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防治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防治

b eapiao f hn i ̄et nf m 0 8 2 1 y asR sl : h d es at no hn inet ni cn e s e ot yt l t no ema i co o 2 0  ̄ 0 1 er. eut T eav r r c o f ema i ci r et a p r h p ci S i r s ee i S j o n e yr r s
例 2 7岁 ,因右胸腔积液 ,给予 5 ,2 %葡萄糖注射液 2 0 5 ml +参麦注射液静滴 ,3 n后患者感到胸闷不适,呼吸 困难 ,出 mi
冷 汗 ,脉 细 微 ,烦 躁 不 安 等 ,停 止 输 液 ,并 给 予 抗 过 敏 治疗 , 症 状 缓 解 【。 ”
约2 n mi,患者胸 闷, 身无 力,级头晕,呼吸 困难 , 全 意识模糊 ,
广 泛 应 用 ,其 不 良反 应 时有 报 道 ,其 安 全 性 备 受 关 注 。笔 者 对
+参麦注射液 5 ml 0 静滴 ,输液约 3mi,患者感 四肢瘙痒 , 5 n 呼吸紧迫 , 喉头水肿 , 立即停止输液 , 给予地塞米松 5 mg静推 , 吸氧 ,5 n后症状缓解【。 mi 2 】 1 . 2过敏性休克 例 1男 ,8岁, , 5 因右肺肿物切除术后给予参麦注射液 1 0 0 ml
d s o e ep o lm e a d e a d s mma y i i me ic v r r b e t nh n l n u h t h r t . tn i
[ y r s S e ma i et n Ad es rgrat n ; l ri so k Kewo d ] hn in c o ; vre u ci sA l gc h c j i d e o e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摘要】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备受关注的药物。

本文首先介绍了参麦注射液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药理作用研究,以及在心脏病急症和创伤急救中的作用。

现代研究进展部分则讨论了参麦注射液的最新研究成果。

结论部分展望了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前景,探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参麦注射液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本文全面介绍了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危重症、临床、药理作用、心脏病、创伤急救、研究进展、治疗、前景展望、临床实践、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参麦注射液的起源和历史参麦注射液是一种源自中药的复方制剂,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

它由人参、麦冬、黄芪等多种草本植物提取物组成,经过科学配伍和优化组合而成。

参麦注射液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医学典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人参、麦冬等成分的记载,而黄芪则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描述。

参麦注射液的起源和历史不仅体现了中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其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参麦注射液必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可能。

1.2 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其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缓解危重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在危重症患者中,由于疾病导致的各种器官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常常伴随着急性病理生理变化和炎症反应。

参麦注射液能够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稳定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麦注射液对于心脏病急症和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65例分析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65例分析
人参皂苷、 麦冬皂苷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 多糖 。参麦注射液
主要 作用是益气 固脱 、 阴生 津、 养 生脉 , 于治疗气 阴两虚 型之 用
3 结 果
【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药物不良 反应
监测
谨慎用药
31 性别 与年 龄 6 . 5例不 良反应 中男 2 7例 ( 1 %)女 4. , 5
3 例 (8 %)男女 比例为 1: . . 中 4 岁 一 5岁年 龄段不 8 5. , 5 1 0其 4 5 6
参麦注射 液是 目 前在 临床常用 的中药制剂 , 其有效成 分为
● 嘧扇訇圈凰
宫 产史 的患者 , 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 。L V A H可在镜下先 了解
盆腔情况 , : 如 子宫大小、 形态 、 疾病性质等 , 评估后决定手术范 围及手术方式 , 盆腔粘连者先行松解术 , 术野清晰 , 使 以提高手 术成功率 , 扩大 T H的适应证 。 v 本研究结果 显示 ,A H与 r, 比 , LV I H相 ' 、 手术 时间和出血量 相似 , 但术后肛 门排气时 间、 术后下床 活动时间、 术后镇痛剂使 用率均 明显少于 T H, v 进一步证实 了 L V A H是一种创伤小 、 效 果好 、 安全有效 的手术方式 , 从而使其在妇 科疾病 的诊 断和治 疗 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 随着手术技术水平 的提高及手术 器械 的更新 , 手术并 发症会逐步减少 , 对器 械性能的掌握 及手
华 妇幼 临床 医学杂志( 电子版) 20 , ( )4 — 6 , 84 1 :5 4 . 0
[ 徐玲 . 与腹式子宫切 除术临床效果 比较叨. 2 ] 阴式 现代妇产科 进展 ,
2 0 ,6 5 :9 — 9 . 0 7 1 ( )35 3 6

