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

合集下载

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

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

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
一、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二、新生儿溶血症鉴别检查三、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1、新生儿溶血病死亡率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孕妇与胎儿血型不符,母体的抗体与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反应而引起的同种免疫溶血性疾病。

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

MN溶血最为罕见。

例如:上海1959~1977年18年内共检测835例生儿溶血病,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1例(0.1%)。

由此可见新生儿溶血病的死亡率还是挺高的。

2、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方法
2.1、光照疗法: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

2.2、药物治疗:黄疸较严重者可反复多次光照疗法,同时加用药物治疗。

2.3、补充铁剂或输血:绝大多数ABO溶血病的宝宝不需要换血,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新生儿ABO溶血病常同时伴有贫血,其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

3、减少溶血病的发生的方法
3.1、有可能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在孕前先进行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预防怀孕后宝宝患ABO 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生儿溶血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生儿溶血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生儿溶血病概述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horn,HDN)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

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

患儿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以及肝脾肿大。

本病多数预后良好,但发生严重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往往预后不良,可导致患儿死亡,或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流涎等后遗症。

英文名称:hemolytic disease of newhorn,HDN。

其它名称:新生儿溶血。

相关中医疾病:血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血液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本病不是遗传病。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黄疸、贫血、肝脾大。

主要病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

检查项目:血型检查、血液检查、改良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产前超声、头颅MRI扫描。

重要提醒:本病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或发生不良的后遗症,发病后应及时、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1、ABO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A型或B型。

在母子ABO血型不合中,仅1/5发生ABO溶血病,40%~50%的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

2、Rh溶血当存在ABO血型不符合时,Rh血型不合的溶血常不易发生。

抗原性最强的RhD血型不合者,也仅有1/20发病。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特点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为母儿血型不一致引起。

如母亲与胎儿血型不一致,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进入孕母血液循环中时可刺激孕母产生相应的抗体,之后抗体可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的红细胞抗原结合,进而引起溶血的发生。

若母婴血型不合的胎儿红细胞在分娩时才进入母血,则母亲产生的抗体不使这一胎发病,而可能使下一胎发病(血型与上一胎相同)。

基本病因:1、ABO溶血如O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血型物质(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的刺激,母体内会存在抗A或抗B抗体(IgG)。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
概述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诊断依据涉及多个方面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1.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明显的黄疸。

2.贫血:出生后数日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

3.血红蛋白尿:尿液中可检测到血红蛋白。

4.胎粪样便:新生儿的大便呈胎粪样,常见于溶血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

2.血型鉴定:母婴ABO血型和Rh血型的鉴定。

3.老年粒细胞试验:用于检测Rh血型不合的母婴是否发生了Rh溶血。

病史及其他考虑
1.孕产史:包括母亲怀孕期间的疾病史、用药史等。

2.家族史:是否有其他家庭成员有相似症状。

3.出生史:包括母婴ABO和Rh血型不合、早产等情况。

诊断注意事项
1.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要尽早确立,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综合分析: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资料进行诊断,避免
仅凭单一指标诊断。

3.联合会诊: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邀请儿科、产科、血液科等专业医
生进行联合会诊。

结语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多个方面。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为新生儿溶血病需要的诊断依据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新生儿溶血病诊治

新生儿溶血病诊治

03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加重溶血症状。
04
输血:输注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以纠正贫血和改善凝血功能。
01
换血疗法:通过换血去除体内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减轻溶血症状。
02
光疗
光疗原理:利用紫外线照射,使新生儿体内的抗体和抗原结合,从而降低溶血程度
01
光疗方法:新生儿全身裸露,在专用光疗箱中进行照射
注意事项:换血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输血速度,防止发生输血反应
01
03
02
04
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产前检查
血型检查:了解孕妇和胎儿的血型,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
抗体检查:检测孕妇体内是否存在抗D抗体,判断胎儿是否可能发生溶血病
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及儿溶血病的风险
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
02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05
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产后护理
保持卫生:产后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合理饮食:产后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长期影响
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智力低下、癫痫等
01
视力障碍: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丧失
03
听力障碍: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或丧失
02
生长发育迟缓: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
04
家庭支持
01
父母和亲属的关爱和支持
02
家庭环境的和谐和稳定
03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
一、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二、新生儿溶血病的检验指标三、新生儿溶血病人的饮食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1、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什么
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指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

