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菜提取液抑菌效果和抗氧化研究开题报告
黄花菜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花菜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黄花菜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民间被广泛认为有降火、解毒、清肺等保健功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黄花菜具有一定抗氧化、抑制亚硝化等生理活性物质,对改善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究黄花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及其抑制亚硝化的功效。
二、研究目的:1、分离和纯化黄花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生理活性评估。
2、探究黄花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对慢性病如糖尿病等的防治作用。
3、分离和纯化黄花菜中的抗亚硝化物质,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生理活性评估。
4、探究黄花菜中的抗亚硝化物质对细胞癌变等的防治作用。
三、研究方法:1、提取黄花菜中的抗氧化物质,采用液-液分配法和硅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
2、通过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脂质过氧化抑制等,对其进行生理活性评估。
3、建立高亚硝酸盐环境以评价抗亚硝化的功效,对其进行生理活性评估。
4、对提取物进行GC-MS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并对其中活性成分进行进一步鉴定。
四、预期成果:1、提取和纯化出黄花菜中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物质。
2、评估黄花菜中抗氧化物质的抗病作用。
3、提取和纯化出黄花菜中具有抗亚硝化功效的物质。
4、评估黄花菜中抗亚硝化物质的抗癌作用。
5、鉴定黄花菜中的活性成分,并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或药物。
五、研究难点:1、黄花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和纯化。
2、对黄花菜中的抗氧化物质和抗亚硝化物质的生理活性进行科学评估。
3、对黄花菜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化学鉴定。
六、研究意义:1、该研究有助于揭示黄花菜中的活性成分和其在人体内的生物作用。
2、该研究有助于为生物医药学、食品科学、保健品制造等方面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3、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黄花菜的保健价值,增进人们健康的保障。
金银花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提取、抗氧化及抑菌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银花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提取、抗氧化及抑菌特性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风、祛湿、止痛等功效。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含有多种活性
成分,其中绿原酸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旨在探究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抗氧化及抑菌特性的研究,为金银花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二、研究内容
1. 绿原酸的提取方法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超声波法、微波
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本课题将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优提取方法进行提取。
2. 绿原酸的抗氧化特性
绿原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
本课题将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如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等,研究绿原酸的抗氧化特性。
3. 绿原酸的抑菌特性
绿原酸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本课
题将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如纸片扩散法、微量育菌法等,研究绿原酸的
抑菌特性。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抗氧化及抑菌特性,为该中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有助于推动中药材在现代医药领域的应用。
东风菜功效成分的提取优化及其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东风菜功效成分的提取优化及其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作用研究以东风菜茎叶为原料,用超声波法提取东风菜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对提取条件进行筛选,通过Design-Expert8.05b软件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将提取得到的三种功效成分分别进行纯化处理,用于探究其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东风菜中有效成分黄酮提取优化的实验中,用总黄酮的提取率作为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液料比为39.27:1,乙醇浓度为71.09%,超声时间为62.44min。
黄酮的提取率达最大值1.39%,纯化后东风菜总黄酮纯度达50.59%。
2.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东风菜中有效成分皂苷的提取优化实验中,以总皂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液料比为45.17:1,超声温度为51.05℃,超声时间为61.19min。
皂苷的提取率达到最优值1.74%,纯化后东风菜总皂苷纯度达59.86%。
3.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对东风菜中有效成分多糖的优化实验中,用总多糖的提取率作为指标,实验的结果显示:液料比为60.24:1,超声温度为51.53℃,超声时间为93.76min。
