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
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课文讲解 文意串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叠字的运用,定下愁苦的感情基调 , 反映了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 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 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 情的不同层次。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 安居士,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 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 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 十一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 疾并称“济南二安”。
李清照出身于仕宦家庭,从小受 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有很高的文学造 诣。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去世 后,李清照只身漂泊于台州、温州、 金华等地,晚年定居临安。
资料链接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 《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 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 《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雁
黄花
梧桐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李三瘦”指的是哪三瘦?
《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
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著。
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赏析: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
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词人好象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
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
将息,调养。
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词二首》赏析这两首词都写出了作者的愁情。
但愁的原因却有所不同。
《醉花阴》开篇即是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以“薄雾浓云”的天气衬托了自己愁苦的心情。
词人无事可做,只有守着香炉独自出神。
又到了重阳佳节,应是与亲友团聚的日子,可“半夜凉初透”的孤独谁又能了解?无奈,只有赏菊饮酒来消磨时光。
可哪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词人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爱人“人比黄花瘦”给人无限的遐想。
全词通过使人描写重阳饮酒赏局时的触景生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与自己愁苦寂寞之情。
而《声声慢》则是在词人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后写下的。
她表达了作者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情。
作者寻寻觅觅,仿佛在找寻什么丢失的东西。
然而却是“冷冷清清”什么也没有,真是“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几乎失去了所有。
靠山山倒,倚墙墙塌。
无依无靠的她,独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中。
“淡酒”其实并不淡,只是愁太重了,满心都是愁,怎能用酒力压住啊!大雁飞过,触景伤情,回想着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幸福,更体现了现在的悲哀。
菊花盛开却无心摘,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悲哀。
雨打梧桐点点滴滴,使词人的心碎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此人撕心裂肺的呐喊。
全词戛然儿子,是结尾,亦是高潮。
词人满腔悲怨,怎是愁字能说清的呢?比起《醉花阴》,《声声慢》愁得更浓、更悲哀。
这两首词让我想起了李煜的《相见欢》。
这首词是李后主被俘后所写。
包含了李后主内心的惆怅与深沉复杂的人生痛苦。
有着故国难归的亡国之痛,有着昔为君主今为囚徒的强烈反差。
这些感受交织于胸,近乎麻木。
无法分辨此刻因何而愁。
“梧桐深院锁清秋”既写出此时的环境又写出内心的高度压抑。
最终“剪不断理还乱”正如《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样,压抑太久、郁结太多的愁思集中迸发。
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的坎坷人生,造就了她词坛上的辉煌。
从无所不有到一无所有,从家庭幸福美满到独自一人孤苦流浪。
这天上地下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是煎熬,更是磨练。
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声声慢)概要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 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九 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 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萸、 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拜他当年宁死 不屈、不肯忍辱回到江东的英雄气概。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物不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下 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苦无 以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 心头”,把抽象的愁思形象化, 以浅近清唱,表达深沉挚爱。
李 清 照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养息。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地:光景,情形。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 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 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 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 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 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 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 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 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词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少年即负才名,在世时即名满大江南北,近千年以来倍受推崇。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1)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凛然风骨,浩然正气,气贯长虹
(3)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阅读《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里面的两首词,作者是女词人李清照。
中年以前的李清照,一直过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所写出来的作品,很多是自然游兴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比如她的一些咏物词)及闺阁之情,诉说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此时的基调是欢快明朗。
然而到了中年,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书写一种离愁别绪,体现追求自由的强烈反封建意识。
