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和改进策略

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和改进策略

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和改进策略近年来,中国高校教育质量一直是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高校教育质量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现状问题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中国高校教育质量存在着严重的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名校的教学质量较高,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先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另一方面,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师资水平不高,缺乏实践教学资源,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支持。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中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繁琐复杂,学生被迫背诵大量无用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 缺乏职业导向教育中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职业发展的指导。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很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到足够的职业导向教育和实践机会。

二、改进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并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激励机制。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高校应该重视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创新课程设置高校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和实际工作需求。

3. 加强职业导向教育高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职业导向,通过开设职业规划和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职业发展指导。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并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渠道。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和学院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升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素质。

二、质量与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尽管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质量和资源的分配并不平衡。

一些顶尖大学和学院享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条件,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而一些地处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的脱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内容仍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需求相脱离。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四、科研水平与科技创新的不足随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机构应承担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任务。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创新成果不够丰富。

这既与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有关,也与科研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和灵活相关。

五、人文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平衡问题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注重培养其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教育偏重于传授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容易造成单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解决方案: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每所高校的基本教育条件。

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应更加注重实践教育,开设更多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

试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试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计 算 机 。 3 些 都 严 重 影 响高 等 教 育 培 养 ”[ 这 1
质 量 , 要 国家 加 强 教 育 行 政 监 控 力 度 来 需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问 题 , 学 者 进 行 了 大 规 模 力Ⅱ 解 决 。 有 以
[ 收稿 日期 】0 8— 9—1 20 0 8 [ 作者简 介】 孙法浩 (9 3 ) 男 , 18 一 , 山东枣 庄人,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20 07级硕士研究 生, 主要从事高 等教 育管理研 究。衡旭辉(9 3一) 男 , 18 , 陕西凤翔人 , 西师范大学教 育科 学学院 20 陕 0 7级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高 等教育管 理, 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2 2% , 0 7 年 的 2 20 3% 在 校 生 规 模 的 剧 增 ,
引起 人们 对 -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问题 的关 切 。 T- 我 国 政 府 相 继 出 台 一 系 列 政 策 , 调 质 量 强 问 题 。 与 此 同 时 , 等 教 育 质 量 问 题 也 成 高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政 策 的 有 力 推
进 , 国高 等教 育 毛 入学 率 持 续攀 升 , 我 从
1 9 年 的 1 5 , 2 03年 的 1 % , 0 4 99 0. % 到 0 5 20
年 的 1 9% , 0 5 年 的 21 , 到 2 0 年 的 20 % 再 06
孙 法 浩 , 旭 辉 衡
(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6 ) 10 2
[ 摘
要】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 的重点。高等教育质量 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 , 从国家、 高校和
学生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 的重要因素 ,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提高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多维路径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教育质量 ; 政策调整 ; 监控体系 [ 中图分类号】, 7 C4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4— 0 7 2 0 )6- 0 8一 4 10 7 7 (08 0 08 o 问 卷 调 查 J 调 查 对 象 包 括 某 省 3 所 本 、 。 9

当前高等教育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高等教育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高等教育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现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这些挑战涉及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科技变革、教育公平以及教育体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

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新建院校为了追求学生人数,往往在学术标准和教育质量上妥协。

而传统的名校也可能因过度追求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质量。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能造成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错位。

因此,如何在数量扩张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线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使得教育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应用,许多高等院校尚未调整其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导致学生在技能培养上存在滞后。

此外,科技所带来的学习工具也造成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高等教育必须适时调整以适应技术环境的变化,同时确保学生能有效利用这些技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职业培训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亟待理顺的领域。

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许多高校设计的课程与实际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企业需要的是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而许多高校的课程却高度理论化,缺乏实践训练。

这种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影响就业率。

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应更加重视与行业的结合,加强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职业发展支持。

在教育公平方面,城乡及地区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资源的分配。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仍然面临师资短缺、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质量不稳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体制不适应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它们。

一、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教育质量不稳定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强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队伍教育投入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

政府应适时增加教育经费,并加大对教育资源的积极投入。

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实施教育改革,推行多元化、开放化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探究式教育等,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性、创新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提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另一个问题。

具体表现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设施的落后,学校的师资力量偏弱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增加学校的基础建设和硬件设施,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这些地区工作。

同时,也应加强城市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富裕农村学校的基本经费,促使其设施进一步完善,并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

2、鼓励社会资本介入教育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介入教育实践。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公益捐赠、公共服务等活动,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质量,切实推进教育公平化。

