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盲目施救案例分析:当同事掉入三氯乙烯池
注安考试2014年度比较好的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盲目施救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盲目施救事故案例分析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工贸企业较大安全风险作业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入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的设备、设施,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为此,不难看出,有限空间作业在工贸企业内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企业事故多发的一类作业方式。
前不久,成都市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会上,都江堰市天马镇“2009.7.16”非法炼油较大窒息事故,中冶美利崃山纸业有限公司“2010.10.8”溺水窒息事故,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159连轧管厂“2011.1.17”高处坠落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新都区龙桥镇浩鑫酱腌食品厂“2011.9.28”中毒窒息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成都动物园“2011.10.6”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5起事故的相关负责人做了PPT分析发言。
负责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159连轧管厂“2011.1.17”高处坠落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分析的攀成钢钒公司安全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卓红,同时也是青白江区人民政府聘任的安全生产专家,谈到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卓红表示出极大的痛心,“总结5起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原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淡薄。
这些事故是可以完全避免的,说到底就是,缺乏我要安全的意识。
”“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是可防和可控的!”省安全监管局安监二处监察专员柴治强说。
同时,柴治强举例讲述了发生在2006年10月的某钢铁集团公司窒息事故和发生2010年5月某印染有限公司的中毒事故。
前一起事故某防腐工程公司招用的3名职工对已完工并投入生产的空分设备液氮冷却塔的刷漆表面积进行测量。
当其中一名职工攀上冷却塔顶端测量时,因吸入过量氮气缺氧窒息,不慎跌入塔内。
见此,另两名立即搬来竹梯进入塔内施救。
由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两人进入塔内后不久,即因缺氧昏倒在塔内。
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ONE
KEEP VIEW
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REPORTING
2024-01-01
CATALOGUE
目 录
• 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 安全事故应对措施 • 安全事故案例反思与启示
PART 01
安全事故案例介绍
案例一: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
总结词
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是应对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查了解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详细描述
安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了解事故原因、经过和后果,评估事故损失和影响。在此 基础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应将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果进 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建立隐患排查制度,鼓励员工积 极参与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
和报告安全隐患。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事故原因
矿井通风不良,瓦斯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
事பைடு நூலகம்教训
应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定期检测瓦斯浓度,严禁火源 带入矿井。
案例三:某建筑工地高处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
某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 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作 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或安 全帽。
事故教训
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作业人员配备齐全的安 全防护装备。
PART 02
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分析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1多人氯中毒事故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1多人氯中毒事故第八章事故案例第一节多人氯中毒事故氯气(Cl2)是黄绿色、具有异臭的激烈刺激性气体。
它是由食盐的水溶液经电解产生,降温、压缩成液态储于钢瓶内供运输使用。
氯气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很多行业广泛使用,如制造盐酸、漂白粉、光气、氯化苯、氯乙醇、过氯乙烯等,并在医药、造纸、农药、印染、电子工业中及饮用水的消毒等都要应用氯气。
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氯气中毒事故,一旦发生大量的氯气泄漏事故,则造成多人中毒,如抢救不及时、有效,则会发生死亡事故。
案例11.事故过程1979年9月7日下午1时55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正在充装液氯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发生粉碎性爆炸。
随着震天巨响,全厂气雾弥漫。
大量的液氯气化,迅速形成庞大的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形似蘑菇状,高达40余米。
爆炸现场留有直径6m,深1.82m的深坑。
该工段414m2的厂房全部倒塌,在现场有67个液氯钢瓶,爆炸了5只,击穿了5只,13只击伤变形,5吨的液氯储罐被击穿泄露,厂房内的全部管道被击穿、变形。
