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强度的影响曲线图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研究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是影响建筑物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极限值。

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砂石比、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温度升高时会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此外,高温还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发生热膨胀,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内部应力,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2.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呈现出倒U型,即温度升高会使混凝土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这是因为,当温度较低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凝结,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蒸发,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得更加疏松,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3.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通常采用试件的方式来研究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例如,在温度为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40MPa左右;而在温度为6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只有20MPa左右,降低了一半以上。

四、影响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关系的其他因素除了温度外,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砂石比、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五、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应用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混凝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夏季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

夏季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

夏季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夏季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是指夏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增长的变化曲线。

夏季施工由于高温、高湿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首先,夏季混凝土施工的气温较高,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高温促进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使得水泥浆体更快形成硬化的固体骨架,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因此,在夏季施工中可以更快地得到所需的承载力。

其次,夏季炎热的天气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失水,进而导致强度增长过快。

失水过早使得混凝土内部水分供应不足,使得水泥水化反应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强度。

因此,在夏季施工中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湿润环境,有效避免强度增长过快的问题。

此外,夏季施工还需要注意施工时间的选择。

由于高温天气会使得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缩短,施工时间过长会导致早期凝结,使得混凝土难以均匀浇筑和整平。

因此,在夏季施工中应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施工,以避免高温天气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最后,夏季施工中需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夏季天气炎热,混凝土易出现温度裂缝和收缩缝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应根据施工环境和要求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抗裂剂和缩减剂的使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收缩性。

综上所述,夏季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是一个描述夏季施工中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在夏季施工中,要充分利用高温的有利条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合理选择施工时间,调整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避免强度增长过快和出现质量问题。

只有做到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才能保证夏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全文)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全文)

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全文)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对于结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二: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2.1 温度对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影响2.1.1 温度对水化反应速率的影响2.1.2 温度对水化产物的形态与结构的影响2.2 温度对混凝土龄期强度的影响2.2.1 温度对塑性变形的影响2.2.2 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三:养护温度的选择与控制3.1 最佳养护温度的确定3.2 养护温度控制的方法四: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4.1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验研究4.2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案例分析五:结论通过对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率、塑性变形和弹性模量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养护温度并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提高混凝土强度。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实验数据、图表和相关照片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强度:指混凝土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下的抗压性能。

2. 养护温度:指对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加热或降温,以控制其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

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对于结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度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二: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2.1 温度对混凝土水化反应的影响2.1.1 温度对水化反应速率的影响2.1.2 温度对水化产物的形态与结构的影响2.2 温度对混凝土龄期强度的影响2.2.1 温度对塑性变形的影响2.2.2 温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三:养护温度的选择与控制3.1 最佳养护温度的确定3.2 养护温度控制的方法四: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4.1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实验研究4.2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案例分析五:结论通过对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养护温度对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率、塑性变形和弹性模量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

建筑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我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混凝土强度估算方法,不过好像并无具体参考的东西!1、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不掺外加剂在50℃以下正温养护和掺外加剂在30℃以下正温养护的混凝土,亦可用于掺防冻剂的负温混凝土。

本法适用于估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值60%以内的强度值。

2、前提条件使用本法估算混凝土强度,需要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制作不少于 5 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1、2、3、 7、28d的强度值。

使用本法同时需取的现场养护混凝土的温度实测资料(温度、时间)。

3、用估算法估算混凝土强度的步骤:1)用标准养护试件 1~7d龄期强度数据,经回归分析拟合成下列形式曲线方程:f=aeb/D(1)式中 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N/mm2);D——混凝土养护龄期( d);a、b ——参数。