参麦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参麦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参麦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2T06:52:53.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4期作者:陈方方白雪张红旭(通讯作者)[导读] 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

(徐州市肿瘤医院江苏徐州 221005)【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

方法:通过分析我院发生的参麦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总结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结果: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临床应用因素;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规避措施包括辩证用药、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差异个体化、加强用药监护。

结论:临床应重视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对策;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4-0131-02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与方法,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采用现代制剂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射使用的灭菌溶剂、粉末或浓缩液[1]。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量的迅速增长,其不良反应报告也迅速增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显示[2],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0.7万例次,中药占16.6%,中药注射剂占53.7%;2019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2万例,中药占5.5%,中药注射剂占85.8%。

从药品类别上看,主要涉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类中药注射剂,警示我们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该 药临床 广泛应用 ,同时不 良反 应报道近 年也不
床 表现给药途 径等进行 统计和分 析。将参麦 注射液不 良反 应类 型 设 为 因变量 ,共 6 个 ,YI ~ Y 6 ,分 别 为 :
变 态反应 、呼吸系统 、全身不适 、消化 系统 、心血管
系统和神经 系统不 良反应。 自变量 为临床使 用参麦注
a l l e r g i c r e a c t i o n ,T he r e w e r e f o u r s i g n i i f c nt a f a c t o s r b y u n i v a r i a t e na a l y s i s( P < O 0 5 ):g e n d e r ,s i n g l e d r u g d o s e s ,I n t r a v e n o u s d i r p s p e e d ,a l l e r g y t i me .
法 通过检 索医药学期刊数据 库文献,对患者使 用参麦注射 液的临床 特点及 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麦注射液的不 良反应相关 因素进行统计 ,采用S P S S软件对
参 麦注射 液不 良反应的影响 因素进行L 0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 。结果
次给 药剂量 ,静脉滴 注速度 ,发 生不 良反应的 时间。结论

2 0 3 8・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6 年1 1 , q 第1 8 卷第 1 1 期
参麦注射液不 良反应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碧 霞 雷振 东★ 王 华 富 雷李 关 雷红 应 项 尖
【 摘要 】 目 的 了 解参麦临 床使用 情况及不良 反应发生 率、 发生 类型及构成, 探讨影响参麦注射液发生药 物不良 反应发生的相关因 素。方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参麦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62例,女36例(58.1%),男26例(41.9%),年龄19~71岁,平均(48.1±3.6)岁,≥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共38例(61.3%)。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①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②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③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④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⑤不良反应是否可用合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已有的疾病类型: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前,已经患有的疾病类型主要有休克、冠心病、慢性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及粒细胞减少症,分别占8.06%、38.71%、29.03%、6.45%及9.68%,见表1。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时,会在用药中和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72.58%和27.42%,有50.00%患者用药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10min,见表2。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涉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过敏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 6.45%、8.06%、11.29%、14.51%、20.97及32.26%,见表3。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参麦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它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参麦注射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参麦注射液在危重症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 调节免疫系统:危重症患者往往免疫系统失衡,免疫抑制状态,导致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

而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2. 促进组织修复:危重症患者常常伴随有各种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而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器官损伤,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3. 提高生存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现代研究进展1. 免疫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参麦注射液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T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促进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防止组织损伤等作用。

2. 抗氧化及抗炎作用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能够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细胞损伤。

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临床实践中,参麦注射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多项临床研究也表明,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前景1. 在危重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随着对参麦注射液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在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未来,参麦注射液有望成为危重症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药物支持。

参麦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参麦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因使用参麦注射液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的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O 结果 : 参麦注射液导致 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输注后3m n其表 0 1, 现 以寒战发热最为常见。 结论 : 规范操作和严 密观察是预防参麦注射液不 良反应发生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 参麦注 射液; 良反应 ; 药安全 不 用 【 中国分类号 】 9 9 R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0 — 5 1 0 17 — 5 3 2 1 ) 7 0 3 — 2
从表 1 以看 出, 中可 参麦 注射 液导致 的不 良反应以寒 战发热最 为多见 , 过 敏样 反应 次之 。 22 不 良反 应 出现 的时 间 在 此4例 患者 中 , 输注 后5 i 内出现药 物 . 0 于 a rn
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由人参和麦冬为主要原材料的中药注射液 , 具有益 气固脱 、 养阴生脉等功效。 自从20 年参麦注射液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 目 09
从表 2 中可 以看 出 , 参麦 注射 液的药 物不 良反 应多 出现在 患者用 药后 的3ri内且 以速发 型为 主 。 0 n a
2 。
床上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该方案的临床有 效率 也能 达到2%左 右 。 0
参考 文献
3 讨 论
【】 邱辉忠. I 林国乐 开普拓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 中的应用[ J 】中华肿瘤杂
志 ,092(8 :3-66 20 ,8I)6 5 3 .
伊 立替康 是喜树碱 衍生物 的一种 , 其主要 作用机 制是通过对 拓扑异 构 酶I 产生特 异性抑 制作用 , 对拓扑 异构酶 I NA长链 断 裂的修复 产 从而 对D 生抑 制 , 终使肿 瘤细 胞在短 时间 内死 亡 。 最 相关临 床研究结 果表 明 , 替 伊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09-28T16:41:02.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潘文李豫黄天文雷宇[导读] 注意输液方法,即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③控制滴注速度,以≤40滴/min为宜。

