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局部晚期基底细胞癌新药磷酸索_省略_idegibphosphate_陈本川
治疗上皮样肉瘤新药——氢溴酸泰泽司他(tazemetostat hydrobromide)

进展等进行介绍ꎮ
关键词 泰泽司他ꎬ氢溴酸ꎻ上皮样肉瘤ꎻ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中图分类号 R979.1ꎻ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781(2020)09-1319-08
DOI 10.3870 / j.issn.1004 ̄0781.2020.09.031
上皮样肉瘤( epithelioid sarcomaꎬES) 是一种临床
年龄偏大的中壮年男女患者ꎮ 目前对上皮样肉瘤患者
组织肉瘤的 1%ꎮ 1970 年首次报道 ES 的临床病例ꎮ
复发率高ꎬ尤其是远端型上皮样肉瘤转移发生率更高ꎮ
申请ꎬ并给予优先审评的地位ꎻ2019 年 12 月 18 日美国 FDA 肿瘤学药物咨询委员会( ODAC) 以全票通过ꎬ支持该公司开
发的首创 EZH2 抑制药ꎬ氢溴酸泰泽司他片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上皮样肉瘤ꎮ 2020 年 1 月 23
日ꎬFDA 批准氢溴酸泰泽司他片上市ꎬ商品名为 Tazverik ® ꎬ这是 FDA 首次批准治疗 ES 的新药ꎮ 该文对氢溴酸泰泽司他
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ꎬ对其进行广泛切除手术治疗
初始诊断后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30 个月ꎮ 复发或转移患
者生存期通常不超过一年[1] ꎮ 治疗上皮样肉瘤首创新
药的 制 剂 稳 定 成 分 是 氢 溴 酸 泰 泽 司 他 ( tazemetostat
hydrobromide)ꎬ活性成分是 tazemetostatꎬ暂译名为泰泽
上比较少见的、极具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ꎬ约占所有软
临床上根据发病部位分为 “ 远端型” 和“ 近端型” ꎮ 远
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及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8 April 202141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及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沈德彬 邱树胜 苏秀玲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药剂科,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的疗效及对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接受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的GC 组39例、接受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MVAC)化疗的MVAC 组38例。
比较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完成后的疗效及外周血中辅助性T 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 细胞(Treg)免疫平衡状态差异。
结果 新辅助化疗完成后,GC 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MVAC 组;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及Th1/Th2比值高于MVAC 组,Th2细胞比例低于MVAC 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Th17/Treg 比值高于MVAC 组,Treg 细胞比例低于MVAC 组(P <0.05)。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患者术前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升近期疗效并优化Th1/Th2、Th17/Treg 免疫平衡状态。
[关键词] 局部转移晚期膀胱癌;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抗肿瘤免疫[中图分类号] R73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8-0041-05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s neoadjuvantchemotherapy on topically metastatic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anti-tumor immunitySHEN Debin QIU Shusheng SU Xiul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ongyan, Fujian, Longyan 36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as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topically metastatic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anti-tumor immunity. Methods A total of 77 patients with topically metastatic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anuar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chem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GC group (n =39) and the MVAC group (n =38). The GC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of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GC), while the MVAC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of methotrexate, vinblastine, adriamycin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MVAC).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immune balance of helper T cells (Th)1/Th2 and Th17/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efficacy rate of the G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VAC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Th1 cells and Th1/Th2 ratio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VAC group,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h2 cell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VAC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Th17 cells and Th17/Treg ratio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VAC group,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reg cell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VAC group (P <0.05).