫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也是防治的主要季节。
蔬菜蚜虫
蔬菜蚜虫俗称腻虫,属于同翅目害虫。
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蔬菜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在
气温29℃左右繁殖最快。
蚜虫的发生规律
以卵或成蚜(若蚜)在杂草、芽基部、芽叶、枝条伤疤处、树干裂缝处越冬。
翌春越冬卵孵化(越冬成蚜在新梢叶上开始繁殖),爬到嫩叶背面危害(针叶树多在叶基部),4月、5月和10月为危害盛期,严重时叶、嫩枝上布满虫体,大量排泄物向下流,易导致煤污病,同时枝叶变
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观赏,11月份开始越冬。
蚜虫的防治方法
(1) 于冬季至越冬卵孵化前,人工对树干涂白。
修剪枝条然后集中烧毁或管理,可消灭大量越冬源,节约资金,减少环境污染。
(2) 危害严重时,用除蚜药物稀释液进行喷雾,重点喷施虫害发生部位,以不滴液为宜,间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用2--3次。
(3) 保护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另外,阴雨天等不利天气也可抑制蚜虫的危害,可适当减少防治次数。
案例解析
目前处于高温期也是豆角生长旺盛时期,降雨量多,极易发生虫害。
如果处理不当豆角将会大大减产并且还会影响豆角的质量。
所以各位种植户需要做好防治措施哟,避免种的豆角减产。
豆角蚜虫的症状表现
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发生虫害时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
豆角蚜虫的发病规律
蚜虫繁殖力很强,如果不防治可繁殖几代至数十代,世代交替重叠。
干旱天气和通风不良会快速使蚜虫发生。
豆角蚜虫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
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
2、保护利用天敌。
蚜虫防治可以运用物理治疗法,让瓢虫、草蛉等天地对蚜虫抑制作用。
化学防治—化学药剂参考
4.5% 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低毒)使用50-80毫升/亩喷雾
20% 烯啶·噻虫啉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0-20克/亩喷雾40% 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0-15克/亩喷雾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等毒)使用15-20毫升/亩喷雾10% 啶虫脒微乳剂(低毒)使用5000-8000倍液喷雾
8% 阿维·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15-18毫升/亩喷雾
20% 联苯·三唑磷微乳剂(低毒)使用20-30毫升/亩喷雾
3.2% 甲维·啶虫脒微乳剂(低毒)使用35-45毫升/亩喷雾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2.9-5.7克/亩喷雾25% 吡蚜酮悬浮剂(微毒)使用16-24毫升/亩喷雾
10% 噻虫·高氯氟悬浮剂(中等毒)使用9-15毫升/亩喷雾
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中等毒)使用15-25毫升/亩喷雾40% 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微毒)使用7.5-12.5克/亩喷雾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35-50克/亩喷雾7.5% 氯氟·吡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30-35克/亩喷雾
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低毒)使用3000-4000倍液喷雾48% 噻虫啉悬浮剂(低毒)使用5-10毫升/亩喷雾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18克/亩喷雾
10% 吡虫·灭多威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50-70克/亩喷雾
50% 阿维·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2-15克/亩喷雾
1.5% 苦参碱可溶液剂(低毒)使用30-40克/亩喷雾
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液剂(低毒)使用5000-8000倍液喷雾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微毒)使用33.3-40毫升/亩喷雾22% 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等毒)使用5-10毫升/亩喷雾5% 高氯·啶虫脒微乳剂(中等毒)使用20-40毫升/亩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