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癌-赖俊东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皮肤癌最常见类型之一,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 、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等,是源于表皮基底细胞或毛囊外根鞘的上皮性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由Jacob于1827年首先描述,但到1902年才由Krompecher将其与其他上皮性肿瘤明确区分。
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呈浸润性生长但很少有血行或淋巴道转移,恶性程度较低根据其分化的方向可分为毛发、皮脂腺、顶泌汗腺或汗腺4类良性附属器肿瘤但根据其分化程度则可再分为增生(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结构),腺瘤(分化比增生低但有发育好的腺样结构),良性上皮瘤(分化程度更低,常难以辨别其将形成的结构)及基底细胞上皮瘤(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瘤)基底细胞癌是由未成熟的非间变的类似基底层细胞构成有局部破坏性,肿瘤转移取决于损害的大小和深度损害大于3cm者,转移率为2%,直径5cm者转移率为25%;直径10cm者转移率为50%。
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位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和老年人初起为基底较硬的斑状丘疹或呈疣状突起逐步破溃形成溃疡。
宜早期手术切除,若有骨浸润时则应辅助全身化疗。
基底细胞癌是皮肤癌中的一种为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外基底细胞癌占皮肤癌的50%~65%,中国皮肤癌中以鳞癌多见,与基底细胞癌的比例为5∶1~10∶1197l~1977年发病率增高18%每年有15万~93万新增病例。
上海华山医院经活检证实的51例基底细胞癌有以下特点:1.性别男女发病数相似。
但浅表性基癌以男性多见。
2.年龄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但较国外早10年,以 60~69岁为发病高峰其次为50~59岁30岁以下较少 20岁以下罕见大多发生于着色性干皮病。
3.职业上海华山医院资料与山东医学院的资料一样农民占半数以上(50.26%)其次为家庭妇女(18.42%)4.部位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占 86%~94%),尤见于眼眦、鼻部鼻唇沟和颊部非暴露部位的仅占5%~13%。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概述基底细胞癌发生转移率低,比较偏向于良性,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于它有较大的破坏性,又称侵袭性溃疡。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
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
二病因本病为来自基底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与日光照晒有密切关系,所以它好发于日光照晒的头、面、颈部或手背等处。
现在普遍认为它是来自表皮多潜能细胞的肿瘤,用单克隆抗体证实基底细胞癌来自表皮细胞。
三临床表现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头、面、颈及手背等处,尤其是面部较突出的部位。
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
中央开始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此乃侵袭性溃疡。
基底细胞癌的基底及边缘常有黑色色素沉着,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根据组织病理和临床症状可分为:结节型、表浅型、囊肿型、腺样型、色素型、硬斑型、异形型、纤维上皮瘤和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型。
四检查1.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基底细胞癌病理上由基底细胞组成,呈栅栏样排列,其周围有收缩裂隙。
2.皮肤镜技术:可用于早期监测皮肤肿瘤中微血管面积的变化,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共聚焦显微图像下,基底细胞癌的小血管密布于癌细胞团周围或者癌巢里面,细胞呈伸长的椭圆形,中间是高度单型、极化的细胞核。
基底细胞癌细胞的细胞核有很高的屈光率,看起来偏暗,细胞质则比较亮。
这些都是基底细胞癌在共聚焦显微图像下的特点,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4.PET:PET灵敏度高,当疾病早期处于分子水平变化阶段,PET检查即可发现病灶所在,并可获得三维影像,进行定量分析,达到早期诊断。
PET还可以诊断恶性肿瘤是否发生了转移,以及对转移的部位一目了然,这对肿瘤诊断的分期,是否需要手术和手术切除的范围等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底细胞癌了解基底细胞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痣的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
痣周围淋巴结肿大
皮肤表面出现溃疡或结痂
症状二:溃疡或结痂的大小、形 状和颜色可能不同,可能呈圆形、 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症状三:溃疡或结痂可能发生在 面部、颈部、手背等部位,也可
能发生在其他部位
症状一:皮肤表面出现溃疡或 结痂,可能伴有疼痛或瘙痒
症状四:溃疡或结痂可能持续 存在,也可能反复发作
