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合集下载

科技文体翻译知识点总结

科技文体翻译知识点总结

科技文体翻译知识点总结一、介绍科技文体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翻译工作,因为科技文体翻译涉及到各种跨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术语,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翻译技巧。

本文将就科技文体翻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翻译技巧,以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科技文体翻译工作。

二、科技文体翻译的准备工作1. 熟悉专业知识:译者需要了解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化学、生物、医学等。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译者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并准确翻译出来。

2. 积累术语:科技文体翻译需要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译者需要认真积累并熟悉相关领域的术语,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得当。

3. 熟悉研究方法:科技文体翻译可能涉及到各种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译者需要熟悉这些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翻译。

三、科技文体翻译的特点1. 专业性强:科技文体翻译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涉及到各种学科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

2. 精确性要求高:科技文体翻译往往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和实验结果,需要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3. 语言要求严格:科技文体翻译对语言的规范要求非常严格,需要译者准确地运用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四、科技文体翻译的常见问题1. 术语翻译不准确:由于科技文体的术语特别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术语不准确或不恰当的问题。

2. 句子结构复杂:科技文体的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包括长句和复杂从句,需要译者有较高的语言功底来处理。

3. 逻辑关系混乱:科技文体的论证和说明往往比较复杂,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五、科技文体翻译的技巧1. 准确理解原文:译者在进行科技文体翻译时,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包括专业术语和理论内容。

2. 灵活应用术语: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灵活运用专业术语,以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

3. 注意语言风格:科技文体翻译需要保持严谨的语言风格,译者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

4. 细心校对:科技文体翻译需要译者在翻译完成后认真校对,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浅析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

浅析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

浅析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在进行科技英语翻译中,如何准确翻译出科技文本中的长句是译者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依据蓝译编译的经验来看,科技英语翻译与普通英语文章的翻译有很大的区别,不论是在词汇和句法方面还是在表现形式等各方面,它都有着白己鲜明的特征,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比较系统地了解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

一、科技英语的翻译原则。

科技英语翻译多用于科学技术交流或者描述客观事实,目的明确。

基于科技语言特征,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应顺应其相应的翻译标准。

科技英语是为了表达和传递指示和信息的,其语言准确、客观,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要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做到通顺,简洁,富有逻辑性,这也可以视为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原则。

1.表达准确。

表达准确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将原文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

科技英语翻译是科研者学习国外领先技术的重要途径,表达准确在科技英语长句翻译中的重要性。

由于很多科技资料和数据参数翻译过来都是要作为科研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文件来使用的,其翻译必须严谨精确;任何在表达上的错误和偏差都会误导科研以及实践操作的彻底失败。

2.通顺流畅。

通顺流畅要求译文语言必须通顺,符合汉语语法结构及表达习惯。

仅仅做到原文信息的准确传达还不够,还要确保译文选词断句恰当,语句顺畅,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科技英语习惯于用长句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使用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

译者在翻译时候应避免受原文句法结构的束缚,根据汉语表达方式,采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尽可能地使译文通顺流畅,让读者感觉不到翻译腔,更不能有文理不通、逐词死译和生硬晦潘等现象。

3.富有逻辑性。

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是逻辑性强,由于科技英语主要是在陈述事理、描述过程,所以译者在翻译中不仅要表达准确,还要把握住原文的逻辑性,使译文读起来逻辑缜密、推导合理。

同样,在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中,也要突出科技英语长句逻辑性特点,将长句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这就需要译者对原句进行解构和重构,恰当地表达出原文中的逻辑内涵与逻辑重点。

小议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小议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小议科技英语翻译技巧科技文体崇尚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句式严整,少有变化,常用前置性陈述,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

科技文章文体的特点是:清晰、准确、精练、严密。

那末,科技文章的语言结构特色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这是进行英汉科技翻译时需要探讨的问题。

现分述如下:一、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

因为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

而非某一行为。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展固体排水的原理。

句中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

If you use firebricks round the walls of the boiler, the heat loss,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炉壁采用耐火砖可大大降低热耗。

科技英语所表述的是客观规律,因之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此外,要使主要的信息置于句首。

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象。

从目的论角度看科技文本翻译方法

从目的论角度看科技文本翻译方法

文化研究从目的论角度看科技文本翻译方法郝美霞 王玉(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保驾护航。

跨文化交流能够使我国借助国际资源迈向技术进步,那么科技翻译便是重要的实现途径。

本文将以目的论为指导,辅以科技文本的特点来说明有关的翻译方法,以此来促进科技文本翻译的实践。

关键词:目的论;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一、目的论在漫长的翻译史中,数不胜数的翻译家都在为目的论这一功能派思想理论添砖加瓦。

首次将这一概念提出的是凯瑟琳娜.莱斯,她将三部分,即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融为一体,大致描绘出了目的论。

