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高速铁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high-speed railway development

摘要:

现如今,“高铁改变生活”不再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高速铁路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型制造产业从国家层面进行优先发展,很快将成为国家意志了!而在这之前国家层面的高铁修建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所以高铁肯定是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了,但是从世界范围内的高铁运行来看,高铁的巨大挑战也是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双刃剑。高铁经济并非免费午餐,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美好景象并不会自然发生。

关键字:高速铁路战略性发展机遇挑战

Abstract:

Nowadays, "high-speed railway changes life" is no longer a concept, but a synonym for the times. As a strategic mode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high-speed railway, being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will soon become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before this, n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entered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so the high-speed railway dose certainly have a very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But in terms of high-speed railway operation worldwide,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 still have some enormous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lways a double-edged sword. High-speed railway’s economy is not a free lunch, the beautiful scene that the train whistles and then gold come does not occur naturally.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trate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一、引言:

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欧洲以外举办。当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北京宣布,将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一个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这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走进美国市场。

就在大会召开前4天,中国高铁综合试验时速达到了486.1公里,再次刷新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世界纪录。“早晨从北京南下,中午可以在广州吃烧鹅;如果上午从北京西行,下午就能到新疆领略天池风光。”中国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所描绘的这一美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中国人身边的一件寻常事。

中国高速铁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的较晚,但中国的高速铁路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建设速度,包括从中涌现的科技研究成果和创新应用范例的数量,都是中国现代交通史上罕见的。随着当今世界运行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的顺利开通运行,标志着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走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

然而,目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国际产业大分工,能源、资源以及人员的流动,加上我国高速铁路起步晚,技术和预算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我国高速铁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高速铁路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高速铁路一般是指运行速度达20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是由适合于高速运行的基础设施、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完善且科学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运输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告诉铁路按列车的支承和推进原理可分为轮轨式和磁悬式;按建造和运营方式,轮轨式可分为新建客运专线、新建客货共线和既有线改造提速三种类型;轮轨高速列车按动力分布和驱动设备的设置可分为动力分散式和动力集中式,按转向架布置和车辆间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式和铰链式。以上各种类型又有单层和双层列车之分。磁悬浮列车按悬浮机理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按材料可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1964年10月1日,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岛新干线建成通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10公里。东京到大阪的运行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30分钟缩短为三个小时。后经改造,目前该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70公里。

三、我国高铁发展现状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

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中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带来的变化

1、推动都市圈

中国人口多,密度大.国土广大等特点都非常适合发展高速铁路,高铁让城市之间的距离消失.越来越多的距离500 公里以上的两个城市因高铁的建成而同城化。人们的交流和旅游因高速铁路而变得快捷方便和舒适。高铁沿线将串联成—个贯穿东部与中部的城市带。据预测,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均为高铁沿线城市,“四横四纵”高铁沿线城市人口占中周城市总人口近半。也就是说,预计到2030年.将有几亿人次会乘坐高铁出行。庞大客运量将极大推动“高铁沿线都市圈的早日成形。

2、形成交通圈

今后几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时期。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将连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并将在区域内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由此,快速客运网建成后.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网、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l小时交通圈.而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缩短了区域及城市之间地理空间上的时间距离.将对我国的产业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3、促进旅游业发展

高铁开通后,沿线旅游业将出现“井喷”式发展。京津城铁链接两大直辖市,也连通了商务、会展、旅游业协同发展,从2010年2月6日开行至7月,已运营半年的郑西高速铁路.成为推动陕西、河南两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高铁旅游“蛋糕”越做越大,直接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半年,陕两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 29906万人,旅游总收人445 8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和303%。福夏铁路及温福铁路的开通.盘活了闽南和闽东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使福建省内形成了一个“周末城际铁路旅行圈”,福建和浙江东南等1000公里以内的景区都将受益。

4、带动房地产商机

沪宁高铁开通为“长三角”房地产带来商机,万科、龙湖等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沪宁高铁管委会接洽频繁,表明沪宁高铁开通后,品牌开发商认为高铁站点所在区域的未来价值将有大的提升。京沪高速铁路济南段济南西客站