定期检查皮肤,观察是否有异常变化 发现皮肤异常,如红肿、疼痛、瘙痒等,应及时就医检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做好防晒措施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品、辐射等 及时治疗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等,避免病情恶化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添加 标题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添加 标题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THANKS
汇报人:
眼睛:可能出现 眼睑肿胀、结膜 充血、视力下降
等症状
鼻子:可能出现 鼻塞、鼻出血、 鼻腔分泌物增多
等症状
口腔:可能出现 口腔溃疡、牙龈 肿痛、口臭等症
状
其他部位:可能 出现皮肤红肿、 瘙痒、疼痛等症
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PART 03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手术目的:彻底 切除肿瘤,防止 复发
基底细胞癌的症 状及治疗方法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底细胞癌的症状
03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方法
04
基底细胞癌的预防 与日常护理
眼睑基底细胞癌疾病

眼睑基底细胞癌疾病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为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照耀为其最重要的危急因素。
病因眼睑基底细胞癌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病病因尚不非常明确,可能与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耀有关。
另外,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生率不足1%,临床表现为眼睑、面部和躯体多发性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骨骼、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特别等。
该病于1960年首先由Gorlin和Goltz报道,故又称为Gorlin-Goltz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生源于机体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生物学行为转变,形成自主生长的新生物。
与致瘤因素导致的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转变有关。
肿瘤由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化而来,紫外线可以引起细胞内基因组结构的转变。
症状眼睑基底细胞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肿瘤多发生于下睑,约占全部病例的2/3,内眦部和上睑各占15%,外眦部最少,约为5%。
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临床最为多见,表现为高起,外观呈坚硬的“珍宝样”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随着结节渐渐长大,中央发生溃疡,缓慢向四周进展,四周边缘隆起增厚呈镶边状,又称顽固性溃疡。
色素型基底细胞癌形态学上与结节溃疡型相像,肿瘤呈结节或结节溃疡,但有黑色素镇静,呈灰蓝或灰黑色,可被误诊为恶性黑色素瘤。
此二型基底细胞癌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病程和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硬斑或硬化型基底细胞癌呈灰白色硬性斑块,边界不清。
由于呈扁平状,临床上不易被发觉,一般不形成溃疡。
然而该型病变具有侵袭性,可以侵及深层的真皮或眶骨膜,也可侵入眼眶和鼻旁窦。
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和硬化型易发生于面部。
表浅型可发生于眼睑,但更多见于躯干,病变常为多发性,外观呈红斑鳞屑样斑块,周界可呈细珍宝样,可向四周集中,边界尚清。
可伴有浅表溃疡和结痂。
依据临床表现,如结节溃疡型具有边缘隆起和中央溃疡的特性,色素型可见色素镇静。
基底细胞癌治疗方案

基底细胞癌治疗方案简介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头部和颈部的皮肤上。
虽然基底细胞癌很少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基底细胞癌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目前常用的基底细胞癌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
这包括以下几种手术方法:1.切除术(Excision):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小型基底细胞癌。
通过局部麻醉,在患处周围切除癌细胞,并确保取得足够的安全边缘,以确保彻底切除癌细胞。
2.电烧灼术(Electrodesiccation and curettage,ED&C):适用于小型、非侵袭性的基底细胞癌。
该方法通过使用电针将病变烧灼至癌细胞死亡,然后使用刮勺将病变刮去。
3.冷冻疗法(Cryotherapy):适用于小型、浅表性的基底细胞癌。
通过涂抹或直接喷射液氮冷冻病变组织,以杀死癌细胞。
4.激光疗法(Laser therapy):可用于治疗小型、浅表性的基底细胞癌,可通过激光光束直接破坏癌细胞。
5.弹力收缩术(Mohs手术):适用于复发性或位于关键位置的基底细胞癌。
在该手术中,医生逐层切除肿瘤,并在每一层中进行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检查,确保切除的边缘没有残留的癌细胞。