2)根据现场实测混凝土养护温度资料,用下式计算已达到的等效龄期(相当于20℃标准养护的时间)。

t=Σα T·(tT2)式中 t——等效龄期( d);α T——温度为 T℃时的等效系数,按下表使用;tT——温度为 T℃的持续时间( h)。

3)以等效龄期 t代替 D带入公式( 1)可算出强度。

等效系数温度等效温度系数温度等效温度系数温度等效温度系数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3.163.072.972.882.802.712.622.542.462.382.302.222.142.071.991.921.851.781.711.651.581.52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1.451.391.331.271.221.161.111.051.000.950.910.860.810.770.730.680.640.610.570.530.500.466 0.430.400.370.350.320.300.270.250.230.210.200.180.160.150.140.13543211-2-3-4-5-6-7-8-9-10-11-12-13-140.120.110.110.100.100.0987 -152一、普通混凝土达到 1.2N/mm强度所需龄期参考对照表外界水泥品种混凝土期限外界水泥品种及混凝土期限温度℃及强度等强度等 (h) 温度℃强度等级强度等级(h)级级C15 48 C15 24 1-5℃普通 42.510-15℃普通 42.5C20 C15 4460C20C1520321-5℃矿渣 32.5 10-15℃矿渣 32.5C20 C15 5032C20C152420以下5-10℃普通 42.5 15℃以上普通 42.5C20 C15 2840C20C1520以下205-10 15℃矿渣 32.5 以上矿渣 32.5C20 32 C20 20 注:水灰比 :采用普通水泥为 0.65-0.8;采用矿渣水泥为 0.56-0.68。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

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龄期增长曲线图我在论坛上看到一个混凝土强度估算方法,不过好像并无具体参考的东西!1、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不掺外加剂在50℃以下正温养护和掺外加剂在30℃以下正温养护的混凝土,亦可用于掺防冻剂的负温混凝土。

本法适用于估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值60%以内的强度值。

2、前提条件使用本法估算混凝土强度,需要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制作不少于5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1、2、3、7、28d的强度值。

使用本法同时需取的现场养护混凝土的温度实测资料(温度、时间)。

3、用估算法估算混凝土强度的步骤:1)用标准养护试件1~7d龄期强度数据,经回归分析拟合成下列形式曲线方程:f=aeb/D (1)式中f——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N/mm2);D——混凝土养护龄期(d);a、b——参数。

2)根据现场实测混凝土养护温度资料,用下式计算已达到的等效龄期(相当于20℃标准养护的时间)。

t=ΣαT·tT(2)式中t——等效龄期(d);αT——温度为T℃时的等效系数,按下表使用;tT——温度为T℃的持续时间(h)。

3)以等效龄期t代替D带入公式(1)可算出强度。

等效系数αT温度等效温度系数αT温度等效温度系数αT温度等效温度系数αT 50 3.16 28 1.45 6 0.4349 3.07 27 1.39 5 0.4048 2.97 26 1.33 4 0.3747 2.88 25 1.27 3 0.3546 2.80 24 1.22 2 0.3245 2.71 23 1.16 1 0.3044 2.62 22 1.11 0 0.2743 2.54 21 1.05 1 0.2542 2.46 20 1.00 -2 0.2341 2.38 19 0.95 -3 0.2140 2.30 18 0.91 -4 0.2039 2.22 17 0.86 -5 0.1838 2.14 16 0.81 -6 0.1637 2.07 15 0.77 -7 0.1536 1.99 14 0.73 -8 0.1435 1.92 13 0.68 -9 0.1334 1.85 12 0.64 -10 0.1233 1.78 11 0.61 -11 0.1132 1.71 10 0.57 -12 0.1131 1.65 9 0.53 -13 0.1030 1.58 8 0.50 -14 0.1029 1.52 7 0.46 -15 0.09一、普通混凝土达到1.2N/mm2强度所需龄期参考对照表注:水灰比:采用普通水泥为0.65-0.8;采用矿渣水泥为0.56-0.68。

混泥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汇总

混泥土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汇总

22-5-4 混凝土强度估算1.在冬期施工中,需要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情况。

例如当采用蓄热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冷却至0℃前是否已达到抗冻临界强度;当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时,在停止加热前混凝土是否已达到预定的强度;当采用综合养护时,混凝土的预养时间是否足够等。

在施工现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做抗压强度试验,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所做试件很难与结构物保持相同的温度,因此代表性较差。

