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配套练习册(九上)课外文言文翻译(北师大版)
初中九年级练习册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
”(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lè)。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玩。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体加⼯的书⾯语。
最早根据⼝语写成的书⾯语中就可能已有加⼯的成分。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供⼤家借鉴。
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陈涉世家》 原⽂: 陈胜者,阳城⼈也,字涉。
吴⼴者,阳夏⼈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相忘。
”佣者笑⽽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世元年七⽉,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屯⼤泽乡。
陈胜、吴⼴皆次当⾏,为屯长。
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乃谋⽈:“今亡亦死,举⼤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世少⼦也,不当⽴,当⽴者乃公⼦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罪,⼆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卒,楚⼈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以为然。
乃⾏⼘。
⼘者知其指意,⽈:“⾜下事皆成,有功。
然⾜下⼘之⿁乎?”陈胜、吴⼴喜,念⿁,⽈:“此教我先威众⽿。
”乃丹书帛⽈:“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狐鸣呼⽈:“⼤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译⽂: 陈胜是阳城县⼈,表字叫涉。
吴⼴是阳夏县⼈,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道被雇佣耕地。
(有⼀天,)他停⽌耕作⾛到⽥边⾼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家耕地当⽜马,哪⾥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世皇帝元年7⽉,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泽乡。
陈胜、吴⼴都被编进这⽀队伍,并担任⼩队长。
正碰上下⼤⾬,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田家很少有清闲的日子,五月里人们更加繁忙。
夜晚和暖的南风轻轻刮起,小麦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
妇女们挑篮装着饭食,儿童们提壶盛着水汤,他们相随着到田里去送饭,男劳力们正在南冈上割麦奔忙。
他们的双脚被田里的暑气曛蒸着,脊背上烤着灼热的骄阳,力气用尽了也顾不上留意夏天的炎热,只为珍惜夏天的白昼长,(好多割些麦子。
)又看见一个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站在田垄旁,她右手捡拾掉在地里的麦穗,左臂上挎着破旧的篮筐。
听了她的诉说,听见的人无不替她感到悲伤。
家里的土地因为交纳租税都卖光了,只好拾点麦穗来填充饭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种过地、采过桑。
每年傣禄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我暗自惭愧,整日萦绕心头不能忘记。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西挂的月色照着半边人家,北斗星横卧,南斗星横斜。
这个夜晚我才感到春天暖暖的气息,悦耳的虫鸣初次透进绿色的窗纱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清晨起身,车马的征铎一片响动,离家远行,我更悲伤地思念故乡。
鸡鸣响过,茅店上空尚有一弯如钩的残月,板桥上面早已有人迹踩过的霜痕。
槲树的叶片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开满了驿墙。
于是,我又想起昨夜里梦回杜陵,那里已是阳光明媚,凫雁落满回塘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荒凉的驿亭外,残破的断桥外,一株腊梅孤独地默默开放着,既无人眷顾,也无人欣赏。
配套练习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翻译

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配套练习册》第四单元课外文言文76页 1、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77页 2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
”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
”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
行人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
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
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
”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
”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
”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
语文版九上课本课外文言及翻译

九上课本课外文言及翻译(一)苛政猛于虎【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
”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6)。
”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
”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
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志):记住。
(二)盘古开天辟地原文: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译文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
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
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
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三)盘古之死原文: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凤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九上语文《同步练习册》课外文言文翻译

P41《岳阳楼记》来焦山有四快事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杪(mio):树梢。
《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二、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
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
三、点评: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②。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③,泫然不能自已也④。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⑤,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⑥,有何可哭?(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
九上课外文言文训练翻译

校人烹鱼从前有人向郑国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校人养在池中,校人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少过一会就懒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刘伶病酒刘伶犯了酒瘾想喝酒,于是开口向夫人要。
刘夫人很生气,她把酒倒在地上,摔碎了装酒的瓶子,哭着劝刘伶道:“夫君喝酒太多,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啊!”刘伶说道:“好极了,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面前祷告发誓才可以,请你准备酒肉吧!”夫人高兴的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于是,她把酒肉放在神案上,请刘伶来祷告。
刘伶跪在神案前,大声说道:“老天生了我刘伶,因为爱酒才有大名声,一次要喝一斛,五斗哪里够用?妇道人家的话,可千万不能听!”说罢,拿起酒肉,大吃大喝起来,不一会便醉熏熏的了。
南辕北辙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芒山盗宋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小偷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
小偷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汁,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翻译: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 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 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 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 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 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 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 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 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的原因,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 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 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 命名。
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 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翻译: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 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 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 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 记他是一县的长官。(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 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 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
“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 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 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翻译: 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低, 到苏东坡则地势平旷开朗。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 屋子。一处垄头昂起,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 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 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 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 上面写“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命名。
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 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 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 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 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 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原文: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 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 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
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 来承担。”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 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原文: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 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 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 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 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
九上第三单元语文配套练习册 课外文言文翻译(北师大版)
原文: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 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 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1)清秀,四时 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 也。因为本(2)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 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3)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4)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原文: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 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桌小入 舟入湖。山色 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 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 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翻译: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 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 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
其下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 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 就增加修了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所屋子,很 有些衰败感觉。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 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 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 “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 山河,是一郡中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