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topically metastatic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gemcitab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before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hort-term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optimize the immune balance of Th1/Th2 and Th17/Treg.[Key words] Topically metastatic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Gemcitabin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ti-tumor immunity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多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显著或者与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临床症状混淆,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出现局部转移[1-2]。
GP 和 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

GP 和 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
姜维美;蒋华;陈谦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08(16)12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及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以GP方案、27例以N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GP组46.7%,NP组为44.4%;中位生存期11.8个月和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6%和59.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结论:GP 和 N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肯定且相似,二者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总页数】3页(P2107-2109)
【作者】姜维美;蒋华;陈谦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J], 宋志雨
2.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J], 虞晓林;罗
卫华;李昌林;蒙荣钦;张光宇;王阳;周国懿
3.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与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照研究 [J], 姜维美;王永;蒋华;胡春霞;周彦
4.NP与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J], 邵中夫;徐岗;陈永东
5.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J], 罗顺祥;李伟;宋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损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表达下调

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皮损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表达下调杨扬;何威;吴军;何云志;黄海;林自华【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08(24)5【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在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BCC、SCC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CC和SCC皮损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皮肤.结论: 皮肤BCC和SCC中Smad2、Smad3和Smad4表达下调可直接或间接导致TGF-β抑制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和转化的作用受阻,从而有助于上述表皮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总页数】3页(P341-343)【作者】杨扬;何威;吴军;何云志;黄海;林自华【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Smad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J], 杨扬;何威;吴军;何云志;黄海;林自华;马宏民2.MMP-12及其抑制因子TIMP-1在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皮损中的表达[J], 司海鹏;高丽丽;王剑蓉3.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mad2、Smad3 mRNA的表达降低 [J], 叶超然;何威;黎智;杨进清;吴军;何云志;黄海4.活血止痛汤对硬膜外瘢痕Smad2、Smad3和Smad4 mRNA表达的影响 [J], 周辉;夏志敏;范希玲;黄海;张志敬;乐军5.皮肤纤维瘤中Smad2,Smad3和Smad4 mRNA的表达 [J], 马宏民;何威;张斌;王儒鹏;何云志;黄海;杨进清;林自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杨慧春;陈彬彬;宋宝萍;柴泽英;陈星【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诊治的86例LA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直接给予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术前NACT+宫颈癌根治术,评价观察组NACT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诱捕受体3(DcR3)、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的变化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NACT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92、2.095,均P<0.05);手术后,观察组癌细胞浸润肌层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阳性率、脉管栓塞率及阴道切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32~4.692,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DcR3、Survivin、VEGF-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42、2.982、3.363,均P<0.05);两组1年、3年及5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PFS值分别为1.240、0.202、0.051,χ2OS值分别为0.262、0.550、0.047,均P>0.05).