这两首词同写秋季到来时的愁绪,但不一样的情境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的愁绪李清照是一代才女,也曾度过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她18岁时嫁与太学生赵明诚为妻,李清照出身名门,赵明诚也是官宦人家,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
但更重要的是两人之间的心心相印、志同道合。
李清照是才女,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夫妻共同写诗填词、探究学术,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
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看成是姻缘天定的绝好例子。
成婚之后,夫妻二人经常会有离别,李清照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悠远思念,这首《醉花阴》就是其中的名作。
元代伊世珍的《瑯嫘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清照把《醉花阴》词寄给了丈夫,赵明诚读了赞叹不己,又自愧不如,一时间兴起了好胜之心:我为什么就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三天三夜废寝忘食,终于写出了五十首词,他把妻子的作品夹杂在里而给好朋友陆德夫看。
陆德夫品味再三,说:“就三句最好。
”赵明诚迫不及待地问是哪三句,对方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二、写作背景
•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 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 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 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 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 ,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 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 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 补偿和酬惠。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 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 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 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 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 人感觉哀愁满纸。
直接抒情 (词眼)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 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 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 运用叠词: •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 音节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二)间接抒情:
酒
雁
黄花
借 景 抒 情
梧桐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酒醉,晨起有‚扶头卯酒‛ 之说,以淡酒解除酒意,故此词中 ‚晚‛另本为‚晓‛ 。一早寻觅无着, 唯有 “淡酒‛浇愁,可见词人内心孤苦深重。接 写徘徊窗外所见,秋雁南来,来自北方,所 见便倍感亲切。赵嘏《寒塘》诗说:‚乡心 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人化用晏殊‚似 曾相识燕归来‛句,借雁而思亲吊亡,所以 她说似曾相识。这种‚旧时相识‛,意味隽 永,似乎容纳了曾经的所有离合悲欢。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再用雨打梧桐‚点点滴滴‛的声音入 词,使触景生情更为真切。细细品味,那种凄 苦声听来如锤击心头,谁人能承受? 整整一天,词人百无聊赖,或翘首雁阵, 或低头秋菊;更多时候则人守秋窗,听雨打梧 桐。当一天的生活伴随着黄昏降临,全归结在 一个‚愁‛字上,词人内心的悲思是再也不能 排遣的了。词末了直接将‚愁‛说出, 不用比喻,也无需联想,于浅近 无遮的清唱里,表达了人生极致 的苦味,其情思最见缠绵感人。
【注解】红藕:荷 花。一种相思:言彼此 牵挂的感情一剪梅》是留居青州的李 清照,为怀念宦游异地的夫君赵明诚而作, 满纸离情别绪。上片即景怀人。触眼是残 莲、玉簟、行云、归雁、明月,无一 物不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下片借物诉情。直白相思愁 苦无以消除。 ‚才下眉头, 又上心头‛,把抽象的愁思 形象化,以浅近清唱,表达 深沉挚爱。
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说开 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声声慢》开头七组叠字,一直为词评家 盛赞,以为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卓绝 千古‛。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展示出一种 凄冷的意境。‚寻寻觅觅‛表现作者远离故乡, 飘泊异地而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 落感;‚冷冷清清‛勾画了丈夫去后,苦度光 阴的孤独、清冷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 则是对自我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词人此刻人 到晚年,迭遭打击,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 只有苦挨这余下的岁月了。七组叠字,从生活 境遇到精神状态,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南渡后, 她的不幸,以及身心上所遭受的摧残。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 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丈 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 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他们婚 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 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 究。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 出的女文学家。诗词文都写得 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 数不多。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 多的是词。她的词作,从数量 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 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 公认的宋词一大家。
描景
乍暖还寒,捕捉的是十月小阳春的冷 暖无常,表现的是词人不胜其寒的愁苦。 晚来风急而难以抵敌,菊犹如此,人何以 堪。雁过相识,意象最被凸显,牵动的是 家破夫亡的一生愁思。黄花堆积是人与花 共憔悴,几乎写照了词人所有的不幸。独 守窗儿,使度日如年的悲苦尽在不言中。 梧桐细雨,活现了细雨摧叶,叶落有尽, 而人之时日无多的苦况。整个悲秋 画面,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枯坐于秋窗下,独在 异乡以酒御寒浇愁。最伤心的 是,又见北雁南飞,而这雁儿, 或者就是当年相识在北方故园 的旧友!作者于是感叹:大雁 可以北往南来,而自己却滞留 在南方不能北归中原!借‚过 雁‛这一细节,表现了词人无 可遏止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 的漂泊之感。
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拜他当年宁死 不屈、不肯忍辱回到江东的英雄气概。
绝
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下片写东篱旁由花到人思妇的憔悴怨苦。截 取重阳黄昏东篱赏菊的一个生活片段,来表达自 己对夫君夜以继日的相思之苦。词人黄昏携酒于 东篱观赏菊花,以打发生活的空虚和排遣相思的 痛苦,尽管有‚暗香盈袖‛,结果仍是酒不解真 愁。重阳赏菊的雅兴,因独守空闺,刚开了头就 煞了尾。千百年来,多用‚人面桃花‛的套路, 表现女子的娇艳。词人捕捉秋花不如春花饱满的 特点,着落在一个‚瘦‛字上,格调新奇。而秋 风中的黄菊,不仅没有给词人带来心灵的慰安, 在词人看来反倒酷似了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 如此物我交融的手法,含蓄地 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之苦。
古人作诗常用花喻女子貌美,而 李词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 喻有什么不同?