2、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
2.1、Rh血型不合(5%):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

2.2、ABO血型不合(60%):本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第一胎即可发病,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2.3、遗传(20%):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母体产生相应的IgM抗体,当胎儿血再次进入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只要0.1~0.2ml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

3、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
3.1、胎儿水肿 :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 ,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 ,胸腔积液,腹水 ,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 ,肝脾肿大 ,胎盘也明显水肿。

3.2、黄疸 :溶血病患儿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很快发展,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也有少数患儿在病程恢。

新生儿溶血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溶血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溶血的诊断标准新生儿溶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诊断:如果新生儿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特别是当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B型血,或者母亲是Rh阴性血(熊猫血),父亲是Rh阳性血时,更应考虑新生儿ABO溶血或Rh 溶血的可能。

2. 血型检查:如果母子血型不合,可能存在新生儿溶血。

例如,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B型血,新生儿是A型或B型血,就可能发生ABO溶血。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改良Coombs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等。

如果这些试验中有一项阳性,即可确诊新生儿溶血。

同时,血常规检查也可能发现白细胞偏高或正常,血红蛋白偏低,肝功明显升高,网织红细胞升高,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等表现。

4. 产前诊断:对于既往有不明原因死胎、流产、新生儿中毒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应进行ABO、Rh血型检查,不合者进行孕妇血清中IgG抗A或抗B检测。

如果孕妇血清中IgG抗A或抗B>1:64,提示有可能发生ABO溶血病。

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做为基础值,以后每2-4周检测一次,当抗体效价上升时,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

5. 其他症状:新生儿溶血病还可能导致胎儿水肿,主要发生在Rh溶血病中。

在胎儿期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患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音低、心率快、呼吸困难、肝脾肿大。

胎盘也明显水肿,胎盘重量与新生儿体重之比可达1∶(3~4),严重者可发生死胎。

综上所述,新生儿溶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型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新生儿溶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溶血症护理常规
提供情感支持
理解家长的担忧和焦虑,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 励。
鼓励积极参与
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 信心。
患儿情绪安抚技巧
环境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馨,降低患儿紧张情绪。
疼痛管理
及时评估患儿疼痛程度,采取有效镇痛措施,减轻患儿痛苦。
亲子陪伴
鼓励母乳喂养,允许家长陪伴在患儿身边,给予患儿安全感。
贫血及时纠正。
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0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患儿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护理,
如有感染征象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04
营养支持与喂养指导
母乳喂养优势及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优势
母乳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养分和免疫物质,有助于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和增强抵抗 力。同时,母乳喂养还能促进宝宝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
注意事项
在母乳喂养前,母亲应保持乳房和双手的清洁卫生,以避免细菌感染。在喂奶过 程中,母亲应保持舒适的姿势,将乳头和乳晕完全放入宝宝口中,让宝宝自己吸 吮。喂奶后,应及时清洁宝宝的口腔和面部,避免奶渍对皮肤的刺激。
配方奶选择及喂养方法
配方奶选择
在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可以 选择适合新生儿的配方奶。应选择正规品牌 、质量有保证的配方奶,并根据宝宝的年龄 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段位和量。
实行隔离措施
对患有溶血病的新生儿实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 感染。
3
加强手卫生管理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体 传播。
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
对新生儿暖箱、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 设备正常运转。
及时更换耗材
对输液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要及时更换,避免污染和 感染风险。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专业文档)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专业文档)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专业文档)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指的是妈妈与胎儿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原因有很多,最多的是ABO系统。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20个血型系统,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ABO系统最多,次为RH 系统。

在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为数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若彼此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缺乏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母亲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种免疫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者。

RH血型系统中有抗原5种(C,c;D;E,e;),有D抗原者称RH阳性,无D抗原者为RH阴性,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母亲是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者。

有些母亲虽然为RH阳性,但缺乏E抗原,亦会发生RH溶血病。

我国汉族RH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8~99%),阴性者不多,故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较其他民族少见。

新生儿溶血症严重吗新生儿溶血症并不算很严重的疾病,母儿血型不合现象很普遍,新生儿溶血症却并不常见,一般不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但是还是应该做好孕前检查,以及早预见溶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症一般会出现新生儿黄疸或不同程度的贫血,但是并不严重,如果发生严重状况的时候,新生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腹水甚至胸腔积液的症状,出生不久就会死亡,也就是死胎,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Rh溶血后果远重于ABO溶血。

