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抒情诗、散文模式与话剧1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戏剧散文PPT课件

2
三、郭小川的诗歌
1、创作阶段 (1)1955-1956年:政治宣传鼓动诗。
《致青年公民》(组诗) (2)1957——1959年:探求个性主义、人性本位。
《望星空》《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 (3)60年代:激励革命者保持战斗的激情。
主,追求典型性。
11
二、杨朔的“诗化散文”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 “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 跋》)
1、精心营造诗的意境 (1)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具有诗的视角与容量 (2)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式创造诗的意境 2、讲究谋篇布局的精巧
开头设悬——中间转弯——卒章显志,具有“曲 径通幽”之妙 3、提炼诗的语言:清新含蓄精炼
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戏剧散文
第一节 五六十年代诗歌概述
1、建设战线诗群:歌唱社会主义建设。 李季《玉门诗抄》 傅仇《森林之歌》 雁翼《在云彩上面》邵燕祥《到远方去》
2、行吟诗群:在行走中歌唱祖国现实与世界的前景。 艾青《南美洲的旅行》 闻捷《天山牧歌》
3、政治抒情诗群: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问题出发,选取题 材,提出并回答革命者在不同阶段应有的精神状态、 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 《甘蔗林——青纱帐》 贺敬之《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
1
二、诗歌类型
1、生活的赞歌——写实叙事诗 抒情短诗:以写实的手法对社会主义新生活进行 赞美,有着简单的人物、场景、事件的框架。 李季《玉门诗抄》 闻捷《天山牧歌》 叙事长诗:以革命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为表现对 象。 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2、时代的战歌——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三章

第三章 40年代文学(1937-1949)一、单项选择题1.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A.田间B.艾青C.臧克家D.穆旦【解析】:D 诗歌创作深入地探索、表现“自我”的诗人是穆旦。
2.标志着夏衍的剧作题材从历史转向现实的话剧是A.《上海屋檐下》B.《法西斯细菌》C.《心防》D.《赛金花》【解析】:A 本题考查夏衍的戏剧创作。
1937年夏衍发表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可以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从这里开始,夏衍把眼光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从英雄、传奇人物转向平凡、普通的人民。
3.《乱世男女》的作者是A.于伶B.陈白尘C.阿英D.欧阳予倩【解析】:B 《乱世男女》的作者是陈白尘。
4.葛微龙出自于张爱玲的小说A.《倾城之恋》B.《沉香屑:第一炉香》C.《沉香屑:第二炉香》D.《金锁记》【解析】:B 本题考查张爱玲的作品。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为了享乐与金钱,背叛了没落世家恪守的传统道德观念。
5.《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是A.路翎B.田间C.田汉D.夏衍【解析】:A 本题考查《蜗牛在荆棘上》的作者。
20世纪40年代后期,路翎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嘉陵江畔的传奇》以及十余个短篇,大多以农村和农民为题材。
6.孙犁的代表作是A.《嘱咐》B.《荷花淀》C.《光荣》D.《铁木前传》【解析】:B 本题考查孙犁的代表作。
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
7.《漳河水》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C 本题考查《漳河水》的作者。
从1943年起,阮章竞先后发表、出版了大型话剧《未熟的庄稼》、独幕话剧《糖菜夫妻》、大型歌剧《赤叶河》、长诗《圈套》、长篇叙事诗《漳河水》。
8.《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A.李季B.贺敬之C.阮章竞D.丁毅【解析】:A 《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9.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A.《荷花淀》B.《暴风骤雨》C.《断魂枪》D.《光荣》【解析】:A 水生嫂出自于孙犁的作品《荷花淀》。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国殇屈原教学课件

•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 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 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它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
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 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 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 (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人物语言,也叫台词(戏曲称之为“念白”)。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
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对白是两个或多个人物交谈的话;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 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 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 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 合舞台表演。