皂苷的提取率达到最大值为4.16%。
纯化后东风菜总多糖纯度达54.66%。
4.在以东风菜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提取物为实验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实验中,检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和糖耐量,记录其进水量、进食量及体重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功效成分均能降低其空腹血糖值(Glu),改善糖耐量,并有效缓解其“三多一少”症状,东风菜总皂苷、总黄酮高剂量组效果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总多糖高剂量组作用次之。
5.在以东风菜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提取物为实验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脂实验中,检测其血脂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东风菜三种功效成分均能有效调节其血清中TC、TG、LDL-C、HDL-C含量,东风菜总皂苷作用效果最佳。
6.在以东风菜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提取物为实验组对糖尿病小鼠抗氧化实验中,检测糖尿病小鼠肝组织中抗氧化指标,实验结果显示,三种功效成分均能降低其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GSH-PX、CAT、SOD的含量,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其中东风菜总皂苷作用效果最佳。
中草药醇提物抑菌活性筛选及其在青椒保鲜上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中草药醇提物抑菌活性筛选及其在青椒保鲜上的应用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蔬菜保鲜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保鲜技术是保证蔬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防止蔬菜变质和微生物对其的侵蚀已成为蔬菜保鲜中的关键问题。
应用天然的中草药抑菌,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的微生物污染和残留农药,保障蔬菜的安全,还可以提高蔬菜的保鲜效果和保质期,减少浪费和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具有抑菌活性的中草药醇提物的筛选及其在青椒保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为中草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对20种中草药醇提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梯度法,以常见的食品污染菌(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Staphylococcus aureus和Penicillium)、常见的蔬菜、果蔬汁的变质菌作为研究对象,对20种不同中草药醇提物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
(2)对抑菌效果显著的中草药醇提物在青椒保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降温、增湿、去除微生物等条件,比较控制组和实验组的青椒保鲜度和抗菌效果。
三、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
通过对具有抑菌活性的中草药醇提物进行筛选,找到对青椒保鲜效果显著的中草药,为蔬菜保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通过实验验证选出的中草药的保鲜效果,为中草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对推广中草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提高蔬菜保鲜效果和质量,有重要的实践应用和经济意义。
石莼提取物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开题报告】

四、参考文献
[1]盛建春,杨方美,胡秋辉.海藻多糖生物活性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食品科学,2005,26(3):179-183.
[2]张起信.浅谈石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海洋科学,1998,3:1-2.
[3]Yan X J. Detection of polyphenyls from normal brown algae in China[J].Food chemistry,2007,101(1):10-19.
目前对海洋生物中活性成分的发现还仅仅处在开始阶段,经过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的海洋生物还不到总数的1%,还有大量海洋生物有待于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海洋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而且含量极低,建立快速、微量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生物筛选技术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当前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3分别采用DPPH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研究比较了石莼粗提物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效果,同时用没食子酸做标准曲线测定各项多酚含量;以琼脂平板孔穴法(K-B法)和试管倍比稀释法比较了各相所得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等菌株的抗菌效果。
4.标准曲线的制作。
蕨菜提取液活性物质和抗氧化特性研究

[6 ̄19]
ꎮ 但
是在膳食中人们食用的往往是蕨菜植株ꎬ 多种营养成分
混合体系下每种活性成分表现出的抗氧化能力ꎬ 与各成
分单独地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是不同的ꎮ 研究比较蕨
菜醇提液和水提液抗氧化能力的差异、 进行蕨菜抗氧化
综合评价的文献较少ꎮ 本试验比较蕨菜醇提液和水提液
较长ꎬ 所以新鲜蕨菜中的黄酮类物质在蒸馏水中的含量
1 3 3 蕨 菜 提 取 液 体 外 抗 氧 化 性 能 的 测 定
( 1)
2 1 2 总酚的含量结果与分析 通过试验得出没食子
菜提取液 DPPH清除能力ꎬ 并绘制维生素 C 标准曲
0 995 2)ꎮ 测定了蕨菜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ꎬ 图 2 结果表
"
F"
!"