2010年投入使用,京沪高铁及济南站的建设对济南市西部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性影响,同时也将成为带动西部房地产业发展、提升项目规模档次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意味着未来的济南西部地产将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济南西部的房价也发生着口新月异的变化,原来西部的房价2 000多块钱,现在新世界阳光花园均价6000元以上。

5、驶入国外市场

当全世界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数年后,国内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而引发了全球高铁热潮。与此同时.中国高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一系列角逐,从沙特Haramain高铁二期,到美国佛罗里达的Tampa—Orlando高铁项目,处处可见南车、中铁建、北京铁路局、北车等中国企业投标的身影。打开出口市场对中国高铁企业自身的意义自不待言,从国家整体而言,集装备制造与工程承包于一体的高铁出口更可望为中国货物、服务和资本输出带来巨大发展动力。

五、高铁相对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

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铁路交通运输、公路交通运输、航空交通运输、和水路交通运输等。以下是铁路交通运输与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的比较:

1、适应性强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修建,可以实现全年全天候不停地运营,受地理和气候的限制极少。并且,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而且适合长短途各类不同重量和体积的人和物的双向运输。而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受天气影响较大,特别是航空运输,而公路运输的安全性又较差。

2、运输能力大

铁路是大宗、通用的交通运输方式,能承担大量的货物和人的运输。航空和公路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航空运输只有对体积小重量轻价值较高的物品和客运才适用。水运虽然运量也较大但速度远差于铁路的速度,特别是高铁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

3、能耗小

铁路交通运输轮轨之间的摩擦阻力小于汽车车辆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铁路机车车辆单位功率所能牵引的重量约比汽车高10倍,从而铁路单位运量的能耗也就比汽车少得多。航空和公路运输所使用的能源都是一次能源,且能耗较大运输成本高。

4、运送速度较高

高铁的运送速度一般为200—400公里每小时以上,1990年法国的TGV高速客车动车组曾创造了515.3公里每小时的世界纪录。公路与水运的运输速度与此相去甚远。因此在速度上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5、运输成本小

铁路交通固定资产折旧费所占比例较大而且与运输距离长短、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运距越长、运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一般来说,铁路的单位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要低得多,有时甚至小于内河航运。

6、安全程度高

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在高铁的运输中的应用,高铁运输的安全程度越来越

高。大部分国家的铁路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安装了列车自动停车、列车自动控制、自动操作、设备故障和道口故障报警等装置。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高速铁路的安全性。高速铁路营运42年来,基本没有出现过重大行车事故,安全性明显高于公路、航空。

7、环境污染程度小

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在社会及其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运输业在某些方面起了主要的作用。对空气和地表的污染最为明显的是汽车运输,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小,特别是电气化铁路,这种影响更是减少了。

8、正点率与舒适方便

由于高速铁路的运行基本不受天气影响所以正点率高,日本97年平均晚点只有0.3分钟。虽然中国与此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比于航空交通来说晚点率低很多。并且,高速铁路交通的运行平稳、发车间隔小。

9、经济效益好

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仅7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1985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2000亿日元。德国ICE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10.7亿马克。法国TGV年纯利润达19.44亿法郎。

从上可以看出,高速铁路相比于其他的交通方式有很多的优点,而且仅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所以高铁的发展很有必要而且前景很广阔。

六、高速铁路发展的挑战

第一、中国高速铁路机车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的GRE和谐号动车原型是从日本新干线和德国西门子进口的,而这些进口机车设计时速最高为300km/h,至于我们所说的350km/h是在吃掉机车的安全系数以后达到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第二、我国高速铁路票价相对较贵。以郑西高铁为例,从洛阳龙门至西安北二等座位185,一等座为298.而普通硬座列车仅为60。从洛阳开车至西安约为5小时,普通列车也为5小时,乘坐高铁为1.5小时。对于一般乘客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对于他们的最优选择是普通列车。

第三、我国高铁每公里单位造价约为1亿元人民币。而航空运输的机场以中国最先进的首都国际机场总造价也仅为270亿元人民币与京沪高铁2209亿元的造价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以成都到北京的动车为例,动车二等座全价位550元,而豪华软卧售价高达2100元。成都飞往北京的航班全价也仅有1000余元,而且包含燃油基建等费用,即使在高油价的今天也远比高铁便宜。何况高铁无论再快也比不上飞机在天上飞。所以我认为,在里程超过800公里两地不适宜发展高铁,应投资在航空运输方面。

