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政治抒情诗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季,号玉山道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政治诗以其创新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李商隐的政治诗思想深刻,气魄宏大,对于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社会风貌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批评,展现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本文将从李商隐的政治诗的特点、主题、文学手法等方面浅谈他的政治诗。

李商隐的政治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在唐朝晚期,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政治开始走向腐败,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李商隐的政治诗多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民生的艰难。

他的政治诗将这些社会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饱含深情。

李商隐的政治诗以政治批判为主题。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对朝政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例如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到:“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胡与燕。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安。

舞衣纷纷出,凤歌亦忘餐。

”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暗示了长安城内外治安不佳、朝廷腐败、百姓疾苦的现状,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味。

李商隐的政治诗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展现时代的政治风貌。

在他的政治诗中,不仅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也表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观察和客观评价。

他的政治诗中既有对当时官场风气和社会现象的不满,也有对社会变革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而且,他的政治诗在描绘社会风貌的还能够洞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揭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难。

李商隐的政治诗以优美的艺术表达为特色。

他的政治诗在表现时代政治风貌的还融入了他纯熟的艺术技巧,通过精炼的辞藻、优美的诗句和巧妙的排比等手法,表达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例如他在《夜泊牛渚怀古》中运用对比手法“登舟望秋月,空忆胡与燕。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安。

舞衣纷纷出,凤歌亦忘餐。

”通过水与月、胡与燕以及长安与牛渚之间的对比,写出了悲悯之情和强烈的政治意味。

对当代政治抒情诗的探讨

对当代政治抒情诗的探讨
政 治抒 情 诗的主要 特征 为 以高 昂 的格 调 、 战斗 的激 情介 入 当时 的 时事 政 治 和 重 大社 会 事 件 。在 这 些 作 品 中, 以郭小川 、 敬 之 的诗 歌 为代 表 , 们 的 尤 贺 他
5 0年代末 6 0年代 初 的政治 抒情 诗大 都 带有 政 治色
彩, 从政治 角度观察 、 考并 表 现社 会生 活 , 材集 思 取
是作 家人生意识 的全 面表 露 , 当然 也 包括 了政 治 意
识, 只要 它是 通过 审美 手 段 来 表 达 的 , 们 在 反对 我
文学沦 为政治传 声筒 的 同时 , 不 必一 概 反对 文学 也 作品含 的政 治因素 , 只要 这 些 因素 对 于社会 进 步有
利 。[ ’1 ’]
启悟与感 受。
关 键 词 : 治抒 情 诗 ; 治 性 ; 动 性 ; 政 政 鼓 时代 精 神 中 图 分 类 号 :2 6. 1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一l 0 ( 0 9) 5~O 1 17 8 8 20 0 0 9—0 3
在2 o世 纪 中 国文 学史 上 , 随着 社 会 革 命 和 民
调 它在社会 生活 和 群 众 中 的战 斗 性 和鼓 动 宣传 作 用, 与之相 应 的是 对 所 表 现 的 感情 的激 越 、 壮 的 豪
追求 , 以及感 情 表 达 上 的 明快 、 接 和彻 底 。郭 小 直
作 为 2 世 纪 中国左翼 文化 思 潮 在诗 歌 实践 中 0
的直 接成果 , 治抒 情诗 的出现最 早 可 以追溯 到 2 政 0
诗 的 发 展 , 是 当 时 国 内外错 综 复 杂 的 政 治 斗 争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反 映 。 作 为 一 种 特 定 历 史 时 期 又

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

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

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现代诗歌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不仅承载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的反思与抒发。

然而,与传统诗歌不同,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显得更为复杂与多元化,筆者将在这篇文章中探讨这一现象。

首先,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呈现出个体与群体的对话与冲突。

诗人在现代的社会背景下,往往面对着种种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批判。

这种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话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和政治问题的担忧与不满。

例如,近年来在中国诗坛上走红的一些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常探索社会问题,讨论人权、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议题,通过抒发个体和现实世界的对话,强调个体价值和社会正义的关系。

其次,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也表现为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与回应。

现代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文化的断裂与传统的冲突,诗人们在写作中常常对历史和传统进行思考和回应。

