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研究——以上海青西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湿地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湿地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摘要:湿地修复工程设计方案旨在恢复和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和景观价值。
本方案通过综合分析湿地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和技术,包括地形塑造、水系调整与沟通、湿地生境营造、科普管护配套设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湿地打造成为集高品质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景观提升及科普宣教等功能。
1. 项目背景青浦区岑卜湿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岑卜村南部,总面积330.7亩。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面临着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青浦区岑卜湿地的生态功能,本项目旨在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2. 修复目标本工程设计的修复目标包括:- 恢复和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提高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提升湿地的景观价值,打造成为集高品质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科普宣教于一体的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 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3. 修复措施和技术本工程设计的修复措施和技术包括:(1) 水下微地形改造、塘埂改造等地形塑造:通过改造湿地的水下微地形和塘埂,重塑湿地肌理,为湿地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
(2) 新建引排水涵闸、一体化泵站等引排控制构筑物:调整和优化湿地水系,实现湿地的引排控制,保持湿地的适宜水位和水质。
(3) 水生植物恢复、陆域草本植被恢复、乔灌植被恢复,以及基底改良措施: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和陆域植被,营造丰富的湿地生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for 湿地生物。
(4) 科普管护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生态栈道、人行道、观景台等设施的建设,提供公众参观和体验湿地生态的场所,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4. 预期效果通过本工程设计的湿地修复措施和技术的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效果:- 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 湿地水质得到净化,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湿地景观价值得到提升,成为江南水乡特色湿地生态修复空间;- 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得到增强,湿地保护工作得到推动。
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案例

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的主要方面:
1. 水位控制:对于湿地来说,水位是非常关键的。
恢复湿地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好水位,保持水位的稳定,以满足湿地植物的生长需求。
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综合考虑湿地所在地的降雨、径流等因素,以实现有效的水位控制。
2. 植被恢复: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湿地的生态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恢复湿地时,需要根据湿地的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的配置。
同时,需要注意植被的恢复方式,尽可能地保护和利用原有的植被资源。
3. 土壤修复:土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恢复湿地时,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修复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这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如添加有机肥料、土壤改良剂等来实现。
4. 生境构建:生境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
在恢复湿地时,需要构建多样化的生境,以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如建造人工岛屿、种植障碍物等来实现。
5. 生态管理:生态管理是湿地恢复的重要保障。
在恢复湿地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
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工作中来。
总之,城市湿地的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地恢复和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及案例探究

一、湿地概念(一)什么是湿地湿地是存在于各类水域系统与陆地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种类繁多且分布十分广泛。
对湿地的定义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签署的旨在保护和合理运用全球湿地资源对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定义:“不问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二)湿地类型通常我们理解的湿地是位于河流、海域、湖泊周边的自然沼泽地,或是利用人工方法模仿出可供观赏、种植有典型湿地植物的景观园林。
而本文所指的湿地则包括了所有拥有水生环境的场地。
因此,湿地依据其不同的水生环境类型可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人工湿地。
(三)湿地景观设计理论关于湿地景观尚无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现有的理论大致可分为:1.基于生态恢复理论、基础生态理论、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恢复湿地公园设计,强调始终贯彻以湿地的生态恢复为核心,有效改善现有不良的生态循环,着重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交换,各个景观元素以完善生态过程为目的进行设计。
设计常以湿地水系的整治,当地林地的保育,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兴建等措施为主。
如美国永乐国家湿地公园,以改善水质、控制污染、野生动植物群落恢复等手段实现对湿地的修复。
2.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的湿地生态旅游设计,着重讨论湿地环境对于生态旅游的容纳量,以游客的景观感受为需求,利用湿地特有的景观形态及丰富的生物群落为游客创造多样的景观感受。
但由于湿地生态本身脆弱,外来的干扰很容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持湿地景观的持续性发展及控制游客容量是此类湿地设计需要改善之处。
3.基于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的前提下关注游人游憩空间及人群活动模式的湿地景观设计。
对游客行为模式的探讨涉及生态布局、场地空间、游憩形式、设施服务、科普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既需要游客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隔离、又需要尽可能满足游憩功能的需要,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循环的平衡。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_以上海西沙湿地为例_王思元

