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
绞车保护装置_试验记录

每天
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
短接设定或拔掉编码器插头
提升中施闸,上位机显示安全回路断、立即施闸、编码器故障
每天
闸间隙保护
手动盘型闸的磨损行程开关
上位机显示安全回路断、井口施闸、闸瓦磨损
每天
松绳保护
将钢丝绳松弛接触保护开关
自动断电并报警
每天
减速功能保护
正常提升检查
容器到达设计减速位置时,能示警并开始减速
每天
紧急制动
拍下或踏下急停开关
上位机显示安全回路断、立即施闸、高压断
每天
信号与绞车闭锁
,绞车不运行
每天
提升绞车保护装置试验记录
年月日
设备名称
安全保护种类
检查试验方法
检查试验完好标准
检查试验周期
试验情况
检查试验
责任人
斜
巷
提
升
绞
车
过卷保护
容器到位后,继续提升
提升超过0.5m,报警并终止运行
每天
过速保护
正常提升检查
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应能自动断电,并能使保险闸发生制动作用
每天
限速保护
正常提升检查
绞车日周月检记录

日期
注:在检查结果栏内,正常填√。不正常填×,并在说明栏内说明。
10、供电系统:开关声音及温度正常;显示器各参数是否正确;电缆排列整齐,温度不超限。
检查人员签字
日期
注:在检查结果栏内,正常填√。不正常填×,并在说明栏内说明。
绞车周检记录
绞车名称:周检项目结果说明1、检查日检所有内容,处理日检遗留问题。
2、滚筒衬木固定螺栓无松动,衬木磨损后表面距螺栓端头不小于5mm。
6、钢丝绳:排列整齐,根绳固定牢固,断丝、磨损、锈蚀不超限。
7、电动机:声音、温升正常,无异常震动;轴承润滑良好,温度正常。
8、操作台:手把动作灵活可靠;各仪表及显示器显示正确;各转换开关、按钮灵活可靠;信号装置声音正常,信号灯、数字指示正确。
9、电控装置:声音及温度正常;显示器各参数是否正确;变频器温度正常。
3、液压站残压符合规定,要求每周倒一次油泵并运转正常。
4、检查电动机、供电系统、电控系统接线无松动、脱落现象。
5、接地系统:接地线要求紧固齐全,符合要求,无断裂、开焊现象。
6、对各部位进行保养、清尘、注油、紧固各部位螺丝、更换易损件等。
检查人员签字
日期
注:在检查结果栏内,正常填√。不正常填×,并在说明栏内说明。
9、电控装置:声音及温度正常;显示器各参数是否正确;变频器温度正常。
10、供电系统:开关声音及温度正常;显示器各参数是否正确;电缆排列整齐,温度不超限。
检查人员签字
日期
日检项目
结果
1、主轴装置:运转是否平稳,有无震动;滚筒无开焊、裂纹、变形;螺栓紧固、齐全、无松动现象;轴承润滑良好,温度正常。
2、减速器:运转声音正常,无异常震动;壳体无裂纹和变形;润滑良好,温度、油位正常,不漏油。
绞车提升机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绞车提升机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绞车.提升机煤矿安全规程要求2011年06月02日矿用提升绞车.矿井提升机煤矿安全规程要求(2005)第四百一十六条除移动式的或辅助性的绞车外,提升装置的天轮、滚筒、摩擦轮、导向轮和导向滚等的最小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落地式及有导向轮的塔式摩擦提升装置的摩擦轮及导向轮(包括天轮),井上不得小于90,井下不得小于80;无导向轮的塔式摩擦提升装置的摩擦轮,井上不得小于80,井下不得小于70。
(二)井上提升装置的滚筒和围抱角大于90°的天轮,不得小于80;围抱角小于90°的天轮,不得小于60。
(三)井下提升绞车和凿井提升绞车的滚筒、井下架空乘人装置的主导轮和尾导轮、围抱角大于90°的天轮,不得小于60;围抱角小于90°的天轮不得小于40。
(四)矸石山绞车的滚筒和导向轮,不得小于50。
(五)在以上提升装置中,如使用密封式提升钢丝绳,应将各相应的比值增加20%。
(六)悬挂水泵、吊盘、管子用的滚筒和天轮,凿井时运输物料的绞车滚筒和天轮,倾斜井巷提升绞车的游动轮,矸石山绞车的压绳轮以及无极绳运输的导向滚等,不得小于20。
第四百一十七条立井的天轮、主动摩擦轮、导向轮的直径或滚筒上绕绳部分的最小直径与钢丝绳中最粗钢丝的直径之比值,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井上的提升装置,不小于1200。
(二)井下和凿井用的提升装置,不小于900。
(三)凿井期间升降物料的绞车和悬挂水泵、吊盘用的提升装置,不小于300。
第四百一十八条天轮到滚筒上的钢丝绳的最大内、外偏角都不得超过1°30′。
单层缠绕时,内偏角应保证不咬绳。
第四百一十九条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层数严禁超过下列规定:(一)立井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升降物料的,1层;专为升降物料的,2层。
(二)倾斜井巷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2层;升降物料的,3层。
(三)建井期间升降人员和物料的,2层。
立井绞车保护装置检查试验制度

