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教案

合集下载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汉英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3. 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词义翻译3. 句子结构翻译4. 表达习惯翻译5. 文化背景知识翻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汉英翻译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翻译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翻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汉英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讲解:讲解词义翻译、句子结构翻译、表达习惯翻译和文化背景知识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汉英翻译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翻译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翻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 实践:让学生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翻译实践:评估学生的汉英翻译作品,检查他们的翻译水平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汉英翻译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汉英翻译教材,如《汉英翻译教程》、《现代汉英翻译》等。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汉英翻译案例,包括文学、影视、新闻、广告等不同领域的翻译实例。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翻译论坛、专业博客、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4. 辅助工具:提供翻译软件和在线词典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效率。

七、教学环境2.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网络畅通,方便学生查阅在线资源和进行汉英翻译实践。

3. 设备设施: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汉英翻译(下)教案

汉英翻译(下)教案

汉英翻译(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翻译。

3. 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2. 汉英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3. 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 翻译实践:汉英翻译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标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汉英翻译的案例,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3. 实践法: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汉英翻译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汉英翻译的案例文章或段落。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标准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汉英翻译的案例,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4. 翻译实践: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汉英翻译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翻译实践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设置汉英翻译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的翻译水平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翻译讲座:邀请专业的翻译人员或翻译学者进行讲座,分享翻译经验和技巧。

2. 开展翻译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翻译能力。

3. 推荐翻译相关书籍:向学生推荐一些汉英翻译的经典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汉英翻译案例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2. 翻译软件:介绍一些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3. 参考书籍:向学生推荐一些汉英翻译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发展。

汉英翻译技巧教案

汉英翻译技巧教案

汉英翻译技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掌握一些常见的汉英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翻译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如何提高翻译质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谈论学生对汉英翻译的看法和困难。

2.知识讲解(20分钟):
a.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忠实、准确、规范;
b.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语法结构、词汇选择、文化差异等;
c.汉英翻译的技巧:
i.借助工具和资料:词典、翻译软件、语料库等;
ii.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义:找出主谓宾关系、并列关系等;
iii. 注意文化差异:适当调整语言表达方式;
iv. 学会使用代词和连接词: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3.练习活动(3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汉英翻译练习,以应用所学技巧。

4.小组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检查和修改彼此的翻译作品。

5.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汉英翻译技巧,并提出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1.教学PPT;
2.汉英词典和翻译软件;
3.汉英翻译练习材料。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
2.学生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继续进行汉英翻译练习,加强应用能力;
2.学生可以开展小组或个人的翻译项目,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第一章:英汉互译概述1.1 英汉互译的重要性1.2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3 英汉互译的难点与挑战1.4 英汉互译的技巧与策略第二章:词汇与短语的互译2.1 词汇的直译与意译2.2 词汇的借用与创新2.3 短语的固定搭配与转换2.4 专有名词与地名的一般译法第三章:句子的互译3.1 句型的转换3.2 语序的调整3.3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互译3.4 从句与并列句的互译第四章:时态与语态的互译4.1 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互译4.2 进行时与完成时的互译4.3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译4.4 虚拟语气与实际语气的互译第五章:文化与语境的理解5.1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5.2 语境的理解与运用5.3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的差异5.4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第六章:翻译标准与原则6.1 翻译标准的历史演变6.2 忠实原则与达意原则6.3 等效翻译与功能翻译6.4 翻译中的创译与意译第七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上)7.1 词义选择与词性转换7.2 修辞格的翻译7.3 成语与谚语的翻译7.4 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第八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下)8.1 幽默与讽刺的翻译8.2 商务与法律文本的翻译8.3 科技与医学文本的翻译8.4 翻译中的校对与润色第九章:实践案例分析9.1 英汉互译案例分析9.2 翻译错误分析与避免9.3 翻译实践与反馈9.4 翻译作品的评价与赏析第十章:翻译软件与辅助工具10.1 翻译软件的种类与功能10.2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10.3 语料库与在线翻译资源10.4 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英汉互译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如语序、句型、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以及文化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二、词汇与短语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句子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如主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保持原意的调整语序。