[文章编号]1001-3601(2009)07-0466-0148-02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以上海西沙湿地为例王思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结合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分析其水生植物、湿生植被等主要植被的构建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良措施。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Discu ssion on Pla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Wetlan d Park:Takin g Sh an ghai Xisha wetlan d as a caseWAN G S-i yuan(School of Gardens,Beij ing Forestry U niversity,Beij ing100083,China) Abstract:T he paper intr oduces the desig n met ho d of plant landscape in t he wetland par k,analyzes the adv ant age and weakness of main vegetat ion co nstr uction mo dels of hydro philic plant s and hyg ro phyt e,and puts fo rw ard the r elativ e improv ement measures in Shang hai Xisha wetland.Key words:wetland;w etland par k;plant arr ang ement;hydro philic plant;hy gr ophyte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城市周边的湿地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宝贵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将城市周边的湿地开发为湿地公园的方式方法逐渐被推广,而开发的程度以及所带来的效益却有很大的差距,良好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提升湿地的生态、经济效益,不良的开发反而会破坏湿地本身的生态结构,从而降低了其带给城市的各方面效益。
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一)

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一)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目标•保护和修复上海市湿地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提高上海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方案内容1.制定湿地保护修复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修复法规研究小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与相关部门合作,借鉴国内外相关湿地保护修复的经验,制定适用于上海市的政策法规。
2.建立湿地保护修复监测网络–构建湿地保护修复监测网络,覆盖全市主要湿地。
–利用现代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湿地的水质、水位、土壤状况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机构,负责湿地的日常保护、管理与监督。
–制定湿地保护修复计划,明确湿地划定、生态修复、巡护制度等各项管理细则。
4.提升湿地保护和修复技术水平–投入资金用于湿地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提高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湿地保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修复的认识和关注度。
–增加湿地保护修复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究湿地保护修复的最佳实践和技术。
–参与国际湿地保护修复会议和研讨会,学习借鉴国际湿地保护修复的成功经验。
预期成果•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政策法规完善,形成科学、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湿地保护修复监测网络全面建立,提供及时、准确的湿地监测数据。
•湿地保护与管理机构有效运行,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提升。
•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湿地的有效保护和修复。
•公众对湿地保护修复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大幅提高。
•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成果,为上海市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注意:此文章参考了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并根据Markdown格式编写,仅供参考。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明西岛沙湿地公园班级:姓名: 学号:老师:上 海 崇湿地公园案例分析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体现了“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生态思想,其中植物景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也尤其重要。
上海崇明西沙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保护为主的主体性公园,其保留了大部份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构建模式, 在保留层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不足,希翼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分析,对今后的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有更多的借鉴。
1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本质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者已退化的湿地, 通过人工总平面图恢复或者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 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份, 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兼具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体现“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
国内湿地公园的研究刚开始, 主要集中在湿地公园概念功能研究、生态湿地栖息地的修复、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人工湿地的水处理、景观价值的评价等,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 如杭州西溪湿地,镜湖国家湿地公园、香港湿地公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
2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 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 体现湿地文化。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如何开辟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 充分发挥湿地潜能, 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在对湿地进行开辟设计时, 应根据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 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 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 以蜿蜒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以至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基于水环境保护理念的湿地景观规划方法探讨——以上海西郊湿地为例

