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优质课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涉及教材的诗词欣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声声慢》的背景介绍、词牌特点、诗句解析、意境把握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 掌握诗句的解析方法,深入领会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分析并欣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背景了解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以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声慢》。
2. 新课导入:介绍《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7.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主要内容:李清照生平简介《声声慢》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解析方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两句诗句。
请从《声声慢》中选取一个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 答案:解析示例: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修辞手法示例:拟人。
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优质课70页PPT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高中语文教学李清照词两首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高中语文课件 之
李清照词两首
● 醉花阴 ● 声声慢
目
壹贰叁
●
●
●
录
李醉声 清花声
照阴慢
壹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 富,从小打下良好文学基础。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 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 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哪宋
——
里词 ,坛
的 高 峰
宋 执 群
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中有个统计:“公元一世纪开始,两 千年中华大地上一共出现二十九位著名女作家”,但他们大多为业余的,只有少 数作品留了下来。只有李清照的作品实现了经典化,为后人所师法。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她是个人天赋与时代风云共同成就的大家。不,岂止是 大家。她出道近千年来,获得赞誉无数:从女性词人中的第一,到婉约派宗主, 直至顶级的“词国皇后”……可以一言以蔽之,她就是南宋词坛当之无愧的一面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设计(醉花阴 详案)

《声声慢》1、导入:我们知道李清照的文学生涯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的前期作品的代表作。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最为人们称道的《声声慢》。
可以说,《声声慢》的情感内涵她所有词作中是最为厚重的,在艺术成就上,也可谓李清照在作词方面的巅峰之作。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睹它的风采。
2、朗读:先请同学们朗读一遍。
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或重音。
(播放音频)。
听完朗读,你们觉得这首词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凄凉愁苦3、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4、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教师点评,一般应该读得不错。
确实是凄凉愁苦,词中那几句是直言作者的凄凉和愁绪的?生: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和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就是这两句,读完全词,我们能大概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开篇总说凄凉,怎么凄凉呢?作者接下来写了很多事物都让人感受到这种情绪,写道最后发现,实在是太惨了,说也说不完,还是不说了,于是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
所以,这首词,行文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总分总的结构。
说它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词。
和《醉花阴》一样,也是写愁。
不过不是开篇就点明,而是在词的末尾。
这一句,通过注释,我们知道是说“这光景(这状况),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什么光景?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事,看到什么景?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回到词中来寻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破题就是大手笔,独具匠心。
先不说其间包含的情感,光从语言形式上,就很与众不同了。
请位同学说说。
生:……(语言及情感方面)。
师:这位同学说的,和我们书上42页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课件展示42页唐圭璋语或者翻到书,解读)。
你们还是很不错的。
要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
现在简单总结一下,叠词的运用的好处:增强语言上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能起到强调作用。
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公开课优秀课件

《醉花阴》中的主要意 象:
薄雾 瑞脑 玉枕 西风
浓云 金兽 纱厨 黄花
凄清,明丽 华美,优雅
营造幽雅清闲 宁静的气氛; 烘托词人孤独 的形象;抒发 词人悲愁的心 情。
《声声慢》中的主要意 象:
淡酒 秋风 大雁 黄花 梧桐 秋雨
结论:雨,秋雨,愁情的象征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处理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比较:前者在东篱下饮酒,还有花香陪 衬,显得优雅闲适;后者在秋风中靠酒
御寒,显得凄苦不堪!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处理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
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
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
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
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不久 的作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 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 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词人正处于 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 心极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 种强烈的感情。《声声慢》这首满含 凄苦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耐归期未可期。
问题: 1、杜鹃这一意象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由文中“声声只道不如归”可知,其叫声 象“不如归去”,联系“行人”一词,表 达游子怀乡的愁绪
《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4)江西景德镇昌河中学蔡兰芳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与风格;3、结合词人前后期创作背景,品味词中词人不同的愁苦,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4、从文本细读入手,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诗词比较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比较词人在两首词中的不同的愁情及愁得原因,是学习两首词的重点;难点: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来达到对词人的创作与思想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是高一的学生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比较鉴赏(文本比较、知人论世比较)、讨论、点拨、多媒体课件四、学法:让学生学会从朗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学生自主鉴赏为主,探究文本,根据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五、教学思路:人教版必修四的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写的,加之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外族入侵的时间。