三、教育体制不适应的问题中国教育体制的设置、模式及管理存在繁重的问题,导致了教育效果和质量无法有效提升,而且还加剧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优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模式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模式意味着一个国家取得更好的教育效益。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 部 门实施 。 ”行 政 主管部 门在 高等 教 育质 量 评估 中所起 的作 用是
社 会 评估 反 映 的是 社 会 对 高 校 所 培养 人 才 质 量 的总 体 看 法 , 它发 挥着 政府 和高校 无法 取 代 的 作 用 。虽 然 社会 各 界 也 在 积 极 参 与高 等教 育评 估 活动 ,但 由于 评估 的标 准 、 内容 以及 评 估 体 系 是 由政府制 定 的 ,评估 活动 也 是在 政 府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制定 好 方 案 后 请他 们 画圈 、打勾 ,因此 来 讲 ,社 会 各界 并 没 有 实 质性 地 参 与 评 估 ,所 以其 “ 潜 质 ”也 难 以得 到发 挥 。 由此 导致 我 国社 会评 估 的 权威 性不 高 ,缺乏影 响力 ,评估 没有 产生 应有 的社会 效应 。
和 办 学水平 ,培 养高 素质 的人 才 。高等教 育 质量评 估 工作 应在 现有 的基 础上 ,进 一步 完善 ,从 而更 真 实地 反 映高校 教 育教 育 质量 和 办学 水 平 ,提高 高等 教育 评估 的实效 性 ,促 进高 等教 育更 好更 快地 发展 。 关键 词 :高 等教 育 ;质量 评估 ; 问题 ;对策 中图分 类 号 :G 6 4 0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1 0— 0 2 6 8— 0 2
1 我 国高等 教 育质 量评估 的现 状
2 .2 社会 评估 缺乏影 响力
1 .1 评 估 主体
高 等教 育质 量评 估 主 体 ,是 指 参 与 高 等教 育质 量 评 估 过 程 的 政 府 、高校 自身 或者 中介 组 织 机 构 ,一 般 也 可 以是 高等 教 育 质 量 评 估行 为 的组 织 者 、发 动者 和参 与 者 ,评 估 主 体 对 整个 质 量 评 估 的实施 、监 督都 起着 关键 作 用 。在 《 普 通 高 等 学校 教 育 评 估 暂 行 规定》 中,关于评估主体的规定是 :“ 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评估是国 家对 高 等学 校实 行监 督 的重 要 形 式 ,由各 级人 民政 府 及 其 教 育 行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与未来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随之浮现。

本文将就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展开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1. 学科专业建设不平衡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存在不平衡问题。

一些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一些热门学科专业发展过快,导致一些传统学科专业的发展受限。

2.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但现实中,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挑战。

一方面,一些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存在师资过剩的情况,导致一些优秀教师缺乏应有的发展机会。

3. 教育教学方法需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目前,讲授式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应引入更多的互动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未来发展方向1. 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针对一些薄弱学科专业,应加大投入,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科交叉研究和合作机制。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要加强师资培养和选拔机制。

除了完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外,还应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高等教育。

3. 推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

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和实验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利用率。

4. 加强质量评估与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要通过评估机制,鼓励高校加大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使高等教育真正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标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高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师资。

同时,高质量的教育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尽管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评估标准单一,过于强调学术成绩和论文发表,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估。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许多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最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高校由于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解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标准:除了学术成绩和论文发表外,还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水平。

2.强化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同时,还应建立问责机制,对不履行质量保障职责的高校进行问责。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多的高校和学科领域。

