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长寿文集

合集下载

孝亲敬长的范文

孝亲敬长的范文

孝亲敬长的范文在咱们的生活里呀,孝亲敬长就像那温暖的阳光,一直普照着家庭这个小天地呢。

我先来说说我家那点事儿吧。

我爷爷,那可是个老顽童,一把年纪了还对啥新鲜玩意儿都感兴趣。

有一回,他看着邻居家大爷玩那种新式的收音机,能听评书还能听戏曲,眼睛里就透着羡慕。

我这当孙子的,看在眼里,心里就琢磨着得让爷爷也乐呵乐呵。

于是,我偷偷地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了点小钱,然后就去买了个更高级的收音机给他。

爷爷拿到收音机的时候,那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嘴里念叨着:“我大孙子可真孝顺。

”那一刻呀,我就觉得特别满足,就这么个小物件,能让爷爷这么开心,这孝顺长辈其实也不是啥难事嘛。

再说说我妈,她整天忙里忙外的,就像个永不停歇的小陀螺。

有一天,我看她累得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我就想啊,平时都是妈妈照顾我,今天我得照顾照顾她。

我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想着给她煮碗面。

可我这厨艺实在是不咋地,把厨房弄得像个战场一样,锅碗瓢盆到处都是。

但最后那碗虽然卖相不怎么好的面还是出锅了。

我把妈妈叫醒,妈妈看着那碗面,眼眶都红了,她尝了一口,笑着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

”其实我知道,那面肯定不好吃,但妈妈感受到了我的心意呀。

孝亲敬长,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就是一些小细节。

就像陪奶奶唠唠嗑,听她讲那些过去的老故事,尽管有些故事我都听了好多遍了;或者在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给他递上一双拖鞋,再给他捶捶背。

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一颗颗小水滴,汇聚起来就是满满的爱。

我有个朋友,他也特别孝顺。

他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但是他每年爸妈生日的时候,都会亲手做一份礼物。

有一年他爸生日,他花了好几个晚上,用废旧的木材做了一个小书架。

他爸收到这个书架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看,这是我儿子给我做的,多好的孩子啊。

”从他身上我也明白了,孝顺不一定要花很多钱,关键是那份心意。

咱们中国人呀,从古至今都把孝亲敬长当成是一种美德。

在古代,就有很多孝顺的故事,像那个“扇枕温衾”的黄香,冬天冷了,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了才让父亲睡;夏天热了,他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

孝敬父母的文章15篇

孝敬父母的文章15篇

孝敬父母的文章15篇孝敬父母的文章15篇孝敬父母的文章(一):爱心孝敬父母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什么是孝愚以为,简而言之,孝就是爱,就是要用真心去爱自我的父母。

今日,孝的表现形式能够是多种多样的。

孝能够是像新闻媒体曾报道的山东汉子田世国那样,捐出自我一个健康的肾给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也能够是为病榻上的父亲喂上一碗可口的肉汤;能够是送给父母一套宽敞的住宅,也能够是为父母添置一件御寒的冬衣;能够是日日夜夜陪伴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也能够是远离家乡时经常用电话给父母送去问候,等等。

能够说,为人儿女的你,能够经常为年迈的父母盛饭、添菜、洗衣,为行动不便的父母洗脚、系鞋带、穿衣服,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这些都是爱,都是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人们大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每个儿女都应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尽孝。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

曾读过这么一则新闻:湖南省岳阳县三中学生陶星,14岁时身患癌症的父亲去世,留下一个患有羊角风病、仅有婴儿般智力的聋哑母亲和两万元的债务。

然而,这位坚强、乐观的90后少年却不畏艰难,开始了带着母亲求学的生活。

几年来,他除了安排母亲的一日三餐外,还给母亲洗脚、洗衣服、擦洗身子。

陶星担心母亲晚上睡觉踢被子和发病,便一向守着妈妈睡;晚上妈妈一抽搐,他就会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给她喂药;冬夜,他怕妈妈睡觉受冻,便把她的双脚紧紧搂在自我的怀里自从父亲去世后,凡是一个家长该为一个两岁孩子做的事,陶星都为母亲做了。

陶星说:在家里,妈妈是‘孩子’,我是‘大人’。

他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啊,这一辈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丢下您!陶星对母亲知恩、感恩、报恩,能够说,他是现代孝敬父母的典范,是值得每一个为人儿女者学习的楷模。

