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点

临床表现特点
• 个体差异大: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严重 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
• 发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和肠道病毒感染史 • 心脏受累的症状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心
前区隐痛、全身乏力等表现,严重者出现阿-斯综 合征,心衰、心源性休克的表现 • 主要体征:
– 心脏体征:心动过速与体温不相称、各种心律失常、第 一心音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扩大,
– 赘生物脱落,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栓塞
临床表现
• 全身感染的表现:发热、进行性贫血、食欲不振,体 重减轻
• 心脏表现:其突出的特点为原有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 或出现新的杂音
• 栓塞: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常见有脑、心、肾、脾和 四肢,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栓塞常发生于病程的晚 期,但有1/3者为首发症状
• 周围体征:可能为微血管炎或微血栓形成有关,表现 为瘀点、Osler和Janeways结节、杵状指、指(趾)甲 下出血
– 心衰的体征:左右心衰的体征
辅助检查
• 心肌酶学检查:CK、AST、LDH升高 • ESR增快 • X线检查:可有心脏增大或正常 • ECG:ST-T改变、QRS低电压(三个标准导
联各QRS波群电压算术和<0.5mv)、病理 性Q波及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
诊治要点
•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综 合判断,常需采用排除诊断法
• 治疗:
– 急性期应安静卧床及补充营养 – 治疗主要针对心衰:可用利尿剂、血管扩张
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洋地黄类 因易中毒需慎用 – 心律失常的治疗:
主要护理措施
•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受损、心律失常有关 • 措施:
– 休息: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 有利于心功能恢复、防止病情恶化和转为慢性。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卧床休息2~3个月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防治疗效论文及护理

2.3自我防护情况:多数护士防护措施执行较好,但仍有部分护士防护意识欠缺,认为防护太麻烦或没必要的61次/55人,见表2。
这些临床护士全部有针刺伤的经历,见表3。
表2218名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自我防护情况项目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情况是/经常有时用具不足太麻烦或没必要接触病人或污物前后洗手2051030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是戴手套1417223静脉穿刺时戴手套141471047接触诊断未明病人戴口罩1565705接触可能溅到病人体液、血液操作时戴眼罩、面罩、穿隔离衣6266873被锐器刺伤后挤压出血后再彻底清洗消毒1982000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中214403表3防护意识与针刺伤情况防护意识人数发生针刺伤人数百分率(%)针刺伤总次数人均针次数无5555100232 4.23有1634829.4213 1.31注:表3防护意识“无”是指表2中回答为“太麻烦或没必要”,其他为防护意识“有”。
3讨论3.1针刺伤发生率下降: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被锐器刺伤发生率较高。
据报道,我国锐器刺伤率高于发达国家[2],刺伤原因包括发展中国家多采用非必要注射治疗,护士接触污染机会多,重复使用的器械多,没有规范一次性医疗废物的丢弃等。
本次调查发现护士年人均刺伤1.02次,较相关报道的年人均刺伤3.0次[2]和3.5次[3]低,原因可能与政府和医院加强了职业监管,各级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重视、防范意识增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和标准预防,规范废物处理。
3.2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分析:从表1所示结果看,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与工作忙、粗心、操作不规范、操作时未按标准预防的要求戴手套有关,共占69.6%,许多针刺伤是由重套针帽、取下针头、用手去按压锐器盒中锐器以及其他不规范操作引起,还有的是因为没戴手套而致的皮肤暴露。
因此,必须纠正部分护士习惯性套上针帽、取下针头和其他不规范操作等现象,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训练,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护理ppt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心悸、乏力、气短等,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 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和病毒学检测等综合诊断。其中,病毒学检 测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可通过血液或心肌组织中检测到病毒抗原或抗体。
CHAPTER 02
护理评估与计划
病人评估
01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饮食
控制病人的饮食摄入量,避免过 度进食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关心、安慰、鼓励病人,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指导病人进行情绪调节,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CHAPTER 05
出院指导
日常生活指导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 劳为度。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饱,多食用新鲜蔬 菜、水果。
心理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可寻求心理辅导。
定期复查指导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 脏超声等检查,了解 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CHAPTER 0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体 温、心率、呼吸等,以及心电监 护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
记录病情状况
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状况,包括症 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为 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 相应的护理计划。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路径
执行医嘱
1、执行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2、Ⅰ级护理。
3、普通饮食。
4、遵医嘱应用药物。
护理与健康指导
1、监测:T、P、R、BP。
2、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严重心肌炎伴水肿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注意休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室内活动。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Ⅰ级护理。
4、半流质饮食。
护理与健康指导
1、监测:T、P、R、BP。
2、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严重心肌炎伴水肿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3、安静卧床休息。
4、给予吸氧。
5、监测体温、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6、指导使用放松技术,如听音乐、深呼吸。
7、巡视患者睡眠情况。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1、指导患者出院后以积极心态适应并自理个人生活。