•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1《九歌》11《九章》9《天问》1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 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 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 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当代文学复习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化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一、第一次文代会二、第二次文代会三、建国初期的文艺斗争(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2、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3、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第二节政治的调整与文学的迷茫(新的文化政策:双百、反右派)一、“双百”方针二、反“右派”斗争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四、文艺界的大批判《海瑞罢官》与文革导火线第三节文学体制“一体化”的形成第二章诗歌(激情有余,陈郁不足)第一节概述一、1949—1978年间重要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二、1949—14978年间诗歌发展概貌三、创作类型四、十七年诗歌的不足第二节郭小川、闻捷、贺敬之的诗歌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二、闻捷《天山牧歌》创作特征三、贺敬之的诗歌创作特征第三章散文第一节概述一、本时期重要散文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二、1949—1979年间的散文创作概貌(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史传文学)三、十七年散文的创作类型①通讯特写的兴旺②艺术性散文的繁荣③杂文的没落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一、杨朔的散文二、秦牧的散文创作(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结合)三、刘白羽的散文四、三大家的散文创作五、十七年散文创作小结第四章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茹志鹃的《百合花》、王愿坚的《党费》和赵树理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一、茹志鹃《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王愿坚小说特色及《党费》中的人物塑造三、赵树理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农村“问题小说”)第三节杨沫的《青春之歌》作者简介/主题/主线/总结第四节柳青的小说第五节梁斌的《红旗谱》故事简介、民族风格第六节《红岩》、《红豆》创作内涵/艺术手法《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物形象第五章戏剧(戏曲、歌剧、话剧)第一节十七年话剧创作概况第二节老舍的戏剧一、《茶馆》的主题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三、精湛的艺术构思/结构艺术四、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五、《茶馆》的民族化特征第六章文革文学第一节文革时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文革文艺思潮第三节文革文学创作三个阶段第四节“样板戏”含义、审美特征、代表作品第五节趋时文学含义:迎合政治时尚、政治观念的作品第六节地下文学(“潜在写作”)含义、类别、特点第七节天安门诗歌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化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一、第一次文代会194年9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成立了以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文联;确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5

〔大二上〕◆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民歌运动〔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训练剧〔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13〕归来的诗人〔14〕模糊诗〔15〕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写实小说〔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究剧〔25〕京味剧二、论述思考题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争辩、胡风3 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阅历教训问题?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究民族文化的成就?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进展过程?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的奉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进展的根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民歌运动”?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24评述十七年散文进展的根本状况?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构造艺术特点?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30以《谁是最得意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状况?32分析 1958 年到1962 年间历史剧热潮消灭的的缘由,它的代表作有哪些?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构造的?