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上《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教案

合集下载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级上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级上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 文字处理软件Word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本格式设置表格制作与编辑图文混排3. 电子表格软件ExcelExcel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4.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PowerPoint基本操作幻灯片设计与排版动画与放映设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文档编辑、排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制作与展示幻灯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认识、Word文档的高级排版、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PowerPoint动画设置。

2. 教学重点: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表格制作与编辑、Excel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设计与排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

3. 课堂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学习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本格式设置、表格制作与编辑、图文混排。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Excel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

6. 课堂例题讲解,引导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并进行排版与动画设置。

7.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基础知识框架图2. Word文档基本操作流程图3. Excel公式与函数示例4. PowerPoint幻灯片设计要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Word制作一份个人简历。

最新初中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初中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初中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2. 基本操作与指法键盘布局与功能键正确的打字姿势与指法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 文字处理软件Word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打字姿势与指法,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性。

3. 使学生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文字编辑与排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认识,Word文档的格式设置与表格制作。

2. 教学重点:正确打字姿势与指法的培养,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键盘、鼠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键盘膜、指法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发展史,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3. 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知识,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 演示正确打字姿势与指法,组织学生进行指法练习。

5. 讲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以实例进行演示。

6. 分组讨论与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Word的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

7. 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基础知识发展史硬件与软件操作与应用2. 基本操作与指法键盘布局与功能键打字姿势与指法操作系统3. 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本操作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表格制作与数据处理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史,要求不少于200字。

(2)用Word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包括姓名、年龄、学校、联系方式等。

2. 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与指法、Word文字处理软件等内容。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正常的菜单项
2、变灰的菜单项
3、菜单项后有“◢”
4、菜单项后有“…”
5、菜单项后有“●”
6、菜单项后有“√”
(三)菜单的操作
1、打开菜单
2、撤销菜单
(四)对话框的组成
(五)对话框的操作
四、教学小结
五、拓展知识
菜单和对话框使用技巧
教学意图
师生间的合作,不是命令,而是相互支撑。
讲学要为导学服务。
开启心智
3、学会使用各种菜单和对话框。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言:(略)
三、讲授新课
(一)菜单的分类
1、开始菜单
2、快捷菜单
3、窗口控制菜单
4、窗口菜单
5、下拉式菜单
6、级联菜单
教学意图
教学不仅是告诉,它还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
“学会学习”是基础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方法的运用。




(二)菜单项的显示约定
2、人为窃取
3、计算机电磁辐射
4、计算机存储器硬件损坏
四、教学小结
五、拓展知识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埃尼阿克、美国。
教学意图
师生间的合作,不是命令,而是相互支撑。
讲学要为导学服务。
开启心智
放飞情愫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自动处理信息的工具
——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言:(略)
三、讲授新课
(一)文件及文件夹
文件是指存储在磁盘上的信息的集合。

2024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控制面板的设置3. Word文字处理Word的基本操作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图文混排与表格制作4. Excel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与编辑公式与函数的应用5.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文稿的制作与编辑动画与过渡效果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与保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

3. 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理解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2. 教学重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操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操作。

3. 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4. 讲解Word、Excel和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结合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基础知识发展历史硬件和软件组成基本操作2.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控制面板设置3. 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Word制作一篇关于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文章。

利用Excel制作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

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关于保护眼睛的演示文稿。

2. 答案:Word文章:参照教材内容,结合网络资料进行创作。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辽师大版信息技术教材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主要特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方式及信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②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③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知道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信息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广阔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③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树立自觉、高效的信息意识;②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愿望,增强求知欲;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内容与发展。

教学难点:信息的主要特征。

二、学生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七年级学生也有其弱点,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但好胜心强,表现为不服输。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思想: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

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任务”为主,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

2024年最新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最新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最新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 计算机操作系统3. 网络与通信4. 文字处理软件Word5. 电子表格软件Excel6. 多媒体技术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常用软件,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网络素养,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技术应用。

2. 教学重点: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2. 教学课件、学案、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等知识点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信息技术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视野。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多媒体技术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Word软件制作一份个人简历。

利用Excel软件制作一份课程表。

2. 答案:个人简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荣誉与奖励等。

课程表:包含课程名称、上课时间、授课教师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突出重点,覆盖全面。

2023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2023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2023年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会安全上网。

3. 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文档编辑和排版。

4. 学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提高表达和展示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Word和PowerPoint高级应用。

教学重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Word和PowerPoint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计算机、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发展对生活影响。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让学生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3. 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Word和PowerPoint实操练习,讲解例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 Word基本操作及排版技巧4. 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2)列举三种网络安全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3)使用Word制作一份班级通讯录,包括姓名、性别、电话等。

(4)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关于个人兴趣演示文稿。

2. 答案:(3)根据课堂实操练习完成。

(4)根据课堂实操练习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班级活动海报、电子杂志等,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我特别关注与七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网络基础和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案教案标题: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学目标:1. 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2. 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 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白板和白板笔。

3. 演示用的二进制和十进制转换表格。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并与实际生活中的表示方式进行对比。

知识讲解:2. 介绍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3. 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包括从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和从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示范演示:4. 在白板上演示一个二进制数如何转换为十进制数,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5. 在白板上演示一个十进制数如何转换为二进制数,并解释每一步的过程。

探究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给定的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进行转换,并相互核对答案。