第四、我国高速铁路的其他配套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高铁建设,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除了北京和上海是在原有车站基础上新增的线路外,其余22个火车站均为异地新建而成。而异地建成的车站有的甚至建设在田野上,炸平的山岗上新建的高铁站距离原有火车站数公里,有的相距几十公里。连接新旧火车站的道路却离建成遥遥无期,人们乘坐高铁极为不便。

第五、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内需的计划,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加强高速铁路的建设。而在今天5月份的CPI涨幅达到34个月以来的最高点,4万亿投资计划的弊端日益显现,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没有与之匹配的消费,引起的通胀已经引人担忧,在这时如果继续投资高速铁路项目,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因此在宏观经济背景下,高铁发展前景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七、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未来

2010年12月9日,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高速铁路技术创新”论坛上,世界各国的近2000名与会代表投票畅想2050年高铁可能达到的运营时速,其中75%选择了500公里及以上。论坛主持人张曙光也认为,届时应该能够掌握时速500公里的运营技术,中国高铁的发展已经接近这一速度。

2010年12月3日上午,在京沪高铁山东枣庄至安徽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最高速纪录。中国南车正是“和谐号”CRH380A的研发和制造商。CRH380A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目前已在沪杭高铁批量投入使用。

目前,中国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中国高速铁路短短数年时间取得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中国在高铁众多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吸引了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来到中国。

在高速铁路技术领域的迅速成熟,加快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2010年12月7日,中国铁道部还与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等四国政府,以及阿尔斯通、庞巴迪等跨国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高铁正向世界延伸,中国高铁项目

中国高速铁路在不断挑战速度极限的同时,铁路网建设也在全面展开。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按照国家2008年最新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当前的建设进度,到2012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1.3万公里;到2020年,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未来,正如张曙光所说:中国高铁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开创高速铁路的未来,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高速铁路带来的美好生活。

八、结语

众所周知,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只有在高铁建设期间,深入研究、主动作为,有效利用机遇、克服不利因素,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发展机遇、从容应对挑战,中国才能更好地步入“高铁时代”。

参考文献

[1] 戴帅. 高铁时代的城市交通.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韩宝明. 高速铁路概况.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 杨宛钰. 前夕我国高铁现状与展望.

[4] 吴旭东.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5] 张喜荣. 中国高速铁路的现状及其中长期发展研究. 观察家(Observer),2010,7.

[6] 百度文库. 我国高铁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

[7] 人民网. 解读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人民网. 2010.08

[8] 靳冬. 浅析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大连交通大学. 2011.

[9] 郑齐翔. 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网. 2012.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业 题目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0902 姓名叶宗新 学号 0206 浅析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创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奇迹。加入WTO,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连续十年百分之七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成就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08年金融危机、南海纷争、汶川天灾……无一不给中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金融风暴的阴影下徘徊前行,有的已经看见曙光而有的却仍在黑暗里艰难摸索。中国率先从这场灾难中挺身而出,以一个巨人的姿态站在世界之巅。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高贵身份被世界所瞩目,也正面临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依据当前的世界形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 一: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给我国带来新机遇。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表示,一定意义上,“十二五”是中国的概念,也是全球的概念。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共同发生深刻变化和调整。而两者的调整将处于同一链条,互为动力。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模式深度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是化解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现实需要,也将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第一,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危机面前只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基本都无大的风险,企业业绩不降反升。困难和倒闭的是那些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南京协和化学公司虽然经营建材原料,但其坚持新品开发,仍使主营业务增长50%%多。第二,危机使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南通恒力集团为新上工业丝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去年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谈判附加条件苛刻,现在却迅速达成意向协议,且报价降了一半左右。第三,危机使创新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受危机影响,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人才、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今年江苏举办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成效显著。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首先,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陷入困境,盈利下降甚至亏损破产和融资困难使得许多著名跨国公司不得不收缩海外投资,甚至被迫出售濒临破产的优质企业和知名品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财富再分配这两大内部难题。首先,崛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高速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必然对现存制度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的空间,那么,今后20年左右中国的整体制度建设将全面提高中国的社会文化质量和人的素质;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将为中国崛起提供内部缓冲机制和国际空间。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流最快、最变化莫测的点的附近”,“在中国经济的改革部分与未改革部分势均力敌时,危险最大”。这个问题来自中国改革的长期遗留问题,即“没有动手建立控制和管理一个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体制”(吉姆*罗沃: 《亚洲的崛起》)。 这就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三者联动,缺一不可。后二者的不完整使前者也不可能充分发展。 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证明权力和市场资源结合或交换的严重性。 财富的急剧增加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产生贫富差距加大。积聚收入差距拉大和各种矛盾激化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发达经济的收入差距之大,并不影响它们的制度灵活性和稳定性。许多发展中经济即使采取压抑贫富分化的政策,依然社会动乱不已。强国和世界500强大公司之间的正相关系说明,如果没有财富和资本的集中(通过市场竞争而不是权力支配的资源优化组合),中国就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作为强国的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均贫富”实际上是放慢或阻碍中国崛起的理论主张。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财富的均衡程度,而是在于财富集中和再分配的方式,在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权利保障和这个阶层的人口比例下降。

