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简介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总结下载

中医骨伤科知识点总结下载一、中医骨伤科的概述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关节脱位、损伤等疾病。
它的治疗原则是以“通利”为主,意在恢复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和关节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损伤和康复的目的。
二、骨伤科的病因分类1. 外伤性骨伤:主要包括各种骨折、脱位等损伤,是由外部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所造成的。
2. 内伤性骨伤: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折不愈合、骨折迟发、骨溶解等疾病,是由内部因素所引起的。
三、中医骨伤科的病因病机1. 伤及经络:外伤后,可导致经络受损,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伤痛。
2. 痹阻不利:外伤后,气血失调,常引发痹痛,使患者关节运动受限。
3. 血瘀阻滞:外伤后,血液淤积在受损部位,形成瘀血,阻碍伤口愈合。
4. 骨伤不愈:外伤后,受伤部位的气血运行障碍,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迟发。
四、骨伤科的诊断1. 望诊:观察患者的受伤部位,包括肿胀、瘀斑、变形等情况。
2. 闻诊:听取患者的伤口疼痛状况,以及关节的响声等。
3. 问诊:询问患者的外伤史、疼痛情况、运动情况等。
4. 切诊:通过手法检查受损部位的骨骼、经络情况,判断伤势的轻重。
五、骨伤科的治疗原则1. 通利气血: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手法,恢复受伤部位的气血运行。
2. 祛风除湿:外伤后,易引发风湿寒热,应祛除风湿、寒湿、瘀血等。
3. 固本培元:通过药物治疗、锻炼等手段,促进受损部位的愈合和康复。
4. 治疗特定病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针对不同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
六、骨伤科的治疗方法1. 推拿:通过手法对受损部位进行按摩、拨叉、擦洗等来促进气血运行和祛风除湿。
2. 针灸:采用针灸手法对受损部位和相关穴位进行治疗,以恢复气血循环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
3. 艾灸:采用艾条或艾炷对受损部位进行灸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促进受伤处的康复。
4.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针对性的中药进行治疗,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涉及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骨骼、肌肉、关节等外部结构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中医骨伤科学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学问。
中医骨伤科学包括了骨科和外科两个方向。
骨科主要是用于治疗与骨骼、关节、肌肉、腱、韧带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如骨折、脱臼、关节半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外科则主要是针对与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如创伤、疮疡、瘢痕、痈肿等。
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是望诊,包括看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血肿、皮肤颜色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病人的姿势、行走、站立以及肌肉、关节活动是否正常等。
第二是闻诊,骨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增温、出血,以及软组织的酸痛、压痛等刺激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医生可以通过闻声来判断伤势是否严重。
第三是问诊,医生会询问病人的伤情、伤后症状及感觉以及病史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情况。
最后是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手指摸压原发性发病部位和相关的穴位,看其按压痛不痛、发热和肿块等情况,有助于确诊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灸、推拿、拔罐、膏敷、贴药、熏灸等等。
其中,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两种重要手段。
针灸是利用特定的针具,刺穿人体特定的部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用手按摩、揉捏、拿捏、搓摩等手法,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解除疼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和熏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上的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贴药和膏敷则是将中药制作成膏剂或贴剂,贴在伤处,以达到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中医骨伤科学与西医骨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治疗方法。
外科--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伤折,肌肤、筋肉、脏腑、经脉损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
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伤科;等。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筋骨疾患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特色治疗包括:1.重视中医学的整体观。
2.正骨理筋手法。
3.小夹板外固定方法。
4.练功疗法。
5.中药内服外敷疗法。
骨 伤 科 简 介

骨伤科简介骨伤科是一个以中医为基础,中西医并重的临床科室,现有医务人员2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名(博士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硕士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1人)设有3个诊室、住院部设床位100张,床位使用率高达100%以上,多年来,我科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方法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腰椎病的认识上,除了吸收和借鉴国内先进理论和技术外,提出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认识和分类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治疗模式,使得腰椎病的治疗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针对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督脉液压疗法、手法推拿技术、腰椎牵引技术、中药渗透离子导入技术和中药熏蒸技术、液体灌注疗法(静脉点滴和水针注射技术)手术技术、微创技术、各种支具应用、康复训练与功能锻炼十大治疗措施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有较高疗效。
创立的“督脉夜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专法研究达到了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8﹪的良好效果。
特别是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药渗透离子导入和中药熏蒸技术利用了中药与现代理疗想结合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成为广大患者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作了相关报道。
(2)在颈椎病的治疗上,除采取一般常规治疗外,我科又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病人使用的颈愈汤、止眩汤、调微液等药物,并开设了颈椎病专科门诊,其中,颈愈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省卫生厅课题),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省卫生厅课题),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采用手法、牵引、热敷法、理疗、针灸、封闭、液体、手术等疗法治疗颈椎病在保守疗法中在省内占据领先地位,通过系统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得以康复。
(3)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疑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应用骨复活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骨复活汤治疗成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省科委课题),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证号:2003201,补肾活血中药骨复活汤对激素性实验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另外,采用物理治疗、减轻负重(架双拐)、钻孔术、植骨术(包括带肌蒂的髂骨前上棘移植)等治疗方法使大部分患者得以好转或痊愈。
中医骨伤科与康复治疗