#
$
%
&
E
D
B
B
:9 ""!UHN-U
C
图 1 蕨菜提取液总黄酮含量 (P<0 05)
陈乃富等[8] 从蕨菜黄酮中分离鉴定出 2 个黄酮单
液样品ꎬ 分别置于 5 mL 离心管中ꎬ 重复上述操作ꎮ 设
0 997 9) ꎮ 测定了蕨菜提取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ꎬ 图 3
结果表明ꎬ 蕨菜水提液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0 05 水平上
0 2、 0 4、 0 6 g / mL 不存在显著差异ꎬ 1 0 g / mL 蕨菜
水提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ꎬ 为 ( 3 64± 0 17) mg / gꎻ
0 4 g / mL 蕨菜水提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ꎬ 为 ( 0 63
地皮菜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18] Yi Liu, Jinglin Yu, Les Copeland, et al. Gelatinization behavior of starch: Reflecting beyond the endotherm measur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J]. Food Chemistry, 2019, 284: 53-59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Nostoc commune Vauch WANG Ying-jin,XIE Jing-jing,SUN Xing,YAO Cong,LIAN Shu-ting,LI Hai-p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034000,Shanxi,China)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The Nostoc commune Vauch wa,40 % ethanol,70 % ethanol,100 % ethanol as extractants by ultrasonic methods.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reducing capacity of four extra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hydroxyl free radical (·OH),superoxide radical (O2-·),DPPH·and ABTS+·methods. The results was showed that the antioxidant and reducing capacity of four extrac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一点红是一种自然药用植物,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抗炎、抗氧化、抗癌等领域。
一点红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然而,目前对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选题意义1. 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支撑。
2. 对一点红总黄酮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研究,可以为其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开发具有丰富活性成分的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优化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2. 对一点红总黄酮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以及活性成分的鉴定,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等方法。
3. 对一点红总黄酮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过氧化氢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RAW264.7细胞的抑制效应等。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质谱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对一点红总黄酮进行提取和分析,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过氧化氢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RAW264.7细胞的抑制效应等方法对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
五、预期成果(1)成功开发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最佳提取条件。
(2)明确一点红总黄酮的理化性质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获得其质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数据。
(3)明确一点红总黄酮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包括评价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过氧化氢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RAW264.7细胞的抑制效应等。
(4)发表富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六、进度安排1、文献综述:1周2、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4周3、理化性质分析及活性成分鉴定:6周4、体外实验研究:8周5、数据处理与成果总结:2周6、论文写作、修改和答辩准备:8周七、参考文献1. Li, R., Li, Y., Liang, X., et al. (2018). Total Flavonoids from Oxytropis falcata Bunge Showed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In Vivo and In Vitro. Molecules, 23(2373), 1-15.2. Cao, Y., Zhang, Z., Chen, L., et al. (2019). A study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 from Aronia melanocarpa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Plos One, 14(1), 1-13.3. Chen, J., Sun, S., Tang, Y., et al. (2020). A study on th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edfrom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 Food & Nutrition Research, 64(3820), 1-11.4. Chen, R., Li, H., Song, J., et al. (2021). Dynamic Change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Polysaccharid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during Sprouting of Mulberry (Morus alba 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1(1949625), 1-9.5. Zhang, X., Wang, X., Wang, C., et al. (2017).