汉英翻译(厦门大学课程)教案

汉英翻译(厦门大学课程)教案

汉英翻译(厦门大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翻译基本概念与理论1.1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1.2 翻译的种类与标准1.3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策略1.4 翻译的过程与步骤1.5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二章:语言与翻译2.1 语言的本质与特征2.2 语言的分类与翻译2.3 语言的层次与翻译2.4 语言的变体与翻译2.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与翻译第三章:词义与翻译3.1 词义的概念与特点3.2 词义的分类与翻译3.3 词义的变化与翻译3.4 词义的转移与翻译3.5 词义的翻译策略与技巧第四章:语法与翻译4.1 语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4.2 词类的分类与翻译4.3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4.4 语态与语气与翻译4.5 语法错误的翻译与修正第五章:修辞与翻译5.1 修辞的基本概念与作用5.2 常见的修辞手法与翻译5.3 修辞的翻译原则与策略5.4 修辞的适应与调整5.5 修辞的翻译案例分析第六章:文本类型与翻译6.1 文本类型的分类与特征6.2 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策略6.3 文学文本的翻译6.4 学术论文的翻译6.5 广告文本的翻译第七章:翻译技巧与策略7.1 直译与意译7.2 忠实与通顺7.3 归化与异化7.4 省略与增译7.5 词类转译与结构调整第八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8.1 CAT工具的基本原理与使用8.2 常见CAT工具的介绍与比较8.3 术语管理器与语料库的使用8.4 网络资源与在线翻译工具8.5 CAT工具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实践与案例分析9.1 汉英翻译案例选编9.2 翻译批评与评价9.3 翻译错误分析与避免9.5 翻译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第十章:翻译与跨文化交流10.1 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10.2 文化差异与翻译10.3 跨文化交流中的翻译策略10.4 翻译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10.5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限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翻译基本概念与理论翻译的定义与历史:理解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进行基本的汉英翻译。

3. 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 翻译实践:各类文体的汉英翻译。

5. 翻译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翻译实践和案例分析。

3.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汉英翻译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翻译案例和进行分析。

3.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翻译实践:让学生进行各类文体的汉英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汉英翻译案例,讲解其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5. 课堂讨论: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3.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包括翻译理论和实践操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汉英翻译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竞争意识。

英汉汉英翻译教材教案

英汉汉英翻译教材教案

英汉汉英翻译教材教案标题:英汉汉英翻译教材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英汉汉英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英汉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3. 加深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英汉汉英翻译的教材,如《英汉汉英翻译实践》。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以展示教材中的例句和相关资料。

3. 练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和翻译任务,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英汉汉英翻译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英汉翻译有什么难点?”“你在翻译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分享经验。

知识讲解:1. 英汉翻译基本原理和技巧: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如词义转换、句法结构调整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2. 汉英翻译基本原理和技巧:介绍汉英翻译的基本原理,如词序调整、语法转换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3. 文化差异与翻译:讲解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

示范与练习:1. 示例翻译:选择一些简短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英汉汉英翻译的示范演示,注重解释翻译过程中的技巧和策略。

2. 练习任务: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包括词汇翻译、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等,以巩固学生的翻译能力。

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翻译经验和困惑,促进互动和学习。

2.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强调英汉汉英翻译的重要性和技巧。

拓展活动:1. 翻译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英汉汉英翻译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英翻译(上)教案课时安排:共20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互译。

教学内容:1. 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2. 汉英翻译的方法与技巧3. 汉英翻译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提高汉英翻译能力的途径5. 实际汉英翻译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法:分析实际汉英翻译案例,进行翻译练习。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二、教学过程第1-4课时: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1. 介绍汉英翻译的基本原则,如忠实于原文、保持语义准确、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遵循这些原则进行汉英翻译。

3. 进行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原则进行实际翻译。

第5-8课时:汉英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 介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直译、意译、借译等。