在他们的作品中,历史与现实交织,传统与当代对话。

他们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和对传统的思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审视,更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诗人顾城的作品中经常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他以独特的诗意表达和深刻的思索,将政治问题融入到了诗歌中。

第三,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还表现为对权力与权威的质疑与挑战。

在权力与权威日益膨胀的现代社会中,诗人往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发对权力的质疑和对权威的挑战。

他们通过诗歌艺术的力量,对现实中的权力结构进行解构和探索,呈现出一种力量与弱者之间的对抗关系。

他们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对自由与公正的渴望与追求。

例如,具有鲜明政治特色的美国黑人诗人希曼·菲利普斯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借助诗意的表达方式,将政治议题融入到了诗歌的艺术中。

最后,现代诗歌中的政治抒写还表现为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诗人们在创作中常常对这种关系进行思考和探索。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外,李商隐的诗歌还常常表达对时代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在他的诗作中,政治题材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本文将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试图从中窥见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观察和态度。

李商隐的政治诗多以隐喻或寓言的形式出现。

在他的诗作中,政治并不是直接表述的,而是通过对自然、历史、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政治现实。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通过对古代名士的赞美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政治乱象的不满和对古代社会的向往。

这种通过寓言或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政治观点的手法,使他的诗歌更加具有审美和思考的深度。

李商隐的政治诗还常常表现出对官僚主义和世道人心的批判。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中期,社会上的官僚主义盛行,社会风气腐朽,这些现象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和批判。

例如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官僚的不满和对过去名士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时代现实的批判,李商隐的政治诗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

李商隐的政治诗还常常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在他的一些诗作中,可以看到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的描写和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例如在《悯农》中,他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呼吁,李商隐的政治诗具有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关怀意识。

李商隐的政治诗还常常表现出对权力和权威的警惕和批判。

在他的诗作中,出现了对权力和权威的质疑和反思。

例如在《渭川田家》中,他写道:“经春授薄俗,嵇绍有遗风。

”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权力日益腐化和对传统道德的尊重。

通过对权力的警惕和批判,李商隐的政治诗具有了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对社会改革的呼吁。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细腻、婉约著称,展现了他对社会和时代的独到见解。

他的政治诗也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一窥唐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探讨他对时代政治的关注和思考。

李商隐的政治诗体现了他对政治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当时政治腐败、官场权力和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

在《咏庐山》中,他写道:“巍巍庐山真可爱,惟有天公未赐材。

尧舜禹汤无封域,可奈愚夫夙所怀。

”这里,李商隐通过庐山的壮美来抨击当时的政治腐败,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贤能人才的期盼。

在《再感宿州云雨书怀寄周总章明府》中,他则抨击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不义:“廉颇尚能构钟鼓,而我何德以略缠绕。

留侯功成轻一部,柴将军终不肯交。

”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批判和对正直廉洁的向往贯穿了他的政治诗作。

李商隐的政治诗还体现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呼吁。

在《酬刘少府》中,他写道:“霜月明,星霜似,再经双成岂到衰。

雨后霁,风和静,秋光景象新气味。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中原的景色来表达对国家兴盛的期待,呼吁君主能够施政有方,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在《大江东去》中,他写道:“近离汤显少路平,方觉风波必有因。

鼎湖初作望安国,万里浩如昔时春。

”这里,李商隐以江水的变化来表达对国家兴废的忧虑,呼吁国家能够安定繁荣,重振昔日的昌盛局面。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国家繁荣的期冀。

李商隐的政治诗还体现了他对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关怀和描写。

在《柳色新》中,他写道:“乃知汉家树,欲作东篱花。

斜身摇空世,一室避秋沙。

”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关怀和留恋。

在《未遇》中,他写道:“天边星河递清辉,望月别有法垂蕙。

昔人所言非我意,烟波相待无消息。

”通过这首诗,李商隐以天边星河和月色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民境遇的忧虑和留恋。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

浅谈李商隐的政治诗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婉约、华丽著称。

然而,他的诗歌除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慨外,也有不少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诗篇。