又由于模板未拆,也不能使用任何非破损方法进行测试。

因此,运用计算的方法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估计或预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2.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在各种养护温度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22-22和图22-23。

图22-22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图22-23 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3.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在各种养护温度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22-24和图22-25。

图22-24 用普通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图22-25 用矿渣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4.采用负温混凝土工艺,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适量防冻剂的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22-26和图22-27。

图22-26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图22-27 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5.当混凝土的养护温度为一变量时,混凝土的强度可用成熟度的方法来估算。

其原理是: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时间下养护,只在成熟度相等,其强度大致相同。

计算方法如下:(1)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不掺外加剂在50℃以下正温养护和掺外加剂在30℃以下正温养护的混凝土,亦可用于掺防冻剂的负温混凝土。

本法适用于估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值60%以内的强度值。

(2)前提条件使用本法估算混凝土强度,需要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制作不少于5组混凝土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得出1、2、3、7、28d 的强度值。

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

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

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是指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一般而言,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升温阶段:混凝土从浇筑之后开始不断升温,此时混凝土温度快速上升,一般持续时间约为3-5小时。

2. 稳定升温阶段:混凝土温度进入稳定升温阶段,此时温度上升速度逐渐减缓,温度逐渐趋于平稳,一般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左右。

3. 下降阶段:混凝土温度到达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此时混凝土温度变化较慢,一般持续时间约为24-48小时。

4. 平衡阶段:混凝土温度下降到与外界温度相当时,混凝土温度变化停止,温度趋于平衡,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也逐渐增加。

在冬季施工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混凝土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不低于5℃。

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

2.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下降速
度,保证混凝土在早期阶段充分凝固。

3. 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总之,冬季施工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是指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深入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混凝土温度曲线搞好混凝土冬季施工

利用混凝土温度曲线搞好混凝土冬季施工
法施工成熟度控制养护规程.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了 馄凝土的养护 温度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做好下列几个关键部位的 工作, 掌握好下列几个温度的变化情况便能做 好混凝上的冬季施工。这几个温度是( 1 混凝 ) 土搅拌温度、 混凝土运输温度、 混凝土出 (2 ) (3 ) 罐温度、 混凝土人模温度、 (4 ) (5)混凝土终凝温 度、 混凝土养护温度。 (6 )
5 混凝土的终凝温度
混凝土的终凝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 关系。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也对混凝土的终凝 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越长其
水土和浆液倒流人管道内。每只中 继间上安 装10 个、每个顶力为30 的千斤顶, 顶 t 千斤 沿圆 周均匀布置。千斤顶的行程为28cm, 用 扁铁制成的紧固件将其固定在前壳体上。钢 壳体结构进行精加工, 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 发生变形。中继间壳体外径与管节外径相
工 程 技 术
6 C 汇限芝 & TE O 利口 Oe Y 扣「 刁 0冬季施工
周夕生 周吉国 (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 02 1 )
摘 要: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结构施工时, 混凝土的防冻 杭冻是冬季 施工中 的难点和重点, 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在已 有许多 施工方法能够
同, 可减少土体扰动、地面沉降和顶进阻
力。当管道顶通以后, 拆除千斤顶及各种辅 件, 外壳与管节内壁之间的间隙用细石混凝土
填充。
3, 其 5 他技术措施
在顶管施工中, 还重点加强了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如顶管施工前, 对照已有资料查清 施工区域的管线分布,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 保证通讯、电力、上水、排水、煤气等其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最低温度, 此时只要保 证混凝土的温度不低于其抗冻临界温度, 混凝 土在采取适当 养护措施后其温度将有一个回 拌温度。 升的过程。混凝土的终凝温度是混凝土后期 养护温度的关键, 终凝温度越高养护温度将提 2 混凝土的运输温度 其强度增长将越快, 到达临界强度 混凝土运输使用混凝土峨车进行运轴, 运 高得越快, 的时间将缩短, 施工周期将相应缩短提高工作 输时对混凝土堵车用保温皮革包裹, 混凝土在 运输路途中, 混凝土罐将不停的搅拌, 混凝土 效率。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控制混凝土温度 的关键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要做 在搅拌过程中其温度不会有较大的下降。 到合理安排、 精心组织、 使混凝土在尽可能短 的时间内完成, 从而提高混凝 上 的温度。 3 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混凝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以后要及时浇筑混 加 凝土, 确保混凝土的出罐温度不底于 1 ℃, 5 同 土的冬季施工时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掌握最佳时 时对混凝土出罐现场用塑料彩条布进行围挡, 强对混凝土几个关键过程的控制, 机对混凝土进行覆盖, 是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冬 使寒风不得进人混凝 仁 输送泵周围, 通过这些 措施混凝土在输送泵周围的温度降低将得到 季施工质量。 一定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式结构拆模时所需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0 3 7 14 21 28龄期二、自然养护条件下不同温度与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参考百分率(%)水泥品种和强度硬化龄期/d混凝土硬化时的平均温度/℃1 5 10 15 20 25 30 3532.5级普通水泥2 --19 25 30 35 40 453 14 20 25 32 37 43 48 52 5 24 30 36 44 50 57 63 66 7 32 40 46 54 62 68 73 76 10 42 50 58 66 74 78 82 86 15 52 63 71 80 88 ---28 68 78 86 94 100 ---32.5级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2 ---15 18 24 30 353 --11 17 22 26 32 38 5 12 17 22 28 34 39 44 52 7 18 24 32 38 45 50 55 63 10 25 34 44 52 58 63 67 75 15 32 46 57 67 74 80 86 92 28 48 64 83 92 100 ---注:本表自然养护指在露天温度(+5℃以上)条件下,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浇水养护或在结构平面上使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强度正常发展的养护工艺。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下料长度:是按钢筋弯曲后的中心线长度来计算的,因为弯曲后该长度不会发生变化。