同时,高校也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与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以缓解资金压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5 发达国家5.1% 世界平均4 世界平均4.9%
欠发达4 欠发达4.1%
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图7.1997-2006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 年中国经济增长、 表7.1996-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及教育经费情况
1.投入总量不足 1.投入总量不足
比例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 1997 2 1998 3 1999 4 2000 5 2001 6 2002 7 2003 8 2004 9 2005 10 2006 年度 2.79% 2.49% 2.55% 2.87% 3.19% 3.32% 3.28% 2.79% 2.82% 3.01%
2500
4 6 1 92 1 18
2000
单位:人
1500
1 93
13 16 20 8 14 9 6 12 4 11
1000
6 32 3 4 30 31 3 76 4 3 3 0 7 45 4 7 2 19 48 5
23 4 7 59
500
0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表现 1、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普遍反映 、 2、自身观察 、 3、政府与教育部的看法 (十一五、十七大) 、 十一五、十七大) 4、研究者的看法(2007高等教育质量年) 研究者的看法( 高等教育质量年) 研究者的看法 高等教育质量年
三、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上的分析 投入: 投入:投入总量不足 地域:不同省份高等教育投入差距大 地域: 教师: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高 结构: 结构:片面追求升格与综合化
对教育质量的一般性理解: 对教育质量的一般性理解: 质量是独有的,优秀的。 质量是独有的,优秀的。 质量与设定的规格和标准相一致。 质量与设定的规格和标准相一致。 质量具有合目的性。 质量具有合目的性。 质量是学校目标的有效性。 质量是学校目标的有效性。 质量是满足顾客明确或潜在需要的程度。 质量是满足顾客明确或潜在需要的程度。 质量本质上是相对的、多层面的。 质量本质上是相对的、多层面的。
高中升学率
图4.1990-2007年中国高中升学率变化趋势图 年中国高中升学率变化趋势图
6.1949-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数 表6.1949-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数
单位:万
100 300 400 500 600
200
700
0
0.02 3.06 0.15 16.42 1.07 40.15 0.36 28.12 4.69 61.92 78.78 12.85 220.61 156.15 32.63
年份
图13.1949-200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变化趋势图 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变化趋势图
442
684
701
720
740
12000 8730 单位 单位:人 10000 5870 8000 3112 4062 1594 2381 3094 1235 2758 3632 1405 6000 4000 2000 0 1993 1995 1997 1998 2001 年份 3335 4418 1701 7143
图8.1993-2007年中国GDP、财政支出及教育经费增长情况比较图 8.1993-2007年中国GDP、 年中国GDP
9.1993-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总量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图 图9.1993-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总量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较图
图10.1993-2007年中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10.1993-2007年中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3.35% 3.56%
25.26%
7.81%
8.86%
8.02%
300人及以下 301-500人 501-1000人 1001-1500人 1501-2000人 2001-3000人 3001-4000人 4001-5000人 5001-10000人 10001-20000人 20001-30000人 30001 人及以上
1949 1965 1978 1980 1985 2000 2004 2005 2006
年份
36.48 39.79 41.86
研究生 普通本专科 成人本专科
2007 2008
44.64
447.34 221.16 504.46 193.03 546.05 184.44 565.92 191.11 607.66 202.56
8.3
5
0
19 91 19 90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年份 毛入学率
图2.1990-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变化趋势图 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变化趋势图
表1.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资产情况 1.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资产情况
(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
规模世界第一 毛入学率23.3% 毛入学率23.3% 十年间招生数量扩大6 十年间招生数量扩大6倍 专科教育发展迅速
2.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情况 表2.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情况
3.1949-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表 表3.1949-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表
4.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情况 表4.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情况
5.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分学科研究生数 表5.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分学科研究生数
哲学
1.21% 11.61% 5.59% 7.39% 10.58% 3.28% 8.30% 3.61% 1.45%
表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情况表 年中国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情况表
表9.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表 年中国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情况表
表10.1996-2006年中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的泰尔指数及其按地域分解的结果 年中国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的泰尔指数及其按地域分解的结果
3.教师数量不足, 3.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高 教师数量不足
2500 2263 2000 1731 1792 1867 1908
总计 本科院校
1500
单位 单位:所
1047
1079 1184
1091
1147
1168
1016 1000
1041
专科院校
598 500 205 434
599
675
0 1949 1965 1978 1980 1985 2000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图5.1949-2008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变化趋势图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变化趋势图
1400 1200 1000 单位 单位:所 800 600 400 200 0 2000 2004 2005 年份 2006 2007 442 1047 1091 1147 1168
图6.1990-2007年中国高等专科学校数量变化趋势图 年中国高等专科学校数量变化趋势图
.8 78
.5 83
.4 83
.5 82
.3 76
.1 75
.3 70
高中升学率为普通高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年份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10.32%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36.61%
图1.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分学科研究生数 年中国普通高校分学科研究生数
25 21 20 17 15 15 百分比 9.8 10.5 12.5 9.1 13.3 19 22
23 23.3
10 5 6
7.2 3.4 3.5 3.9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千多美元的条件 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 到大众化,用十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十年、 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周济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表现
(一)对质量的理解 质量是什么?你知道它,你又不知道它, 它就是这样自相矛盾的。虽然,一些事物 的确比另一些事物好,就是说它们有更高 的质量,但是,当你试图说明什么是质量 时,除了具有质量的事物本身,却又没有 什么可说的了。 ——美国联合研究理事会
年份
高等学校
图3.1990-2007年中国每十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年中国每十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90 80 70 60 百分比 50 40 30 20 10 0
.3 27 .7 28 .9 34 .3 43 .7 46 .9 49 .0 51 .6 48 .1 46 .8 63 .2 73
图11.1993-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量变化图 11.1993-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量变化图
图12.1993-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量变化图 12.1993-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增量变化图
2.不同省份高等教育投入差距大 2.不同省份高等教育投入差距大
11662
14000
13514
16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