孝亲敬老孝顺的古诗词

孝亲敬老孝顺的古诗词

孝亲敬老孝顺的古诗词
1. 孝顺父母惟是真,挚爱家人才是心。

2. 饮食起居常顾念,爱护长辈爱有恩。

3. 忠孝两全人生道,助人为乐行善事。

4. 长者无言心自怜,孝顺之心应时见。

5. 让父母少奔波,关爱老人心无波。

6. 祖孙丹桂同香火,孝亲敬老在我心。

7. 亲情浓浓笼心扉,孝义敬老为本源。

8. 尽孝尽力报双亲,尊老爱幼心常存。

9. 落花无言问红颜,孝道名传久不衰。

10. 五柳先登绝壁高,孝行优秀值得夸。

11. 感母之恩比山高,虔诚孝敬报答好。

12. 敬老尊贤德润心,孝顺忠诚信立功。

13. 孝悌兴国不可少,尊老爱幼为最好。

14. 清明上河图换景,孝亲敬老难量尽。

15. 三山会处心意合,孝道家庭幸福美。

16. 父母恩深长似海,孝亲敬老是家规。

17. 古人识得孝亲恩,敬老爱幼理应传。

18. 长幼有序大原则,孝敬尊老道路远。

19. 孝顺敬老传家训,人生大义在其中。

20. 志士弘毅家庭是,孝亲敬老志深切。

孝顺父母的经典文言文

孝顺父母的经典文言文

孝顺父母的经典文言文
1、道德贯古今,百事孝为先。

2、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4、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6、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8、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9、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

10、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

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有关孝亲敬长的名言诗句

有关孝亲敬长的名言诗句

有关孝亲敬长的名言诗句
1、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李毓秀《弟子规》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4、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劝报亲恩篇》
5、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增广贤文》
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7、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劝报亲恩篇》
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
10、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劝报亲恩篇》
1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清)李毓秀《弟子规》
12、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经》
1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大学》
14、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15、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法)司汤

1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17、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18、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劝孝歌》。

关于孝亲敬长的古代名句

关于孝亲敬长的古代名句

关于孝亲敬长的古代名句孝亲敬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古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孝亲敬长的名句。

下面是一些例子:1. 孝敬父母,行孝之道,乃人之常情也。

2. 孝顺父母,是为人子之道。

3. 有父母在,不远游。

4. 父母在,不远行。

5.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6. 身世源于父母恩,念兹在兹报父母。

7. 吾父母之养我也,故不敢以言忤之。

8. 父母之命,须敬听从。

9. 孝心敬亲,百世传家。

10. 父母之恩,无以报德。

以上是一些古代关于孝亲敬长的名句,它们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之情,强调了孝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些名句以简洁、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孝道的理解和追求,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孝亲敬长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源于儒家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认为孝道是人伦关系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

古代的名句中,也反映了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思想。

孝亲敬长的名句中,不仅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情,也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

这些名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义,让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思考自己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是否够尽心尽力。

在现代社会,孝亲敬长的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的情感是永恒的。

我们应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将孝道传承下去,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孝亲敬长的名句,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它们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亲敬长的价值观始终不变,我们应该铭记在心,时刻保持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用行动去践行孝道,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敬父母,长寿文集孝敬父母,长寿文集馆友“之之之”:您好!您的文章“孝敬父母,长寿文集”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1年11月4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健康知识”类别的精华区。

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百岁老人长寿诗百岁老人们作的长寿诗,既是百岁老人自我保健,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老人健康生活的座右铭。

读来既能解惑释疑,亦可修身养性,对老年朋友很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李宗仁的夫人李秀文,到了百岁之时,仍然身体健康。

精力充沛。

她有一首养生诗,道出了她的长寿之道:“吃饭留三口,饭后百步走。

睡眠不蒙首。

活到九十九。

”李秀文在平日生活中注意饭食起居养生,她健康长寿地活了102岁。

享寿101岁的国民党元老张群。

自编了一首讲养生之道的《不老歌》,在台湾流传广泛:“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这首诗是张群的养生指南,他平时就是按照这首《不老歌》去身体力行的,所以能健康长寿。

著名教育家陈椿在110岁时,还为出版社撰写《人生一百二十岁》一书稿。

他曾写过一首格言式诗:“穿衣三分冷,吃饭留点饥。

食前汤一碗,饭后果半斤。

住房宜整洁,光气常畅通。

长行毋急走,安步可当车。

夜里睡忌迟,晨间起又早。

不论得与失,一日三呵呵。

俗嗜虽尽除,一心存善良。

灵神得慰安,长生乃足羡。

”这首诗从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养生等诸多方面,总结了老人自身的养生经验与体会。