a S s e t e 1a s r d ngpo1Ut s e l s on r gn s O es a s s l t d WI 1 a m c1 m m ott a 1 1 g am m s 1 l t t b l h l t i Q I ,
p p r r s od sr ea po c e oweln n sa epa nn n e a e i eci p ra h st t d l dc p ln igu d r te t b a a
法 。即 从现 状 条 件 出 发 ,以水 环境 保 护
为 出发 点 ,规 划 设 计生 态沟 渠 、 面 流 表 人 工 湿 地 、潜 流 人 工 湿 地 、 高草 湿地 、
关键词 湿地 景现规划 水环境保护 上 海西郊湿地
We a di sens b ra h n h i t f n nWetr u ub n S a g a DOI 03 6 /i n17 —2 02 1 0 . :1.9 9 .s.6 33 9 . 0.2 2 js 0 0
W ETLAN D SCI CE & M ANA u 0 0
W e a dL n sa Pa nn n e te d a fW ae En i n na Poe t n l t n a d c [ ln igu d rh Ie o" tr vr me tl rtci  ̄ o o 7igW rln e tm u u b nS a g a sal a l s e a di W s n t n e S b ra h n h i lEx mpe a
3B ra fC m e e sv v lp n, nsr fWae eo re, i n 0 0 3 ue uo o prh n ieDe eo me tMiit o trR s ucs Bej g1 0 5 ; y i 4N t n l tr l ce c o n aino hn , ejn 0 5 ai a ua in eF u d t fC ia B i g 10 8 ) o Na S o i 0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规划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威胁,如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湿地面积的急剧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开垦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大量湿地被填埋、改造,导致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受损。
其次,湿地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湿地水体中的化学物质超标,影响了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再者,生物多样性下降也是湿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过度捕捞、狩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导致湿地中的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
二、保护修复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增加湿地面积,通过退耕还湿、湿地重建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湿地的范围。
2、改善湿地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湿地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3、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二)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扰。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湿地的特点和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措施,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
3、统筹规划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区域生态保护的整体框架,与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实现多规合一。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管理职责,加大对破坏湿地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严格的保护和管理,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植被修复规划——突出湿地特征。 植物规划以体现湿地景观的唯一性、自然演替性和保护植物多 样性为指导思想。由外围植被缓冲区、水陆群落交错区、水岸植被 恢复区、水生植物保育区、水森林群落核心区组成。尽量采用本地 乡土树种,以及能被更好地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 物种类。避免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竞争中失败而 灭绝。 外围植被缓冲区以抗逆性环境保护植物群落形成生态恢复区 与外界区域的隔离带,减少周围环境对湿地的影响。 水陆群落交错区恢复湿地的水文状况,通过植被的更替逐步恢 复湿地群落。 水岸植被恢复区以遵循保护物种多样性、再现自然的原则,根 据植物空间分布及对生境的不同要求,规划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 带、挺水植物带和陆生植物带,恢复生态水岸。 水生植物保育区为保证湖体自身的生态良性循环,湖泊湿地的 水生植物覆盖度不宜超过水面积的40%,并慎用某些繁殖迅速、侵 略性强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 水森林群落核心区通过保护利用现有池杉林,结合地形和水系 改造,丰富并扩展相应的生态植物群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营造特 色森林湿地景观,恢复湿地生态平衡。 5)N务设施规划——融合性、归属性。 在满足功能必要性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构筑物开发量。构筑物 的选址和布局与湿地的平坦地形相协调。避雨亭、展示牌等一般高 度不超过2m(避雨亭除外)。材料选择风格统一、易融于环境的天然 材料,如木材、石材、芦苇、芦竹等。从坚固的角度出发,选用钢材、 塑料等为间作材料。造型设计应贯彻生态节能的理念,既符合现代 审美要求,又可减少能源消耗。 6)活动组织规划——科研展示、科普互动。 围绕湿地景观的组成要素进行规划,使其主题化、生态化。例 如设置以湿地概况介绍、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水质监测试验为主的 科研展示活动:以动植物习性观察等为主的科学考察型活动:或以 展示湿地净化过程、识别了解湿地动植物等为主的认知活动:抑或 以湿地滨水景观体验、观鸟观鱼等为主的体验型活动。 活动规划开发的目的是在人类心灵上建立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与爱心,使公众拥有接受生态教育的机会。 7)多学科的资源规划——互助性、共生性。 适当引入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生态系统,通过鱼类进一步净 化水体,还原水的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居住环 境。同时,利用昆虫、鸟类、风力、流水等自然力量带来更丰富的植 物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青西湿地拟选址于以大莲湖为中心的典型湖泊沼泽区,黄浦江 水源地源流水域的核心位置。区域内河港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 布,林地良田遍布其间,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水域由自然水 系和人工湿地(鱼塘)组成,湿地类型包括淡水湖泊、沼泽、河网、浅 滩、鱼塘和水森林。目前,该湿地正面临湖体生态系统退化、特色物 种减少等问题。
刘晓嫣李轶伦
UU Xiao-yan.LI Yi-lun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和城乡人1"7的急剧增加,城市周边淡水湖泊湿地的破坏情况日益突出,导致部分湖泊
水质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这类失衡现象与城市发展及人们对宜居环境的向往产生了极大矛盾。通过对青西湿地环境
现状的分析,运用生态修复理念研究湿地的保护、修复与利用,并结合适宜性分析进行景观规划与项目开发,在实现湿地恢复、环境整
