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案2
英语翻译教案

英语翻译教案教案标题:英语翻译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包括从中文到英文和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英语翻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不同类型的翻译练习,包括句子翻译、段落翻译和篇章翻译。
4. 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一段简短的中英文对话或文章引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对翻译的理解和体验,引导他们思考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
知识讲解:1. 介绍英语翻译的定义和作用,强调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2. 解释翻译的基本原则,如准确性、流畅性和忠实于原文等。
3. 分析不同类型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调整语序和选择合适的词汇等。
实践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句子,要求他们将其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并进行互相检查和讨论。
2. 给学生提供一段英文文章,要求他们将其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互相检查和讨论。
3. 给学生提供一篇跨文化交际的场景,要求他们进行翻译,并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英语翻译技巧,如翻译歌词、电影对话等。
2. 邀请一位专业翻译或外籍人士来班级分享他们的翻译经验和故事。
3. 组织学生参加翻译比赛或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持续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活动和跨文化交流,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翻译练习和作业,对其准确性和流畅性进行评估。
3. 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英语翻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中英文对话或文章。
2. 翻译练习材料。
3. 外籍人士的分享材料或讲座。
4. 翻译比赛或活动的相关资料。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Omission(C-E)
• Omission of the Adjective ; • Omission of the Adverb; • Omission of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 • Omission of the Verb ; • Omission of the Phrase or the sentence; • Consider as a Whole .
alth.
BACK 19
Omission(E-C)
➢ Omission of the Pronoun; ➢ Omission of the Article ; ➢ Omission of the Preposition; ➢ Omission of the Conjunction; ➢ Omission of the Verb; ➢ Omi. Adding necessary background words;
6. Adding necessary words of genera lization;
7. Avoid Repetition .
14
Adding Necessary Prepositio ns
• 每个人有一条生命。
15
Adding Necessary Backgroun
• For mistakes had been made, bad ones.
BAC11K
Repitition
❖ The footmen were as ready to serve her as they were their own mistress. ❖ Better be wise by the defeat of others than by your own. ❖ I have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 Blood must atone for blood. ❖ But there had been too much publicity about my case.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翻译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翻译教案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翻译能力成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
对于学生而言,翻译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的翻译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而设计。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3.在翻译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1.先导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探究式教学法。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通过思考积极地获取知识。
3.小组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翻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个小故事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有关人物描述的部分,可以模拟一些人物场景,让学生来“认识”和“描述”角色,增加学生的翻译兴趣。
2.导入文章在开始正式的翻译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以一种简易但有趣的方式导入文章。
可以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
3.单词学习在文章翻译中,不能缺少对生词或难词的学习。
对于生词的学习,教师要欣赏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各种小游戏或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的发音和语义。
4.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翻译也就是要学会将所给的语言翻译成对应的语言,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模仿翻译文章中的语言,并帮助学生梳理句子结构和语言组合的方式。
5.实践演练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翻译全文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并发现和解决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评估对学生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检测他们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的含义,并且还可以评估学生语言表达和翻译能力的提升情况。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包括理解、表达和翻译的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文本类型翻译(如:文学、新闻、科技等)3. 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文本类型翻译的实践教学难点:1. 理解跨文化交际对翻译的影响2.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翻译练习材料3. 翻译参考书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翻译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翻译的基本原则:忠实、通顺、易懂- 翻译的技巧:直译、意译、增译、省译等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给句子进行翻译练习。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翻译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强调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类型翻译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文本类型翻译- 文学翻译:注重语言风格和意境的再现- 新闻翻译: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科技翻译: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给文本进行翻译练习。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翻译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1. 分析跨文化交际对翻译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跨文化差异。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文本类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在翻译中的应用。
2. 强调翻译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和展示的参与度。
2. 学生对翻译基本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文本类型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英语教案_大学英语翻译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进行英语翻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 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1. 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翻译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原文的含义,准确翻译。
2. 翻译技巧的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翻译?二、教学内容1. 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a.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
b. 翻译的原则:忠实于原文、通顺易懂、符合目的语文化。
2. 翻译技巧和方法:a. 直译:直接将原文的词汇、句式、结构翻译成目的语。
b. 意译:根据原文的含义,采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c.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一篇英语文章,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回顾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回顾翻译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a. 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于翻译至关重要。
b. 分析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 翻译技巧的运用:a. 举例说明直译、意译和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运用。
b. 分析不同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的优缺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一篇包含文化差异的英语文章,尝试将其翻译成中文。
2. 教师选取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翻译一篇英语文章,注意运用所学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英语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了翻译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原文含义不准确、翻译技巧运用不灵活等问题。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英汉互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于原文1.2 保持原文的风格和语气1.3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2. 英汉互译的技巧2.1 词汇翻译2.2 语法翻译2.3 结构翻译2.4 文化背景翻译3. 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3.1 词汇差异3.2 语法差异3.3 表达习惯差异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英汉互译实例,引发学生对英汉互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对比分析: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并讲解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调整。
4. 练习:布置适量的英汉互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技巧和语言差异。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汉互译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英汉互译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质量和数量。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英汉互译的认识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英汉互译教程》2. 辅助材料:英汉互译案例集、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相关英汉互译的在线资料和论坛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安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第二课时: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3. 第三课时:讲解英汉互译的实践操作4. 第四课时:布置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布置的英汉互译练习题3. 收集英汉互译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十、教学反思2.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难点解析: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英汉翻译第二章教案

5.With Asia’s economic meltdown rattling the Beijing leadership, Zhu and his colleagues now have a powerful argument that China must get its own house in order to prevent meddling by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r other outsiders. (China:Zhu is Taking a Broom to the Bureaucrats)
【译文】他,只有他,才能控制局面。
6.It is rainingcats and dogsoutside.