104岁的著名生物学家陈纳逊生前是江苏省“十佳健康老人”。

他的长寿歌诀,写成四言诗体,读来亲切随和。

诗日:“思想开朗,积极乐观;凡事忍耐,心情宽容;药物抗衰,预防疾病;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加强按摩,血脉畅通;适当锻炼,增加体质;重视环境,预防意外;不计名利,诚恳待人;脑足并用,老而不衰。

”105岁的辛亥老人喻育之早年曾积极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武昌起义立下功绩。

他曾给友人写过一首有关他自己的养生诗,颇有生活哲理:“夙兴跑,夜寐早。

晨半饱,晚餐少。

读读书,看看报。

常笑笑,莫烦恼。

勤为宝,恒常要。

忙到老,乃寿考。

”喻育之的养生诗,从早写到晚,看似日常生活,却颇含养生之道。

他的养生诗也名为《长寿三字经》,读来有如“顺口溜”一般,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脱口而出,通俗易懂且易记。

110岁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曾写过一首养生长寿诗:“起居体格不相同,医药养身各有从。

长寿来源统一处,无忧无虑坐春风。

”苏老的诗告诉我们,保健养生要根据各人不同的身体素质,以及不同的病情,给予区别对待,不可千篇一律,不能盲目跟从。

关键的一条是要心情开朗。

无忧无虑,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

袁晓园是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她虽寿已超百,但仍身体康健,思维敏捷,双目有神,精力充沛,所以人称“中华奇女子”。

她说,我的长寿诀窍就是“作画写诗,做一个平常人”。

她认为,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做一个平常人,过平常人的生活,这样才能安定。

在饮食上,除了辛辣的东西不吃外,从来都不挑食。

她主张生活要顺其自然,不要循规蹈矩。

她在诗中写道:“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

人间哪有不老药,顺其自然到百年。

”这便是她的养生思想。

著名红学先驱、诗人、小说家俞平伯,他一生坎坷。

却不悲不戚,吃着粗粮淡菜,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他从不给家人增添麻烦和负担。

晚年,仍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

在自我保健上,他曾经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

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

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

风烛残年成过去。

精神百倍腾云霄。

”96岁的诗人臧克家先生积60年经验,写了四句健身的歌诀:“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

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

”诗中告诉人们,只要思想的主心骨牢固了,愉快的情绪饱满了,加上有节奏的脑体运动调剂,营养供应充足,患病时及时以药制之。

何愁无健康之体,如此又岂不“快哉”。

+++++++++++++++++++++++++++++++++++++++++++++++++简单者寿世界著名的长寿区如巴基斯坦罕萨村、俄罗斯高加索柏格维奇村、厄瓜多尔维加班巴村,都属该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满足于过着知足常乐的简单的农耕生活,而这就是他们普遍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长寿地区有:广西巴马、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四川乐山、辽宁兴隆、新疆和田。

它们全都是该省区的经济落后地区或一般地区。

人们长寿的最重要的奥秘也就在于活得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也就不会“活得真累”。

从职业上看,全世界公认的长寿者最多的职业是牧羊人:牧羊人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天天放声高歌,除了放好羊、过好日子什么都不想。

我国最长寿的职业过去一致公认的是和尚、道士这类“出家人”,而最短命的却是皇帝。

“出家人”崇奉的是四大皆空,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故大多长寿。

而皇帝物质条件极佳,但他们大多一辈子纵情酒色、工于心计、颇为世故,故大多成为短命鬼。

再看看我国精英人士中的长寿者:马寅初因主张控制人口,当年被“全国共讨之”,有人跑来告诉他:你北大校长的职务被撤消了!他只是“哦”了一声。

20多年后,又有人跑来告诉他:你的问题“平反”了,北大校长的职务也恢复了(因已退休故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他也只是“哦”了一声。

他淡泊名利,活得简单。

再看冰心,上世纪50年代她丈夫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她亦未能幸免,70多岁的老人了还被批斗和打扫厕所“劳动改造”,但她却认为:“社会虽然复杂,只要我们内心简单点就行了”,她有些稿费积蓄却认为是累赘,生前把它全捐给了社会才心安理得。