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s from Gymnadenia conops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103, 1041-10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食品质量与安全费菜提取液抑菌效果和抗氧化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费菜俗称“土人参”,又名土三七、救心菜,属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费菜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不论在平原、丘陵地带还是高原山区费菜均能生长。
它含有齐墩果酸、谷甾醇、生物碱、景天庚糖、黄酮类、有机酸、维生素E等多种成份,费菜中的这些成份使得它具有抑菌、抗氧化、增强免疫、扩张脑血管、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等途径,达到降血压、防中风、防心脏病降血脂、抗肿瘤等功效,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身体保健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及保健品的开发热潮。
通过对费菜提取液抑菌和抗氧化效果的研究,可以提高费菜的使用价值,有助于生产出具有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的药品和天然保健品,为费菜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1.研究费菜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2.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3.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4.测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浓度5.研究费菜提取液还原力的测定6.研究费菜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7.研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费菜提取液制取取新鲜费菜叶在70℃烘干24h,然后用药物粉碎机粉粉碎并过80目筛,得到的叶粉备用,在提取之前将叶粉在105℃烘干2h左右。
称取5g干粉,置于150ml锥形瓶中,按照料液比1:50加入浓度为70%的乙醇,超声提取50min,60℃水浴浸提6h,趁热抽滤,得到滤液。
将粗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5-50℃下浓缩至适量后,加入3-4倍体积的95%乙醇以沉淀多糖6h以上,再将粗提液用旋转蒸发仪在45-50℃下浓缩至适量,备用。
2.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效果提前3天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活化,接种斜面上备用。
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用于细菌的液体培养。
把所要用的培养基、培养皿、移液枪头、无菌水等灭菌备用。
首先做每个菌不同梯度浓度的菌悬液。
然后选择一种浓度的菌液用涂布的方法在培养皿中做好平板。
用在酒精灯上烧过的6mm的打孔器在每个平板上打3个孔,正三角形均匀分散放置在平皿中央,每两个孔之间距离30mm以上,每个菌种做三组平行。
并用灭菌的镊子夹掉打孔后的琼脂,分别取50μL的费菜提取液、硫酸庆大霉素和水注入3个孔内。
硫酸庆大霉素做阳性对照,水做阴性对照。
最后测每种菌菌落总数,基本保证做抑菌圈时各种菌的浓度一样(106-108个/ml)。
暗室培养(细菌:37℃/24h)。
测定抑菌圈直径,取平均值。
3.费菜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二倍稀释法,以水为溶剂,配制一系列梯度浓度的费菜提取液溶液,将不同梯度浓度的费菜提取液溶液1ml加入到1ml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混合均匀,使培养基中费菜提取液的浓度分别为原提取液的1:2,1:4,1:8,1:16,1:32,1:64,再在每管中加入0.1ml的菌液。
暗室培养(细菌:37℃/24h),每一与对照组(不加菌)比较,是否变浑浊,以不变浑浊管费菜提取液浓度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分别吸取1ml以上管中的液体到40度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测是否长菌。
不长菌的最小费菜提取液浓度就是MBC。
4.测费菜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浓度用芦丁做标准曲线,精密量取芦丁取液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0.60mL,费菜提取液0.5ml、1.0ml、1.5ml、2ml、2.5ml分置25mL量瓶中,各加水至6mL;分别加5 %NaNO2溶液1mL,摇匀,放置6min;分别加10 %Al(N03)3溶液1mL,摇匀,放置6min;然后分别加4 %NaOH溶液1OmL,并分别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在510nm测定吸收度,以芦丁浓度(C)(mg/mL)对吸光度(A)作标准曲线,费菜提取液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算出浓度。
5.还原力测定取2.5 mL不同浓度的费菜提取液于试管中,依次加人2.5 mL0.2 mol/L PBS (pH6.6)、5 mL 1% K3Fe(CN)6溶液,于5O℃保温20 min后快速冷却,再加入2.5 mL10%三氯乙酸溶液,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5 mL,依次加入2.5 mL蒸馏水、0.5 mL 0.1%FeC1,溶液,充分混匀,静置10 min,测定吸光值(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吸光度值越高还原力越强,作成曲线。
6.羟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按照Smirnof(1989)的方法,利用H2O2与FeSO4混合产生(·OH),在体系内加入水杨酸捕捉(·OH)并产生有色物质,该物质在510 nm处有最大吸收。
于1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 mmol/LFeSO42 mL,6 mmol/L H2O2 2 mL,6 mmol/L水杨酸一乙醇6 mL,于37℃水浴中保温15 min后取出,以蒸馏水为参比,510 nm下测其吸光度(A。
),然后再加入0.4 mL被测定样品,摇匀,37℃水浴中保温15 min后取出,以蒸馏水为参比,510 nm下测其吸光度(Ax)。
