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议书

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议书

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议书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我们提出了以下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湿地是地球上最生产力和最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湿地的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污染和洪涝灾害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2. 改善湿地水质,保障水资源安全;3. 减少洪涝灾害风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项目内容1. 湿地保护区划设通过对湿地进行保护区划设,明确湿地的保护范围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

2. 湿地生态修复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质改善、土壤修复等,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3. 湿地监测和评估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动员社区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项目实施方案1. 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节点和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人和具体实施步骤。

2. 确定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投入计划,制定项目预算,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

3. 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和人员配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五、项目预期效益1.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改善湿地水质,保障水资源安全,提高水环境质量。

3. 减少洪涝灾害风险,提高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4. 增强社区的环保意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项目风险和对策1. 技术风险: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某某湖生态修复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某某湖生态修复与湿地公园景观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某某湖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某某湖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原 因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近年来某某湖的生态变化和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某某湖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湿地公园建设对于 生态修复的意义: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建设对于 城市发展的意义: 提升城市形象,促 进旅游业发展
效益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 系,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织与分工:明确项目组织 架构,分配各成员职责
添加标题
进度安排:制定项目进度计 划,明确各阶段完成时间节

添加标题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 施,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安
全无事故
人力资源保 障:组建专 业的项目团 队,包括项 目经理、技 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等,确保项 目顺利实施。
湿地公园建设的具 体目标:恢复湿地 生态系统,提高水 质净化能力,增强 生态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建设的长 远目标: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推 动生态文明建设
改善某某湖生态环境,提高水 质和生态系统健康
提升某某湖湿地公园的景观品 质和游客体验
促进某某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
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的意识与参与度
节能减排措 施:推广节 能技术,减 少能源消耗, 降低碳排放
公众参与与 宣传教育: 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提 高公众环保 意识,鼓励 公众参与环 保行动
监测与评估: 建立环境监 测体系,定 期评估项目 实施效果, 及时调整环 保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的背景和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原则和目标 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实施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国家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国家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03 项目可行性分析
湿地生态现状评估
湿地资源情况: 包括湿地的分 布、面积、类 型等基本情况。
湿地生态功能 评估:评估湿 地的生态服务 功能,如净化 水源、调节气 候、保护生物
多样性等。
湿地环境质量 状况:检测湿 地的环境质量, 包括水质、土 壤、空气质量
等。
湿地生态恢复 的必要性:分 析当前湿地面 临的主要问题, 如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等, 提出生态恢复
息及时传递
风险管理:明 确项目实施过 程中可能出现 的风险及应对
措施
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
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人员培训:对项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明确信息反馈渠道: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收集项目进展情况、问题和建议
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定期召开项目会议,讨论项目进展、问题和建议,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确保 项目符合政策要求
06
项目效益评估与后续工 作安排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添加标题
效益评估: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添加标题
风险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添加标题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持续改进方向: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反馈,不断优化方案,提高项目效益。同时, 加强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广东某红树林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图文word精华版)

广东某红树林修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图文word精华版)

红树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1、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1.1工程简介 (4)1.2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1.2.1堤坝砌筑保护施工管理重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1.2.2桩基施工保护施工管理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1.2.3环境保护施工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6)1.2.4安全文明施工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9)2、施工总体部署、施工资源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 (13)2.1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13)2.1.1施工总体部署 (13)2.1.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18)2.2施工进度网络图或带关键线路的横道图及相关说明 (28)2.2.1施工进度网络图 (28)2.2.2带关键线路的横道图 (28)2.2.3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29)2.3主要机械设备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 (31)2.3.1主要机械设备需求计划表 (31)2.3.2用电功率统计 (32)2.3.3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34)2.4劳动力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 (35)2.4.1劳动力需求计划表 (35)2.4.2劳动力动态曲线 (38)2.4.3劳动力保证措施 (38)2.5周转材料需求计划表及相关说明 (39)2.5.1周转材料需求计划表 (39)2.5.2材料计划相关说明 (39)3、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40)3.1海堤砌筑 (40)3.1.1施工方案 (40)3.1.2施工方法 (43)3.1.3施工保证措施 (52)3.2过水涵闸 (54)3.2.1施工方案 (54)3.2.2施工方法 (57)3.2.3施工保证措施 (63)3.3绿化种植与养护 (64)3.3.1施工方案 (64)3.3.2施工方法 (66)3.3.3施工保证措施 (72)4、合理化建议 (73)4.1施工合理化建议 (73)4.2降低成本合理化建议 (74)。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

