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教案

合集下载

优秀英汉翻译教案

优秀英汉翻译教案

优秀英汉翻译教案3.1.1 将单词分译成汉语的句子1. She was pardonably proud of her wonderful cooking.她可以谅解地为自己高超的烹调技艺感到自豪。

她自夸她高超的烹调技艺,这是有情可原的。

2. The ancients tried unsuccessfully to explain how a rainbow is formed.古人曾试图说明虹是怎样产生的,但没有成功。

3. Chairman Mao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 tandable pride of his policy of “self-reliance.”毛主席在谈到他的“自力更生”的政策时,也许有些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4.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他摇了摇头,两目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3.1.2 将词组或短语译成汉语的句子1.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2. I’m surprised to learn that he lost the game.我惊奇地获悉他在比赛中失利了。

我听说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感到十分意外。

3. Men are too clever to let themselves be cheated by fashion designers.男人们很聪明,他们不会上时装设计师的当。

4.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ly accepted law.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

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教案第一章:翻译概述1.1 翻译的定义与历史介绍翻译的定义和作用简述翻译的历史发展1.2 翻译的类型与标准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同声翻译等)讨论翻译的标准(如准确性、流畅性、忠实性等)1.3 翻译的过程与方法介绍翻译的基本过程(如理解原文、表达译文等)探讨有效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二章:词汇翻译2.1 词汇的选择与转换讲解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词汇2.2 专业术语与行业用语的翻译介绍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的特点讲解如何准确翻译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2.3 词义辨析与词性转换讲解词义辨析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词性转换第三章:句子翻译3.1 句型结构与句子成分讲解英语和汉语句型结构的差异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句子成分的平衡3.2 语法调整与句子重构讲解语法调整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句子重构3.3 意译与直译的运用讲解意译和直译的区别与适用场景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意译和直译第四章:段落与文章翻译4.1 段落结构与主题句的翻译讲解段落结构的重要性探讨如何翻译段落主题句4.2 逻辑与连贯性的保持讲解翻译过程中逻辑和连贯性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保持原文的逻辑和连贯性4.3 文章风格与翻译策略讲解不同文章风格的特征探讨如何根据文章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第五章:文化差异与翻译5.1 文化背景与翻译讲解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化背景5.2 文化词汇与翻译讲解文化词汇的特点和翻译难点探讨如何准确翻译文化词汇5.3 跨文化交流与翻译实践讲解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应对跨文化交流的挑战第六章:翻译技巧与策略6.1 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深入探讨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实际翻译案例中的运用6.2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讲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6.3 翻译中的补偿与调整分析翻译中补偿与调整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实例展示补偿与调整在翻译中的应用第七章:文学翻译7.1 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探讨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和原则分析文学翻译中应注重的方面7.2 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翻译深入讲解不同文学文体的翻译特点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文学文体的翻译方法7.3 文学翻译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的翻译案例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和解决策略第八章:商务翻译8.1 商务翻译的基本要求讲解商务翻译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分析商务翻译中应注重的方面8.2 商务合同、广告、报告等文体的翻译深入讲解不同商务文体的翻译特点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商务文体的翻译方法8.3 商务翻译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商务材料的翻译案例讨论商务翻译中的难点和解决策略第九章:口译技巧与实践9.1 口译的基本类型与技巧讲解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口译类型的特点探讨口译过程中的技巧和策略9.2 口译中的听力理解与信息处理分析听力理解在口译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提高口译中的信息处理能力9.3 口译实践案例分析提供口译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导如何应对口译中的挑战和困难第十章:翻译软件与工具的使用10.1 翻译软件的种类与功能介绍市面上的主要翻译软件及其功能分析翻译软件的优缺点和使用场景10.2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讲解翻译辅助工具(如在线词典、术语管理工具等)的运用探讨如何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10.3 翻译软件与人工翻译的结合讨论翻译软件与人工翻译的结合方式分析如何利用翻译软件辅助人工翻译工作重点和难点解析6.1 直译与意译的界定和应用场景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汉英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3. 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词义翻译3. 句子结构翻译4. 表达习惯翻译5. 文化背景知识翻译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汉英翻译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翻译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翻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汉英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讲解:讲解词义翻译、句子结构翻译、表达习惯翻译和文化背景知识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汉英翻译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翻译技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翻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 实践:让学生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翻译实践:评估学生的汉英翻译作品,检查他们的翻译水平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汉英翻译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查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汉英翻译教材,如《汉英翻译教程》、《现代汉英翻译》等。

