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三模语文试卷
2015长春第三次模语文试题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质量监测(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15届高三文科语文三诊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5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zhē/shé,yōnɡ/yònɡ,mǒ/mò,láng。
B.qiān/jiān,qínɡ/chè,xuē/xiāo,jiān/jiàn。
C.quàn/juàn,gù/kù,lòu/lù,chénɡ。
D.léng/líng,guàn,jīn/jìn,qǔ∕jǔ)2.C(A.犄角之势——掎角之势,B.叉路——岔路,D.亲合力——亲和力)3.A(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
坦然:形容心理平静,没有顾虑。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拭目以待:形容急切地想看到所期望的事物或等待某事物发生;翘首以待:形容等待得急切)4.B(A.(搭配不当,可在“竞争”后加“日益激烈”。
C.语意重复,“蝉联”的词义是“连续”,应去掉“连续”或将“蝉联”改为“占据”。
D.成分残缺,应在“十万元税收”前加“获得”)5.B(A项表述缺少限制,原文为“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
C项张冠李戴,该项表述的是“印刷时代”的特点。
D项无中生有,“而是相反”原文中没有相关信息)6.A(不合文意,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原文为“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7.C(“全面取代”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也无相关信息)8.C(转:改任)9.D (A.第一个“其”为代词,可译为“他们”;第二个“其”为语气副词,表婉商,可译为“还是”。
B.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C.第一个“且”为连词,可译为“况且”;第二个“且”为副词,可译为“将要”。
D.均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10.(8分)(1)(4分)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2015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原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拾(zhí) 擘画(bî) 田塍篱角(chãng) 玲珑剔透(tì)B(颓圮(pǐ) 锁钥(yuâ) 风尘仆仆(pú) 黥(qíng)刑C(媾(gîu)和翘(qiáo)楚如履薄(bï)冰铩羽而归(shà)D(锃(zâng)亮洗涮(shuā) 封妻荫(yìn)子负隅(yú)顽抗【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所选词条有形似字,有多音字,以形声字居多,课内外相结合。
“剔”考查声调的,属难度较大的。
【原创】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感染爱滋病病毒后,开始并不感觉自己有病,血清也检测不出,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B(本市将逐步建立以基金、贴息等金融手段支持研发和产业化的财政支持机制,财政对项目的资助简单地直接拔款。
C(李萍在借条的借款人落款处,除自己签名并按捺手印外,代年逾八旬且文盲的母亲陈丽签名,并由陈丽按捺手印。
D(今年艺考不少高校更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考题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不少半路出家的艺考生叫苦不迭。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应用性强。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原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对待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他们,他们是无可救药的,所以你的忍耐也((((不是长久之计。
2015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卷轴(zhóu)提挈(qiè)卡(qiǎ)脖子鞭辟(bì)入里B.下榻(tà)逮(dài)捕紫禁(jīn)城曲高和(hè)寡C.缜(zhěn)密惭怍(zuò)创(chuānɡ)可贴摇头晃(huǎn ɡ)脑D.谮(zèn)言酩酊(dǐnɡ)着(zhuó)眼点瑕瑜互见(jiàn)【答案解析】D(A.辟pìB.禁jìnC.晃huà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对于突然爆发的事件,双方紧急蹉商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对于一些媒体的质疑,都应缄口不理,免得出现纰漏。
B.代表团饶有兴味地观摹了这条贯串中国南北的高铁大动脉的模型,对该公司不墨守成规的设计创意都赞口不绝。
C.各部门治理雾霾要统一协调,不能自行其是,当然环保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特别是要关停那些有辐射物质污染的企业。
D.有的人先拟提纲,写起来文思如泉,一气呵成;有的人搜肠剐肚,一筹莫展,写成后会让人读了如堕五里云雾之中。
【答案解析】C(A.蹉—磋B.摹—摩D.剐—刮)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位著名的诗人,因为身患疾病,在读高一时就辍学赋闲在家多年,他坚持写诗10多年后,最近在网络上一鸣惊人。
B.基于杭州市免费开放西湖景区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的显著业绩,我市正研究优化旅游景点免收门票的有关工作。
C.近年来,东山区政府管理高效,令行禁止,使得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本市在全省学习的样板区。
D.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绕梁遏云,传达给听众的是清晰明净、空旷悠远的境界,令每一个聆听的人都为之动情。
【答案解析】B(A.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B.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可以引为借鉴或经验教训的事。
2015高考三模 江苏省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通、扬州、泰州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分)《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巧妙的结合。
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对此人们一直▲。
A.达到溢于言表不置可否B.达到跃然纸上莫衷一是C.达成跃然纸上不置可否 D.达成溢于言表莫衷一是答案:B(“达到”的意思是“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项是(3分)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年前,“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答案: B(A项,“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项,“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f序的一项是(3分)A.新作出版,诚挚裕-4位方家斧正!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答案: A(“斧正”为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新作已出版无需修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赢,是为了▲ 。
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详解版.