结论术前NACT在LACC治疗中近期疗效较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同时降低血清DcR3、Survivin、VEGF-C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29)009【总页数】5页(P1189-1193)【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血清诱捕受体3;凋亡抑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作者】杨慧春;陈彬彬;宋宝萍;柴泽英;陈星【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浙江台州 317016;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浙江台州 317016;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浙江台州 317016;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浙江台州 317016;浙江省台州医院妇产科 ,浙江台州 317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宫颈癌是女性群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女性癌症中高居第二位,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是指局部肿瘤直径≥4cm,临床分期为ⅠB2~ⅡA2期,易发生淋巴转移,且常规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化学药物治疗研究

论文题目: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化学药物治疗研究摘要: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合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化学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和临床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引言: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源自皮肤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头颈部和日光暴露部位的皮肤。
化学药物治疗作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挑战。
1. 化疗药物1.1 氟尿嘧啶类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和卡培他滨等,是常用的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增殖,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1.2 白蛋白结合类似物白蛋白结合类似物如紫杉醇、紫杉醇类似物和紫杉醇二衍生物等,可以阻断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
1.3 抗代谢类药物抗代谢类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核酸合成和代谢途径,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2. 靶向药物2.1 EGFR抑制剂EGFR抑制剂如埃罗替尼、吉非替尼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2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如西罗莫司、雷帕霉素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 免疫治疗3.1 PD-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如尼拉帕利、帕博利珠单抗等,可以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2 CTLA-4抑制剂CTLA-4抑制剂如伊匹希姆、铂美司酞等,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结论:化学药物治疗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胡润,李俊蒽,姚沛,桂仁捷,段华新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长沙 410005通信作者:段华新,****************(ORCID: 0000-0001-9596-5013)摘要: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因分期较晚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尽管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而失去治疗机会。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展现出的优异疗效使其成为对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胰腺癌高度的异质性及复杂的免疫微环境,针对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因此亟需探寻新的治疗靶点及药物攻克这一难题。
