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分布部位

合集下载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身之前,前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

同时,六条阴经也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任脉对阴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一身阴经”之说。

(2)调节气血运行,为“气血之海”:任脉经过胞中,与冲脉相交,共同调节气血运行。

(3)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任脉与五脏六腑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其功能的作用。

(4)调节生殖功能:任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5)调节心理情绪:任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冲脉穴歌冲脉起于气街,下膻中,出会阴,别阴器,上关元,至脐中,上腹部,至胸中,上喉咙,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入脊髓,挟脊髓而上,至风府,上项后枕,至百会,下项,下膻中,别阴器,上气街,至冲头。

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冲脉起于气街穴,下出于会阴,上行贯穿腹股沟,进入小腹,沿着脐部向上贯穿胸腔,终止于喉部。

与任脉交会于气海穴,与督脉交会于会阴穴。

2.分支:冲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冲脉为任脉与督脉的交汇处,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2)调节生殖功能:冲脉与生殖器官的经脉相交,具有调节生殖功能的作用。

(3)调节心理情绪:冲脉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调节情绪状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带脉穴歌带脉起于气海,下腹股,环阴器,别两腿,上腹股,环腰,过膈,上颈项,环肩胛,上颊,至目内眦,上额,至头顶,下项,别两肩,下膻中,环阴器,至气海。

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气海穴,下行贯穿腹股沟,环绕阴器,分别向两腿延伸,上行贯穿腹股沟,环绕腰部,穿过膈膜,上行贯穿颈项部,环绕肩胛骨,分别向两颊延伸,上行贯穿头顶部,分别向两肩延伸,下行贯穿会阴,环绕阴器,回到气海穴。

2.分支:带脉无分支。

3.生理功能:(1)调节气血运行:带脉与任脉、督脉、冲脉交会,具有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

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
编辑ppt
主治概要
• 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月经不调, 痛经。
•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纳 呆,水肿。
• 上焦病:胸闷,气喘,咳嗽,胸痛,呃逆。 • 面颈部疾病:失语,口眼歪斜,齿痛。
编辑ppt
常用腧穴
本经共有24个腧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 元、石门、气海、阴交、 神阙、水分、下脘、建 里、中脘、上脘、巨阙、 鸠尾、中庭、膻中、玉 堂、紫宫、华盖、璇玑、 天突、廉泉、承浆。
编辑ppt
任脉经穴歌
任脉二十四中行,会阴潜伏二阴间, 曲骨上边有中极,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连,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编辑ppt
编辑ppt
承 浆(足阳明,任脉交会穴)
定位: 当颏唇沟的正中 凹陷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治: 口歪,齿龈肿痛, 流涎,暴喑。
操作: 斜刺0.3~0.5寸。 编辑ppt
任脉小结
1.经脉走向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前循腹胸颈部正中上行至唇
下,环唇分成两支入目眶。 2.取穴要点 • 脐下4寸、3寸、1寸半取中极、关元、气海; • 脐上4寸取中脘; • 乳头连线中点取膻中; • 胸骨上窝取天突; • 舌骨上取廉泉; • 颏唇沟正中取承浆。
督脉经穴歌 督脉腰背之中行,二十八穴起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编辑ppt
编辑ppt
任脉
编辑ppt
经脉循行
• 《素问 骨空 论》:任脉者, 起于中极之下。 以上毛际,循 腹里,上关元, 至关元,至咽 喉,上颐,循 面入目。

奇经八脉介绍

奇经八脉介绍

奇经八脉介绍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ao1)脉、阳蹻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主要部分奇经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

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分布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八穴歌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古人流传下来一首“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必须知道的奇经八脉循行、生理功能及八个代表性穴位

必须知道的奇经八脉循行、生理功能及八个代表性穴位

必须知道的奇经八脉循行、生理功能及八个代表性穴位奇经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八脉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

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督脉的循行及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

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图)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

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

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

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

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化蛇:水兽。

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

招大水。

(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英招: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

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民鸟(此为一字)嘴为赤色,身为翠色。

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

蛰兽兽死,蛰树树枯。

(玄蜂升级版?)《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腓腓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

养之可以解忧愁。

(高级宠物?)《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

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并封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象白鹿,但有四角。

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开放分类:科学、医学、中医、经络学、经脉目录∙•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作用∙• 特点∙• 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医学应用• 奇经八脉与养生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作用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