Rh血型不溶合的胎儿,出生时会出现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甚至出现“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进入了大脑所致,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会有智力低下,甚至胎死腹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二、新生儿处理
1. 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续)
2) 换血疗法
【换血指症】①出生时 Hb < 120 g / L,伴水肿,肝 脾肿大和心衰者。②生后 12 h 内胆红素上升, 每小时 > 120 μmol / L(20 mg / 100 ml)。③早 产儿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指症应放宽。 【血样的选择】①Rh 血型不合:选择 Rh 系统与母 亲相同,ABO 系统与新生儿相同的血液。② ABO 血型不合:选用 AB 型血浆,O 型红细胞混 合血。 【换血量】150~180 ml / kg(约为婴儿血容量的 2 倍). 【换血方法】经脐静脉插入导管换置。
dl / 日或 0.5 mg / dl / h 上升
二、贫血
轻:Hb < 14 g / dl 重:Hb < 8 g / dl,发生心衰 三、肝脾肿大:髓外造血
【临床表现】(续1)
四、胎儿水肿: 出生时全身水肿,苍白,胸、腹腔有水, 胎盘重量与体重比: 正常:1 :6(7) 溶血:1 :3~4
【临床表现】(续2)
红细胞↑
2. 间接胆红素↑
(二)母、婴血型测定 母婴 ABO 血型测定,母婴 Rh 血型测定, 证实有血型不合存在
【实验室检查】(续)
(三)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检查
1. 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
以确诊Rh溶血病
2. 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确诊ABO溶血病
3. 血清游离试验:证实患儿血清中有无抗
体存在,不确诊,但说明病程长而重
诊为生理性黄疸。
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确诊。
【治疗】一、产前处理
1. Rh 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本次妊
娠中 Rh 抗体效价升高至 1:32 或 1:64 以 上,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 > 2,提 示胎肺已成熟者,提前分娩,减少胎儿受 累
2. Rh 孕妇产前血 Rh 抗体滴定不断提高、而
【诊断】
1. 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新生儿重
度黄疸史:夫妻双方做 ABO、Rh 血型检 查,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有无 Rh 抗体
2. Rh 阴性的孕妇:在妊娠 12~16 w、28~
32 w 和 36 w 应检测其血中有无抗 D、抗 E 等抗体效价。当抗体效价上升为 1:32 时,表明胎儿已溶血,要进行处理
五、胆红素脑病:出生后 24 h 内黄疸进行性 加重,大量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
脑内,沉积在基底神经核,出现 N.S 症状。
一般 2~7 天发生
胆红素脑病分四个期(见下表):
【临床表现】五、脑胆红素病(续)
胆红素脑病的表现
名 称 1 警告期 时 间 表 现
黄疸加重,嗜睡,反射肌 12~24 h 张力低下,喂养困难。 24~48 h
【病因和病理生理】
1、ABO 血型(续)
∵ 母在妊娠前已接受过自然界中的血型物质刺 激,产生过抗 A、抗 B 抗体 ∴ ABO 溶血一般第一胎发病, 发病率为 40~50%
【病因和病理生理】
2、Rh 血型

Rh 血型抗原第 1 对染色体上 3 对等位基因, 6 种抗原:C、c、D、d、E、e, 抗原性强 弱排列: D > E > C > c > e > d D 抗原最早被发现,且抗原性最强,所以人 体内凡具有 D 抗原的称为 Rh(+);与抗 D (抗体)血清不起反应的称为 Rh(-)
约2w 肌张力增高,双眼凝视, 惊厥尖叫,发热。 幸存者:痉挛渐减轻直至 消失,呼吸好转,吃奶, 对外界反应也好转。
2
3
痉挛期
恢复期
4
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 后遗症期 2 M 左右 牙釉质发育不良;手足徐 动。
【实验室检查】
(一)检查有无溶血
1. 血常规:Hb↓、RBC↓、网织红↑、有核
Ab--Ag
Ab
【病因和病理生理】
2、Rh 血型
【病因和病理生理】
2、Rh 血型