放射疗法放射疗法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作辅助治疗或代替手术治疗,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复发性或进展性的基底细胞癌;•位于关键位置,手术切除效果不佳的基底细胞癌。
放射疗法可以通过射线直接杀死基底细胞癌的癌细胞。
治疗通常每天进行多次,连续几周或几个月。
放射疗法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皮肤红肿、脱发和疲劳感。
因此,在进行放射疗法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的风险与益处。
局部药物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放射疗法的患者,局部药物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常用的局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1.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这是一种可以应用在基底细胞癌病变上的化学药物。
基底细胞癌伴发脂溢性角化皮肤镜表现1例

基底细胞癌伴发脂溢性角化皮肤镜表现1例
刘晓洁;张峻岭;柳君如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24(23)1
【摘要】患者男性,42岁。
主因“左颧部蓝黑色肿物2年”就诊,组织病理回报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并发激惹型脂溢性角化(SK),予外科手术切除。
本例考虑为碰撞瘤改变,皮肤镜特征典型,BCC并发SK临床罕见。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刘晓洁;张峻岭;柳君如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分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皮肤镜诊断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和日光性角化与组织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2.Ezrin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在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脂溢性角化症皮肤镜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4.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5.浅色脂溢性角化症特殊皮肤镜表现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细胞上皮瘤

基底细胞上皮瘤
周明伟;于倩;严明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7(023)022
【摘要】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分化较低。
其特点是生长缓慢,具有局部破坏性,但极少转移,为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肿瘤。
【总页数】1页(P14)
【作者】周明伟;于倩;严明兰
【作者单位】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
院;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1
【相关文献】
1.基底细胞上皮瘤二例 [J], 陈慧;朱威;连石
2.ALA-PDT治疗面部基底细胞上皮瘤一例 [J], 林向飞;潘敏;朱晓芳
3.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 [J], 叶文静;邢卫斌;秦兰英;高顺强
4.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上皮瘤及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及分析[J], 叶文静;邢卫斌;付国俊;秦兰英
5.鲑科鱼类疱疹病毒病和病毒性吻部基底细胞上皮瘤防控措施 [J], 陈昌福;孟长明;周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冷冻治疗基底细胞癌3例

冷冻治疗基底细胞癌3例
富学东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1(003)002
【摘要】例1:患者,女,65岁。
1年前无诱因右侧鼻翼旁出现1个
3mm×2mm×1.5mm的丘疹,增长迅速,无自觉症状,丘疹自行破溃、渗液,外用多种药物无效,半年后手术切除,病理报告“基底细胞癌”。
20天前在该手术切VI愈合处再次出现2个与原发大小的丘疹,破溃、渗液,考虑“基底细胞癌”,收入住院。
查体:T36.5C,P76次/min,R20次/min,BP20/
11kPa。
一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富学东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唐山,06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1
【相关文献】
1.颜面部早期基底细胞癌的冷冻治疗 [J], 廖新玲;张江辉;廖新利
2.锶90放疗并冷冻治疗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8例 [J], 吴云娣;张义;王小平
3.液氮冷冻治疗颜面基底细胞癌115例分析 [J], 李建凤
4.冷冻治疗眼睑基底细胞癌 [J], 梁生东; 张英
5.液氮冷冻治疗中老年人基底细胞癌 [J], 韩袁芝;杨海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需高度警惕基底细胞癌: 中老年,曝光部位 ★局限性溃疡 ★无明显痛痒等感觉 ★反复出血溃烂、常规换药无效 ★皮损边缘隆起 ★皮损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病史:口唇反复溃破1年余 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