是颇能代表她前后期的创作。
李清照,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李清照,前期享受过与丈夫相亲相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美中不足却是两地分居,因此前期的作品大多在诉说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后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受夫死、国破、家亡,经受颠沛流离、形单影只等不幸,后期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比前期要深、广。
为此,教授这两首词,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入手。
以回忆写愁的诗词来导入;再以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两首词的情感进行初步感知;又从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情的相同和不同入手,来引导学生对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并让学生学会文本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两种方法,从而对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相同与不同,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六、课时设计: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愁”,自古以来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李清照词两首(共3课时)醉花阴、声声慢课件——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

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 围,有力地烘托出女主人公百无聊赖的闲愁。
(2)本句中哪个字是关键?为什么? 愁:
“愁”字直抒胸臆,点出本词的感情基调。“薄雾浓云”,既是 写实景,又是主人公情绪的写照——她的愁思如云似雾。
赌书泼茶:后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之间琴瑟和鸣、相敬
如宾。
纳兰容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平常。”
趣谈
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把它寄给 丈夫赵明诚,赵看了赞颂不已,也想写 出几篇与之媲美,于是谢绝宾客,将自 己关在书房里,三天后,共写了五十首。 他将李清照的那首混入其中,请朋友陆 德夫品评。陆看了又看,最后说“只三 句绝佳”,那便是“莫道不销魂,帘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 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
乱、晚景凄凉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丧夫之痛,交错着孤身流 落他乡、屡经战乱的愁苦。
写作背景
《醉花阴》是前期的怀人之 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李清照留守家中, 深闺寂寞,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 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 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 诚。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 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化抽象为形象, 奇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 得令人心疼。
合作探究三
3、《醉花阴》中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请 概括回答。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0a62e581b6bd97f19ea37.png)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
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
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
“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
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
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
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
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
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
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
“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
“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
“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
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
可以统摄全词的是哪个字?
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1:这首词如何表现李清照的“愁”?这种愁绪具体来说是什么愁?
1:①举止形态和直抒胸臆。“日晚倦梳头”表现出作者 黄昏时刻丈夫不在无所事事的苦闷抑郁 百无聊赖的神 态。 “欲语泪先流”这句是内心真实的情感,话还没 有说完泪水已簌簌流下,可见作者当时的内心是多么的 痛楚。 ②比喻、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不是舟 儿载不动愁绪,而是作者的愁满容。正应了那句“问君 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③寓情于景:“风住尘香花已尽”,鲜花经过春风的摇 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 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而词人如同鲜花一样憔悴飘零, 寂寞伤怀。 ④虚实结合 2:表现国破家亡丧夫的痛苦和晚年的孤苦凄凉之情。
1、了解婉约的词作及闺怨的题材; 2、感受李词的风格及家国的情怀。
琴瑟和弦 李清照18岁,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 词》。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善于音律, 能诗作词。 18 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 人情趣相投,你吟诗来我作对。夫妻感情笃 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 1125 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 灭亡。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1129 年, 其夫赵明诚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 在辗转迁徙中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李 清照大病一场,之后又遭遇了再婚离婚等不 幸。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之痛和亡国之恨。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瘦”不仅指花瘦, 更指人瘦。——解释字 写出抒情主人公憔 悴的面容,愁苦的神 情。——解释这句诗 突出表达了抒情主 人公的伤感情绪,从而 表现出她的思念之深、 思念之切。——情感
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
• 人比黄花瘦 •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 是原因,瘦是结果。 •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 人物形象。 •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 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 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 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 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 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 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 三句。请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 之笔的佳妙之处。
知人论世:愁自何来?