中国高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2004年中国铁路长远规划,经过多年的高速铁路新线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一、比较优势 1、建造成本较低。中国铁路呈网络规模化发展使得桥梁、隧道、车站等不同建设部分的设计可以实现标准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总体来讲,中国铁路建造成本是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二。原因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施工单位及设备供应团体建设积极性较高;业务量庞大,可以采用摊销资金的方式去购买施工设备;较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了成本。 2、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是中国高铁独具的优势。中国的高铁建设历来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目前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 二、竞争优势 中国高铁是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并不是它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具体的一些项目而言,中国的报价并不比国外低多少。中国高铁的优势是综合性的。 1、中国高铁拥有全球最丰厚的运营经验,每年有几千列动车组在运营,有9亿人乘坐,这是一种无比庞大的数据库。中国高铁在不同的运营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由此获得的运营

数据也是全球最丰富的,这些数据反过来对世界范围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庞大的实践数据支持。且中国高铁运营成本低,由此也产生了规模效益,有国外统计,中国高铁的运营成本是每公里7美分,而法国TGV(高速列车)该项数据是27美分,西班牙高铁该项数据是25美分。 2、中国高铁快速且安全。据《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杂志统计,在目前全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20条高铁排名中,中国囊括了前6名。2008年6月24日,中国制造的和谐号动车组,以时速394.3km 从北京驶至天津,创造了中国高铁最高时速。2011年12月,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动车试验时速达到了605km,打破了法国的最高纪录。中国高铁的行驶速度超过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开始领先世界。 中国高铁不仅速度跑在世界前列,在安全可靠方面也毫不逊色。就轨道技术来说,中国已经建成1000多km长轨道的无缝线路,而日本只有几百公里;中国的高铁轨道实现了100℃温差不变形,而德国、日本尚未掌握该项技术 3、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修筑时间短。在保证交货期方面,中国的竞争力是世界上最强的。比如印尼的高铁项目是140公里,要完成它,日本动辄报个五年。而对中国人而言,五年时间大概能完成京沪高铁间长达1000多公里的项目。中国高铁已经是批量的工业化生产制造方式了,快到了什么程度呢?正常的一列动车组由8辆构成,2014年前后,中国的工厂在生产制造巅峰时就可以达到1天产7辆,也就是差不多一天生产一列动车组。 4、中国高铁勘测设计与施工领先。 中国铁路在勘测设计中已广泛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BIM技术等,实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为中国高铁勘测设计的高效精确提供了有效保证,铁路工程勘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高铁施工队伍在高铁路基、桥梁、隧道、线路、电化、电力、通讯、信号、车站的建设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曾建设总里程世界第一、最高设计时速350km的武广高铁;我国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岁月的年轮跨过21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从一个备受凌辱,积贫积弱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不断革新和发展生产力水平,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再到而今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的发展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然而中国的发展又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下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未来五年中国在:经济、文化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危机后,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化进程更加曲折,但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发展科技和产业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发达国家复苏进程艰难复杂,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世界经济重心逐步向亚洲及太平洋和新兴市场转移,我国等新兴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得以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技术和体制更加健全,企业竞争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总体看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并且已经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具备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挑战:1、资源成为发展“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而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若不加以改变当前已经难以为继,更说不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资源约束的突出问题,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区域的规模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8.6%左右。从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区域经