潘文李豫黄天文雷宇(广西肿瘤医院临床药学科 530021)【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46-02 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和麦冬经超滤法和水醇法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皂甙、麦冬黄酮、微量人参多糖及麦冬多糖。

处方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而安神之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两药合用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效,是目前最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

主要适用于各种休克,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及微循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疾病[1-2]。

对各种癌症病例,配合应用化疗、放疗则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随着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收集了国内自2000—2011年来,各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并加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和研究参麦注射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有效参考。

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不同,发生ADR的比例也不同。

从年龄的分布看,大多数的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占78.82%[3]。

有学者[4]经分析认为中老年患者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73.47%),这可能因为中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从而使用该药的机会增大,再加上各种器官生理功能下降,对各种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降低所致。

此外,肿瘤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故该年龄段的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的频率增大。

提示临床重点观察该类特殊人群使用该药时的临床反应。

从统计数据来看,男女比例为1:1.41,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体现在各年龄组中。

这个比例与中药ADR发生人群分布的1:1.41相符合[5]。

在统计病例中,原患疾病是乳腺癌或者术后用于增强免疫的女性较多,另外也可能与女性对该类微粒的敏感性较高有关。

这个调查结果与大多数分析资料相符合[6]。

与这可能与女性的自身生理特点及用药频率高、用药范围大有关。

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参麦注射液引起的ADR可发生在治疗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可以在用药过程中立即发生,也可以在用药后发生,但各时间段的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占大多数,两者比例为1.88:1[7]。

研究表明[8],0.5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74%,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

一般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是其中最严重的表现,且发生率高,严重程度不亚于其他易致过敏药物。

部分肿瘤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后机体耐受力下降,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应用参麦注射液后过敏反应发生率升高,包括休克、生命体征下降等。

因此,医护人员临床使用时应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密切注意用药过程中前30min以内的临床反应,出现情况适时对症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这也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其他中药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9]等致ADR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前30min资料相符。

3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的分布参麦注射液可以有3种不同给药途径,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静脉滴注中发生ADR占绝大部分,其次是肌肉注射,第三位是静脉推注。

这可能与临床静脉滴注应用较多有关。

静脉给药时抗体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性、结合程度比其他给药途径严重[10]。

由于参麦注射液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易受溶剂性质、PH条件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及选择稀释溶媒时应该按说明书的溶媒,慎重考虑溶媒的安全性[11]。

临床实践中也证实,混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避免多种中药注射剂混合使用以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12]。

4 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参麦注射液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13-15]和输液反应,研究显示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亦复杂多样,主要类型按照发生率依次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胸闷;神经系统以头晕为常见;呼吸系统以呼吸困难、气促、呃逆为常见;全身性反应以发热较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用药1min~1d时出现皮疹、瘙痒、血压降低等过敏样休克,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头痛、发热、感冒症状等。

其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部分患者特异性过敏体质有关。

另外,参麦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成分较为复杂,在提取过程中往往有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以提纯,这些物质作为抗原直接入血,易引起变态反应[16]。

有资料显示[17],355例中药注射剂的ADR涉及29种药品,其中参麦注射液的ADR发生率较高,排在第4位,故使用该药时要注意。

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仅次于过敏反应,占21.54%,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等。

使用人参不对症时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如体温升高、皮疹、头痛等,过量使用还可致心悸、失眠、血压升高等。

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参麦注射液的适应症,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能超剂量和超适应症给药。

5 作用机制5.1个体因素不同的个体在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尤其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8]。

中药制剂稳定性差,再加上患者体质差,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也会增高。

有研究资料显示[3],既往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产生过敏反应,既往无过敏史患者使用时也可发生过敏反应,而且几率也比前者大,说明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过敏史无关,提示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用药史,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等信息,有利于减少ADR的发生。

5.2药物因素参麦注射液的质量好坏也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实影响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材料因素和生产因素。