副立井提升机保护装置试验制度一、提升机各类保护1.过卷过放保护:当提升容器超过正常终端停止位置时,必须能自动断电,并能使提升机发生制动作用,安全回路应能自动断电且发生制动作用,保护正常。
2.闸间隙保护装置:当闸间隙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报警。
3.减速功能保护装置:当提升容器到达设计减速位置时,能示警并开始减速。
4.超速保护:当提升速度超过最大速度15%时,必须能自动断电,且使制动器安全制动。
5.限速保护:当提升机运行至终端位置时速度不超过2m/s,当减速段速度超过设定值的10%时,必须能自动断电,且使制动器安全制动。
6.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提升机运行过程中,断开轴编码器输出脉冲信号,提升机自动断电且施闸,则保护正常。
7.错向运行保护:当发生错向时,提升机无法运行。
二、提升机保护装置试验规定及试验方法:1.防止过卷过放保护装置: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每天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办法:手动将提升机罐笼提升至过卷保护动作位置,以能否切断安全保护回路电源来判断过卷保护是否起作用。
2、闸间隙保护装置: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在每星期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方法:停车状态手动将闸控柜保护值调整为报警值,如果发出警告信号则证明闸间隙保护装置正常。
3、减速功能保护装置: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每天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办法:正常将提升机提升/下放至减速点,如果提升机能够自动减速并报警则保护装置正常。
4、超速保护: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每月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方法:正常将提升机提升/下放至等速段,速度调整为1m/s,按下递增按钮,若提升机安全回路掉电并报警则保护装置正常。
5、限速保护: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每月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方法:正常将提升机提升/下放至减速段,速度调整为0.8m/s,按下递增按钮,若提升机安全回路掉电并报警则保护装置正常。
6、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提升机司机配合包机电工每月进行一次试验。
试验方法:人为将电子式深度指示器轴编码器脱开,若提升机安全回路掉电并报警则保护装置正常。
煤矿井下绞车运输安全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绞车运输安全管理规定1、新安装的绞车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投入运行后,提人的每年进行一次测试,提物的每3年进行一次测试,认定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2、主要运输斜巷提升的绞车,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要求,完善各种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安全可靠,并配齐绞车后备保护装置。
提升人员的绞车必须实现二级制动;3、斜巷提升人员的绞车、人车、连接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测定和试验,具有以下报告: (一)绞车制动力矩测试报告。
(二)连接器检验及三环链检验报告.(三)斜井人车试验报告。
4、建立斜巷运输设备的各种图、牌板、技术履历簿、维修和技术记录档案,明确专人负责。
5、斜巷提升人员绞车每班必须配备两名合格的司机,持证上岗,做到一人开车,一人监护;倾斜巷道运输工作,必须遵守“三固定、四保险”。
6、斜巷提升人员的绞车应有足够的备品配件,如提升钢丝绳、油马达、主泵、副泵、大型减速机、电机等,要有可靠备用关键易损件,如轴承、联轴器、制动电磁阀、溢流阀、安全阀、电控插件等。
7、斜巷运输绞车房内必须悬挂以下制度及图表:(一)绞车司机、把勾工、信号工岗位责任制。
(二)绞车司机、把勾工、信号工操作规程。
(三)绞车司机、把勾工、信号工交接班制度。
(四)要害场所管理制度。
(五)干部上岗制度。
(六)绞车司机巡回检查制度。
(七)设备包机制度。
(八)绞车维修制度。
(九)安全保护试验制度。
(十)钢丝绳验绳制度。
(十一)人车运行制度。
(十二)绞车制动系统图、电气系统图、技术特征表。
(十三)斜巷运输系统图、挡车器图表。
(十四)周期检修制度.(十五)防火制度8、斜巷运输绞车房内必须有以下记录:(一)绞车运行记录。
(二)司机交接班记录。
(三)钢丝绳检查记录。
(四)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记录。
(五)人车专项安全检查、检修及手动落闸试验记录。
(六)设备检修记录。
(七)干部上岗记录。
(八)要害场所登记记录。
9、主要斜巷运送人员的轨道,必须达到优良品,确保斜井人车安全运行.10、斜巷运送人员的斜井人车必须使用人车信号机,通话要清晰,信号要准确,系统要可靠,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出停车信号,确保人员运送安全。
煤矿绞车钢丝绳检查规范