中国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由衰到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百年:1、百年衰落,是在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2、百年奋战,是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3、百年复兴,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50年左右。这百年复兴,我又把它分为三个30年,这是一个大略的思维。30年打基础,1949-1978年;30年崛起,1979-2009年;3.30年复兴,2010-2040年。 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四大发展趋势 在这么一个可预测的背景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的的发展,有四大趋势:第一是由初级发达的现代化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整个文明形态将由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第三,中国由发展中的大国走向发达的强国。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由低端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型)转向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人口结构(纺锤型)。我估计中国在未来50年里面,将跨越两次现代化: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和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将会基本上实现,可能还会延续和进入第三次现代化。 中国崛起的四大机遇 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21世纪有千载难逢的四大机遇。第一,中国的崛起,刚好处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跨越这个文明变革期,这种文明变革期有可能使中国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实行跨越式的发展,为中国的跨越式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实际上,这种发展已经发生了,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也在对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第二,全球化大趋势和亚太的崛起,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世界舞台。如果没有全球化这种格局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难度会更大。我们回望欧美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也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国家范围内发生。西方国家是用什么手段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为它们的现代化服务呢?用强权、用侵略、用殖民主义。它用大炮,用军队打开它想要进入的国家的大门。任何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它都要依赖世界,西方国家先行的工业化是用大炮、用暴力、用殖民主义向世界拓展。但中国,非常可惜,不能用军事、暴力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呢?因为在我们前面有更强大的国家,我们动用不了这些工具。其次,现在其他的国家也在文明崛起,你也不能动不动就用暴力的手段。我们只能用和平的手段,生产全球化、产业链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平的、正当的、非常灵活广泛的机制和手段。而亚太的崛起,本身对中国的崛起就是一个助力,所以,我们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世界舞台。第三,世界面临的三大危机,就是前面讲的人与自然冲突的生态危机、人与人冲突的社会危机(特别表现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冲突的国际社会危机)、以及人与自身冲突的精神危机。这三大危机给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超越西方国家进行文明理念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它迫使中国要转,走旧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中国的文明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可能是超越性的,它会产生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范式。应该在两个世纪之交,有“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两种说法。“北京共识”是一个英国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把在一个政党的领导下面,采取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北京共识”,而按照亚当斯密搞的自由市场经济叫做“华盛顿共识”。这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理念的较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检验。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共识”,对中国的文明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销,大家看到这种模式真的是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国外的学者说,中国会崩溃,有人会说中国会负增长2%-4%,没想到,我们成功“保八”,而且是8.7%。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我们终究非常成功的化解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这是让全世界惊讶的。我相信中国崛起的文明范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会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反思。我们这种范式在共产党领导下,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和文明组织中的政治民主,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四,世界国际政治版图走向多极化,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战略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多极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特别是美国将会全力以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前言: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

当今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精编版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但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对于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带来了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我们要看清世界局势,跟随世界潮流,迎接一切挑战,同时更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今世界形势、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对措施 一、当今世界形势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同时,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五)、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六)、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从学习了形势与政策后,对中国面临的环境又多了一些了解,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机遇与挑战共存,在当前的相对稳定的世界大环境下,虽然有很多的事在影响中国的发展,但是,宏观上来说,基本状况还是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论文

xx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如应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外交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由此看来,xx面临的机遇有以下几点: 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这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也就是说中国孤军奋展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然而xx所遭受的挑战也是史无前例的。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进出口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能否确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决定中国能否抓住重要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中东、中亚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国际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学院:XXXXX学院 专业:XXXXXX

班级: XXXXXX班 姓名:桃李华年 学号:XXXXXXXXX 浅谈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从美苏两极格局,再到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世界再转向多极化发展。目前,美国素有霸权主义阴谋,成为超级大国;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世界格局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基本处在比较安定的状况,和平与发展已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是局部战乱不断,世界仍不太平。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我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像我们个人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处在国际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想更高更快的发展,就比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今世界仍不太和平,分析其中的原因有: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其次,恐怖主义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再次,就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资源争夺也使和平蒙受阴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问题是南北问