在这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并不逊于他的同时代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李商隐的政治诗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中不乏描绘官场丑恶和人民疾苦的题材。

例如《梦江南·废话》中写到“野蛮的宋江,无耻的郓城”,明确地表达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官员贪污的不满。

诸如《夜雨寄北》、《悯农》等作品,则是在揭示人民贫困、饥饿和苦难的同时,对当时的统治者负有责任的态度。

其次,李商隐的诗歌还表达了他对战争和暴力的反感。

在《乐游原》中,他写到:“庐山谷口徐行者,过桥风急,水寒鸭回。

是夕幽居遇仙客,灵台方寸烟霞合。

分钗破镜怨难收,劝我早陪女郎宿。

晚风吹雨入愁肠,卧听啼鸟起苍茫。

”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和温馨的画面,这可以被视为李商隐对暴力和战争的向往。

同时,在他的《夜雨寄北》、《玉楼春》、《夜泊牛渚怀古》等作品中,也反映出了他对于战乱和不稳定局面的忧虑。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还表现出他对于政治权力的渴望和委屈。

《无题》中写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中借由“多情自古伤离别”表达了作为官员的他心底深处对离散时刻的难以承受之痛。

同样,诸如《夜泊牛渚怀古》、《暗度陈仓》等作品,则表达出了他对权力的向往和无奈。

总之,李商隐的政治诗对于揭示唐代社会的种种弊病,以及诗人个人的境遇和心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展现出李商隐的人性、真诚、理想主义,至今仍是我们认识他、爱他的重要因素。

政治抒情诗特点

政治抒情诗特点

政治抒情诗特点政治抒情诗,那可不得了哇!它常常充满激情,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你想想看,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那诗里的词句,多有力量啊!仿佛能把人一下子带到那个充满热血和奋斗的时代。

那感觉,就像你在听一场激昂的演讲,让你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

诗中的情感像汹涌的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你的心灵。

政治抒情诗往往有着宏大的主题,像一座巍峨的高山。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不就是围绕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展开的嘛。

这就好比你站在山顶上,俯瞰着广阔的大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和自豪。

它让你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让你想要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去努力奋斗。

政治抒情诗还很有时代感呢,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特定的历史时期。

贺敬之的《回延安》,把那个时代人们的热情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你在看一部老电影,那些画面和情感一下子把你拉回到过去,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政治抒情诗的语言也很有力量,像一把锋利的剑。

北岛的一些诗,虽然比较含蓄,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能穿透人心。

就像你在黑暗中看到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前方的路。

它的词句能让你深思,让你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政治抒情诗常常会引发人们的共鸣,像一首动听的歌。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多少人读了都深受感动。

那感觉就像你在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歌词和旋律都触动着你的心弦,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它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

政治抒情诗有时候像一阵春风,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当你读到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政治抒情诗时,就会觉得心里暖暖的,仿佛有一股春风吹过。

它让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政治抒情诗也可以像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着光芒。

它能在黑暗的时刻给人指引方向,让人不至于迷失。

就像你在迷茫的时候,突然看到一颗明亮的星星,它会让你重新找到前进的道路。

政治抒情诗还像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前进。

它用鲜明的主题和强烈的情感,号召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

贺敬之政治抒情诗
一、贺敬之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

他的作品紧密结合时代脉搏,具有强烈的政治热情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1. 强烈的时代感与政治意识
2. 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磅礴的气势
3. 浓郁的抒情性与深刻的思想性
1. 对时代精神的艺术记录
2. 诗歌艺术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 在语言上,让学生感受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独特魅力,如比兴手法的运用,“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通过树梢、树枝、树根根的关系来比兴,引出诗人与延安人民之间的亲情关系。

- 在情感上,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背后是对革命圣地的敬仰,对延安时期革命精神的缅怀与传承。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新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政治抒情诗的思考
桂兴华
政治抒情诗,决不能排斥个人情思。

