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含答案)期末复习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家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慈母情深》——吴冠中B.《鸟的天堂》——巴金C.《珍珠鸟》——冯骥才D.《桂花雨》——琦君2.班里举行“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比赛,你认为谁会落选?()A.李强在讲《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的时候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了合理的情节。

B.孙飞在讲《飞来峰》这个故事的时候,提前把故事背熟,然后流畅地背给大家听。

C.晓丽在讲《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孟姜女,用孟姜女的口吻讲述。

D.琳琳在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的时候。

变换了情节顺序,先讲有两只蝴蝶是人变的。

3.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田螺姑娘》是神话故事,主要讲她帮年轻人做家务活。

B.《七子之歌》(节选)和《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情感完全不一样。

C.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班主任要独自一人制定班级公约。

D.“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自《尚书》。

4.下面名著、作者及书中的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曹雪芹——林黛玉B.《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C.《三国演义》——罗贯中——关羽D.《水浒传》——施耐庵——诸葛亮5.《伊索寓言》是()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A.中国B.西方C.世界6.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A.除夕B.正月初一C.立春D.春分7.下列书法作品为欧阳询所写的是()。

A.《神策军碑》B.《多宝塔碑》C.《九成宫醴泉铭》8.在《白壳艇》中,辫子姐是因为()而牺牲的。

A.救黑天鹅B.救二丫C.追回有毒的铁桶D.被黑脸汉子打伤9.《秘密花园》中,玛丽在()的引领下,发现了隐藏在常春藤后面的秘密花园。

A.松鼠B.知更鸟C.乌鸦D.喜鹊10.《麦琪的礼物》作者是谁?()A.欧·亨利B.马克·吐温C.福楼拜D.莫泊桑11.法国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中,小王子在地球降落的地方是()。

期末复习: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文学文化常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语(下)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班级姓名1、,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社戏》选自集《》。

【书P.2】2、“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

【书P.5】3、现代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用陕北民歌“”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书P.10】4、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

作者是(朝代)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出自该文的成语还有“”、“”、“”等。

文中的“黄发垂髫”采用借代手法,指。

【书P.54】5、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间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景状物,如的《》、的《》;记事,如的《》。

6、《小石潭记》选自《》(以命名),于写景状物中寄托了作者心中郁积的苦闷心情。

作者,字子厚,河东人,代文学家,“”之一。

【书P.58】7、代的《核舟记》选自代编写的《》,是一篇文。

【书P.60】8、“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即,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和他的弟弟。

【书P.60】9、《》出自《诗经·》,是《诗经》的,运用“”手法,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诗。

【书P.63】10、《》出自《诗经·》,是诗,采用的形式,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书P.64】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合称《诗经》“六义”。

【书P.65】12、《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

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①《饮酒》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③《使至塞上》④《孟子》四个作品出现时间的先后依次是④③①②。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字雁冰,原名沈德鸿,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书库,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他写给友人的书信的节选,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散文。

D.古代文人多有号,例如苏轼号“东坡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A.《饮酒》作者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维,《孟子》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及其门人,顺序应为:④①③②。

故选A。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新闻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语。

B.《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

C.孟子,名丘,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名丘”错误,应是“名轲”。

故选C。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史记》的著者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B.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课文《昆明的雨》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C.《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著名代表人物。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充分体现了她的婉约词风。

【答案】D【解析】D.《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展现的是“豪放诗风”;并未体现“婉约词风”;故选D。

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5:文学文化常识一、知识积累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B. 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2.下列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在古代表示降职贬官。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自己的父母则为家严、家慈。

C. 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例如孔子字仲尼。

D. “寒舍”“晚生”“拙笔”“阁下”都是谦辞。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B. 当代作家莫怀戚以“散步”来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

