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语文教学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提高语文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近年来,我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了点探索。
下面是我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和肤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针对不同课文的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痛,或崇敬,或憎恶。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教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一上课我带着庄重而深沉的语调说:“1977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人们胸戴白花,迈着沉重的步子,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走来。
工人们来了,农民们来了,解放军来了……”这样一开课,就使学生在这种特定气氛中领悟到了作者那诚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
学生既易于体会诗的意境,又陶冶了道德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拓联想,适时点拨刘国正先生曾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追求活。
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
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语文教学要求活,只有把课教活了,才有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导读《醉翁亭记》第三段时,首先叫学生在自学时找出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场面的关键词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几遍,接着请学生闭上眼睛说“假如你就是跟随太守游一员,你看见了什么样的情景?你的心情如何呢?现在听老师来读这段课文。
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进入了“从太守游而乐”的境界。
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真的参加了“山肴野蔌”的太守宴会,我也连连举杯,开怀畅饮,那坐在我们中间的苍颜白发的太守醉醺醺地喊着:“再干一杯!”……这种开拓性的想象,不但进一步理解太守“与民同乐”的深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因此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根据的。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关键词: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师生关系;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24-0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会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恰当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
可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才会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才会轻松自如的参与到课堂中去。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就是一堂有价值语文课论文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就是一堂有价值的语文课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人们在生活中,对新奇的事物往往感兴趣,教师在语文课上就要努力创新,不断出奇,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培养问题意识:人类一切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文明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或者是问题的演变史,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学生也就没有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吸收、探索、发现、创造的动力。
因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努力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课例(一)《中国的牛》是小思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牛与人的对比,中国牛与外国牛的对比,从而揭示出中国牛礼让、忠厚、善良、本分的特点。
颂扬中国牛的美德,其实旨在歌颂中国人的美德。
读了这篇文章,我总觉得心里不太畅快。
如果把我们的后代都有一代一代地如此灌输、培养、,如果一个民族都一味地只是厚道、本分、礼让的话,这样的民族能行吗?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牛,你愿意做吗?”按照常规的儒家文化的美德说教,原本已经疲倦的课堂,一下子有了生气,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许多同学都不愿做这样的牛。
接着,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在二战期间,一支德军攻占了苏联一座城市,绞死了一位叫卓亚的美丽姑娘,后来苏军在反攻时,包围了这支德军,苏联的最高统帅斯大林得知后下达命令:“决不允许这支德军投降”。
言下之意就是要全部歼灭。
在这里,斯大林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点也不礼让。
同样,在二战结束后,对中华民族血债累累的日本帝国主义战败了,而中国人却不要日寇的战争赔款,中国人在这里又一次“大度”地礼让。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并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向认为,在中学阶段的诸多学科当中,语文应该是一门最有趣味性、最生动灵活的课程。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显得不尽如人意。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成为所有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从研究这个非智力因素入手,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荔枝蜜》时,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首先从《农业科技》短片中截取了蜜蜂采蜜的美丽画面导入本课。
然后设置问题:理清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线索,从作者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来理解本文蜜蜂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最后是播放vcd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师生跟着画面同唱),看完、听完、唱完,学生对蜜蜂、对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便油然而生。
有了这样鲜灵活现的情境,怎能不引发学生的情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作了图文并茂、音画结合的课件。
让学生在看、听、思中体验“从流飘荡”的感受,浏览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从而激起一股热爱之情、赞美之情,学生能不产生学习兴趣吗?2.鼓励学生参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情境有多种方式,其中演讲和编演课本剧是两种简便易行的形式。
很多文章如果让学生上台演讲,无论是对听演讲的学生,还是对讲演者本人都是寻找感情突破、提高学习兴趣的好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论文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摘要】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学习也是一样,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利用多媒体,组织游戏,做有效的问题设计,利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充满激励的评价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学习语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拿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由此可以见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奋发向上。
语文课堂也同样,如果语文老师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令学生充满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让你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既然兴趣这么重要,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激发兴趣很多老师都会想到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可是并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多媒体。