做“思想觉悟大提高”的“押韵传声筒”不行,“文学工具论”早已废弃。

从“我们”到“我”,是新时期诗歌的重大转折。

这些年来总的感觉:该领域压力大,起色却不大。

政治抒情诗的作者姿态没有放低,也没有在意象的高坡上张扬青春之旗。

有所作为者不多。

好多人凡见政治抒情诗,均斥之为“口号诗”,都不愿读具体作品,还在一旁冷言冷语。

1.90 年代以来的诗歌面貌与猛进的中国不相称。

国家战略和大众生活被不少诗人漠视。

诗人的时代责任感过去被过分夸张,现在却以远离政治为荣,以鄙视崇高为乐。

小情调、小思想、小境界走俏,特别私人化的东西太多,缺乏对重大事件的关怀。

诗人是民族的一员,很难超越具体的政治。

政治题材怎么与诗歌艺术紧密融合,怎么大踏步进入大众话题,难题重重。

理论界有些混乱。

政治抒情诗的阵营里,审美标准又远离了艺术,平庸之作被吹捧的现象屡屡发生。

这样,就加剧了有心人的冷笑。

2.政治+抒情并不等于诗。

大题材的诗歌,往往失败于空泛。

政治术语频频入诗,直露而少“诗美”。

如何将大题材与小细节结合,是一个大课题。

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结合得越巧妙,越容易打动人。

军旅歌曲《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对我们有启发“其实我有铁骨也有柔肠,/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暂时冷藏。

/你的纤手离开我的肩膀,/我不会低下头泪流两行,/也许我们走的路不是一个方向,/我衷心祝福你啊亲爱的姑娘。

/如果有一天我脱下这身军装,/不怨你没多等我些时光”。

作者抓住了一瞬间,文章却做大了。

有画面,有十分开阔的背景,更有人情味。

揭示了内心活动,切入点巧,感人。

而靠概念生产出来的“政治抒情诗”是短命的,充其量是配合形势的产物。

何其芳早就认为“诗究竟还是不能走标语口号化的道路”。

“万山红遍,繁花似锦,战旗飞卷,鼓角震天”,那是诗的悲剧。

但是,有些作者抱着自己拥有的重大题材不放,听不进尖锐的批评。

殊不知:专门为革命创作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

3.很多人总以为:政治抒情诗质量不会高。

有些诗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长期对这个品种不屑一顾,有些著名评论家
索性将其打入了另册。

有多少警句、妙语,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量化,得下苦功让想象的异峰一再突起。

公刘笔下诸如“旗应该永远是风的朋友/风,就是人民的呼吸”的佳句比比皆是,这才是大诗人。

你能爆出“湖泊学会了思考和宁静/炊烟也有了高蹈的哲思”那样的火花,读者也会叫好。

猛战士也藏有私情,真豪杰均怀柔意。

改变了绮靡词风的苏东坡,即使低回长叹,也极富感染力。

不要说:怎么又来了——那种以最容易的排比句形成的所谓“澎湃的气势”!
4.是否能让读者读下去,是硬道理。

诗越长,感染力这个对手就将你的毛病挑得越多。

缺乏思想、生活、艺术的准备,千万别图长!这三项指标会告示:有些作者的艺术准备不足。

诗,不是越长越有震撼力的。

几千行靠什么支撑?再重大的题材也得是诗啊!塘面挖得这么大,井眼如果缺少,就会在概念上兜圈。

光注意到了古寺、石窟、彩陶、竹简、丝绸、瓷器、壁画、弓刀、化石、旧石器、甲骨文、古长城、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等等意象符号,或者扫描了170 多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卢森堡、米歇尔、蔡特金、伏契克、卡斯特罗、铁托、格瓦拉等众多人物,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符号或者人物,没有了不一样的当代表情,就会成为读者眼前匆匆的过客。

5.抓住细节,才能避免陈词滥调。

宏大叙事时,光抓住重要节点、中心事件、关键人物还不行,得用诗的手段。

不能把豪言壮语当作材料。

细节永远是第一位的,蕴含诗意的细节掌握得越多,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抗雪灾中的一些佳作《一辆汽车在风雪中爬》《听父亲在电话里说雪》《致照片上啃雪团的士兵》,就在于精悍,在于小画面,在于微观上的深入。