保护湿地建议书范文一、背景介绍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湿地保护意识1.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制作湿地保护宣传手册、海报等宣传材料,向公众传递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组织湿地保护主题的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认知。

三、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1. 建立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方案,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3.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四、加强湿地生态修复1.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和改善受损湿地生态系统。

2. 积极推动湿地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3. 加强湿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五、加强湿地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原则。

2. 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湿地资源的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

3. 建立湿地保护奖励机制,鼓励湿地保护者和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国际湿地保护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2. 参与国际湿地保护公约和协议,履行国际湿地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3.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湿地保护的经验和技术,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全球合作。

七、加大湿地保护投入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湿地保护的经费支持。

2.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湿地保护项目,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

3. 加强湿地保护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湿地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某某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某某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建议书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2018年4月项目名称:广州湿地典型生态系统恢复建设单位: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编制单位: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单位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风景园林)12320070002 工程咨询丙级证书编号工咨丙(建筑) 12320070002风景园林(甲级)证书编号A144013579项目负责:卢素娴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专业负责:江贝贝风景园林设计助理工程师审核:梁曦亮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审定:梁琳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江贝贝风景园林设计助理工程师梁伟怡风景园林设计师黄志豪造价助理工程师关于咨询意见的回应1、第一章总论补充项目主要数据与指标表。

回复:已补充,详见1.1.1章节。

2、建议补充项目场地红树现状图片及建设需求分析,深入解析红树林土堤逐渐崩塌、直接影响到红树的稳定的情况,以推算种植规模及具体工程量,确定重种及补种密度。

回复:现状有关描述及边坡坍塌原因详见4.2.1章节。

种植工程量按岸坡支护长度10千米计算,种植宽度1米,得出种植面积10000平方米。

红树种植间距取68.25厘米。

有关红树种植描述详见4.3.3章节。

3、鉴于是补种红树项目,补种工程量6845株过高,应在方案中说明是否全部新种;另外需细化种树种类的选择,不同的种树尺寸及种植密度都不同,应根据实际需求深化。

回复:由于1米宽岸堤全部为回填土,故回填区域红树种植全部为新种,详见4.3.3章节。

本工程补种的红树秋茄、桐花树及木榄均为南沙湿地原有乡土红树品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且为管理南沙湿地的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荐的品种,详见4.3.3章节。

4、建议深化种植方案(树种的选择及种植间距的设置)。

回复:本项目种植区位于湿地公园河道边坡,且种植宽度只有1米,故种植采用行列式加品字形种植方式,种植间距68.45厘米,详见4.3.3章节。

树种选择在第3点已回复。

红树林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红树林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红树林湿地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程(第一期),项目位于台山市深井镇小江村委会附近。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广场十字路口环境整治、绿化提升、设置宣传栏、标识指示牌;码头环境整治,铺装木平台约680平方米,设置防护栏杆、休息坐凳、自然教育宣传栏、景观小品;园区主要道路沿路两侧环境整治、绿化提升,设置警示界桩、警示牌等。

项目概算总投资386.72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340.34万元,勘察费3.84万元,设计费20.25万元,监理费12.92万元,其他费用9.37万元。

二、施工目标为确保本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制定以下施工目标:1. 质量目标:本项目施工质量应满足《湿地保护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 进度目标:本项目计划工期为6个月,应确保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工期完成。

3. 安全目标: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人员伤亡事故率为零,火灾事故率为零,质量事故率为零,确保工程安全。

三、施工原则1. 质量为主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施工中讲规范、讲工艺、讲标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本工程的施工。

3. 方案优化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本项目成立施工现场指挥部,负责施工现场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指挥部下设施工组、质量组、安全组、材料组、后勤组等,各组职责明确,相互协作。

2. 施工管理:施工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我公司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连续考核,以确保本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3. 质量管理:本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严格按照《湿地保护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

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
红树林是海岸线上的独特生态系统,拥有高度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面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此,我们启动了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计划,旨在通过以下措施保护和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1. 增加红树林保护力度,加强执法检查。