考虑到色素本身的吸光度值,做了对照试验:于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mmol/LFeSO42mL,蒸馏水5mL,6 mmol/L水杨酸一乙醇6 mL,于37℃水浴中保温15 min,然后加入0.4mL被测定样品,摇匀,于37℃水浴中保温15 min后取出,以蒸馏水为参比,510 nm下测其吸光度清除率计算公式为:清除率(%)=[A0-(Ax-Ax0)]/A0式中:A o:为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Ax:为加入色素溶液后的吸光度;Ax o:为不加显色剂H202:色素溶液本底的吸光度。
7.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取不同浓度费菜提取液2 ml及浓度为2×104mol/L的DPPH溶液2ml先后加入同一具塞试管中,避光30 min后以样品提取溶剂为空白调零测定其吸光度Ai;测定2 ml 浓度为2×104mol/L 的DPPH溶液与2 ml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e;再测定2 ml黄酮提取液与2m1无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j,重复5次,求其平均值。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沙枣黄酮提取液对DPPH的抑制率,即:抑制率(%)= [1-(Ai-Aj)/Ae]×100%,做标准曲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0—2010.11 查阅文献,设计初步实验方案;2010.11—2008.12 实验设计,开题报告;2011.02—2011.04 实验操作;2011.04—2011.05 数据处理,撰写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1] 袁婷,钟学稳.常见中草药的体外抑菌试验[J].试验研究,2009,9:23-24.[2] 郑瑞生,封辉.植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震学通提 2010,26(9):85—90.[3] 张连琴.自由基与疾病[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2):85-88[4] 陈月明,王水明.植物提取物的抗菌作用[J].饲料研究,2010,5:38-39.[5] 吴万传,杜小凤,王伟中等.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13(3):28-35.[6] 曲中堂,项昭保,赵志强等.橄榄总黄酮抑茵作用研究[J].中国酿造,2010,4:62-63.[7] 刘卫今,葛婷,刘胜贵等.羊耳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抑菌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2):426-429.[8] Enzo A. Tosi, Edmundo Re, Marta E. Ortega.Food preservative based on propolis: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propolis polyphenols and flavonoids upon Escherichia coli.Food Chemistry.2007,104: 1025-1029. [9] 徐金瑞,郭志成,罗燕琴等.番石榴叶对食品中几种常见细菌的抑菌作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3):173-175.[10] 李翠芳,王芳,麻浩等.新疆紫草毛状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3):92-96.[11] 严汉彬,林岚岚,丁力行等.肉桂提取物抗菌及抗氧化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0,7,(35):41-44.[12] 魏朝良.黄酮类化合物及清除自由基机制的探讨[J].中成药,2005,2(2):239-241.[13] Si Eun Lee,Hyun Jin Hwang,Jung-Sun Ha et al.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J].Life Sciences, 2003,73:167–179.[14] 赵军.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3):306-307.[15] 张桂芝,耿莎,杨海燕等.植物抗氧化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12):551-553.[16] 陈蕉,黎云祥,陈光登,等.两种岩白菜属植物根茎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3):98-101.[17] 樊金玲,丁霄霖.沙棘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组成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OO6,18:529-534.[18] 李海云,王秀丽,潘英明等.罗汉果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J].广西植物,200828(5):698-702.[19] 张改平,朱华泽,杨建雄等.甘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生物加工过程,2010,8(3):53-57.[20] 吴新安,花日茂,岳永德等.植物源抗菌、杀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3):245~249.[21] 张燕宁,雷敏,孙伟等.56种植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J].农药,2010,49(4):290-292.[22] 任顺成,范永超,李翠翠等.3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食品细菌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29-7556.[23] 王锋鹏.生物碱化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8:1-519.[24] 张培成.黄酮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73-382.[25] 谢明勇,聂少平.天然产物活性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2010,10(2):1-11.[26] 谢笔钧.银杏叶提取物黄酮的热加工与保健饮料生产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1(5):29.[27] 张英,沈建福,俞卓裕等.竹叶黄酮作为抗衰老护肤因子的应用基础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1):95-100.[28] 李崇高,黄建初,黄泳梅等.魔芋多糖仿生食品工艺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19-125.[29] 岳宗翠,周广田.岩藻多糖啤酒生产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0,1:148-150.[30] 张丽莉,信维平.枸杞多糖风味酱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9,1(3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