原材料因素包括:使用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方法等。

参麦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含有多糖等大分子物质[19]。

加工提取不纯,现行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未作不溶性微粒检测规定。

故制备中产生的杂质及微粒去除如何对临床使用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有直接影响。

其次,参麦注射液的附加剂中包括聚山梨酯80、亚硫酸氢钠。

聚山梨酯80是中药注射剂的常用增溶剂。

过去认为吐温80在制剂中只起到赋形剂的作用,但随着近年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吐温80具有一定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并且与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20-22]。

用量较大时可能产生急性超敏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等。

研究表明,鱼腥草类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多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增溶剂聚山梨酯80密切相关。

因参麦注射液临床用量较大,聚山梨酯80的累积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

生产企业应寻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或具有专属性的、更安全的增溶剂。

另外,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和肿瘤化疗中,但出现不良反应也较多,可能与红参具有增强心脏自律性,提高心肌兴奋性和收缩性并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诱发心律失常有关[23]。

5.3人为因素临床研究显示中药注射液不宜与抗菌药物混合输入,因为混合配伍后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PH值改变、澄明度改变、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在临床使用应尽量单独使用或两种药物不在同一输液瓶中使用[24]。

中药注射液因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液本身就由多种成分组成,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难以预测,因此配伍需特别谨慎。

参麦注射液药品质量标准PH规定为5.0-6.5,其药品说明书建议,临床使用时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5-5.5)做溶媒,因此将参麦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后,PH值和溶媒均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参麦注射液的部分成分和微粒也发生变化,而部分微粒在体内不能代谢,也易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对比参麦注射液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3种输液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建议临床配伍应用时应选择与参麦注射液PH较近的输液[25]。

基于参麦注射液使用的安全因素考虑,建议我们医务人员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6]:①医生应严格使用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溶媒,并注意药液的浓度,不能随意加大给药剂量;②注意输液方法,即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③控制滴注速度,以≤40滴/min为宜。

6 结束语为减少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对参麦注射液应用的监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不盲目扩大适应症。

对于参麦注射液可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引起重视。

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人使用更应密切注意监测ADR,特别是用药过程中前30min。

临床上使用参麦注射液应尽量单独使用,不与其它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在同一输液病中使用。

与此同时,生产厂家应注重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提纯技术,尽量减少吐温80的含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1]Li JS,Wang HF,Li SY,Yu XQ,Wang ZW.Shenmai injection for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1,17(7):579-87.[2]Wang L,Wang W,Zhao X,Jin L,Bai Y,Yao H,Zhuo Q,Lin L.Effect of Shenmai Injectio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n Pulmonary Dysfunction After Tourniquet-Induced Limb Ischemia-Reperfusion[J].Trauma.2011,17(3):478-479.[3]黎颖然,潘泰先.170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0):623-625[4]王书杰,王丽萍,李慧,98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06,15(9):51-52[5]李东,王玉荣.689份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C].全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78[6]曹永红,钟杰璋.5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15(2):31-33[7]屈靖,汪海孙,黄萍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8]黄贵平,王彬彬.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原因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401-403[9]曾聪彦,梅全喜.34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0):1574[10]唐志华,曹国建,蒋英.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9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3,22(3):189[11]尹梅,程平.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微粒变化考察[J].中成药,2000,22(4):309[12]刘艳辉,张怀琴,陈至红.常用中药注射剂及其配伍变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9):1106[13]陈燕华,徐晋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4[14]韩桂君.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21[15]戴海东.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1):46[16]Yang L,Xu SJ,Wu ZF,Liu YM,Zeng X.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Rg(1) in human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following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Shenmai" injection[J].Phytother Res,2009,23(1):65-71.[17]李丽,刘日升,周祥福,等.3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04,13(3):61[18]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19]Hai jiang Z,Yong jiang W,YiYu C.Analysis of "SHENMAI" injection by HPLC/MS/MS[J].Pharm Biomed Anal,2003,31(1):175-83.[20]谭瑾,宋民宪,傅超美.中药注射剂标准中辅料的使用及含量测定指标的统计[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3):376-7[21]权国勋,汪祥.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6例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9):879-9[22]吴毅,金少鸿.药用辅料吐温80的药理、药动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08,22(8),:717-20[23]吕丽荣,杨永芳,王爱蓉.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J].四川肿瘤防治,2002,15(1):62[24]卢海儒,文友民.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1-72[25]景艳萍,王扶,崔俊凤.参麦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J].齐鲁药事,2006,25(1):47[26]张艺,吕全胜.中药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J].医药导报,2003,22(9):664-6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