• 躯干及颈部 0.5% • 横向眼角区域 43% • 上睑及眉毛 33% • 鼻部 19% • 耳部及头皮 24%
•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长期日晒、大剂量X射线、烧伤、瘢痕、砷剂 等有关。异常活化的Hedgehog信号通路和p53基因的突变是本病发病 机制。
Basal Cell Carcinoma type
溃疡型
浅表型
硬化型
结节型
色素型
痣型
结节溃疡型: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皮损以初起为灰白色或蜡样 小结节,质硬,缓慢增大并出现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 起边缘,称侵袭性溃疡;偶可见溃疡侵袭性扩大或向深部生长, 破坏眼、鼻甚至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四、BCC治疗方案
• 物理治疗:液氮 激光 电烧灼 • 放射治疗:软X线 超软X线 锶90 电子束 • 外用药物:氟尿嘧啶 平阳霉素 咪喹莫特 干扰素 维A
酸 • 手术治疗:切除 刮匙
溃疡结节型、浅表型切除病灶周围 0.4-0.5cm 硬化型:侵袭深,范围广,边界不清,放疗不敏感, 故扩大切除至病灶周围1-1.5cm
四、BCC治疗方案
• 光动力疗法(PDT) 特定波长激光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照射有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选择性聚集的肿瘤组织
• 脉冲染色激光
• 基因治疗
❖ 应根据年龄、皮损大小和部位加以综合考虑。理想疗法是手术切除或切除 后植皮,建议用Mohs外科切除技术。
❖ 不能手术者可以运用光动力疗法、放射疗法、电烧灼、激光、冷冻等治疗。 局部外用维A酸霜、咪喹莫特、5-氟尿嘧啶等有一定的疗效。
皮肤科 赖俊东
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1. BCC的定义及病因 2. BCC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3. BCC的组织病理 4. BCC的治疗
一、BCC的定义及病因
•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 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基底层细胞的恶性皮肤肿瘤,分化较好,生长 缓慢,有局部侵袭性,但极少转移。
硬斑病样BCC
• 色素型:与结节溃疡型类似,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边缘部分 色泽较深,中央呈点状或网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
色素型BCC
病史:色素痣50余年,增大破溃1年 病理诊断:基底细胞癌
• 纤维上皮瘤型:好发于背部。为一个或数个高起性结节,触之中 等硬度,表面光滑,类似纤维瘤。
背部一隆起性结节,表面光滑, 可见小片状痂皮,边界清,触 之质硬
BCC
SCC
MM
诱 紫外线(UVB)、放射、高 因砷
紫外线、化工、种族、瘢痕
黑色素细胞痣、紫外线、种族遗传、不 良刺激、内分泌、病毒
部 位
头颈面
手指 等全身
皮肤或粘膜,头颈面 手背
皮肤、眼球、消化道、生殖、下肢、会 阴、足趾、手指、脚趾甲下
特 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 点 老年,组织破坏性
恶性较高,迅速,老年
切除病灶周围 1-2cm
无淋巴转移:1.5-3cm,达深筋膜 肢端恶黑,截肢术
淋巴结清扫:原发灶靠近淋巴结;原发 灶位于预后较差的部位;明显侵袭性生 长迹象
复 发
5年生存率90%以上
5年生存率90%以上
于病理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
三、基底细胞癌的组织病理
• 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瘤细 胞的核大小、形态及染色均颇一致,无间变。瘤团周围结缔组织 增生,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 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团周围出现裂隙,此 虽为人工现象,但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而有助与其他肿瘤鉴别。
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瓣修复
缝合后
谢谢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底细胞癌侵犯颅骨
表浅型:好发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胸部。皮损一个或数个轻 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可向周围扩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 线状、珍珠状边缘,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和结痂。
• 硬皮病样型或硬化型:罕见,常单发于头面部。皮损为扁平或 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斑片,无隆起性边缘、溃疡、 结痂,类似局限性硬皮病。
高度恶性,>40岁,近期增大,色加深,
溃疡或菜花状,易出血,恶臭 隆起,破溃出血,不规则色素晕或脱色
日光性角化,鲍温病
素晕,多单发
转 移
转移率0.1%
诊 断
病理
治 疗
物理、放射、药物、手术
淋巴转移 临床表现 病理 放射、手术
局部淋巴转移,血液转移较晚 ABCDE 病理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
范 溃疡结节及浅表型:0.4-0.5 围 硬化型:1-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