2、嘱患者遵医嘱用药,详细交代用药方法、注意事项,不可自行突然停药、改药及增减药量。
3、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鱼、肉、鸡、蛋、牛奶、豆浆等)、富含纤维素(韭菜、芹菜、土豆)、维生素丰富(新鲜蔬菜、水果)、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及咖啡。
4、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洗澡。
5、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稳定情绪,预防感冒。
6、给予吸氧。
7、指导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8、监测体温、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9、巡视病房患者睡眠情况。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住院第二天
护理路径
执行医嘱
1、执行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5、给予间断吸氧,监测体温、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要点

心内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护理要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呈全球性分布,发展中国家居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40岁以下成年人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有30余种病毒可致本病发生,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风疹病毒、脑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常见。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①急性或持续性病毒感染所致直接心肌损害;②病毒介导免疫损伤,以T细胞免疫为主;③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等。
二、临床表现50%以上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
根据病变范围、感染病毒类型和机体状态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可分为以下5型。
1.亚临床型病毒感染后无自觉症状,心电图示ST-T改变、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数周后心电图改变消失或遗留心律失常。
2.轻症自限型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表现。
心电图示ST-T改变,各种期前收缩,CK-MB和心脏cTnT或cTnl升高,经治疗可逐渐恢复。
3.隐匿进展型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心脏逐渐扩大,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
4.急性重症型病毒感染后1~2周出现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伴心动过速、奔马律、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病情凶险,可于数日内因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死亡。
5.猝死型多于活动中猝死,死前无心脏病表现。
尸检证实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三、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加,急性期或活动期CK-MB、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 增高。
2.病原学检查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外周血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或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心内膜活检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PPT

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室内清洁 卫生,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病后康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康 复训练,包括适量的体育运动和心理辅 导等。
护理措施
药物保健: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规定,在 用药期间注意身体反应和不良反应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 的护理PPT
目录 介绍病情 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介绍病情
介绍病情
病情概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感 染病毒后导致心脏肌肉发炎的一种病情 ,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 病因:该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腺病 毒、流感病毒等。
介绍病情
症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发热、乏力、 呕吐、心悸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出 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治疗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治疗方法医疗治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治疗,通常包括根据病毒类型进行抗 病毒治疗、使用抗心衰药物等。 家庭护理:患者和家人需要积极配合,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不良刺激等。
治疗方法
病后康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 息和生活习惯调整,同时注意平衡饮食 和适度的运动。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如下: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潜在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心肌炎护理急性心肌炎是心肌对许多应激性因素的非特异性反应,以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
[1]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以柯萨奇病毒最为常见。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有1至3周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轻者一般表现为“感冒”样症状,如流涕、恶心、呕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重者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
因而对心肌炎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我科于12月5日收治了一例急性心肌炎的患者,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男,19岁,患者因“鼻塞、流涕、低热3天,胸闷、胸痛1天”而入院,于3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低热、咳嗽,无咳痰,前日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1天前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伴胸闷,曾于别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0.39ng/ml。
现为求进一步诊疗,拟“心肌炎”收住我科,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0.20*10^9/L,Myo 87.34ng/ml ,CK-MB 32.08ng/ml,肌钙蛋白0.39ng/ml;冠脉造影报告全阴性。
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2治疗过程和临床转归患者于12月5日入院后予以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治疗上予以辅酶Q10、亚硒酸钠片等对症处理。
2020-12-05床边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下壁、侧壁及后壁ST段抬高。