有了莱斯的基础,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约瑟夫.弗米尔首次创立了翻译目的论,他推出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

目的论首先遵循的且最为重要的原则是目的原则。

如对合同以及协议这类目标清晰的信息型文本,译者首先就要明确此类文本的行文目的。

二、科技文本特点1.词汇方面科技英语词汇具有单一性,即任何一个词汇只具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如nickel(镍);科技英语词汇具有系统性,它在某一领域内是相互关联的,如conductor,conductivity;第三个特点是简明性,缩略词的出现是为方便信息传播且易于记忆,如CD(compact disc)。

2.句子方面科技英语文本的长句多,为清晰准确阐明主题,必然缺少不了冗长的修饰成分,这会使句子长度增加,结构复杂。

可译成汉语之后,就必须理清逻辑关系,将长句拆分,方符合中文语言表达的习惯。

科技英语文本中被动句多。

被动句是对客观事物状态和过程的陈述。

由于科技文本的客观性,与之相关的句子也广泛使用被动句。

英语被动句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法,也就是被动时态;而汉语一般不使用被动句,反而会将其转化为主动句来翻译。

三、目的论下的科技文本翻译方法翻译方法源于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

本文将科技文本翻译实践中常用翻译方法,即直译与意译,改写与重组加以解释和应用。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

浅析科技文本汉译英的步骤与翻译策略在蓝译编译看来,科技文本汉译英,不仅涉及信息的转换,还涉及语言模式的转换。

首先要把握原文含义,确定逻辑结构,翻译时还要根据文本信息确定翻译手段,最后对比原文与译文,进一步修改润色。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译者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策略,以准确简洁地进行意义转换为目的,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自然,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第一步:准确理解原文含义,确定逻辑结构。

科技文本由于涉及专业知识,所以在翻译前应对背景知识进行研究。

否则,翻译将举步维艰,甚至出现错译、专业词语表达不规范、曲解文意等现象,所以对原文进行充分研究,正确理解其中含义是科技文本翻译的第一步。

第二步:运用翻译技巧,着手进行翻译。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文要尽量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

科技英语不单一追求艺术性,而更注重准确性、逻辑性、简明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翻译时有必要根据逻辑顺序调整语序,甚至重组译文,以使译文紧凑而层次分明。

第三步:对比原文进行调整修改,加工润色。

译后修改是翻译的升级阶段,好的翻译更多依赖于译后多次修改润色,还要对比原文,检查是否出现漏译、错译或曲解等。

反复阅读对比原文和译文后,进行修改加工能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

考虑到科技英语的自身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应主要采用直译的策略,不加修饰地向目标读者传达原文内容。

翻译策略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并不意味着逐字逐句生译、硬译,而是在尽量不改变意群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翻译手段而最低程度地进行句式调整。

此外,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手段,考虑到科技文体特点,意译只能作为辅助性策略进行运用。

总而言之,翻译手段的运用必须以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只有直译无法实现意义成功转换时,才能运用意译手段作为辅助。

这种修辞可见于科普类文章中,严格的科技论文和说明书中几乎见不到修辞手法的运用。

这类文本的翻译仍以直译手段为主。

科技文本翻译

科技文本翻译

• 在英译汉过程中,应考虑汉语句法的特点 ,对长句进行有效的切分,使得意思明晰 地传达;而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汉语 小句的合并,以符合英语句法的要求以及 逻辑的严密性。
• 例如: • 中国已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这颗卫星是由三级火箭推动的,一直运 转正常。它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运载工具和 电子技术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石油埋藏于地层深处。因此,仅仅靠研究 地层表面,无法确定有无石油,必须对地 下的岩石结构进行地质勘测。如果确定了 某一区域的岩石蕴藏着石油,就在此安装 钻机。
注意
• 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是科技英语最为显著 的特征。据统计,科技英语中有三分之一 以上的动词为被动语态形式。 • 汉语科技文本中用被动语态表达的句子为 数不多,而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 。
译例分析
• 产品能值是加工产品所消耗的总能量,它 由加工过程中所用的能源、原材料、劳动 力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运输提供的能值组 成。 • 能值:energy value
注意
• 科技汉语的词汇含义相对单一且规定,而 科技英语的词汇内涵较大,常有一词多义 的情形。
词汇特点
• 派生词:由加前缀、后缀构成的词出现频 率很高。 • 缩写词:使用经济、简便。 • 名词化现象:由动词或形容词转化而来的 抽象名词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表达抽象的逻 辑性与概念化,同时又能满足科技文体追 求表达的简练、客观以及浓缩的要求。 • 例如:
• 通用科技词汇:指不同专业都要经常使用 的词汇,但在不同的专业中却有不同的含 义。它们用法灵活,搭配形式多样,使用 范围广。例如: • Transmission: • 发射、播送(无线电工程学) ; “ 传动、变 速” (机械学); “透射”(物理学);“ 遗传”(医学)