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39简述时期小说进展各阶段的根本状况?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探究?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50分析陆文婷这一学问分子的典型形象?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受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53评述“寻根文学”消灭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五篇材料)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五篇材料)第一篇: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散文(鲁迅《野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沈从文《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周作人《苦雨》《喝茶》《自己的园地》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巴金《随感录》(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梁实秋《雅舍小品》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贺敬之、丁毅《白毛女》欧阳予倩《桃花扇》阿英《三大南明史剧》中国当代文学(1949至今)诗歌(舒婷:《双桅船》(北岛:《北岛的诗》(顾城:《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阎月君、周宏坤选编:《后朦胧诗》(海子、欧阳江河、多多、严力、芒克、翟永明、海男、蓝蓝、西川、钟鸣、陈东东、李亚伟等戏剧《探索剧作选》《高行健戏剧集》(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台湾)(孟京辉《恋爱的犀牛》散文杨绛:《干校六记》、《杨绛散文》(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季红真编:《当代女性散文精选》小说刘心武《刘心武小说选》张贤亮《张贤亮集》、《感情的历程》、《我的菩提树》《王蒙文集》(10卷)、《活动变人形》《高晓声代表作》(张承志《张承志集》、《北方的河》(贾平凹《贾平凹集》、《浮躁》、《秦腔》《废都》(韩少功《诱惑》、《马桥词典》阿城《棋王》《1985年小说在中国》、《探索小说选》(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天堂里的对话》、《突围表演》《黄泥街》(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蛙》陈晓明选编:《中国先锋小说精选》、(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米》、《红粉》……(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方方:《行云流水》、《方方文集》(5卷)(池莉:《太阳出世》、《池莉文集》(6卷)刘震云:《塔铺》、《官场》、《官人》《一地鸡毛》《故乡面和花朵》刘恒:《白涡》、《刘恒自选集》(5卷)《狗日的粮食》张洁:《无字》、《张洁集》(王安忆《王安忆自选集》(6卷)《长恨歌》《小鲍庄》等铁凝:《哦,香雪》、《玫瑰门》((陈染:《私人生活》张炜:《古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小波《王小波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王朔《我是你爸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过把瘾》等(阎连科《受活》、《丁庄梦》卫慧〈上海宝贝〉第二篇:诗歌散文小说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体裁,在考试中比较少见。
《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I.课程说明《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4060035)承担单位(师范学院)制定O制定日期O审核O审核日期O批准O批准日期O(1)课程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我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旨在向已经具有了初步文学历史基础知识,介绍1919至2000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讲述包括现当代文学作家主体、客体、载体、受体在内的当代文学系统运动过程(包括当代文学作家、文本、流派、思潮,及其催促和影响当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等)。
(2)课程任务:通过具体代表性作家主体的代表性文本的详细和深入分析,以期让学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形成其有关当代文学历史的基本知识构架,以及培养欣赏当代文学作品的审美感觉,并训练基本的当代文学思维,提高其运用当代文学思维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大学语文、儿童文学,后续课程有外国文学。
2 .学习目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热爱文学是进入技能培养的一个敲门砖。
因此,以阅读促教学是学生技能提高的一个屡试不爽的基本方法。
以师生的“阅读”为着眼点和出发点,以思维的培养为目标,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为归宿,充分利用师生以往学习过的文学历史知识,从当代文学潮流发展变化的历史联系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去讨论某一当代文学现象产生的原由,去评判当代文学文本创作的得失。
对待当代文学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没有“阅读”是寸步难行的。
所以,师生双方都应该从阅读文学文本、阅读教材、阅读参考资料中进行学术训练和培养当代文学的审美感悟能力。