像马寅初、冰心这样的精英人物,却具有如此单纯的内心世界,过着如此简单的生活,所以尽管他们命运坎坷、有过大起大落,但他们却都是长命百岁的“世纪老人”。

世上健康长寿之人,大多活得简单,简单者寿。

做简单的人,过简单的生活,不是愚蠢,实乃一种福气,因为它增加了健康长寿的几率。

++++++++++++++++++++++++++++++++++++++++++喝茶吃茶延年益寿贵州普定县化处镇张家村的李友珍老人今年整整103岁了,90多年前,老人逃荒来到张家村,从此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染”上了喝茶吃茶的习惯。

到了后来,老人甚至开始用茶当菜泡饭吃。

没有茶,她就吃不下饭。

她离不开茶,只要有了茶喝,她从不会口干舌燥,而且口也不会苦,胸口也不会热乎乎的难受。

与老人聊天时,记者发现,老人虽然满脸皱纹,但牙齿尚在,视力很好,记忆力也很好,思路清晰。

令人称奇的是,老人的头发只是白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头发还是黑黑的。

化处镇党政办主任张健讲,在化处镇,像李友珍这样的长寿老人还有很多。

镇里35个村(居委会)中,目前100岁以上的有15人,90岁以上的有230人,80岁以上的有1112人。

化处镇为何会有这么多寿星?张健认为,这与这些寿星饮茶吃茶有极大关系。

张健说,在李友珍老人生活的化处镇,是朵贝茶的故乡,老百姓祖祖辈辈都有饮茶的习惯。

平常的庄户人家,都喜欢把熬煮的茶水泡着饭吃。

而且,当地百姓还喜欢用茶叶当菜吃火锅。

有关专家指出,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老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8倍以上。

此外,茶叶本身属于粗纤维,因此茶叶中的许多有益物质易于人体吸收。

++++++++++++++++++++++++++++++++++++++++++++心理学家谈长寿美国加州心理学教授弗霍华德和莱斯莉对1500名上世纪初出生的儿童,进行长达80年的跟踪调查,总结出长寿的几个因素:“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

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

不要把宠物当成最好的朋友。

宠物毕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相反,以宠物取代人际交往的人,寿命更短。

爱操心不是坏事。

当你为某件事担忧时,自然会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制订相应的预案。

这时候,操心就是有益无害的。

单身也能长寿。

“结婚使人长寿”只适用于那些婚姻生活美满的人。

糟糕的婚姻则会折寿。

保持稳定的单身生活也有利于延年益寿。

防止过度乐观。

如果讨厌健身,那就干脆不健身。

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20多岁时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

不要过早退休。

持续工作的老人比那些早早退休的人活得更开心、更长寿。

++++++++++++++++++++++++++++++++++++++++++长寿国的健康新理念追着太阳的人活得长在日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画家命长,作家命短。

画家为了上色时看清楚,通常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尤其过去缺乏照明工具,非得这么做不可。

可是对作家来说,只要看得见字就可以做事,夜晚依赖昏暗的照明,刺激着眼睛继续写下去。

一句话总结,就是画家的生活追着太阳,而作家却躲着太阳,追着太阳的人比躲着太阳的人活得长。

体温低百病生50年前,日本人的体温平均值是36.89度,现在平均值高一些的不过36.2~36.3度,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

人类平均体温应该是36.5度,但能达到这一体温的人相当少了。

体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症。

水遇冷会结冰,一切物质遇冷后都会硬化。

而且,体温下降会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烧,还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燃烧和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人体40%以上热量是由肌肉产生的。

以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运动,现代文明下的人们已经很少进行体力劳动了。

运动或体力劳动后稍微出一点汗,就会让体温上升1度。

而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

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不容易得病。

++++++++++++++++++++++++++++++++++++++++++++++ ++++++如何活到100岁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家老龄化研究院合作找到三个人口统计学信息确切的长寿地区:意大利撒丁岛、日本冲绳、美国罗马琳达地区,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总结出4个健康长寿元素:体力劳动这三个地区居民都“不运动”。

这似乎与我们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大相径庭。

但他们的生活离不开体力劳动,而这恰是让其受益终生的锻炼。

比如,撒丁岛人居住在垂直的房屋里,每天都上下楼梯。

他们有自己的花园。

做打扫工作和做蛋糕都是自己动手。

这些体力劳动燃烧的热量和在跑步机上消耗的一样。

他们最享受步行,这被认为是防止认知降低的唯一方法。

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做家务能够很好地协调手、眼、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有计划的生活这些长寿地区的人们明确地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因此每个人都不慌不忙。

研究表明,匆忙或压力引发的炎症反应,与老年痴呆症和心血管病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