2. 积极开展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工作,采用红树林固沙、净化水质、增加缓冲带等生态工程技术。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加强游客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红树林科学研究和监测,探究红树林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方法,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红树林生态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对红树林的全面保护和修复,让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建议书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2018年4月项目名称:广州湿地典型生态系统恢复建设单位: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编制单位: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单位资质:工程咨询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风景园林)12320070002 工程咨询丙级证书编号工咨丙(建筑) 12320070002风景园林(甲级)证书编号A144013579项目负责:卢素娴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专业负责:江贝贝风景园林设计助理工程师审核:梁曦亮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审定:梁琳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江贝贝风景园林设计助理工程师梁伟怡风景园林设计师黄志豪造价助理工程师关于咨询意见的回应1、第一章总论补充项目主要数据与指标表。

回复:已补充,详见1.1.1章节。

2、建议补充项目场地红树现状图片及建设需求分析,深入解析红树林土堤逐渐崩塌、直接影响到红树的稳定的情况,以推算种植规模及具体工程量,确定重种及补种密度。

回复:现状有关描述及边坡坍塌原因详见4.2.1章节。

种植工程量按岸坡支护长度10千米计算,种植宽度1米,得出种植面积10000平方米。

红树种植间距取68.25厘米。

有关红树种植描述详见4.3.3章节。

3、鉴于是补种红树项目,补种工程量6845株过高,应在方案中说明是否全部新种;另外需细化种树种类的选择,不同的种树尺寸及种植密度都不同,应根据实际需求深化。

回复:由于1米宽岸堤全部为回填土,故回填区域红树种植全部为新种,详见4.3.3章节。

本工程补种的红树秋茄、桐花树及木榄均为南沙湿地原有乡土红树品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且为管理南沙湿地的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荐的品种,详见4.3.3章节。

4、建议深化种植方案(树种的选择及种植间距的设置)。

回复:本项目种植区位于湿地公园河道边坡,且种植宽度只有1米,故种植采用行列式加品字形种植方式,种植间距68.45厘米,详见4.3.3章节。

树种选择在第3点已回复。

5、补充后期维护管养的方案及具体做法。

回复:本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及养护。

后期管养建议详见4.3.4章节。

6、投资估算中,应对工程费用进行细化,复核各项费用的计算:松木桩(水上钩机压桩施工)单价建议取32元;河底原土回填河岸单价偏高,建议取费不高于30元;复核种植工程量。

回复:已调整河底原土回填河岸单价,详见11.1.4章节。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1项目简介 (1)1.1.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1)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2)1.3 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目标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4)2.1 项目背景 (4)2.2 项目研究范围 (5)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4 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8)2.5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8)第三章场址介绍与建设条件 (10)3.1 场址介绍 (10)3.2 建设条件 (13)3.2.1 土地资源 (13)3.2.2 气候特征 (13)3.2.3 水文条件 (14)3.2.4 现有景观条件 (14)3.2.5 社会经济环境 (16)3.3政策支持 (16)第四章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 (18)4.1总体构思 (18)4.1.1设计依据 (18)4.1.2设计目标 (18)4.2实施方案 (19)4.2.1项目现状 (19)4.2.2解决方案分析 (19)4.2.3方案设计原则 (20)4.2.4方案建设内容与规模 (22)4.2.5方案实施方法 (22)4.2.6方案实施后效果 (22)4.2.7工程量汇总表 (23)4.3建设内容 (23)4.3.1岸坡支护 (24)4.3.2河道取泥回填河岸 (25)4.3.3补种红树林 (25)4.3.4后期维护管养建议 (27)第五章公用工程 (29)5.1 给排水设计 (29)5.2 供电、照明设计 (29)5.3 通讯、通信系统 (29)第六章节能环保措施 (30)6.1 节能编制参考依据 (30)6.2项目能源消耗分析及节能措施 (30)6.2.1 节水措施 (30)6.2.2 污水处理措施 (31)6.2.3 施工现场节约材料措施 (31)6.2.4 节地与施工用地的保护 (31)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 (32)7.1 项目环境现状 (32)7.2 施工期环境影响 (33)7.3环境影响评价 (34)7.3.1 编制依据 (34)7.3.2 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35)7.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6)第八章建设管理方式 (37)第九章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38)9.1招标组织形式 (38)9.2招标方式 (38)9.3招标范围 (38)9.4招标组织程序 (38)9.5招标基本情况 (39)第十章建设进度安排 (40)10.1 建设周期 (40)10.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11.1投资估算 (41)11.1.1编制范围及内容说明 (41)11.1.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41)11.1.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取费标准 (41)11.1.4投资估算表 (42)11.2 资金筹措方式 (44)第十二章效益评估 (45)12.1社会效益评估 (45)12.2 生态效益评估 (45)12.3 经济效益评估 (46)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47)13.1 结论 (47)13.2 建议 (47)附件1 (49)附件2 (50)附件3 (51)附件4 (52)附件5 (53)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拟建地点:广州南沙湿地(以下简称南沙湿地)建设周期: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其中开工日期2019年4月,竣工日期2019年12月。

