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2. 观察叶绿体中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并转化为化学能以参与光合作用。

本实验利用溶剂提取和色谱柱分离的方法,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最好选择深绿色的叶片)切碎,加入适量的乙醇或醋酸乙酯中浸泡,使叶绿体释放出色素。

注意保持容器密封以避免光照。

2. 将浸泡片刻半小时,使叶绿体彻底释放色素。

3. 将叶绿体悬液过滤,收集含有色素的过滤液。

4. 取一支色谱柱,填充色谱吸附剂(如硅胶),再用无色溶剂(如正己烷)预洗一次。

5. 将收集到的含色素液体加入色谱柱中,用无色溶剂洗脱,收集不同色素的洗脱液。

6.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可观察到叶绿素 a 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叶绿素 b 在450-55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类胡萝卜素在500-6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

根据吸收光谱的不同,可以推测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吸收波长和参与的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中的色素,并观察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不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同时,该实验也展示了提取和分离生物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基本实验技巧和原理。

实验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 及光合速率测定

实验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 及光合速率测定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于 支 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少许,分装于2支 试管中, 支试管放在黑暗处 支试管放在黑暗处, 试管中,1支试管放在黑暗处,另1支试管放 支试管放 在强光下(太阳光下),经 在强光下(太阳光下),经1-2h后,观察两 ), 后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4.H+和Cu2+对叶绿色分子中Mg2+的取代作用 对叶绿色分子中Mg
(1)取两支试管,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取两支试管, 2ml,作为对照。另一支试管加叶绿体色素提取液 ,作为对照。 5ml,再加入 %HCl数滴摇匀,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数滴摇匀, ,再加入5% 数滴摇匀 小粒, (2)当溶液变褐后,再加醋酸铜晶体 小粒,微微 )当溶液变褐后,再加醋酸铜晶体1小粒 加热,观察记载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加热,观察记载溶液颜色变化情况,并与对照试 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管相比较。解释其颜色变化原因。 (3)另取醋酸-醋酸铜溶液 )另取醋酸-醋酸铜溶液20ml,置于烧杯中。取 ,置于烧杯中。 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烧杯中,用酒精慢慢加热, 新鲜植物叶两片,放入烧杯中,用酒精慢慢加热, 随时观察并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 随时观察并记录叶片颜色的变化,直至颜色不再 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变化为止。解释原因。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取一张圆形滤纸最好用色层析滤纸剪成圆形在其中心戳一圆形小孔直径约3mm另取一张滤纸条5cm15cm纸条宽度根据培养皿高度确定用滴管吸取浓叶绿素提取液滴沿纸条的长度方向涂在纸条的一边使色素扩散的宽度限制在05cm以内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后重复途几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卷成纸捻使浸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性质分析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与性质分析
植物生物学实验(二) 植物生理学基础与综合实验
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 提取、分离与性质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实验目的
•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方法; • 掌握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和步 骤; • 掌握叶绿体色素的部分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
(一)叶绿体色素:
叶绿素a
3:1 (阳生) 2:1 (阴生)
叶绿素的卟啉环:
• 叶绿素分子头部的金属卟啉环中心均为Mg2+。 • 在弱酸作用下,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H + 取代而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铜则 可形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 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被破坏,故 常用此法制做植物的原色标本。
(二)叶绿素的光学性质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1.叶绿素2.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2:1
3:1
叶黄素
叶绿素a、b的结构式
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式
(二)四种色素的化学性质
• 均为亲脂性>亲水性, ∴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 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 极性大小: 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有机溶液中的溶解 度: 叶绿素b<叶绿素a <叶黄素<胡萝卜素。
4、铜代叶绿素反应
• 向叶绿素溶液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并不断 摇匀,至颜色变化,观察并记录现象; • 向变色后的叶绿素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铜, 并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观察并记录颜色 的变化。 • 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五、思考题:
1. 用不含水的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无水丙酮等 提取干燥材料中的叶绿体色素,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2.研磨提取叶绿素时,为何要加入CaCO3? 3.画图说明叶绿体色素纸层析结果,并解释原因。 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具有替代镁的作用,这有何 实用意义?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滤液划线2)干燥后重复划2-3次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同类题库】.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c)a.丙酮溶液b.酒精溶液c.水溶液 d.汽油.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a.叶绿素a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a.水 b.丙酮 c.酒精 d.ccl4.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a.调节ph,加速色素溶解 b.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使绿叶研磨充分 d.有利于四种色素的分开.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加入(b)a.丙酮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多选)某学生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收集到的滤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是(ac)a.叶片较老较黄 b.加入的二氧化硅多了些c.研磨不充分d.漏斗基部塞的脱脂棉多了些.做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是图中(d).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装置如下图。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学生在做那个实验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磨植物叶片的时刻太长,掌握不好加入二氧化硅的用量,往往是二氧化硅过量,致使滤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滤液颜色变浅,影响实验效果;二是毛细吸管易堵塞,色素线画得不够细、平、齐,使色素带重叠;三是层析液中含有苯,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四是在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容易没及到层析液,使色素溶于层析液中,致使色素不清楚。