秋天黄菊有着淡雅、清秀 的外在美,与词人因相思而消 瘦的体态相接近;菊花在传统 的象征意义上,士子又寄托了 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 喻恰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因丈 夫宦游而深秋独处的寂寞郁闷 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醉花阴》是传统的闺怨题材。 对于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闺怨, 你怎样评价呢?
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 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 ,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 了北宋和南宋。靖康之变, 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 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 沉重打击。只身经历国破家 亡夫死的痛苦。此后就在孤 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 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 的生活,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 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 思国、思乡。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上片写重阳节由昼到夜闺房的清冷寂寞。 词人极力渲染白天、黑夜时光的难捱氛围,以 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思念的殷切。白昼‚薄 雾浓云‛ 是写实,勾画出天气的阴沉;着一 ‚永‛字,则有感觉上度日如年的意思;再描 写香炉烟火尽销的细节,最见闺中女子的百无 聊赖。‚玉枕纱橱‛,写闺房陈设,也点出秋 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通宵怀人失眠, 就可想而知了。‚凉‛,不但写出秋 的肃杀,更反映出女子因独守深闺而 有的凄冷心境。永昼之愁,到深夜而 转浓,也就不言而喻了。
庭中有奇树
枚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 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 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 高会。‛又,汉《西京杂记》称:‚九月 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 人长寿。‛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插茱 萸、吃重阳糕等的风俗。
对花凝愁。过片由秋日天空转入自家 院屋,房前开满菊花。菊花为园田篱落之花, 寓清洁美好之意。花人俱憔悴,睹物便生物是 人非之意。下文‚有谁堪摘‛,妙在用‚如今‛ 加以限制,亲人相伴赏花已成故事,眼下真是 欲摘不能了。这里明写无心摘花花恼人的情愫, 又暗藏有心惜花花违时的念想。词人深重的情 思,如花堆积。‚守着窗儿‛,白描了未亡人 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所守不再是生命的美 好的时候,孤独的人儿在那里毫无意义 地枯坐,心也就死了。如此惨淡地苟延 性命,怎么能捱到天黑?
李清照曾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以 为词因其协律、典雅而有别于诗。其词清峻典 雅,细腻自然,婉约动人。后期词多写身世颠 沛之感,糅以山河破碎之痛。李清照的词被视 为婉约词派的正宗。
叠词
开篇连下七组叠字,迭现迷茫、冷清、悲 伤三重情感,而不觉堆砌。如此细腻,惟心灵 翔动的女子能有之。下阕又用两组叠词,在残 秋的景象里插入听觉感受,使惨苦到极致的悲 秋图画,因肝肠寸断的雨滴梧叶声而骤 然生动起来。
李清照词的特点: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 到,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 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 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 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李 清 照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 ‚采 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 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 香 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李 清 照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养息。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次地:光景,情形。
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 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 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 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 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 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 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 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 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 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 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 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 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 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 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 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 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 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