建设规模:新增红树林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计划完成5千米岸坡支护,两岸合计支护长度为10千米。

建设内容:计划先进行河道岸坡支护,计划先完成5千米岸坡支护,两岸合计支护长度为10千米,支护稳定后,挖河底淤泥10000立方米并回填河岸支护顶部护堤,而后在护堤种植秋茄、桐花等红树林,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

一是松木桩支护保护既有红树林;二是护堤上补种红树林,增加红树林总面积。

建设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765.23万元资金来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部门预算建设指标:1.1.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单位地址:广州市陵园西路八号大院单位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号:工咨甲 12320070002风景园林(甲级):设计证号A144013579建筑(乙级):设计证号A244013576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编制《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主要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JJ83-99)(1989.12)(2)《城市绿化条例》(1992.6)(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4)《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 )(5)《园林种植土》(DB440100/T106-2006)(6)《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7)《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修编》(8)《广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9)《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10)《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11)《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1.3 项目建设预期达到目标通过本工程对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区域开展生态恢复建设,完善红树林植物群落配置,改善生物栖息环境,有效保护南沙湿地资源特色,突出展现潮汐水文特性,营造鸟类栖息生境,逐步恢复湿地红树植物种类,大力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独特的海洋湿地红树林和野生鸟类群栖息地生态景观,充分发挥南沙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背景南沙湿地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近万亩,以灵新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区面积3400亩,西区6000亩。

经过多年保护和维育,形成了大片红树林,湿地一期现有红树植物11种,半红树植物4种,总面积约3000亩,为众多候鸟迁徙过冬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截止至2016年,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鸟类157种。

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白尾海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包括黑脸琵鹭、白琵鹭、普通鵟、黑翅鸢、黑鸢、小鸦鹃、褐翅鸦鹃等。

这里野鸭成群、苍鹭伫立。

与香港米埔、珠海淇澳岛共同构成候鸟东亚泛太平洋迁徙路线的重要一站,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具有重大生态意义。

南沙湿地为人工湿地,原为珠江入海口滩涂,在上世纪围海造田,经过多年科学的人工改造,逐渐形成了“碧波荡漾、万鸟齐飞”的美景。

为有效利用南沙湿地的珍贵的生态资源,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湿地开展了红树林区游船观光科普教育活动。

由于红树林岸坡为自然土坡,受游船激起的波浪和雨水冲刷,红树林赖以生长的土堤逐渐崩塌,直接影响到红树的稳定,威胁到候鸟生存空间的安全。

因此,计划对红树林区的岸坡进行支护,并在支护桩护堤上补种红树。

根据《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21条,加强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应加快湿地生态系统重建和恢复,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本项目即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2.2 项目研究范围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近万亩,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

按照《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第21条、《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本项目结合南沙湿地保护建设实际,对南沙湿地东区红树林区岸坡进行改造,通过开展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以岸坡支护为核心,同时补种红树林,提升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展现南沙湿地特有的湿地水文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优化区域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南沙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

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于完善和优化广州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南沙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水文调节、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开展珠江口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为广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特别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

图2-1 现状红树林河道景观2、恢复特殊生态系统,突出展现湿地特色的需要南沙湿地是在人工围垦条件下形成的,其生态环境状况与围垦前大不相同,可视为一个由原来三角洲前缘开放性潮间带滩涂生态系统转化而来的次生湿地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