题,南北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造成南北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的经济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向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使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发生了调整,全球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经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大国多强并起,“中等国家”快速发展,开创了大国和中等国家同场竞技和统领全球化潮头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际环境来看对我国发展有利方面有:一是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规模扩大和进一步稳定出口;二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绿色产业在全球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契机。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我国赶上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重要契机。美元国际地位削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美元国际地位削弱刺激国际储备货币进一步多元化,将为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提供更大的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中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2)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初步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

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课讲授 (一)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4.“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并结合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新风险新挑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这使得中国的海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 能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复苏苗头已现。但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递进和高级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 前几年,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减速时,我国经济就无法避免外需下降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虽然使得我国的外需减弱,但也给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有可为。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压力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推动科学发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修改1)

全球化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放眼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碰撞和融合,从而不断形成共识。由此,必然带来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却同时也带来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挑战;机遇 所谓全球化时代指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世界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首先是市场经济成为全世界主要的经济形态,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分割的经济基础;其次是美国911事件及其连锁反应,使全球化进程越出了经济轨道,进入到国际关系的上层建筑领域。自此,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时代”里,呈现出“经济市场化、技术信息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多彩画面。面对这样的情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就必须认清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在全球化视角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趋向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推动文化的全球化。

一是由于商品物质生产和消费全球范围的流动使附加于商品之 上的文化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了;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随着作为不同民族文化载体的人员流动的频繁和广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率和程度必然不断增强;三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以及各种文化交流的形式跨越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了全球文化市场;四是某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赤裸裸地向世界推行其文化价值观。 二、文化全球化趋势带给中国文化的挑战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在文化趋同化与多元化进程中,各种民族文化必然相互激荡、相互冲撞、相互融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文化发展处境大不相同,这就给我国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文化认同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说: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认同危机。这个认同危机,主要讲的是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基础。我国要成为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增强国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当今许多国人在西方商品文化大潮的冲击下产生了对本土文化的排斥和看轻,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崇尚与对传统民族文化认同的减弱,导致崇洋媚外心理的滋生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低落,从而影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这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名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机遇挑战应对措施全球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厚实博大,多元而又多彩的文化整体,从那土陶青铜的熔铸到21世纪的儒学新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一漫长的文化历程中建筑起来的。本文不是对历史做多余的论调,更不敢对历史妄加菲薄,厚重的历史给今天的人们遗留了太多的遗产,这个遗产来自民族的千年积淀和名族精神,它奠定出中国人的民族形象和气韵,傲骨挺拔乃又有气壮山河之势。同样的遗产和财富又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一个今天必须发问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机遇”,是机遇也是挑战,文艺工作者更是严峻的课题,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出,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这个价值,从中找出一个自强和崛起的文化复兴之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犹如过去千年般那样辉煌和醒目,以独立自信的气场站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20世纪以后的文化变的异常波动,不仅以大碰撞,大分裂,大融合为特征载入史册,更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等多种冲突形式,在这种文化冲击下有人便开始了用“反传统”,“批判传统”的目光来重释中国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基本否定的评价。自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至中国近代,随着现代化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逐步进入一个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民族和国家差异正慢慢淡化,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洲与洲之间的联系得到近一步的拉进,现代社会的人们犹如生活在一个“地球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2、能力目标:能用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关注时 事、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 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4、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教学难点: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时事新闻、学生则准备好纸笔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导入【纵观世界】 1、中国目前的国情?(请从人口、资源等角度分析) 答:人口: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 资源:资源总量丰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 2、中国加入WTO的时间及意义 答:2001年;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舞台…… 提问:中国加入WTO可以说是什么? 答:机遇 阐述:无论是小到个人,还是大到一个国家,都会在不同的时期遇上不同的机遇,而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而国兴的例子有哪些? 答:英国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取代“海上马车夫”荷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后来者居上…… 提问:这些例子给我们中国什么启发? 答:要抓住机遇发展 (二)教学【探究中国】 1、思考:当今我们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除了刚提及的加入WTO,还有那些?答:⑴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⑵经济全球化 (是机遇的原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

当前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xx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那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经历何种机遇,同时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呢?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 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