在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白话文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帮助学生扩充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种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注重原著的精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语言感知、文体感知能力,以及读写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以及面对这一冲突所表现出的痛苦、抗争与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呵,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说什么:身宽气盛,年 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 志大,心高胆壮!怎比得: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我爱 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走千 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过大海,越重洋,饮不到你 的酒浆。千堆火,万盏灯,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千条路, 万座桥,不如银河一节长。我游历过半个地球,从东方到西 方。地球的阔大幅员,引起我的惊奇和赞赏。可谁能知道: 宇宙里有多少星星,是地球的姊妹行!谁曾晓得:天空中有 多少陆地,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远方的星星呵,你看得见 地球吗?--一片迷茫!远方的陆地呵,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 吗?--怎能想象!生命是珍贵的,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 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 星空了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 无限的时间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呵, 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 于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走向北京 的心脏---
这些诗不再是一律的昂扬乐观,非常不合时宜地流 露出某些心灵的困惑与矛盾。
这并非是和时代相疏离的产物,而恰恰是爱这个时 代太深的结果,是诗人向他的挚爱敞开全部心扉、 无所保留地倾吐自己的情与思的结果。
《望星空》欣赏
一 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向星空了望。明天哟, 一个紧要任务,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我能退缩吗?只有迈 开阔步,踏万里重洋;我能叫嚷困难吗?只有挺直腰身,承 担千斤重量。心房呵。不许你这般激荡!----此刻呵,最该是 我沉着镇定的时光。而星空,却是异样的安详。夜深了,风 息了,雷雨逃往他乡。云飞了,雾散了,月亮躲在远方。天 海平平,不起浪,四围静静,但星空是壮丽的,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深又广,在那神秘的世界里, 好象竖立着层层神 秘的殿堂。大气呵,浓又香,在那奇妙的海洋中,仿佛流荡 着奇妙的酒浆。星星呵,亮又亮,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点 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银河呀。长又长,在没有涯际的宇 宙中,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 寿无疆!你看过多少次:冰河解冻,火山喷浆!你赏过多少 回:白杨吐绿,柳絮飞霜!在那遥远的高处,在那不可思议 的地方,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 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音
——
见朱光潜《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政治抒情诗的概念:
“诗人”往往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 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 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而“形象”也逐渐演化为“抽象” 的、象征化“符号”的性质)
1963年,郭小川(右2)、贺敬之(右3)等访问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
郭小川很快不满意《致青年公民》那样“现成的流 行的政治语言的翻版”式的诗创作,他渴望能写出 “新颖而独特”的“作者的创见”。
1956-1959年,他有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 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 曲》,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等。
“浓郁的感情”和“豪迈的气概” 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一 方面以真情拨动人们的心弦,一方面起到了激励人、鼓舞人 的作用。
把笔变成/千万彩虹/好描绘/我们时代的/多彩的面容/ 让万声雷鸣/在胸中滚动/好唱出/赞美祖国的歌声!
2)新颖的形象,丰富的联想。 诗里都有一个抒情主体形象,《放声歌唱》的主体是革命集
一是“写实性”的诗。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 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 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而出现 “写实性的。
二是“政治抒情诗”。支持这种诗体模式的, 是强调感情抒发的浪漫主义诗观。何其芳、 艾青在50年代初对诗所下的“定义”,在很 大的范围里被认同。“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 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 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
3、刚健的语言,独特的形式。
语言精练刚健,与豪迈高亢的风格相关。 东风!红旗!看!朝霞似锦…… 鲜花如
云…… 大道!青天!听!马蹄踏踏……车轮滚
滚……
“战士诗人”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生于河北丰宁)既是政治
抒情诗潮流中一位代表性的主流诗人,又具有特别 的历史复杂性。 1955年的《致青年公民》组诗,确定了郭小川的诗 坛重要地位。