2020-12-05查血肌钙蛋白 31.74ng/ml2020-12-06 常规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心包腔目前未见明显积液。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特殊检查】心电图、X线、血清酶测定、病毒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生活自理缺陷与心肌疾病或限制活动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营养支持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
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3、用药护理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
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5、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12-16T17:11:34.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作者:王芳
[导读] 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
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163713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
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发现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遍及全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心悸、胸闷保证患者休息,急性期卧床;按医嘱及时使用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的药物;心律失常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引起皿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病变引起窦房阻滞、窦房停搏而致阿-斯综合征者,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药物治疗或紧急作临时心脏起搏处理。
^中药汤剂不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脏左心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供氧量的作用;中药汤剂同时还具有增强心肌氧需要量能力,活血化瘀药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氧量,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并能促进受损心肌的修复,对改善心肌纤维化及后遗瘢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综合用药;对症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病毒的类型、机体反应性以及病变范围等因素,轻重差异很大,且不特异,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轻者几无症状而呈亚临床经过,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等,甚至猝死。
护理方面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其体温与脉率增速不成正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
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
近年来,笔者运用辅酶A、肌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令患者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0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了4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心电图检查:10例ST-T改变,16例频发房室性期前收缩,8例T波改变。
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减低,室壁运动减弱。
血常规检验,40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酶学改变,血沉加快。
1.2治疗方法:充分休息、防止过度劳累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卧床休息,休息的目的是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心脏扩大,如果心脏已扩大,经严格卧床休息一段较长时间后,大多数能回缩,早期不重视卧床休息,可能导致心脏进行性扩大和带来后遗症,反而得不偿失。
过度劳累一方面增加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卧床休息应延长到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一般需3个月左右,心脏已扩大或曾经出现过心功能不全者应延长至半年,直至心脏不再缩小,心功能不全症状消失后,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仍应适当限制活动3-6个月。
综合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辅酶A 100 u,三磷酸腺苷20 mg,肌苷200 mg,维生素C 1 g,维生素B6 0.1 g静滴,每日1次,一般用1-2周。
服用中药制剂,中药汤剂由本院中药局提供。
1.3护理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体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于劳累;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蕃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等)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长期持续早搏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必过于紧张。
2.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46例患者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3.讨论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
病毒经血流直接侵犯心肌,病毒本身所致溶细胞作用,亦称为病毒复制期,是发病早期病毒在心肌细胞内主动复制并直接作用心肌,引起心肌损害和功能障碍。
有人将柯萨奇B病毒感染小鼠3天后,即能发现心肌已发生散在坏死病灶,感染5-7天后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坏死[1]。
病毒感染机体后所致病变主要靠机体细胞膜的受体,业已证实,柯萨奇B型病毒的受体定位在人的第19号染色体上。
因人的心肌细胞膜上存在柯萨奇病毒B、A型的受体,又能翻译该类病毒信息,因此该类病毒可在心肌细胞内增殖、复制,导致心肌损伤。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所引起心肌急或慢性炎症导致心肌炎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病毒直接损伤心肌也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病毒性心肌炎积极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做好疾病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护理。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体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过于劳累;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护理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服药要遵医嘱尤其伴心律失常(频发早搏等)患者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病毒性心肌炎护理要护理长期持续早搏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必过于紧张。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变化恢复正常再逐步起床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
参考文献:
[1]陈维洲,张培智. 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 .1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