中医骨伤科是指中医学中专门研究骨折、脱位、扭伤、挫伤、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学科。
在中医骨伤科中,医生通常会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与骨伤相关的疾病。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洗等多种手段。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骨伤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拍打、推挤等手法来调理受伤部位的骨骼和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部位的恢复。
拔罐和艾灸是中医骨伤科中常用的疗法之一。
拔罐通过在患处施加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康复。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来温热患处,温补气血,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
此外,中医骨伤科也常使用中药熏洗来治疗骨伤。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汽或热气将药物挥发到损伤部位,以温补、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促进损伤部位的康复。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中医骨伤科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中医认为,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骨伤的康复同样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和生活习惯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指在骨伤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按摩疗法等多种手段。
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热疗、冷疗、理疗等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运动疗法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按摩疗法则是通过按摩受伤部位的肌肉和骨骼,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康复。
总的来说,中医骨伤科与康复治疗注重综合治疗,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康复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加快康复进程。
我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

我对中医骨伤科的认识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针对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独立的学科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它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应用,以及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深入研究。
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经典中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如《黄帝内经》、《难经》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骨骼是由筋、骨、脉、络构成的,而骨伤病变主要由外感邪气、运动损伤、气血运行失调等原因引起。
中医骨伤科强调整体观念,认为骨伤不仅仅是骨骼本身的问题,还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针灸、推拿、拔罐、煎药等手段外,还包括中药、配伍学、经络学等综合运用。
中医骨伤科主要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的一些常见疾病,如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等。
与西医骨科相比,中医骨伤科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和防治结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调整气血运行,恢复筋骨功能的目的。
中医骨伤科治疗注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通过调整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骨伤科的康复理念也与西医有所不同。
它强调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注重康复过程中细节的把握,如饮食保健、体育锻炼、心理调适等。
与西医骨科中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相比,中医骨伤科在康复过程中更加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整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虽然中医骨伤科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骨伤科的诊治方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这在当今医疗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其次,中医骨伤科的理论和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证明。
鉴于此,中医骨伤科需要不断加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研究,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在未来,中医骨伤科有望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解读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解读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分支领域,专门研究和治疗与骨伤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本文将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进行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医学领域。
一、中医骨伤科的概述中医骨伤科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诊断技法和中药治疗方法,针对骨骼和关节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认为,骨伤疾病多由于气血不通、筋骨失和等内因导致。
因此,中医骨伤科着重于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以促进自愈能力的恢复。
二、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舌质等,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主诉和脉搏声音,获取更详细的病情信息。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进行对话,了解病情发展的过程和其他相关疾病史。
最后,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患处,探测疾病症状和体征。
三、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采用中药治疗、按摩疗法和针灸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壮筋健骨等作用的中药,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和修复过程。
此外,按摩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骨伤治疗中,通过按摩患处,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以促进自愈能力的恢复。
四、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骨伤科更强调全身气血的调整和阴阳平衡的恢复,注重治疗的整体性。
而西医骨科则更注重通过手术或物理治疗等方法解决特定的骨伤问题,注重症状的直接改善。
五、中医骨伤科的应用范围中医骨伤科广泛应用于各种与骨伤相关的疾病和损伤的治疗。
例如骨折、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问题都可以通过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康复。
此外,中医骨伤科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慢性骨伤问题。
六、中医骨伤科的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骨伤科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恢复。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是基于中医理论,对骨伤科病症进行预防、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中医文献记录了许多关于骨伤科病症的方法和经验,如《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医心方》等。
在中医骨伤科中,诊断要点是辨证施治,必须凭借中医理论和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更加个性化。
下面将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
概述中医骨伤科学认为,骨伤科病症的本质是气血不畅、阻滞、局部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中医骨伤科主要从调节气血的角度来治疗和预防骨伤科病症。
理论基础1.骨伤科的五脏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其中,心主神明,肝主筋络,脾主肌肉,肺主皮肤,肾主骨髓。
骨属于肾脏,主要靠肝、脾、肾三脏的营养来维持生长和代谢。
2.骨伤科的经络中医认为,身体的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血运行通路。
经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平衡全身的气血运行,而气血的均衡则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骨伤科病症中,经络的调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3.骨伤科的气血中医的气血概念包括了体内的所有活力和物质,是身体机能活动的主导。
气血必须得到良好的流动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气血运行畅通不仅可以预防骨伤科疾病,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诊断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可以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依据中医理论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这些病症包括外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诊断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个人生活习惯、嗜好和心理状态等。
治疗中医骨伤科治疗分为三方面:辨证施治、调整气血、辅助祛痛和舒筋。
1.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治疗方法,意味着医生必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辨”出病情的具体表现,而后才能“施”出恰当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2.调整气血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调整气血。
医生通过施行汤剂或者草药来恢复患者体内气血的平衡,保证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骨伤科病症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简介
中医骨伤科是我院的特色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和调理多种急慢性疾病。
尤以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有显著疗效。
能开展针灸、拔罐、刮痧、热疗、电疗、专业手法推拿、颈腰椎牵引等中医康复特色疗法,配有颈椎电动牵引椅、腰椎全自动牵引床、中频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多功能电疗仪等治疗设备。
我科主要治疗范围:
1、颈肩腰腿痛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损伤、网球肘、腕关节扭伤、腱鞘炎、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退行性膝关节炎、髋关节扭挫伤,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面肌痉挛、周围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失眠、头痛、偏头痛、眩晕、肌肉萎缩、耳鸣等。
3、其它相关疾病:便秘、呕吐及呃逆、月经不调、痛经、中暑等内科杂症。
医生简介:
主治医师,有近十年的中医骨伤临床诊疗经验,擅于运用多种康复疗法如针灸、拔罐、穴位注射、关节腔注射、中药熏蒸浸泡等治疗
颈肩腰腿痛,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多种专科疾病,疗效显著,受到病人的一致肯定。
翁端意,主治医师,从是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杂症,妇科不孕症,陈旧性、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并能有效地运用手法推拿治疗多种专科疾病。
孙培,初级医师,从事康复理疗临床工作四年,擅于运用针灸,刮痧等疗法治疗多种专科疾病及中医内科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