其间夹杂着瓦砾、钢瓶碎片在空中横飞,数里外有震感。
在爆炸中心有一只重达1735kg的液氯钢瓶被气浪垂直掀起,飞越12m高的高压电线后,坠落在30m外的盐库内,另一只重达1754kg 的液氯钢瓶被气浪冲到20m外的荷花池里。
一块重达1kg的钢瓶碎片飞出830m,一块重72.5kg的钢瓶封头飞至85m外的居民院内,将一名81岁在院内扫地的老妪砸死。
液氯从这些容器内冲出,泄漏的氯气共达10.2吨,当时是东南风,风速3.7m/s,大量的氯气迅速呈60°扇形向西北方向扩散,中轴线距离为46m,波及范围达7.35km2,共有32个居民区和6个生产队受到不同程度的氯气危害,造成大量人员急性中毒。
受氯气危害的人数达1208人,其中诊断为氯气刺激反应者有429人,均在门诊治疗。
另有不同程度急性中毒患者779人,均收入住院治疗,其中轻度中毒者459人,占58.9%;中度中毒者215人,占27.6%;重度中毒者105人,占13.5%。
安全知识竞赛复习案例分析题

安全知识竞赛复习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一、A维修队是某市煤气公司下属的一个维修组织。
一天A维修队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其前往一居民小区进行煤气管路的检查和修理。
由于大部分工人都已被派出,值班人员中只有一名组长吴某和三名工人,三名工人中有两名是新工人,从未进行过有关工作,也未完成有关安全培训。
由于事情紧急,A施工队派吴某带领三名工人前去检修。
到达检修现场后,需要进入地下煤气管道的地道中进行检修。
工人王某首先从地道口下去查看,其他三人在地面守侯,但王某下去10分钟后,上面向下喊话,没有回应。
吴某就下令工人小冯下去看一下。
当小冯下到地道底时,看到王某好象躺在不远处的地上。
就向上呼叫,说可能出事了。
吴某听到后预感到不好,估计井下有煤气泄漏,就叫小冯赶快上来,但此时小冯感觉全身无力,也瘫倒在井下。
当时吴某马上让另一工人小刘呼叫附近的行人求助,一边戴好呼吸器,一边用绳索系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让小刘拿好,并告诉他,有紧急情况就赶快把他拉上来。
在吴某、小刘和周围多名群众的努力下,终于把井下二人救出,但王某由于中毒时间太长,不幸死亡。
请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案例中错误的行为。
二、“五一”过后,女员工王某为了展示在长假期间的“丰硕成果”,穿着漂亮的高跟鞋走进车间,洗完手,甩了甩水,打开车床的电源,观察机器空转,顺便用手将机器旁的一条铁屑拽走,然后停车开始装工件,装完工件开动车床,正式开始加工零件。
在零件加工过程,她走到邻近的机器旁,与另一位正在吸烟的同事聊起“五一”期间的见闻。
请指出上面一段描述中,有哪些错误的做法。
三、2003年4月29日,220KV变电站进行254线路停电清扫工作时,电机班工人吴XX,从班里取回安全带返回工作现场后,让配电班长安排工作,配电班长张XX将梯子放到2542刀闸C相支持瓷瓶架构上,然后告吴XX“就干这个小的吧”,9时20分,吴XX当时戴安全帽及手套穿棉布工作服)顺梯子爬到2542刀闸C相引流线支持瓷瓶架构上,开始擦瓷瓶,当举起右手擦上部瓷瓶时,由于安全距离不够造成220KVII母引下线对人体放电,电弧经右手到右脚将其衣服及安全带烧着。
盲目施救案例分析:当同事掉入三氯乙烯池

编号:AQ-CS-00518( 安全常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盲目施救案例分析:当同事掉入三氯乙烯池Blind rescue case analysis: when colleagues fall into trichloroethylene pool盲目施救案例分析:当同事掉入三氯乙烯池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案例:2009年8月30日15时30分许,东莞某家具有限公司PU车间员工华某军,在PU车间三楼三氯乙烯药水池附近打扫卫生时,不慎掉入池中。
车间班长王某根及员工何某新在未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救人,相继晕倒在池内。
之后,厂方救援人员佩戴好防毒口罩,才将池内三人先后救出并送往凤岗华侨医院抢救。
最终,何某新抢救无效死亡。
华某军和王某根抢救后清醒。
分析:据事后安监等部门查明该事故发生原因,其中直接原因是,三氯乙烯药水池没有安装防护栏等防护措施导致华某军掉入池内并晕倒。
王某根和何某新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救人,导致二人晕倒池内,其中何某新死亡。
除此之外,上述家具公司未在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三氯乙烯药水池安装防护栏,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未告知从业人员所在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潜在危险、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未监督和要求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等,也是重要的间接原因。
上述突发事故暴露出该公司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不够,员工在不了解事故原因及现场情况下盲目救援,导致了一个生命的消失。
夏季常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警示

夏季常发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事故警示案例1:洪水引发爆炸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登封市一铝合金厂因洪水发生爆炸。
因河道水位暴涨致围墙倒塌,厂区进水,洪水漫延到厂区内合金槽内,高温溶液遇水发生爆炸。
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安全提示一:要密切关注掌握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针对重大风险、重点设备、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
案例2:釜内超压引发爆炸
2021年7月4日,广东清远一化工厂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
经初步分析判断为醚化釜内化学品发生化学爆炸,不排除由于釜内压力超压发生物理爆炸的可能。
安全提示二:强化工艺过程控制,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生产,必要情况下适当降低生产负荷,发现初期险情要及时处置。
加强运行设备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务必确保安全仪表、紧急切断、联锁停车等控制系统处于安全可靠状态。
案例3:设备遭遇雷击着火
2020年5月16日晚,辽宁抚顺某石化厂突发大火,过火面积约为300平方米。
经初步分析,起火原因为抚顺市遭遇雷电天气(三级/较重),导致该公司供排水车间预处理的缓冲池突遭雷击着火。
安全提示三:对所有防雷、避雷设施要进行检测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可靠。
加强对循环冷却水、降温喷淋、消防给水等降温、应急保障系统设备设施的检查。
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从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