浅议科技文本汉译英中的句法差异

浅议科技文本汉译英中的句法差异

浅议科技文本汉译英中的句法差异从语言起源来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二者句法规则存在很大差异。

从语言分类来看,英语属于屈折语,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词尾和词干、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而汉语属于独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的关系通常借助虚词和语序来体现。

鉴于此,医刊汇编译谈谈科技文本汉译英中的句法差异。

一、主动与被动。

科技文本旨在准确无误、科学客观地传达科学研究成果,要求用词简洁准确,语法结构严谨,信息全部字面化。

由此可知,科技文本翻译主要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必须符合科学事实。

在翻译中,原文信息必须全部表达,留给译者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小。

客观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是翻译必须遵循的原则。

科技文本汉译英中广泛使用被动句式,这与科技文本的目的和作用密切相关。

汉语文本虽然也会使用被动句式,但适用范围有限,主动句式占多数。

科技英语中多使用被动句式,以显示客观公正、严密紧凑,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在英语中,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应尽量使用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述,采用被动语态。

虽然英语的被动句使用频次远高于汉语,但翻译时使用被动句还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使用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使文章更加生动直观,切忌生搬硬套。

二、静态与动态。

英语属于静态语言,习惯使用大量抽象名词、形容词和名词化结构;在句中,英语主句只允许存在一个谓语动词,其余的都要转换为非谓语成分或从句中的谓语。

这造成了英语的语言结构为枝叶型,主句为主干,其他非谓语结构和从句就像枝叶。

汉语属于动态语言,习惯使用动词和形容词表达意义,多使用短句而较少使用连接词,句式结构呈竹节型,多个短句仅用逗号连接即可,一句话中可以有多个谓语动词。

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多使用长句和复杂句以描述科学事实。

在科技英语中,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描述必须更加严谨、精确,这往往使句子产生较多的修饰和限定成分。

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与常用翻译技巧

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与常用翻译技巧

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与常用翻译技巧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科技交流的迅猛发展,科技类文章翻译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科技类文章包含甚广,赛恩斯编译认为,要想准确掌握科技类文章的翻译,首先要了解科技类文章所具备的以下主要特点,才能将文章翻译的清晰、准确、精炼、严密。

一、科学性。

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科技类文章的第一大特点。

科技类文章必须做到内容真实,资料可靠。

作者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客观记录科研数据,避免失误,不凭个人的主观臆断随意歪曲结论。

另外,大家公认的常识类问题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因此,作者首先要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并运用科学原理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这同样也是尊重科学性的表现。

二、准确性。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即指某一事件的准确程度。

这一特性在科技类文章中极其重要,因为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大的差错。

因此,凡是应用在科技类文章中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精准,这样才能保证其科研结果的科学与准确。

另外,在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尽可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三、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情况。

各类文章在写作时都要求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符合逻辑,科技类文章的写作要求更是如此。

因此,作者在选择题目、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遵守逻辑学规律。

四、规范性。

规范性对科技类文章的语言文字、学科术语和计量单位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文字精炼、文理通顺这些原则都是语言规范性的明确要求。

而术语准确和计量单位精准则在科技类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

那么翻译时我们就要做到语言精炼、科学准确、逻辑严谨、术语规范,正确表达客观事实。

下面我们来谈谈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1.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科技类文章大多描述客观事实,因此,都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另外,名词化结构使这些行为名词频繁出现于文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的翻译也因此而逐渐发展起来。

为了更好地实现科技英语翻译的交际功能,科技文本适用的翻译方法也是当今科技翻译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科技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科技文本;翻译方法;专业术语;句子
翻译首先靠考虑的就是语篇风格,科技文本的翻译与文学类等其他文体翻译相比,有其自己的独特性[1]。

第一,科技文本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科技内容,所以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重在生动的描写或多用表现文采的修辞手法,而是着重把握文体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客观性。

科技文本用语不讲究华丽,但内容必须表达精准,要体现科技文体科学严谨的特性;第二,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文本重点在于准确表达内容,无须带有任何主观成分,以客观的表达方式叙述事实和真理,以显示其科学性。

科技文体不存在夸张夸大的语句,更不存在华丽的辞藻,表达方式大多平铺直叙、逻辑性强。

因此,科技文本的翻译也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要准确,就是理解和表达科技内容、科技术语、语言形式、逻辑关系、符号公式、图表数字等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简洁,就是用词、造句、行文要简洁明了,精炼通顺;三要规范,就是语言、文字、术语、简称、符号、公式、语体、计量单位等都要规范统一,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这三条翻译标准是密切联系的,在翻译实践中应同时兼顾,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必须要把握好原语文本的语篇风格才能保证科技文本翻译之后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确定科技文本翻译的整体风格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句子的翻译。