7. 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转换方法,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知识拓展:8. 介绍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例如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9. 解释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式对存储和计算的影响。

练习和巩固:10.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11.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检查他们的答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总结:12.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强调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的重要性。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疑惑。

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进制的表示方式,例如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信息在计算机中表示的理解程度。

-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上《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教案一个二进制数位简称为位(英文名称为bit)。

计算机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对二进制位的操作。

一个二进制位可表示两种状态(0或1)。

两个二进制位可表示四种状态(00,01,10,11)。

位数多,所表示的状态就越多。

A S C I I码
ASCII 码是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for Information Interch ange)。

ASCII码虽然是美国国家标准,但它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为国际标准,为世界公认,并在世界范围内通用。

ASCII码用一个8位二进制数(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占用了7位,最高位恒为0。

7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27=128)种字符,其中通用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
示数的范围为128~255,可表示128种字符。

通常各个国家都把扩充的ASCII码作为自己国家语言文字的代码。

汉字编码我国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一般都要用到汉字。

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字的数目很多,常用汉字就有3000~5000个,加上汉字的形状和笔画多少差异极大,因此,不可能用少数几个确定的符号将汉字完全表示出来,或像英文那样将汉字拼写出来。

汉字必须有它自己独特的编码。

1.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是我国于198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2312-8 0,代号为国标码,是国家规定的用于汉字信息处理使用的代码依据。

GB2312-80中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包括几种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代码。

6763个汉字又按其使用频度、组词能力以及用途大小分成一级常用汉字3755个和二级常用汉字3008个。

一级汉字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若遇同音字,则按起笔的笔形顺序排列;若起笔相同,则按第二笔的笔形顺序排列,依次类推。

所谓笔形顺序,就是横、竖、撇、点和折的顺序。

二级汉字按部首顺序排列。

在此标准中,每个汉字(图形符号)采用双字节表示。

每个字节只用低7位,最高位恒为1。

由于低7位中有34种状态是用于控制字符,因此,只有94(128-34=94)种状态可用
用高字节表示区号,低字节表示位号。

非汉字图形符号置于第1~11区,一级汉字3755个且于第16~55区,二级汉字3008个置于第56~87区。

每个图形字符的汉字交换码,均用两个字节的低7位二进制码表示。

汉字国标码通常用十六进制数表示。

例如:“中”字的区号为54,位号为48,计算它的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国标码。

解:先将区、位号分别加上32 :
54+32=86
48+32=80
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
(86)10=01010110
(80)10=01010000
得到二进制数国标码为:
01010110 01010000。

最后通过8 4 2 1 ── 二进制取位法转换成十六进制汉字国标码为:5650。

又如“国”字的区号为25,位号为90,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得到它的国标码为:二进制:00111001 01111010
十六进制:397A
2. 汉字的机内码
汉字的机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又称为汉字内部码或汉字内码。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为两个字节的机内码,俗称变形的国标码。

这种格式的机内码是将国标GB2312-80 交换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为l而得到的。

其最大优点是机内码表示筒单,且与交换码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解决了中西文机内码存在二义性的问题。

例如“中”的国标码为十六进制:
5650(01010110 01010000),其对应的机内码为十六进制:
D6D0(11010110 11010000)。

同样,“国”字的国标码为:397A,其对应的机内冯为:B9FA。

汉字的机内码与国标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机内码区号(16)=国标码高位字节+80H
机内码位号(16)=国标码低位字节+80H
◆十进制:
机内码区号=国标码高位字节(10)+128
机内码位号=国标码低位字节(10)+128 汉字的区位码与国标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国标码高位字节=区位码区号(16)+20H
国标码低位字节=区位码位号(16)+20H
◆十进制:
国标码高位字节(10)=区位码区号+32
国标码低位字节(10)=区位码位号+32 汉字的区位码与机内码的关系:
◆十六进制:
机内码高位字节=区位码区号(16)+A0H
机内码低位字节=区位码位号(16)+A0H
◆十进制:
机内码高位字节(10)=区位码区号+160
机内码低位字节(10)=区位码位号+160
3. 汉字的输入码(外码)
汉字输入码是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代码。

汉字输入编码方案很多,其表示形式大多用字母、数字或符号。

输入码的长度也不同,多数为四个字节。

综合起来可分为流水码、拼音类输入法、拼形类输入法和音形结合类输入法几大类。

4. 汉字的字形码
汉字字形码是汉字字库中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

目前汉字字形的产生方式大多是数字式,即以点阵方式形成汉字。

因此,汉字字形码主要是指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

汉字字形点阵有l6×16点阵、24×24点阵、32×32点阵、64×64点阵、96×96点阵、128×128点阵、256×256点阵等。

一个汉字方块中行数、列数分得越多,描绘的汉字也就越细微,但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多。

汉字字形点阵中每个点的信息要用一位二进制码来表示。

对于16×16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32个字节(16×16÷8=32)表示;24×24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72个字节(24×24÷8=72)表示。

汉字字库,是汉字字形数字化后,以二进制文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而形成的汉字字模库。

汉字字模库亦称汉字字形库,简称汉字字库。

汉字字库可分为软汉字字库和硬汉字字库。

汉字字库文件存储在软盘或硬盘中,称为软汉字宇库。

汉字字库存储在汉卡中,将汉卡安装在机器的扩展槽中,称为硬汉字字库,亦称汉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