•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 世家,善于音律,能诗作 词。18岁嫁给太学士赵明 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你吟诗来我作对。夫妻感 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 自己对情感尤其是离别之 情的感受。词风真挚细腻、 委婉动人。
知人论世:愁自何来?
•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李清照一家 被迫南迁避难,1129年,其夫 赵明诚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 病身亡,在辗转迁徙中珍藏多 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之后又遭 遇了再婚离婚等不幸。中晚年 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 夫之痛和亡国之恨。南渡后的 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充满 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 发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充满了浓重的哀愁。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是牵愁惹恨的事物
愁
主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题
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 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 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 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 故土之思。
意
象 意 境
愁 情 手法
别离相思 之闲愁 寓情于景 白描
酒、黄花、 清新寂静 秋风、黄 昏+ 瑞脑、 重阳
酒、黄花、 凄惨悲凉 秋风、黄 昏+ 雁、 梧桐、雨
国破家亡 夫死之悲 愁
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叠词
• ▼《醉花阴》——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个人之愁
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闺愁、闲愁
•《声声慢》——死别之愁 永恒之愁 家国之愁
前期代表作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评价:
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可以统摄全词的是哪个字?
思考讨论: 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 到作者的千般愁绪?试加 以分析鉴赏。
品读词人别样愁情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运用七组叠词直抒胸臆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神态
环境悲凉
巨大悲痛
开篇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后期作品
这首词写于词人南渡之后。根据蔡中民的观点 “深情苦调,楚哀动人,当是建炎三年其夫赵 明诚死后所作”(《百家唐宋词新话》)可知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 之后
别解李清照----是真才女自风流
• 好赌----逢赌必赢。他是赌神,最爱打麻将,专门写书还 写《打马图序》,逃亡途中,不忘带上赌具 • 好酒--- 一喝必醉,酒鬼,爱喝烈酒 • 好色---遗情书数篇。《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新作《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
词名
《醉花阴》
人生 经历
意
Hale Waihona Puke 象 意 境愁 情 手法
《声声慢》 后期:北 宋灭亡, 丈夫去世, 颠沛流离
酒、黄花、 凄惨悲凉 秋风、黄 昏+ 雁、 梧桐、雨
国破家亡 夫死之悲 愁
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叠词
▼词名 人 生 经历
《醉花阴》 前期:丈 夫游宦在 外, 百无聊 赖 《声声慢》 后期:北 宋灭亡, 丈夫去世, 颠沛流离
品读提示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自读李清照词 《醉花阴》
• 两首词中“愁”的程度 与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 词句具体分析。时间五 分钟。
《 醉 花 阴 》 李 清 照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 “采 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 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 香 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é)艋舟,载不 动,许多 愁!
李清照携家眷避乱到金华的,环顾四周凄凉的环境回忆自己悲惨之往事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词。
注:《武陵春》写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当时正值金兵南下宋朝面临国破家亡夫死的局面。
象 征
愁
为什么说是“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渲染愁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秋风”这一景物隐含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 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离 愁
为什么“雁过也”词人会“正伤 心”?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于 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照》中,却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 李清照形象。在这位美女教授的眼里,李清照虽然长得漂 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赌、好酒、好 色。 她是赌神
学习目标: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 的密切关系。
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 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 愁情。
《 醉 花 阴 》 《 声 声 慢 》
李 清 照 词 两 首
千 古 第 一 才 女
一个女子,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 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 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 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她的词自成一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 品读李清照。
诵读诗词:
• 一读诗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 二读诗词,读懂内容。 自学指导:边默读诗词,边运用 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词,2分钟后看 谁能正确理解诗词内容。 • 三读诗词,体会情感。
声声慢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