科技文体中,作者常用的几种句子结构包括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第三人称和一般现在时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使得科技文体的这些特征在翻译时都无法保留或无须保留,必须保留的是其中的语法意义和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句法作为语言的外壳有时可以舍弃。

比如被动语态在汉语中不常用,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转换成主动语态。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基本相同時,可采用顺序驱动原则,翻译时语序基本不变。

但是总的说来,中英文句法上的差异还是大于相同之处。

科技文本中多用长句,主要是因为长句能够表达复杂的科学思维,可以体现表述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长句是指句子中含有数量较多或相当长的词组定语、词组状语等,或含有数量较多又相长的各种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等。

翻译长句,首先要弄清楚全句的中心内容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然后将原文按照目的语特点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的含义准确地道地表达出来。

常用的翻译方法,首先就是顺序法,就是按照原文的叙述顺序或逻辑关系依次翻译;二是逆序法,就是从后面开始翻译,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这与顺序法正好相反[2]。

如果句子太长,结构太复杂,我们也可以采用拆句的方法。

拆句法是指将原文长句中存在的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结构以及介词短语等拆分,将原文的一个句子拆译成两句或更多句。

转换法也是为了获得语义对等所必不可少的翻译方法,它包括词性的转换(比如名词转换成动词,介词转换成动
词等),肯定与否定的转换,语态转换,时态转换,语气转换等。

科技文本翻译时最重要的就是专有名词或专业术语的翻译。

随着学科的发展,新的术语词汇也随之大量涌现[3]。

科技文本中专有名词出现频率高是一大特点。

专有名词的翻译,选词应选取规范常用并且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方式,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视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意思。

1当新词的字面的意义可以让读者充分明白其含义时,可以采取按直译的翻译方法,例如,floppy disk(软盘),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等;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在科技文体中大量出现的、通过复合派生等构词方构成的词汇,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的基础在于对原文的内容充分理解。

如explorer在計算机领域指的是文件查找和阅读器,和它通常在词典中“探险家”,“探测器”的含义毫无关系,应该根据其功用,翻译为“浏览器”;3还有很多词汇随着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用语,可以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例如hacker(黑客),clone(克隆)等;4直译加意译或解释的方法适用于专业性很强,人们难以理解的词汇,译者可以在直译的基础上通过意译或添加解释来说明其意思,通常用括号或添加注解的方式体现。

例如miserable index悲情指数(经济不景气的非官方量度,即通货膨胀率加失业率)等;5音译加意译这种翻译方式也较为常用,例如Internet(因特网),AIDS(艾滋病)等;6有些词语表达的含义已广为人知,这样的情况可以省译,例如WTO,SARS,MBA,NBA等。

科技文本中还有大量非专业性的常用词汇,也就是准技术术语。

这些词汇一般都有多个普通词义,但其用在某一学科领域时,又具有独特的专业词义。

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熟悉的语义将其翻译出来,往往会出现不对等的情况。

因此在翻译时,需对其字面意思进行调整,使译文表达符合该学科该专业的表达习惯。

例如“carrier”的普通含义是“搬运工”或“递传人”。

但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它可以是[4]:①(计算机)媒体;②(集成电路)载体;③(无线电)载波;④(半导体)载流子;⑤(机床)刀架;⑥(运输)搬运车;⑦(航空)运输机;⑧(航天)运载火箭;⑨(军事)航空母舰;⑩(医学)带菌体等意义。

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对于某些看起来很熟悉的准技术术语一定要仔细认真考虑,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上下文内容的联系性,不能“望词生义”。

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科技准技术术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正确理解并表达词语的含义,不断积累新词汇,这样才可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5-6]。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科技文体时,对准技术术语的翻译要根据科技文体的语境正确理解原文意思,多查词典,多向专业人士请教,从而使译文的表述更加规范。

总之,翻译的基本方法策略仍然适用于科技文本翻译,但由于科技文本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因此科技文本翻译也具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于科学技术术语和句子翻译。

熟悉了解所要翻译文章的有关科技内容以及科技术语是保证翻译准确的前提。

在翻译科技准技术术语时一定不能“望词生义”,必须要根据学科专业和上下文内容把握词义[7]。

科技文体专业性强,语言精练,逻辑清晰,因此在对科技文体翻译时,应当把准确放到第一重要的位置,不能为了追求译文的流畅,破坏科技文本客观真实的特点,对原文随意增删和篡改,从而造成因信息丢失等现象。

同时,也要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做到文理通畅,避免逐词
死译。

参考文献
[1] 戴文进.科技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46.
[2] 李学平.科技翻译与英语学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2005:98.
[3] 邹人杰.汉英科技翻译技巧[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32.
[4] 谢少华.谈谈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82-84..
[5] 彭月华.现代科技新词特点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M].2005:60-62.
[6] 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5.
[7] 严俊仁.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