外包标注:简图尽寸或设计图中注明的尺寸不包括端头弯钩长度,它是根据构件尺寸、钢筋形状及保护层的厚度等按外包尺寸进行标注的,他有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具体见下图。

弯曲量度差:钢筋弯曲时,其外壁伸长,壁缩短,而中心线长度并不改变,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是按中心线的长度计算的。

显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我们称之为“量度差值”。

弯钩增加长度:当使用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时,有可能外包标注的长度没有弯钩按中心线长度增加的大,这样就存在一个实际下料长度和外包标注之间的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下料时应按外包标注所增加的长度,具体右图。

如上图90度弯钩,当按如下两种外包标注时其弯钩的计算方法不同如果外包尺寸只标注L,那么就存在一个弯钩增加长度,即实际下料长度应是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也就是钢筋垂直弯曲部分长度AB,加上90圆弧长度,再加上底部除圆弧部分的长度S,大于外包标注尺寸L,即AB+R+S与L的差值就是弯钩的增加长度。

如果外包尺寸标注L,L1,则这时的实际下料长度AB+R+S明显小于外包标注长度L1+L,这时L1+L与AB+R+S的差值就为弯曲量度差。

总结: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标注,需要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当90弯钩按第二种方法标注时,其下料长度为外包尺寸之和减去弯曲量度差,若按第一种方法标注时,则下料长度为外包之寸加上弯钩增加长度。