有些作者就乏力在整体构思的细化上。

正面攻,当然也可以,但很吃力。

作者疲于奔命,往往浮光掠影,虚火过旺,形象思维却越来越弱。

在设计宏大的框架以后,内装修没花大力气,好多部位就成了半成品。

目前用诗写史,翻山越岭者众多。

史得缘于诗,缘于情。

精心布局是第一步。

汤汤松的《东方星座》细写56 个民族,刘俊科的《红歌情怀》从一首首歌曲入手,角度很独特。

这是十分聪明的。

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个高高的谷堆/一粒粒都是妈妈的心事/她只是挑出几颗作为种子/埋在青春的心灵/远逝
的记忆,唤醒麻木的幸福/一个谷堆,避免了大地的荒芜。


同一个题材一定要绕过熟门熟路,不能让人感觉雷同。

如:“他走在浩荡洪流的涛头/他最先看到了那片绚烂的风景/他高声说出心中的联想和感情的涌动/他用诗歌般美丽的描述,表达日出的壮美。

”而在50 年前,蓝曼就在题为《毛泽东》的诗中写道:“千千万万中普通的一个,心中却又把千千万万人包容。

伟大的名字划出了一个时代,一句话道破了世界的风向。

”哪个有冲击力?
6.对发表的政治抒情诗,为何一针见血的批评较少?
从事政治抒情诗创作的,有的有官场背景。

评论家的笔墨,不能光围绕着作者涉及的政治题材重大,就先给予盲目的赞扬。

作者也不要为自己站在了风花雪月派的对立面,表现了“大我”而沾沾自喜。

要知道:写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真正亮自己底气的,是看你到底怎么写?作者都有自己的内因。

请扪心自问:为什么写?为何不能与读者多一些内心深处的情感交流?
7.以为“诗与政治没有关系”,是一个误区。

瞿秋白说:每个文艺家都是政治家。

贺敬之说:“否定诗与政治的联系,也是一种政治!”艾青说:“‘政治敏感性’当然需要——越敏感越好。

但是这种‘敏感性’又必须和人民的愿望相一致。

”不能说诗人写了政治,水平就差。

真正优秀的诗人,在消费至上的市民意识中,凸现了一系列有文学审美视角的诗作。

他们的笔深入心灵,越挖越深。

在赞歌、颂歌以外,还拔出了批判的剑!
雷抒雁写道:“一位红军老兵/永远难忘他陷进草地泥潭的战友/那最后举起的拳头握着最后的党费”,让人心动。

白桦更是振聋发聩:“失明不是最大的缺失吗?谢天谢地!自己的眼珠还在,而且熠熠生辉,甚至咄咄逼人。

”陕北的一首不知名诗人的《卖红薯的老人》:“滚烫的炉膛/一肚子火/每天,都有作品/新鲜出炉/不为民做主的官/卖不出他这样的/好红薯”,联想奇特。

8.当代政治抒情诗唱响盛世之音。

慷慨激越、直抒胸臆的诗风,的确是久违了。

但必须指出的是:被评论家赞赏的这种“诗歌品质”,恰恰是当前政治抒情诗最常见、多发的毛病。

豪放,易。

细腻,难。

读者对作者的那种激动并不买账。

虚张声势不行。

想一想:该如何唱响鲜龙活跳的“主旋律”?政治抒情诗首先得是诗,得动情。

如果在意象、语言等诸方面,还拖着从前“假、大、空”长长的尾巴,豪情万丈就将白白流去。


能以精美的构思打动人,政治抒情诗怎么生存?要给人以陌生感。

“自我”特征就体现在对事物的独特敏感与发现,这是一种“看家本领”,目的是为了表达得更有个性差别。

千篇一律,就不能满足艺术的需求。

读多了那些粗糙的“宏大叙事”。

我们就更加欣赏《你是我的眼》:“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如果我能看得见,就能惊喜的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更加呼唤马雅可夫斯基那样新锐的想象:“红旗早已不再哭肿眼睛,因为党,有一只长着百万个指头的手”!
有了那片在悲愤中歌唱的小草,有了那只冷对各种诱惑的华南虎,有了政治与抒情统一于审美的正能量:太阳,可以是你的,也应该是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