本综述基于胰腺癌常见分子靶点及肿瘤免疫相关靶点探究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胰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J8084)Advances i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HU Run,LI Junen,YAO Pei,GUI Renjie,DUAN Huaxin.(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41000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 Huaxin,****************(ORCID: 0000-0001-9596-5013)Abstract: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nd it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Most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re unable to receive surgery due to the advanced stage. Although chemotherapy regimens based on gemcitabine and fluorouracil have prolonge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to some extent,some patients cannot tolerate chemotherapy and hence lose the opportunity for treatmen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has exhibited an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has thu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techniques for tumor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its complicat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has not achieved notable result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eek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medications to overcome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molecular-targeted therapy for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based on common molecular targets and tumor immunity-related therapeutic target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Pancreatic Neoplasm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Research funding: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unan Province of China (2020JJ8084)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疗效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属于晚期。
何杰金的化学疗法

何杰金的化学疗法*导读:何杰金病(Hodgkin?sdisease)又名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肿瘤。
……化学疗法儿童时期常用的有效方案如下。
1、MOPP方案是小儿时期最常用的方案,采用氮芥(mustargen)、长春新碱(oncovin)、甲基苄肼(procarbazine)和强的松四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14天,休息14天为一个疗程,共用6个疗程。
8岁以上小儿或年龄在8岁以下,其肿瘤发生部位不影响生长发育者,在两个疗程后,开始放射治疗,然后再进行化疗个疗程。
亦可用环磷酰胺300mg/m2静注代替氨芥(COPP),用氨甲蝶呤代替甲基苄肼。
2、MVPP方案上方案中的长春新碱以长春花碱(vinblastine)6mg/m2代替。
以上两种方案副作用较小,骨髓抑制现象于每疗程的停药期间得以较快地恢复。
凡是未接受过化疗的,或单纯应用放射治疗而复发的,采用以上方案6个疗程后,约80%获得完全缓解。
若用以上方案效果不显著的,可试用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如阿霉素(adriamycin)、博来霉素(bleomycin)、三嘹米唑胺(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carboxamide,DTIC)和氯乙环已硝脲(chloroethyl-cyclohexyl-nitrosureas,CCNU)等。
可根据病期,骨髓耐受情况等选用。
博来霉素在小儿霍奇金病尚未广泛应用。
一般于6个疗程完成后即可得到缓解,此时应继续维持治疗,将原方案的间歇期处长,如第1年每 2个月重复一个疗程,第2年每3个月重复一个疗程,第三年第半年重复一个疗程。
对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用MOPP6个或12个疗程缓解后,停药的与加用维持治疗的,其缓解时间并无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4
度无关。 体外试验表明索尼德吉不是 P糖蛋白 ABABCC2 ( MRP2, cMOAT ) 或 ABCG2 ( BCRP ) 的 底 CB1、 物。 2.3.3 消除 根据群体药动学模型分析, 索尼德吉消除 半衰期( t 1 / 2 ) 约 28 d。上述 6 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
14 磷酸索尼德吉后, 其血中放射性达峰时间 Tmax 为 服 C14 2 h( 2 ~ 4 h ) 、 血浆放射性 Tmax 为 3 h ( 3 ~ 8 h ) 、 血浆 C14 磷酸索尼德吉放射性 Tmax 为 2 h ( 2 ~ 4 h ) 和 C磷酸索 尼德吉 水 解 代 谢 物 M4860 放 射 性 Tmax 为 60 h ( 48 ~
[4 ]
( 0.15±0.03) μg·mL ; C磷酸索尼德吉的水解代谢物 M48Cmax 为 0.01±<0.01 μg·mL-1 。 2.3. 2
-1 17 L。 分布 表观稳态分布容积( Vss·F ) 约 9, 14 上述 6 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 C磷酸索尼德吉 -1 血 浆 索 尼 德 吉 表 观 总 清 除 率 ( CL · F ) 93. 4 ± 后, -1 29.7 L·h -1 , 表观稳态分布容积( Vss ·F ) 33.9±7.1 L, -1 表观终末端分布容积( Vz ·F ) 40 900±8 500 L。在体 索尼德吉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97% , 且结合率与浓 外,
14 索尼德吉原形药。上述 6 例男性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 C磷酸索尼德吉后, 血浆和尿中检测到酰基葡萄糖醛酸
-1
该试验研究在多中心、 开标进行, 纳入晚期固体肿瘤成人患者 103 例, 其中髓母细胞瘤 ( medulloblastoma) 73 例, laBCC 和 mBCC 合计 30 例, po, qd 的 MTD 和 主要目 的 是 评 价 磷 酸 索 尼 德 吉, DLT; 次要目的是评价其安全性、 药效学和抗肿瘤活 性。在剂量递增期, 所有患者服用单一剂量, 在7 d 药 动学磨合期内, 能达到磷酸索尼德吉药动学特征 , 一旦 qd 服药方案测定了 MTD, 其余的患者继续服药, 确保
BCC 发病率以每年约 10% 的速率上升。晚期 BCC 目前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 。 诺华制药公司 ( Novartis ) 研发的 sonidegib phosphate( 暂译名: 磷酸索尼德吉) 于 2015 年 7 月 24 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FDA ) 批准上市, 商品名 Odomzo , 2015 年 8 月 20 日在欧盟获准上市。该药将为局部晚期 BCC 患者提供新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案 , 为该病患者带来希望。 该文对磷酸索尼德吉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 、 临床研究、 适应证、 剂型、 剂量与用法、 用药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及知识 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 关键词 DOI sonidegib phosphate; 索尼德吉, 磷酸; 癌, 基底细胞 R979.1;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781( 2016) 03- Ⅰ -05 中图分类号