煤矿绞车钢丝绳检查规范篇一:绞车钢丝绳检查基本规定绞车钢丝绳检查基本规定一、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04条规定,必须对现有绞车钢丝绳每日进行一次详细检查。
二、检查内容:1、钢丝绳:(1)断丝情况:提人的断丝数,每捻距不得超过5%,6股7丝绳,不得超过2丝,6股19丝,不得超过5丝;提物的每捻距不得10%。
6股7丝钢丝绳,不得超过4丝,6×19丝钢丝绳,不得超过11丝。
架空乘人装置的钢丝绳为6股19丝(表面镀锌、无油、右交互捻),其断丝数为每捻距不得超过25%,即28丝。
无极绳绞车钢丝绳为6股19丝,其断丝数为每捻距不得超过25%,即28丝。
(2)磨损情况:直径磨损缩小10%时,必须更换该钢丝绳。
直径为18.5毫米的钢丝绳不得低于16.65毫米;直径为21.5毫米钢丝绳不得低于19.35毫米;直径为30毫米的钢丝绳不得低于27毫米;直径为22.5毫米的钢丝绳不得低于120.25毫米。
直径为32毫米钢丝绳不得低于28.8毫米。
架空乘人装置的钢丝绳直径为21.5(表面镀锌、无油、右交互捻),磨损缩小不得低于19.35毫米。
(3)非正常磨损,如直径缩小突然加快,必须查明原因。
(4)锈蚀情况:出现严重锈蚀、点蚀、麻坑成片,松股、发黑等必须更换。
(5)滑头情况:a:插制滑头是否有抽股现象,有无砸、压、碰、刮伤。
b:灌制滑头肖轴使用是否正常。
c:保险绳使用情况参照大绳的标准。
(6)《绞车钢丝绳检查记录》要认真检查填写。
2、安全保护装置:严格按照《绞车安全装置试验记录》项目进行试验填写。
3、绞车检查项目:(1)闸瓦固定牢固,磨损至原厚度的1/3时,必须更换,2米绞车为8毫米;2米以上绞车为9毫米。
(2)闸间隙是否适当,不得大于2毫米。
(3)各肖轴是否缺件、缺油等,灵活否。
(4)油泵运转是否正常,油压是否符合规定。
(5)液压站各阀是否畅通;油量是否合适。
(6)滚筒排绳整齐否;调绳离合闭锁可靠否2(7)海眼螺丝紧固否。
2024年提升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二篇)

2024年提升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1、对于方便每天试验的部分安全保护装置,应由绞车工每天试验,并填在安全保护记录上。
2、对于已安装后不方便再每天试验的提升绞车部分安全保护,定期由专人(电工)进行试验。
3、试验时由电气负责人在现场指挥,重点试验室外过卷保护、等速过速保护、限速保护、深度指示器传动失效保护、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等。
试验完毕填写定期试验记录。
4、定期试验时,绞车工听从电工指挥,操纵绞车相关部位,以便电工观测试验结果。
5、为作定期试验而特意拆下的部分装置,试验完毕后必须按原样装上去。
6、试验时检查出有保护装置不失效或不灵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修复完善,并报告项目部有关领导。
2024年提升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二)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并提出措施,旨在提升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问题,并为此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安全保护定期试验方案。
通过对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的改进,可以有效降低绞车使用过程中的事故风险,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第1章引言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绞车作为一种重要的起重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绞车的操作复杂,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事故频发不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因此,提升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2章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2.1 缺乏制度规范目前,在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的制度中,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操作规范,导致各个单位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
2.2 试验频率不足现有的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中,试验频率一般较低,往往只在严重事故发生后才进行试验。
这种低频率的试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导致事态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2.3 缺乏监督和检查目前,对绞车安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单位没有得到及时的监督和纠正,对其进行自检也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绞车定期检查维修制度(3篇)

绞车定期检查维修制度(一)小修1、主电机轴瓦间隙及磨损情况,轴颈表面磨损。
2、清洗润滑系统和制动系统。
3、滚筒各部螺栓紧固。
4、紧固连接螺栓,检查传动连接装置。
5、检查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牢固,调整深度指示器和其它保护装置,试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6、更换已磨损的制动闸瓦。
7、修理和调整电控系统零件。
8、提升绳检查及绳头装置紧固。
按规定时间剁除不合格的钢丝绳。
(二)中修11、对主轴轴瓦进行刮研处理。
12、更换提升容器连接装置。
13、更换部分电控设备的零部件。
(三)大修14、更换主电机轴瓦15、更换弹性柱销。
16、测试主轴水平度。
17、更换钢丝绳。
绞车定期检查维修制度(2)是一项管理措施,旨在确保绞车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障工作安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绞车定期检查维修制度的例子:1. 定期检查频率:根据绞车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强度,确定相应的定期检查频率,一般为每季度、半年或每年一次。
2. 检查内容:- 绞车设备外观检查:检查绞车机械部分、电气部分、液压部分等的外观是否有损坏、裂纹、锈蚀等情况,是否有松动、漏油、漏电等问题。
- 绞车设备功能检查: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例如升降、转动、牵引等功能是否灵活、准确。
- 绞车设备安全检查:检查绞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例如限位开关、断电器、过载保护装置等是否正常工作。
- 绞车设备维护记录检查:查阅维护记录,确认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维护内容是否详实准确。
- 绞车设备附属设备检查:检查绞车设备的附属设备,如吊钩、钢丝绳等的磨损情况,是否需要更换或维修。
3. 维修计划安排:- 在定期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存在损坏、不良运行或安全隐患等问题,应记录下来,并安排相应的维修计划。
- 维修计划应包括维修内容、维修时间、负责维修的人员等相关信息。
4. 维修执行:- 根据维修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
- 维修过程中需注意工作安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有序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