体中的一员,是忠诚的战士;《雷锋之歌》时代英雄;《回 延安》是再次投进延安母亲怀抱的赤子等。此外,细节也注 意用形象化手法: 在节日里/党/正挥汗如雨!/在共和国大厦的/建筑架上! /工 作着/——我们的党/没有 /在酒杯和鲜花的包围中/醉意沉沉 ——党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勤勤恳恳、淳朴谦逊
“热情澎湃的政治抒情诗是时代的
先进的声音、时代先进的感情和思
想。它是鼓舞人心的诗篇。它以雄
壮的响亮的歌声,召唤人们前进,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创造性的劳
声
动。热情澎湃的政治抒情诗是我们
社会主义时代的喉舌。热情澎湃的
政治抒情诗是最有力量的政治鼓动
音
诗。”
徐迟:《祖国颂·序》
整体上看,这种以政治鼓动为目的、“时代的喉舌” 式的诗歌形态,主要以演绎政治观念的方式来创作,整 体上失落了艺术探索的个性,有的虽然名噪一时,但缺 乏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老一代诗人:郭沫若《新华颂》、 胡风《时间开始了》、何其芳《我们 最伟大的节日》。 新一代诗人:贺敬之《放声歌唱》 《雷锋之歌》,郭小川 《致青年公民》等。
贺敬之 1、抒情诗 《桂林山水歌》《回延安》
《桂林山水歌》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 桂林山水很美:“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
苏联革命诗人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从处理现实政治到艺术 表现,都给当代政治抒情诗提供可直接仿效的基本方法。这 位“无产阶级诗人”,在30年代以后的中国左翼诗界中就获 得重要地位。进入50年代之后,更受到极高评价。中国当代 诗人所着迷的是:“和自己的阶级在一切战线上一齐行动”, “直接参加到事变斗争中去”并“处于事变的中心”,“雄 伟气魄”,“像炸弹、像火焰、像洪水、像钢铁般的力量和 声音”。正是在这一基点上,他被中国当代诗人奉为“热爱 的同志和导师”,他的诗被称为“插在路上的箭头和旗帜”。
注:
拜伦、雪莱等“摩罗诗人”对中国新诗的 影响是持久的,以至有的倡导“纯正的趣
另
味”和“广博的趣味”的诗论家,要青年
诗人“最好少学些拜伦和雪莱,多学些莎
一
士比亚和现代欧美诗”,因为“浪漫派如
种
拜伦雪莱之流”,“他们的诗本未可厚非, 他们最容易被青年人看成模范,可是也最
声
不宜于做青年人的模范”。
忧郁、困惑、怀疑。
二、政治抒情诗
50-70年代中国诗坛上,政治抒情诗和歌咏新生 活的叙事诗成为诗的主流形态。情感的理念化是诗 歌创作显著而普遍的特点。
政治抒情诗的浪潮
随着1949年的旭日东升、红旗漫卷,为无产 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擂鼓呐喊、齐声高 唱的宏大政治抒情,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旗帜 与方向。
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 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 锵。经常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体”的组织方式,并不 断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对偶、排比方法,以加强形式感。
这种鼓动性的诗,大量出现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开展的时期, 如50年代后期,如“文革”前夕和“文革”中。它的出现, 还伴随着诗歌朗诵的热潮。
《桂林山水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 安》互相媲美。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 。
2、政治抒情长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放声歌唱》是为了纪念党的生日、庆祝党的“八大”召开 而写的,是贺诗的代表作,显示了贺诗的艺术个性和总体风 格。1956年以整版的篇幅在《北京日报》上发表,引起了极 大的轰动,贺敬之还亲自在电台朗诵过,产生了“贺敬之轰 动效应”。
政治抒情诗从艺术渊源上说,影响来自两个方 面:
广义地说,50到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 “政治诗”:即题材上或视角上的政治化。 不过,仍存在有着更确定诗体模式的、被称 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
一是中国新诗中有着浪漫派风格的诗风,准 确地说应是“它们中的崇尚力、宏伟的一 脉”。如郭沫若。更直接的承继是30年代的 “左联”诗歌如艾青《向太阳》和抗战期间 大量出现的鼓动性作品如田间《给战斗者》 。
三 忽然之间,壮丽的星空,一下子变了模样。天黑了,星 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云没有来,风没有刮,却象有一 股阴霾罩天上。天窄了,星低了,星空不再辉煌。夜没有尽, 月没有升,太阳也不曾起床。呵,这突然的变化,使我感到 迷惘,我不能不带着格外的惊奇,向四围寻望:就在我的近 边,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一座美妙的人民会堂;就在那会 堂的里面,在宴会厅的杯盏中,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 就在我的两侧,在长安街上,挂出了长串的灯光;就在那灯 光之下,在北京的中心,架起了一座银河般的桥梁。这是天 上人间吗?不,人间天上!这是天堂中的大地吗?不,大地 上的天堂。真实的世界呵,一点也不虚妄;你朴质地描述吧, 不需要作半点夸张!是谁说的呀-- 星空比人间还要辉煌? 是什么人呀--在星空下感到忧伤?今夜哟,最该是我沉着镇 定的时光!是的,我错了,我曾是如此地神情激荡!此刻我 才明白:刚才是我望星空,而不是星空向我了望。我们生活 着,而没有生命的宇宙,既不生活也不死亡。我们思索着, 而不会思索的穹窿,总是露出呆相。星空哟,面对着你,我 有资格挺起胸膛。
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 林城……”诗句开头既抓住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义的传奇 色彩。 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 独特感受。“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 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 结尾“—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满天下!……” “满天下”与“甲天下”,推陈出新。仿佛透 过眼前,看到另一幅图景—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 更美的“桂林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