2. 讲解汉英翻译的技巧,如词类转换、词义扩展与缩小、句型变换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

第9-12课时:汉英翻译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分析汉英翻译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如词语搭配、语法结构、文化背景等。

2. 讲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查阅词典、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翻译案例,练习解决这些问题。

第13-16课时:提高汉英翻译能力的途径1. 介绍提高汉英翻译能力的途径,如多阅读、多练习、参加翻译培训等。

3. 进行翻译练习,检验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检查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态度、分享精神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汉英翻译相关教材、案例分析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翻译教案【篇一:翻译教案】使用教材: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translation is an n art/science/craft?)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严复、傅雷、钱钟书、刘重德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梁秋实、赵景深:宁顺而不信难点:1.直译与意译2.归化与异化:归化派代表人物尤金.奈达,异化派代表人物韦努蒂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20分钟教学内容: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t?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阅读本讲全文课后练习:p.6 第三大题第二讲翻译的过程教学目标: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理解与表达a.理解语言现象b.理解逻辑关系c.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难点: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注意;习惯与表达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5分钟;课堂小节5 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教学内容:1.理解与表达:he found them pushing needles, thread, pots, pans, ribbons, yarns, scissors and buttons to house wives.他发现他们在向家庭主妇推销针头线脑,锅碗瓢盆。

(国外没有瓢)改为:他发现他们在向家庭主妇推销针线,锅罐,绸带,剪刀和钮扣。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it i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 tree, or grass.这是布什总统的命令,管他什么布什,布头儿,布片儿,我才不在乎呢。

the old man’s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he saw the pearl.这位老人一看到这颗珍珠高兴得连心都跳不过来。

a good dancer never missed a beat.善于跳舞的人从不漏跳一拍(总能跟上节拍/总能采对步点)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they shall hang us separately.咱们要是不摽到一块儿,保准会吊到一块儿。

我们不紧紧团结一致,必然一个个被人绞死。

我们必须共赴沙场,否则就得分赴刑场。

阅读本讲全文课后练习:p.18 第二、三大题第三讲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教学目标: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等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1.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

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2.英汉词语完全对应:如aspirin, marxism, capitalism3.英汉词语部分对应(one word with multiple equivalents of the same meaning)难点:1.英汉词语不对应(words without correspondence)2.汉英表达尽量简洁(brevity)3.形合和意合(hypostasis and parataxis)课时分配:课堂讲授65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15分钟教学内容:1. 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

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

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的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

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

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the t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 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

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

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

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从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说过的一句话之中我们就可见一斑:阅读本讲全文课后练习:p.35 第五大题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句子中词的意义,从而在翻译时作出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选择和确定原句词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难点:1.将词义作抽象化或具体化的引申2.翻译时注意词义的褒贬性课时分配:课堂讲授7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10分钟教学内容: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

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

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 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例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动词)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象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

(前置词)3)like konws like.英雄识英雄。

(名词)阅读本讲全文课后练习:p.35 第四大题第五讲词法和句法的差异教学目标:主要了解英汉句子构成的差异,学会基本的转换方法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课堂讨论、翻译练习讲评相结合重点:1.词的搭配(matching of words) e.g cut wheat/cutcake/cut finger-nail2.词在句子中的位置(order of words in the sentence),以副词为例3.句序(sentence order)a.汉语按照时间的先后b.英语复合句应改为汉语简单句c. 英语复合句应改为汉语复合句d.被动句改为主动句难点:英语句子结构的转换课时分配:课堂讲授50分钟;课堂小节10分钟;课堂作业30分钟教学内容:1. 词的搭配 ( matching of words)(1)cut wheat / cut cake/ cut finger-nails(2)炉子着得很旺the fire is burning briskly in the stove.(3)她着凉了she has caught cold.(4)你猜着了you have guessed right.(5)老李躺下就着了lao li fell asleep as soon as he lay down.(6)他走错了一着he has made a false move./ take a wrong step(7)这些孩子穿着整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