老师填鸭式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有枯燥之感,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给学生创设各种生动的情境。
把一些书面的东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用多媒体教学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状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并且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了单调的课堂。
让学生彻底从死气沉沉的课堂中走出来,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语文知识。
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感官,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质。
比如我在上《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苏州园林里的建筑风格,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五壮 士 》这 篇课 文 时 ,我 们可 以先 讲 董存 瑞 舍 身 炸 碉堡
方 法 ,从 生 动 有 趣 的 故 事 导 入 。 例 如 , 在 讲 解 《 牙 山 狼
和 情 境 。 那 么 。 如 何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创 设 情 境 呢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要 适 时 把 握 课 堂 设 疑 的 时 机 , 积 极 引 导 学 生 谈 谈 自 己 的 看 法 .给 学 生 充 分 独 立 思 考 的 时 间 与 遐 想 的 空 间 。
堂 语 文 课 能 取 得 好 的 效 果 。那 么 精 心 的 导 入 课 堂 就 十
的 心 理 ,激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使 学 生 情 不 自禁 的 融 入 到
分 关 键 。 如 果 教 师 在 导 入 阶 段 就 能 引 人 人 胜 ,抓 住 学 生
课 堂氛 围达 到 高 潮 。最 后 由教 师做 精彩 的点 评 、总结 。
在 讲解 辛 弃疾 的 《 江月 》 时 ,我们 可 以在 黑 板 上 画出 西
天 空 中 轻 云 漂 浮 ,闪 烁 的 星 星 悬 挂 在 空 中 , 山 间 细 雨 纷 飞 ,一 问 茅 舍 坐 落 在 茂 密 的 树 林 旁 。 不 远 处 . 有 一 座 小 桥 ,矗 立 在 弯 曲 的 山 路 上 ,桥 下 的 河 水 潺 潺 流 动 。 当 这 样 一 幅 画 面 展 现 在 同 学 们 的 面 前 时 。教 师 一 边 讲 解 画 面 的 内 容 , 同 学 们 很 快 就 情 不 自禁 地 融 入 到 宁 静 的 夏 夜 美 景 当 中 和 作 者 产 生 共 鸣 ,理 解 这 篇 课 文 也 就 水 到 渠 成 了 。 3利 用 多 媒 体 导 入 课 堂 。 多 媒 体 技 术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最 . 好 教 学 手 段 之 一 , 它 能 创 造 出 一 种 真 实 、生 动 、有 趣 的 教 学 环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增 强 教 学 效 果 。 例 如 . 在 讲 解 《 州 园 林 》 这 篇 课 文 时 ,可 以 利 用 多 媒 体 来 展 苏 现 苏 州 园 林 的 美 景 ,让 大 家 通 过 动 态 的 画 面 .来 直 观 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立足现实,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 文课 堂上 ,常常看 到这样 的现象 :教师 讲得 口干舌
一
、
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师就要创造条件 , 使每个学 生都有获得 成功的机会 ,不能让回答问题成 为优生的 “ 专 利” , 要保证 每个 学生都能因成功而受到老师 的表 扬和 鼓励 ,从 而感受到
一
度 ,深入研究新课程理 念 ,精心分析教材 ,准确把握学 生的 兴趣 点 ,研究教 学策 略 ,激 活学 生思维 。语文 学科博 大精 深 、包罗万象 ,即使是 小学语文教 材也是 选材广泛 、材料 丰 富 ,那 么语文课 堂就 不应 该是单 一的 ,而应 该是丰 富多彩 的。如果入能得 法 ,导 有趣 味 ,不但 能将 学生在课 间休 息时 散放 的心很 } 央吸 引到课 堂学 习的 目标 上来 ,而且教 学环节也 引人入胜 ,那么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这样 的课 堂一 定是 高效 的课 堂 、成功的课 堂。比如 ,教 师可以让学生进行 课本剧表演 ,表演 课文 中的故事 ,或者编写歌 谣 ,朗朗上 口 的内容 ,便于学生记忆 ,等等。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 , 必然会感兴趣 ,收到很好的学 习效果 。
成功的欢 乐和 兴趣 的收获 。
燥 ,忙得 不亦 乐乎 ,而学 生却听 得索 然无味 、无动 于衷 。 这是什么原 因造成 的呢 ?我 想是 因为教师 没有抓住学生 的兴 趣点 ,仅凭个人对教材 的理解和 习惯 的做法去肢解教材 ,把 些本来文质兼美 的优秀文章肢解得体无 完肤 ,讲得毫 无美 感 ,学生又 怎能有 兴趣 呢?这就 要求语文教师 要端正教学态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f08000f78a6529647d5312.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枕中产生。
”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75-01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学生只有学得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
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枕中产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好之”“乐知”,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
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感性知识的诱发是激发兴趣的基础,这些教材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就像是一首歌的前奏。
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趣味性的导言有先声夺人之效。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力求一开讲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之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是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摘要:效率就是生命。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32-01
效率就是生命。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
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
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
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
究其原因,是因
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
”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效率必然是高的。
二、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
”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举个例子。
文言文不少学生不爱学习,认为很难且比较枯燥。
可以把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强调文章给我们的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兴趣就会增加。
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
”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
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
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
同学们,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样一讲学生对课文就比较重视了。
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
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
”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
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
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四、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
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
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
并不好。
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
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
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
”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
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
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诚如是,假如学生的兴趣都被我们语文老师激发出来了,何愁学生语文学不好,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