2015届高三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详解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上大规模▲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
“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
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B.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
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
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
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
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演化:演变,变化发展。
查《现代汉语词典》,“暴发”有两重意思:(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比如:暴发户,指突然发财得势的人或人家。
又例如,“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没几年就暴发起来了。
”(二)指“突然发作”。
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例如:“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暴发时,被冲毁了。
”“大水退走后,又暴发了一场传染病。
”再说“爆发”。
查《现代汉语词典》,“爆发”有三个义项:(一)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多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例如:“这一带的火山正处于活跃期,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2015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四川高三语文

四川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条码粘贴在相应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规范、整洁地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不得折叠、损毁答题卡。
一、积累与应用(40分)语言文字应用(24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发酵(jiào)倾轧(yà)得鱼忘筌(quán)引吭(kàng)高歌B.粗糙(cāo)给(jǐ)予蛊(gǔ)惑人心令人咋(zã)C.缄(jiān)默龟(guī)裂提要钩玄(xuán)气喘吁吁(xū)D.契(qiâ)约熨(yù)帖吹毛求疵(cī)应(yìng)运而生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斑驳恬静荟萃一堂克不容缓B.姆指峻工器宇轩昂不负重望C.濒临牟取金壁辉煌严惩不贷D.重迭赈济渊远流长理屈词穷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B.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B. 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更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州高中2015年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旱涝.(lào)熏陶.(tāo)夹.(jiá)袄浑.(hún)水摸鱼B梵.(fàn)语迤.(yǐ)逦档.(dǎng)案间.(jiān)不容发C怔.(zhâng)住内蒙.(měng)芰.(jì)荷罪行累累..(lěi)D 叨.(tāo)扰花骨.(ɡū)朵的.(dī)士亘.(gâng)古不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报歉磨蹭撒手锏生杀予夺 B魁梧频律临界值胁肩谄笑C颠簸签署笑咪咪唉声叹气 D反馈煤炭亲和力归根结蒂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幽幽暗暗幽深娉娉婷婷摇曳 D斑斑驳驳幽深亭亭玉立挥动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据其方位和时代判断,这可能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它将一切沧桑包容在这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
C中国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让全世界消费者彻底改善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偏见,告别野蛮模仿、粗糙设计、粗放经营、恶性竞争。
D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
5.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B《呐喊》中有一群帮闲的人,他们既可以是帮凶,也可以是庸众。
如《药》里的“驼背五少爷”,《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明天》里的“蓝皮阿五”。
C《红楼梦》中宝黛两人都沉迷于《牡丹亭》中,这一情节无论是对宝黛二人叛逆性格的形成,还是对他们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想意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D《牲畜林》的作者是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代表作品有《寒冬夜行人》等。