【译文】外面下着倾盆大雨。
7.It isnot halfbad for a beginner.
【译文】就新手而言,这是相当不错的了。
8. Don’tmake light oftheir design.
【译文】此人驾一叶扁舟,跟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一样,独自一人出海打鱼,历经了史诗般可歌可泣的搏斗之后,最后败下阵来,连性命都丢了。
10. She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 and rising early had stood, wrapped up, at her window, with the cool air blowing on her face, to watch the dawn.
【译文】我想,如果一个人思路不清,写起文章来也会杂乱无章;如果他性情多变、喜怒无常,他的文章也会充满奇思妙想;如果他思路敏捷,能由眼前之事联想到上百件事,除非他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他的文章就会满篇是比喻联想。
大学公开课英语翻译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翻译技巧和策略。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翻译的类型和特点3. 翻译技巧和策略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5. 翻译练习和点评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第二课时:翻译的类型和特点3. 第三课时:翻译技巧和策略4. 第四课时:翻译实践案例分析5. 第五课时:翻译练习和点评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导入:介绍翻译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如忠实、通顺、得体等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翻译案例,如《红楼梦》的翻译。
4. 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简短的英文段落,并讲解翻译过程。
第二课时:翻译的类型和特点1. 导入:介绍翻译的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 讲解:不同类型翻译的特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翻译的案例,如科技文献翻译、广告翻译等。
4. 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特定类型的英文段落,并讲解翻译过程。
第三课时:翻译技巧和策略1. 导入:介绍翻译技巧和策略的重要性。
2. 讲解:常见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使用不同技巧的翻译案例。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翻译一段英文段落,并讲解翻译过程。
第四课时:翻译实践案例分析1. 导入:介绍翻译实践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 讲解:分析具体翻译案例,如新闻翻译、演讲翻译等。
3.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提出改进意见。
4. 总结:教师总结案例分析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第五课时:翻译练习和点评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篇翻译练习,如翻译一篇英文新闻或报告。
3.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 总结:总结翻译练习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翻译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实训
教学目的:
1. 学习翻译必须具备的基本功(4点)。
2. 正确处理翻译中的几个关系。
重点和难点:
1. 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
2. 用译文把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
参考书目:
新编日汉翻译教程 作者:庞春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实用日语翻译 主编 薛朝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年9
月
实用中日文口译(同声传译) 周殿清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1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第二
课:翻译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翻译的过程是个理解与表达的过程。
换句话说,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原文的理解以及用译文表达出来两个阶段组成的。
第一个阶段是理解,也可以说这是翻译的准备阶段,目的是了解并掌握原文的基本思想。
第二个阶段是表达,就是用译文把理解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
日汉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因此在构词、语法规则、句法构造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在思维形象、表达习惯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注意语序结构的不同
我们知道汉语的基本词序为: 主—谓—宾
而日语的词序基本型则为: 主—宾—谓
例如: 你——吃——什么 小王——看——电视
あなたは——何を——食べますか 王さんは——テレビを——見ます
因此在日语的汉译中,谓语一定要前移。
自分の顔と名前とを——売り、人気とお金とを——手に入れる
出卖——自己的面孔和名字、换取——声望与金钱
还有在日语句中主语往往是被稳去的(不出现),我们仅凭谓语动词的表现,就能判断出主语是谁。
但在汉语中如果没有了主语,听话的人就会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了。
例如:ペッキンは——初めてですか。
您是——第一次来北京的吗?