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从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安全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家庭,安全教育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案例一:校园安全事故在学校里,校园安全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一起发生在某高中的安全事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某天,学校的实验室发生了火灾,导致学生和老师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实验室内的电线老化引起的短路,加上没有灭火器和应急出口的缺失,才导致了火灾的蔓延和伤亡。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教训。
首先,学校应该定期检查电线设备的安全状况,并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其次,学校应该配备灭火器和应急出口,以便及时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
最后,学生和老师需要进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和应急逃生的培训,以提高应对火灾等事故的能力。
案例二:工作场所的意外伤害工作场所的安全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一起工作场所意外伤害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某工厂,一名工人因未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而导致手指被夹伤。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工人没有戴上手套并且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工作场所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员工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同时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企业也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安全教育,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场所的意外事故。
案例三:家庭安全的重要性在家庭中,安全教育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一起发生在某家庭的火灾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名居民在煮饭时忘记关闭燃气,导致燃气泄漏并引发了火灾。
幸运的是,家庭成员及时逃生并报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火灾造成了房屋严重损毁。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安全教育需要特别重视。
家庭成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燃气设备,并养成关闭燃气的好习惯。
此外,家庭应该配备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中毒事故的基本情况2001年5月6日,某私营五金电镀厂1名怀疑三氯乙烯中毒的患者吴××被送入省职业病院急诊,吴××全身出现皮疹、溃烂,且高热至体温41℃。
吴××诉说该厂还有一位女工黄××在不久前因为患上了同样的病而死亡,于是省妇联要求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黄××,女,22岁。
广西百色人,无特殊病史和不良习惯,体健。
2001年3月4日她与表姐罗××一起入厂打工。
3月7日始工作中接触三氯乙烯,每天用三氯乙烯清洗工件。
4月1日黄××开始发病,先是手臂上起了一粒粒的红疹。
因为厂里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皮肤病”,黄××起初并不在意,病情发展很快,只有大半天时间,全身都布满了皮疹。
4月2日晚上,她请假到当地一家卫生院看病,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在4月3~4日两天继续到该卫生院看病,治疗同前。
到4月5日,她的脸部红肿了,皮疹也由红转为黑褐色。
罗××向厂方提出要带表妹到大医院去。
4月6日,厂人事主管把她送到了当地一家较大的医院,医生当即怀疑是药物中毒,建议“留院观察”,但由于病人交不起押金,病情被延误,患者于4月21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医院的诊断结论是: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衰竭。
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3月曾到该厂进行生产环境监测,发现车间三氯乙烯浓度全部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当时发出了整改指令书。
事故后的现场检查发现,该厂在防护设施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但效果未知。
调查发现,工人仍在使用有机溶剂,且均没有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车间也可闻及有机溶剂的气味。
现场也未见有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
省职防院在调查中对现场的部分工人进行了体检,查出两名疑似三氯乙烯中毒患者,且发现该厂工人普遍患皮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目施救案例分析:当同事掉入三氯乙烯池
案例:
20xx年8月30日15时30分许,东莞某家具有限公司PU车间员工华某军,在PU 车间三楼三氯乙烯药水池附近打扫卫生时,不慎掉入池中。
车间班长王某根及员工何某新在未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救人,相继晕倒在池内。
之后,厂方救援人员佩戴好防毒口罩,才将池内三人先后救出并送往凤岗华侨医院抢救。
最终,何某新抢救无效死亡。
华某军和王某根抢救后清醒。
分析:
据事后安监等部门查明该事故发生原因,其中直接原因是,三氯乙烯药水池没有安装防护栏等防护措施导致华某军掉入池内并晕倒。
王某根和何某新在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救人,导致二人晕倒池内,其中何某新死亡。
除此之外,上述家具公司未在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三氯乙烯药水池安装防护栏,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未告知从业人员所在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潜在危险、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未监督和要求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等,也是重要的间接原因。
上述突发事故暴露出该公司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不够,员工在不了解事故原因及现场情况下盲目救援,导致了一个生命的消失。
血的事实再次警告大家,做好应急救援方案和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重要性,紧急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救援方法的重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