做那个实验,主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式和技术,在探索、试探和主动实践中,吸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验前的知识预备一、证明叶绿体中存在色素。

取一支干燥的白色粉笔,将其一端(约)竖直浸入预做好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充分吸液后,使其略微干燥,接着将该端竖于95%的乙醇中,片刻后,粉笔会出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带。

二、实验原理:由于光合作用色素位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要把它提掏出来就必需破坏叶表皮、细胞壁和细胞膜、叶绿体的双层膜,所以要剪碎叶片后加入二氧化硅进行研磨,以便使色素被充分提取,又因为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形成色素液,所以要加入丙酮使色素溶解来提取各类色素。

另外要加碳酸钙以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原因是碳酸钙可调节色素液中的酸碱度,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分离叶绿体色素常常利用的纸层析法是一种分派层析,即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液中的分派系数不同将它们分离。

在纸层析中的流动相是指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可不断地由下向上流动。

由于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亲水性,因此水分子被吸附在纤维之间不易扩散而成为固定相。

在层析进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的色素就接踵融入层析液,随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再分派,即有一部份色素从层析液分派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

实验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三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案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2)纸层析法: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

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器材】新鲜的绿色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小玻璃漏斗,脱脂棉,载玻片,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实验过程】(一)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1、用天平称取5g绿色的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5ml丙酮。

由于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

为了尽量少的吸入丙酮,可以将一片滤纸盖在研钵上,纸的中心穿一个洞,将杵棒套入洞口进行研磨。

※为什么要加入少许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的更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是由于碳酸钙可以中和液泡破裂后释放出的有机酸,调节液体的PH,防止或避免色素被破坏。

※为什么要加入丙酮?丙酮是有机溶剂可以使色素溶解其中,作为色素的溶剂。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小团脱脂棉)。

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塞将试管口塞紧。

(以防止滤液中的丙酮挥发)※是否可以用滤纸来代替脱脂棉?不可以,滤纸对光合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滤液的色素分子减少。

(二)制备滤纸条: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在剪裁定性滤纸时,尽量注意双手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影响色素在纸条上的扩散。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

类胡萝卜素 50
叶绿素b 叶绿素a
0
波长
二、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色素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素b
(黄绿色)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胡萝卜素 (橙黄色)
含量约占卜素主 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课堂检测
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 最快的色素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4、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色素分析, 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到在最里圈的色素是 () A、橙黄色 B、蓝绿色 C、黄色 D、黄绿色
练习
1、在植物实验室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
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B)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2、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哪项措施更有效
5、下图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与用具。请回答: 分别在A、B、C三个研钵中加入2克菠菜,经研磨、提取得到三种颜色的溶液: 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注:“+”表示加,“—”表示不加。
处理 二氧化硅(少量) 碳酸钙(少量) 95%乙醇(10ml) 蒸馏水(10ml)
ABC +++ —+ + + —+ —+ —
( D)
A、安装红色透光薄膜 B、安装蓝紫色透光薄膜
C、安装绿色透光薄膜 D、安装无色透光薄膜
练习
3.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粘叶绿体的色素滤液, 进行色素分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环状的四个色素圈,
排在外圈的色素呈 [ A]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温故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糖类 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脂肪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物质: ATP 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的光能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太阳光中有能量,我 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 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 转化为电能。 绿色植物也能捕获 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 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 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 光能呢?
小鼠
存活。
结论: 植物能够净化因燃烧或呼吸而变混浊的空气。
结论1: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成功
结论2: 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 新空气。
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论: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 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
O2
光合作用的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
1
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 光合作用反应式: CO2 + H2
*O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 *O2
在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中, 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突破性实验? 分别有什么发现?在探索过程中 最杰出的科学家是谁?
光合作用的过程
阅读课本P:103—106,填写下表
项目
光反应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光、色素、酶,水 H2O