通过对大莲湖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水系进行沟通、调整。 提升湖泊湿地系统的净化和涵养功能,扩大湖泊湿地和水源涵养林 的面积,形成国际水平的淡水湖泊湿地示范区《图1)。
万方数据
图1湿地生态修复规划图
4生态修复后的湿地景观规划——以适宜性分析为指 导。通过保护、创造。增加环境和社会效益
生态修复后的湿地景观规划是以适宜性分析为指导的规 划,其注重总体探讨场地承载力(所谓场地承载力,即根据场地 资源的内在和固有性能以及其由于过去的改造和当前的管理 实践而具有的新性能…)。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不同使用方式 和开发量所需的成本,与其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适宜的景观规划方案。
4)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 壤肥力。
5)增加物种组成、恢复生物多样性,并适量运用“指示种”,根据其对环 境梯度的响应来反映不同修复阶段的情况。
6)恢复生态栖息地。通过恢复湖泊湿地、农田湿地、浅滩、水森林等湿 地类型,营造不同的生境,并通过引鸟等辅助措施,增加生物物种。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要求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相平衡,因此, 在充分考虑其生态合理性的同时,还应以保护利用、适度开发、公众参与 等要求,进行适地适量的景观统筹规划。
11t 2启动块生态修复概念性规划总图
万方数据Biblioteka 图3湿地景观示意效果图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设计,通过人工适度干预,巩固和促进湿地生 态景观的营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为人们提供生机盎然、多 样性的游憩空间(图2)。
湿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研究 ——以上海青西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Research on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W.fh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d of Oingxi Wetland of Shanghai as the Example
1)功能结构规划——严格保护,控制人为干扰。 在湿地景观规划过程中,人类的干扰应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影 响区域内,通过限制游人的数量和活动区域使动物拥有不受干扰的 栖息地”’。并围绕核心保护区域设置生态缓冲带和生态隔离带,防 止或降低噪声等人为污染对核心区的破坏程度。主要由入口管理 服务区、水上森林保育区、监测实验区、外围缓冲区、功能发展轴构 成。 2)交通组织规划——立体型复合路网。 由水上、路上、架空交通3部分结合而成。在入口服务区和水上 森林处设置水划船只停泊点,内部水域形成水上游览路线,并与大 莲湖水上游线衔接。路上交通由生态步道、生态小径、木栈道等构 成,尽可能利用原有村镇道路和田埂小路。在一些现状保留林区内 设置架空栈道,不破坏原有野生地被层。 3)水系规划——改善水网肌理,整理岸线,创造丰富生境。 通过人工疏导和岸线整理,将现状水系相互沟通,并加以清淤 处理,营造收放有致的水系空间,形成孤岛、沼泽、湖泊、滩涂等湿地 类型,创造垂直方向的景观丰富度。而驳岸处理中,充分考虑湿生 一沼生植物在不同水位下陆生、水生的两栖生境要求,有效利用由 于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变化效果。 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依次布置沉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 和挺水植物带,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 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同时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 富有生机的景观。在护坡处理上,从坡脚到坡项依次布置岸边湿地 带、草皮带和暴雨过滤系统带,有效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控制水体的含泥量8l(图3)。
经过研究分析,确定本景观规划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 衡、保护和发挥湿地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为基本点,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乡土动植物资源、
3.2 相应的技术措施 1)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环境。近期通过控制污染源、湖面清网、清淤除
藻、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提高水体流速等人工措施,增加水体自净、纳污 能力。
2研究对象的变化特征 湿地的生态修复是针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进行的,因而取
决于青西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 1)水质恶化。周边土地利用强度高,大量工、农业废水及生活污
水直接排入河道,重金属污染严重。鱼塘富营养化污染对区域内水 质影响较大。
2)生物多样性减少,现状植被覆盖率低。“截弯取直”致使水生动 物栖息困难,其密度与丰富度骤减。
3)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廊道连通性差。由于当地人口剧增,大量 围湖造塘,使得湖泊湿地面积急剧萎缩,出现了斑块状的农田、鱼塘 和村落。加之河道淤塞,水体流动性差,悬浮物数量增加。
3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及途径 作为上海的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稀缺资
源、保护生态敏感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刻不容缓。根据现状条件 的分析调查,确定本次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3.1 目标
治的同时,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景观系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生态修复;适宜性分析
文章编号:1 000—6664(2009)08—0075—04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08—27:修回日期:2009—07—23
Abstrad: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ising of urban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destrudion 0f fresh water Iake wetlands in city surrounding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resulting in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in some lakes and area redudion and fundianaI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Such imbalances are contradidious with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onging for comforlabl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Qingxi Wetland,the protedion,rest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etland is studied with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ception Through landscaping planning and proied development with suitability analysis,the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system in virtuous circ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ore realized while the wetland is restored and the environment iS renov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