因此不同的外包标注方法就会存在不同的钢筋下料计算方法。

弯曲量度差的计算以下以弯心直径D=2.5d为例进行讲解弯曲90度时的弯曲量度差(其外包标注方法如上图,同时标注L和L1)外包尺寸:2(D/2+d)=2(2.5d/2+d)=4.5d中心线尺寸:(D+d)π/4=(2.5d+d)π/4=2.75d量度差:4.5d-2.75d=1.75d弯曲45度时的弯曲量度差(外包标注如下图,同时标注L和L1)外包尺寸:2(D/2+d)tg(45/2)=(2.5d+2d)tg22.5=4.5d*0.414=1.86d中心线尺寸:(D+d)π45/360=3.5dπ*0.125=1.37d量度差:1.86d-1.37d=0.49d对于弯曲量度差的计算,因为存在争议,对于135度和180的情况就不计算了,具体数值可参考标准弯钩增加长度的计算(以上图180度,外包只标注L,弯钩平直部分L1取3d 为例进行讲解)如上图,弯钩180度,外包只标注L,其弯钩增加长度计算如下钢筋中心线长度为:Z=3d+(D+d)π/ 2+S=3d+(2.5d+d)π/ 2+S=3d+3.5d π/ 2+S=3d+5.5d+S=8.5d+S外包标注长度为L=S+D/2+d=S+2.5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8.5d+S-(S+2.25d)=6.25d对于弯钩90度的弯钩增加长度,注意外包尺寸只能标注底部平直段部分L(图见上面弯90度)钢筋中心线长度Z=S+L1+(D+d)π/4=S+L1+(2.5d+d)π/4=S+L1+3.5dπ/4=S+L1+2.25d=S+3d+2.25d=S+5.25d外包标注长度为:L=S+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S+5.25-(S+2.25d)=3d弯钩135度的弯钩增加长度,外包只标注底部平直部分L(图见上面弯135度的情况)钢筋中心线长度:Z=S+3d+(D+d)135π/ 360=S+3d+(2.5d+d)π*0.375=S+3d+4.11d=S+7.11d外包标注长度:L=S+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S+7.11d-(S+2.25d)=4.86d≈4.9d弯钩增加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看弯心直径和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计算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三、弯钩长度的计算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

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

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1、尽管我们对这个名词可能不了解,但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应用它。

例如上面所说的180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本来是3d,而计算时取6.25d;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而计算时取11.9d。

2、当我们知道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以后就可以根据预算长度计算下料长度了:如下图:梁截面尺寸a=300、b=500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L1=(a-25*2+b-25*2)*2+(2*11.9+8)d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

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L2=(a-25*2+b-25*2)*2+(2*11.9+8)d-3*1.75d=2A+2B+26.8d弯曲量度差的计算以下以弯心直径D=2.5d为例进行讲解弯曲90度时的弯曲量度差(其外包标注方法如上图,同时标注L和L1)外包尺寸:2(D/2+d)=2(2.5d/2+d)=4.5d中心线尺寸:(D+d)π/4=(2.5d+d)π/4=2.75d量度差:4.5d-2.75d=1.75d弯曲45度时的弯曲量度差(外包标注如下图,同时标注L和L1)外包尺寸:2(D/2+d)tg(45/2)=(2.5d+2d)tg22.5=4.5d*0.414=1.86d中心线尺寸:(D+d)π45/360=3.5dπ*0.125=1.37d量度差:1.86d-1.37d=0.49d对于弯曲量度差的计算,因为存在争议,对于135度和180的情况就不计算了,具体数值可参考标准弯钩增加长度的计算(以图180度,外包只标注L,弯钩平直部分L1取3d为例进行讲解)如上图,弯钩180度,外包只标注L,其弯钩增加长度计算如下钢筋中心线长度为:Z=3d+(D+d)π/ 2+S=3d+(2.5d+d)π/ 2+S=3d+3.5d π/ 2+S=3d+5.5d+S=8.5d+S外包标注长度为L=S+D/2+d=S+2.5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8.5d+S-(S+2.25d)=6.25d对于弯钩90度的弯钩增加长度,注意外包尺寸只能标注底部平直段部分L(图见上面弯90度)钢筋中心线长度Z=S+L1+(D+d)π/4=S+L1+(2.5d+d)π/4=S+L1+3.5dπ/4=S+L1+2.25d=S+3d+2.25d=S+5.25d外包标注长度为:L=S+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S+5.25-(S+2.25d)=3d弯钩135度的弯钩增加长度,外包只标注底部平直部分L(图见上面弯135度的情况)钢筋中心线长度:Z=S+3d+(D+d)135π/ 360=S+3d+(2.5d+d)π*0.375=S+3d+4.11d=S+7.11d外包标注长度:L=S+D/2+d=S+2.25d弯钩增加长度为:Z-L=S+7.11d-(S+2.25d)=4.86d≈4.9d弯钩增加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看弯心直径和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标准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