暗反应
叶绿体的基质上 酶,水,ATP, [H],C5
场所 条件
物质变化
[H]+O2 ↑

ADP+Pi+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方案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通过研磨法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若无丙酮亦可用酒精代替)。

(2)纸层析法:层析液(在60℃~90℃下分馏出来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混合而成)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

所以,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器材】
新鲜的绿色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小玻璃漏斗,脱脂棉,载玻片,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天平。

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实验过程】
(一)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
1、用天平称取5g绿色的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5ml丙酮。

由于丙酮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很容易挥发。

为了尽量少的吸入丙酮,可以将一片滤纸盖在研钵上,纸的中心穿一个洞,将杵棒套入洞口进行研磨。

※为什么要加入少许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的更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为是由于碳酸钙可以中和液泡破裂后释放出的有机酸,调节液体的PH,防止或避免色素被破坏。

※为什么要加入丙酮?丙酮是有机溶剂可以使色素溶解其中,作为色素的溶剂。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小团脱脂棉)。

将滤液收集到一个小试管中,及时用塞将试管口塞紧。

(以防止滤液中的丙酮挥发)
※是否可以用滤纸来代替脱脂棉?不可以,滤纸对光合色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使滤液的色素分子减少。

(二)制备滤纸条:
取一块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6cm、宽1cm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在剪裁定性滤纸时,尽量注意双手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影响色素在纸条上的扩散。

※为什么要剪去滤纸条的两角?使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更均匀。

(三)画滤液细线:
用滴管管吸取少量滤液,放置在一个载玻片上,用第二片载玻片推匀,第三个载玻片取液体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直的滤液细线。

画得越细越齐越好,但色素的量要多一些,否则色素带的颜色较浅,不利于观察。

因此,为了增加色素的量,重复画滤液细线二三次。

※重复画滤液细线时,应在上一次干燥以后,再画下一次。

为什么?有利于色素分子保留在细线上,而不会出现扩散现象,使色素带不均匀。

(四)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放置滤纸条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浸没在层析液中。

否则,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时,就会使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在其中,影响实验结果。

(五)观察实验结果:
几分钟后,取出滤纸条。

干燥后,就能看到色素的分层现象。

【实验结果和结论】
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说明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最上端,呈橙黄色;其次是叶黄素,呈黄色;中间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 ;下端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

结合实验原理可以知道: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其它依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重点提示】
1、实验成败的几个关键步骤:
①选材: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棉花叶等。

②研磨:光合色素分子存在于叶绿体内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只有充分研磨,破坏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以及叶绿体膜等,才能使色素被释放出来,并溶解在丙酮中。

③画滤液细线:应以细、直、均匀、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后再进行,重复2—3次。

④层析时,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中。

⑤研磨前加入的物质的量不能太多,一般用药匙一勺即,加丙酮也不能太多,过多会使滤液浓度过低。

2、保证安全的措施:
①研磨过程中,为了尽量少吸入丙酮,可以将纸盖在研钵上,纸中心穿一个洞,将杵棒套入洞口进行研磨。

②由于层析液易挥发,所以层析时烧杯上应盖培养皿盖,防止层析液挥发。

③滤液过滤到试管后,应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防止丙酮挥发和色素遇空气氧化。

3、若提取色素为淡绿色,可能原因有: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末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丙酮加入量大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末加或入加了碳酸钙,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方案二:改变层析液:95%乙醇,观察实验结果,并比较两次实验结果。

方案二观察到的现象(色带颜色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