医药导报 2016 年 3 月第 35 卷第 3 期
·Ⅰ·
·世界新药信息. ·
治疗局部晚期基底细胞癌新药 磷酸索尼德吉 ( sonidegib phosphate)
陈本川 编译
( 湖北丽益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
摘 要
430205)
基底细胞癌( BCC) 是常见皮肤癌, 占所有非黑色素瘤病例的 80% , 该病晚期能严重损毁外形并危及生命 。
士(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 药 物 化 学、 药 物 信 息 调 研。 电 话: 027-81628599, Email: chbch36@ 163.com。
·Ⅱ· Cmax 呈几何均数增加( 7.4 ~ 7.8 倍) 。6 例男性健康受试者 单次口服 C磷酸索尼德吉, 含 74 kBq, 相当于 2.0 μCi 的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 -MS / MS) 检测, 血 放射性强度, 中放射性 Cmax 为( 0.16±0.05) μg·mL ; 血浆放射性 Cmax
( m47e) 的代谢物。m47e 较稳定, 不再发生水解和异构 14 化。从 6 例口服 C磷酸索尼德吉受试者收集样品, 检测 16, 120 和504 h 时, 其体内浓度及放射性强度, 于 4, 血浆 77. 7, 23. 3 和 磷 酸 索 尼 德 吉 浓 度 分 别 为 264. 0, 12.8 pmol·mL-1 ; 血浆 AUC0-504h 放射性占 AUCall 总量的 36.4%。收集 0~144, 144~504 及 0~504 h 尿液, 未测定磷 144~504 酸索尼德吉含量占总剂量的百分数; 收集 0~144, 及 0~504 h 粪便, 其中磷酸索尼德吉含量分别占总剂量 0.3% 和 88.7%。合并尿和粪, 的 88.4%, 其磷酸索尼德吉 16, 120 和 504 h 时, 含量占总剂量的 88.7%。4, 血浆磷酸 12. 1, 16. 2 和 索尼 德 吉 及 其 代 谢 物 浓 度 分 别 为 9. 7, -1 -1 4.1 pmol·mL ; AUCall 为 5 520 h·pmol·mL , AUC0-504h
[15 ]
数增加, 活胎数降低。此外, 在一项为期 6 个月的重复 给药 大 鼠 毒 理 学 研 究 中,给 予 磷 酸 索 尼 德 吉 10 mg·kg -1 , 按药时曲线下面积 ( AUC ) 计算, 约为人 用推荐剂量 ( 200 mg ) 接触药量 ≥2 倍, 对雌性大鼠生 殖器官有影响, 导致大鼠子宫和卵巢萎缩。 给予雄性 -1 -1 大鼠磷酸索尼德吉最高测试剂量至20 mg·kg ·d , 对其生育力无不良影响。 1.3 动 物 毒 理 学 性 质 饲 喂 大 鼠 磷 酸 索 尼 德 吉 10 mg·kg -1 ·d -1 , 按 AUC 计算, 约为人用推荐剂量 ≥2 倍, 为期 13 周或更长服药时间, 出现肌酸激酶显著增 加, 全身颤抖。 2 2.1 临床药理毒理学 作用机制 索尼德吉是 Hedgehog 信号通路抑制 药, 通过与穿膜蛋白 Smoothened 结合, 抑制 Hedgehog
人用推荐剂量的 1.3 倍, 能导致大鼠生育力缺乏; 给予 -1 -1 按 BSA 计算约为人推 磷酸索尼德吉 2 mg·kg ·d , 荐剂量的 0.12 倍, 雌性大鼠妊娠数减少, 早期再吸收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2015-10-25 修回日期 2015-12-26 陈本川( 1936- ) , 男, 福建厦门人, 研究员, 副博
[1, 3 ]
在体外人染色体畸变试验及体内大鼠骨髓微 突变作用, 核试验中, 该药也无致染色体断裂或细胞遗传毒性。 1.2 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对雌性大鼠给予磷酸索尼 -1 -1 按体表面积( BSA ) 计算约为 德吉≥20 mg·kg ·d ,
给予磷酸索尼德吉 800 mg, po, qd, 不延长 QTc 间期。 吸收 BCC 患者空腹单次给予磷酸索尼德吉 100~3 000 mg, 达峰浓度中位时间 ( t max ) 2 ~ 4 h。剂量 200~400 mg, AUC 和药物浓度峰值( Cmax ) 增加与剂量成 AUC 和 Cmax 增加低于剂量增加的 正比, 而剂量>400 mg, 正比例。服药 4 个月后, 达到稳态, 此时的蓄积量为 19 -1 qd, 倍。口服 200 mg, 稳态 Cmax 均数为 1 030 ng·mL , AUC0-24h 为 22 μg · h · m-1 ,药 浓 谷 值 ( Cmin ) 为 890 ng·mL-1 。进食高脂肪餐( 约 1.0 kcal, 其中 50%来自 脂肪) , 增加索尼德吉对人体的药物接触量, 其 AUCinf 和
, 2015 年 8 月 20 日获得欧盟批准
上市。该药将为局部晚期 BCC 患者提供新的非侵入性 治疗手段, 也为该类患者带来新希望。 1 1.1 非临床药理毒理学 致癌与致突变 目前尚未见针对索尼德吉的致癌 性研究, 体外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 Ames) 发现该药无致
信号传导。 2.2 药1 药动学
-1 14 为( 0.20±0.05) μg·mL ; 血浆 C磷酸索尼德吉 Cmax 为 -1 14
Herald of Medicine Vol. 35 No. 3 March 2016 144 ~ 504 及 放射性占 AUCall 总量的 13.6%; 收集 0 ~ 144, 0~504 h 尿液, 其中磷酸索尼德吉及其代谢物排泄物的总 <0.1%及 0.1%; 收集 0~144, 144~ 量为服药剂量的<0.1%、 504 及 0~504 h 粪便, 其中磷酸索尼德吉及其代谢物排泄 0.1%和 0.9%。合并 物的总量分别占服药总剂量的 0.8%, 磷酸索尼德吉及其代谢物的总量为服药剂量的 尿和粪, 1.0%; 4, 16, 120 和 504 h 时, 磷酸索尼德吉及其全部代谢 162, 87.7 和 4.2 pmol · mL-1 ; 物累计总浓度分别为 341, AUCall 为40 600 h·pmol·mL-1 , AUC0-504h 放射性占 AUCall 144 ~ 504 及 0 ~ 504 h 尿液, 总量的 100%; 收集 0 ~ 144, 磷 酸索尼德吉及全部代谢物排泄物的总量为服药剂量的 0.5%, 0.7%和 1.2%; 收集 0 ~ 144, 144 ~ 504 及 0 ~ 504 h 粪 磷酸索尼德吉及其全部代谢物排泄物的总量为服药 便, 1.6%和 92.0%; 合并尿和粪, 磷酸索尼德吉 剂量的 90.4%, 及其全部代谢物排泄物的总量为服药剂量的 93.2%。 3 临床研究 对局部晚期基底细胞癌 ( laBCC ) 和转移性基底细 胞癌( mBCC ) 患者分别进行的一项剂量递增的 Ⅰ 期临 床 试 验 中, 评价了磷酸索尼德吉的最大耐受剂量 (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 、 剂量限制性毒性 ( 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 、 安全性、 耐受性和初步抗 肿瘤活性。 另一项 Ⅱ 期临床试验 NCT01327053 进行 多中心、 双盲及多队列研究, 评价了磷酸 了单一剂量、 [1, 45 ] 。 索尼德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1 3.1.1 剂量递增Ⅰ期临床试验 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