お荷物を——お持ちしましょう
我帮你——拿行李吧
二、思维形象的差异
由于各自的民族意识、文化传统等不同的影响,各种语言截取外界事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思维形象是人们对事物属性所产生的联想,不同民族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同,联想自然也就不同了。
比如,汉语中
的“天生有福”,俄国人说“穿着衬衣生下来”;英国人说“生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德国人说“梳好头才出世的”;而日本人则说“幸運の星のもとに生まれる”。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属于内陆文化、农耕文化;日本文化则属于海洋文化。
这完全可以从语言上得到印证。
比如说“牛”,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就大不相同。
中国人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与牛相依为命,一起辛勤劳作,对“牛”的评价是忠诚老实、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因而牛成了值得崇尚的“榜样”。
便有了“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等褒义词,并且还常被人用来表扬人“老牛亦知夕阳晚,不待挥鞭自奋蹄”。
然而日本人对牛的印象却是愚蠢、笨拙、缓慢的。
这从日语的辞典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如:牛に喰らわる——上当受骗;
牛の歩み——进展缓慢; 牛の籠抜け——笨手笨脚;
牛の角を蜂が刺す——麻木不仁。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居海岛,食鱼虾,对牛的恩泽与好处可能没有那么切身的体会。
相反日本人则喜欢
用鱼虾表现自己的文化色彩。
如:腐っても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米面海老でたいを釣る——抛砖引玉;海老の鯛混じり——鱼龙混杂。
三、比喻成分有不同
比喻运用得当,可以使意思更具体、道理更明白、形象更生动;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但对比喻的翻译,不能直译,只能意译,否则是会闹出笑话来的。
如:ひょうだんから駒(こま)——弄假成真;
芋を洗う—— 像煮饺子似的(拥挤不堪)
四、注意表达方式:
日、汉的表达方式不同,对于翻译者来说这是个相当有难度的问题。
我们来看下而的这几个例子:
1.您说的都对。
2.科长,有人找您。
3.重庆是一座有名的山城。
4.头痛得厉害。
5.幸会、幸会。
6.请大家尽情欣赏吧。
(欣赏:かんしょう鑑賞)
五、商务常用日语(ビジネス常用語)
1.こんにちは。
2.お元気ですか。
3.お久しぶりですね。
4.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5.お先に失礼します。
/我先告辞了
6.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ございません) /抱歉(对不起)
7.お疲れさまでした。
/您辛苦了
8.お願いします。
/拜托(求)您了
9.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请多关照(幸会、幸会)
10. 自己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请允许我做下自我介绍
作业部分(实训练习):
一、把下列日语的句子翻译成中文。
1.自己紹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2.お会いできまして、うれしいです。
3.おひさしぶりですね。
4.私が王です、お迎えにまいりました。
5.わざわざ出迎えにいただき、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6.これから、いろいろ手配しておきますから。
7.これからご迷惑をかけますが。
8.これは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どうぞ。
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日语:
1.飞机晚点这么多时间,很抱歉让你久等了.(很抱歉: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
2. 我第一次来这家店,窗外的景色很漂亮呀.(第一次来:初めてです
窗外的景色:眺め)
3.黄金周你打算怎么过? (黄金周:ゴールデン・ウイーク)
4.我做了民意调查,想去温泉的占大多数.
(民意调查:アンケート; 占大多数:大分占めています)
5.我想拜访小林先生. →那你预约了吗? (お会いにする/お訪ねする)
6.小林他正在接待客人,请你稍等10分钟左右.(正在接待客人:来客中です)
课外知识补充
1 石橋を叩いて渡る(いしばしをたたいてわたる) 谨小慎微原义为石头桥也要敲着过。
引申指万分谨慎,小心从事。
汉语可译作谨慎小心,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摸着石头过河等。
2 板につく(いたにつく) 得心应手
是指演员的演技与舞台相和谐之意,引申表示动作,态度等与其地位,职业相符,相吻合之意。
汉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根据场合不同可分别译作(演员)演技娴熟,(火候)恰如其分,(工作)得心应手,合适,得当等。
3 犬の遠吠え(いぬのとおぼえ) 虚张声势
与中国的俗语好狗不叫,叫狗不凶同源,原义为狗在远处吠。
意为背地逞英雄,背后耍威风,常用于比喻胆小鬼在背后逞凶或说别人坏话。
可译为门后耍枪,虚张声势等。
4 芋を洗う(いもをあらう) 拥挤不堪
是形容人聚集很多,相当于汉语的像煮饺子似的。
中日这两个惯用句都很形象,但因中日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不同。
日本人平日常食用的芋剥皮后手碰到很痒,所以常把很多剥了皮的山芋放在小筐或桶里冲洗,由此而得这一形象的表达方式。
5 腕を揮う(うでをふるう) 大显身手
腕是手腕,臂膀的意思,引申为本领,能力等。
是指掌握的本领或技术能够运用自如,充分地发挥出来。
汉语为大显身手,施展才能,大展才华等。
6 旨い汁を吸う(うまいしるをすう) 不劳而获
旨い原义是指食物等好吃,味美。
此惯用词的意思是指自己不费半点功夫,而获取他人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相当于汉语的不劳而获,占便宜,捞油水,揩油等。
7 蝦で鯛を釣る(えびでたいをつる) 抛砖引玉
原以为用虾来钓加吉鱼。
加吉鱼是一种名贵的鱼。
此惯用句用于比喻用很微小的东西或微不足道的努力而获取很大的利益。
汉语可译作抛砖引玉,施小惠占大便宜,一本万利等。
8 大目に見る(おおめにみる) 睁一眼闭一眼
表示对一些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不深究。
汉语可译作宽容,不深究,放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使用时可以变化。
按动词見る的活用方式来活用。
9 お株を奪う(おかぶをうばう) 取而代之
株是本家,正宗无祖之意。
意思是把别人的拿手好戏抢到手,取而代之。
汉语可译作顶行,取而代之,撬行等。
使用时其中的お不可省略。
10 お茶を濁す(おちゃをにごす) 含糊其辞
是指把某个场面很顺利地敷衍过去。
汉语可译作敷衍塞责,搪塞了事,含糊其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