牲畜林是一个充满和谐、充满生命力里的地方,正如诺亚方舟,带给人们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是战争胜利的原动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出现过。
伦理二字的使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
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之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
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
人类应该有所敬畏。
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
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6.下列关于“敬畏伦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敬畏伦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秦汉之际并大约在西汉初年被中国人广泛使用。
B.敬畏伦理是指人类自发形成的用来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C.敬畏伦理告诫人类有所不为,促使人类有所作为。
D.敬畏伦理中“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A.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B.敬畏感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C.敬畏感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当今一些人的敬畏感日趋淡漠。
D.对敬畏感的褒扬,不是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限制。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慎独就是在独处无人看见时,也要警示、规约自身的言行,谨慎不苟,这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B.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当今时代,有些人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只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就能建构成和谐社会。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1)龚自珍开国以降,奇杰之士,达节之民,挺瓌怪(2)之姿,躬淳古之行,生而魁于凡民,没而当祭于社者,不有文事,其无称乎?先啬陈君,厥.讳朝玉,字日璞完,江南某县人也。
幼有异禀,肤色黝漆,脐洼若臼,环腰有白文,其圆中.规,相人者言,是为玉带围,当奇异。
稍长,衎然(3)魁颀。
故其乡之人,尝已疑其神。
年十三,让产伯兄,鸿飞凤逝,去之无迹。
是时皇政熙清,后祗(4)效灵,海之君王,来献土壤,以福.吾黎元。
通州常孰间东地,望洋无极,潮退沙见,豁然划然亘二百里,君履其侧,四无居人,苍芒独览曰:“吾当屋于是!”率妻来迁,创草屋,斫木为耜,冶釜为犁,夫任半耦,妇任半耦,一耦之力,旬有五日,水咸者立甘,沙疏者立坚,沙肤窳者立厚。
秸苗既成,龟鱼大上,不封不爵,乐衎自保。
于是远近之民闻之,佥.曰:“神哉!”稚请于长,长请于老,莫不削薪以为之耜,投刀以为之犁,卖驴以求牛,怀穜稑,储瓶缶,絜大男,衽幼女,效君而归君,愿为海农,洋洋载道。
于是稚请于长,长请于老,老谒于正,正谒于吏,吏白于大吏,天子籍其地以为海门厅。
不十年,群姓益众,皆造瓦屋,坎烟起如海云。
国家岁入地丁漕米,累千近万,为江海大聚。
君生康熙某年,卒乾隆某年,年七十四。
妇刘,年九十。
君之屋于海也,几六十年,不蓄墨楮(5),结绳而治。
岁终,夫妇解绳之结以计事,事纤芥无忘失,寿考以为常。
君卒将百年,君之曾孙贡生奂,以经明闻于时;玄孙翰林院编修兆熊,餔禄于朝,乃召其乡之人而谋之曰:“始吾祖刈杀此土,以利后之人,生有奇异,如天之公侯。
今海门厅士姓,无吾陈氏旧且大,宜为祠祠吾祖。
”皆曰:“田父老之志也!”于是既为祠,奂、兆熊以状谒内阁中书龚自珍,请书于其祠之榜,又因以为乐石之文。
颂曰:生为功民,众疑以为神;没为功神,尚其福吾民。
琴瑟士女,以招君兮;豆觥明粢,以报君兮;文此乐石,以震耀君兮。
以大旌于海滨,且以劝田。
【注】(1)先啬:先农,因陈朝玉是开垦海门的创始者,故称之先啬。
(2)挺瓌( guī)怪;挺,特出;瓌怪,珍贵奇特。
(3)衎(kàn)然:刚直貌(4) 后祗(qí):土地之神(5)楮;一种树,可代指纸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啬陈君,厥.讳朝玉厥:其 B环腰有白文,其圆中.规中:符合C来献土壤,以福.吾黎元福:福分 D于是远近之民闻之,佥.曰:“神哉!”佥:全、都10.下面的内容全都表现当年开垦沙洲之艰苦卓绝的一项是( 3分 )①让产伯兄,鸿飞凤逝,去之无迹。
②斫木为耜,冶釜为犁,③夫任半耦,妇任半耦④投刀以为之犁,卖驴以求牛,⑤国家岁入地丁漕米,累千近万,为江海大聚。
⑥絜大男,衽幼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陈朝玉从小天赋不同常人,稍长大,个性刚直容貌魁梧,乡里人曾怀疑他是神人,十三岁时把家产让给兄长,自己离家远去!B 陈朝玉仅仅是一位筚路蓝缕、以处草莽的开垦者,既非达官又无封爵,龚自珍肯为这样的人物树碑立传,这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C陈朝玉夫妇一来到这海边沙洲就得到了这里四方居民的支持,他们的共同努力使这儿咸水变成淡水,松散的沙地变得坚实深厚起来。
D 文末的“颂”,点醒了本文的题旨。
“劝田”,即劝勉人勤于农事,“以大旌于海滨,且以劝田”的结语,,使这篇摇曳荡漾的碑文获得了一个精神凝聚点,可谓一篇之“神”。
12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