“愚见”“鄙人”“家父”“贤弟”是谦辞,“惠顾”“赐教”“寒舍”“垂问”是敬辞。

D.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懂得“什么是爱”。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四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四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课件
专题四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填空。 (1)朱自清,现代____散__文__家__、_诗__人__、__学__者_。代表作有诗文集 《__踪__迹__》,散文集《_背__影___》《_欧__游__杂__记__》《你我》等。 (2)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__舒__庆__春__,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小说 《__骆__驼__祥__子___》《四__世__同___堂__》,话剧《_茶__馆_》《__龙__须__沟_》等,被称为“人民 艺术家”。
7.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 等。 B.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称这一 天为“登高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的就是重阳节。 C.为了感谢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小雅写了一封信给老师,信上写道:“很感谢 老师的垂爱,我一定会更努力,不辜负您的厚爱。” D.长沙市雅境中学与新加坡思源中学的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临别之际, 孩子们互相交换了礼物,小静激动地对小伙伴说:“你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 存的,思源雅境,友谊长存。”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诫子书》的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代表作还有《出 师表》《后出师表》等。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D.《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 者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后者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
二、名著阅读
(一)《朝花夕拾》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填空。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 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以上文段出自 鲁迅(作者)的散文集《__朝__花__夕__拾____》中的 《____从__百__草__园__到__三__味__书__屋__》一项是( C )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经典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学常识大全,一起来学习下。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1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

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

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经典文学文化常识2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含答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1.《国风》是_____的意思()A.国官乐B.国土乐C.国祭祀之乐D.国贵族之乐2.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记”这种体裁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B.柳宗元,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颂”主要是以歌功颂德为主。

D.王勃,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课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其中。

C.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C.古人讲究籍贯、姓名、字和号,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毅”是号,“叔远”是字;“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

100个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30个)屈原(约前340 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3.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4. 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

6. 汉乐府汉乐府是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7. 古诗十九首这些诗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以及文人的失意苦闷等,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等组成。

田园诗与山水诗:南北朝民歌:9. 唐诗中唐诗人:晚唐诗人:10. 宋词北宋词人:南宋词人:11.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12. 明清小说明代小说:清代小说:二、中国现代文学常识(20个)1.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2. 鲁迅(1881 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3. 郭沫若(1892 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

4. 茅盾(1896 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5. 巴金(1904 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九上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景阳岗打虎”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B.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本文是他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寄情山水的一篇佳作,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敬业与乐业》是中国现代著名维新派代表、学者梁启超先生1922年8月14日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篇著名的演讲。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C.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深切思念的情怀。

B.《西游记》中的唐僧在五行山揭去观音菩萨的压帖,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

C.《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遇到的小人国国王贪婪残忍,大人国国王贤明正直。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林徽因对祖国真挚的爱,诗中的“鸟”是一个饱受折磨,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B、《乡愁》这首诗以空间的变化来组织全诗,诗人为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C、《岳阳楼记》中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

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6、下列文学文化知识错误的一项是()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 状元、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为状元,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岳阳楼记》朗朗上口,千古传颂。

B.雨果是德国大文豪,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老实人》。

C. 苏轼词风婉约,他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附,拓宽了词的题材、意境、手法。

D.《儒林外史》《三国演义》均为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就属“赠序”。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橡树》作者舒婷是福建泉州人,我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

B.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C.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

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汉语中有很多谦辞敬语,谦辞如“寒舍”“浅见”,敬语如“光临”“贵姓”等。

1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巴黎圣母院》是其代表作。

B.《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西游记》合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C.屈原因作《离骚》被称为“骚人”。

后来“骚人”用以泛指文人。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11、下列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

”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契诃夫,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他们和马克•吐温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 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D.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全词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C.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品通过叙述“我”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揭示了人们“嫌贫爱富”的变态心理。

D. 鲁迅小说《故乡》选自《朝花夕拾》。

作品里,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童趣,现实中的“故乡”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生计,而理想的“故乡”在探寻的朦胧中。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B.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下层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于勒。

C.《论教养》的作者是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毕淑敏,当代女作家。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B.人物形象、环境、故事情节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

C.莫泊桑,法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D.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等。

15、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令尊”、“令堂”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B.《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后人所加。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作者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C.《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

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能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17、下列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18、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笫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

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干支兼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