若第一胎发病,称为外祖母学说。 即使母 Rh(+)、子 Rh(+),也可能会发生 Rh 溶血病。例如:
【临床表现】
一、黄疸(间接胆红素出现早、上升快)
在 24 h 内出现,进行性加重,以 5 mg /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儿科 吐尔逊娜依
一、教学目的 在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学 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发症, 治疗及预防原则。 二、教学要求 1、熟悉本病(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 2、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 3、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 4、熟悉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熟悉本病的并发症。 6、掌握治疗及预防原则。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 同种免疫性溶血。目前已知人类有 26 个血 型系统,有 400 多个血型抗原物质,以 A、 B、O 血型不合溶血病最常见,Rh 血型不 合次之。
►病因和病理生理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预防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结束
【病因和病理生理】
【鉴别诊断】
1. 先天性肾病
主要为全身水肿和低蛋白血症。无重度黄 疸和肝脾肿大。
2. 新生儿贫血
1) 双胞胎有胎间输血,出生后一个小儿白,出现新生儿贫血。
以上情况均无黄疸加重。
【鉴别诊断】(续)
3. 生理性黄疸
主要轻症溶血病可仅表现黄疸轻,易误

【治疗】二、新生儿处理(续)
2.
药物治疗
1) 供给白蛋白:1 g / kg,以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
2) 纠正酸中毒:应用 5% NaHCO3 3~5 ml / kg,有利于 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 3) 肝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 5 mg / kg / 日,分 2 次口 服,共 4~5 日。 尼克刹米 100 mg / kg / 日。
3.
其他治疗:及时纠正缺氧,防止低血糖、低体温,禁用 磺胺类药。
思考题
问题一: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问题二:换血的指征、换血量及血
型的选择?


通过本节课学习应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
病因及发病机理(ABO、Rh)。掌握新 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了解新生儿溶 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熟悉新生儿溶血病 的产前产后诊断。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 产前治疗,掌握产后治疗。
胎儿抗原(由父亲遗传,母体不具有) 胎盘入母体 胎儿体内 溶血。 母体产生相应抗体 进入
与 RBC 的相应抗原结合
【病因和病理生理】
1、ABO 血型
ABO 血型抗原 9号染色体三个等位基因:
A B O 基因型:AB、AA、AO、BB、BO、 OO 表现型:A、B、O、AB
免疫反应
第一次: 迟发(2-3个月),产生 IgM,不过胎盘,故不发病 第二次: 速发,极少量血可迅速 产生大量IgG,过胎盘发病
胎儿肺还未成熟,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 换出母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治疗】一、产前处理(续)
3. 胎儿水肿,胎儿 Hb < 80 g / L,肺未成熟
者,宫内输血,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 缩红细胞在 B 超监护下注入(胎儿脐血管) 或胎儿腹腔(由淋巴管吸收)
4. 孕妇在预产期前 1~2 w 口服苯巴比妥
【预防】

Rh 阴性妇女娩出 Rh 阳性婴儿 72 小时内, 肌注抗 RhD IgG 300 μg,以避免被致敏; 下次妊娠 29 周时再肌注 300 μg,效果更好。

对 Rh 阴性妇女的流产者,产前出血、羊膜 穿刺后或宫外孕输过 Rh 阳性血时,应肌注 同样剂量。
对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孕妇可给中药如 茵陈等预防。

【病因和病理生理】
2、Rh 血型
Rh血型只存在于人类RBC膜上, 故只有 接触人血才有可能产生免疫反应, 如产妇以 前未接触过阳性血, 第一次怀孕产生第一次 免疫反应, 不发病。第二胎第二次免疫反应 发病
胎儿 RBC D 抗原(Rh阳性) 母体(无D 抗原Rh阴性) 产生抗体 胎儿体内→溶血
Ag
90 mg / 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 产生。
【治疗】二、新生儿处理
1. 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1) 光疗:
波长: 427~475 nm 的蓝光,双面照射,灯管 与患儿的距离约 20~25 cm 【注意事项】①两眼用黑色眼罩,会阴、肛门 部用尿布包好,尽量暴露全身皮肤。②时间 < 72 h。 ③不显性失水增加,核黄素破坏加速, 应适当补充。④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 青铜症。
ABO溶血
R h 溶 血
【诊断】(续)
3. B 超检查胎儿水肿情况。 4. 羊水穿刺查胆红素 5. 新生儿出生时称体重及胎盘重量 6. 产前未诊断的待新生儿娩出后发现黄疸出
现早、进行性加重、疑为本病的,立即进 行母婴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查以及血常规及 胆红素的测定, 并动态监测其变化
宫腔穿刺抽羊水查胆红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