2. 案例资料:收集各类汉英翻译案例,包括文学、影视、新闻、广告等不同领域的翻译实例。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翻译论坛、专业博客、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4. 辅助工具:提供翻译软件和在线词典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效率。

七、教学环境2.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网络畅通,方便学生查阅在线资源和进行汉英翻译实践。

3. 设备设施: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小学课文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小学课文英汉互译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2. 词汇讲解3. 句子结构分析4. 互译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文内容概述1.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主要内容和观点。

三、词汇讲解1. 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

2. 引导学生分析词汇在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

3. 进行词汇拼写和用法练习。

四、句子结构分析1. 教师分析课文中典型的句子结构,如简单句、复合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含义。

3. 学生进行句子翻译练习。

五、互译练习1. 教师给出一段英文,学生将其翻译成汉语。

2. 学生相互检查翻译,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教师给出一段汉语,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

4. 学生相互检查翻译,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学生尝试将课文中的段落翻译成英语或汉语。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2. 词汇卡片3. 句型练习册4. 翻译练习题5. 课件或黑板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

2. 翻译准确性:检查学生的翻译练习,评估其翻译水平。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第一章:英汉互译概述1.1 英汉互译的重要性1.2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3 英汉互译的难点与挑战1.4 英汉互译的技巧与策略第二章:词汇与短语的互译2.1 词汇的直译与意译2.2 词汇的借用与创新2.3 短语的固定搭配与转换2.4 专有名词与地名的一般译法第三章:句子的互译3.1 句型的转换3.2 语序的调整3.3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互译3.4 从句与并列句的互译第四章:时态与语态的互译4.1 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互译4.2 进行时与完成时的互译4.3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译4.4 虚拟语气与实际语气的互译第五章:文化与语境的理解5.1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5.2 语境的理解与运用5.3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的差异5.4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第六章:翻译标准与原则6.1 翻译标准的历史演变6.2 忠实原则与达意原则6.3 等效翻译与功能翻译6.4 翻译中的创译与意译第七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上)7.1 词义选择与词性转换7.2 修辞格的翻译7.3 成语与谚语的翻译7.4 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第八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下)8.1 幽默与讽刺的翻译8.2 商务与法律文本的翻译8.3 科技与医学文本的翻译8.4 翻译中的校对与润色第九章:实践案例分析9.1 英汉互译案例分析9.2 翻译错误分析与避免9.3 翻译实践与反馈9.4 翻译作品的评价与赏析第十章:翻译软件与辅助工具10.1 翻译软件的种类与功能10.2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10.3 语料库与在线翻译资源10.4 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英汉互译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如语序、句型、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以及文化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二、词汇与短语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句子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如主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保持原意的调整语序。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

汉英翻译(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英翻译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进行基本的汉英翻译。

3. 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4. 翻译实践:各类文体的汉英翻译。

5. 翻译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原则、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翻译实践和案例分析。

3.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汉英翻译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翻译案例和进行分析。

3. 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汉英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翻译实践:让学生进行各类文体的汉英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汉英翻译案例,讲解其中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5. 课堂讨论: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测试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3. 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包括翻译理论和实践操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汉英翻译比赛或活动,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竞争意识。

英汉互译课教案

英汉互译课教案

英汉互译课教案
教案标题:英汉互译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英汉互译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3.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常用表达。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互译的语言规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英汉互译的教学材料,包括常用词汇、短语和句子。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相关主题,如家庭、学校、
节日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学习词汇和短语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英汉互译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和短语。

Step 3:语法和句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讲解英汉互译的语法和句子结构,让学生掌握正确
的表达方式。

Step 4:综合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汉互译,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5: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总结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
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小学英汉互译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1. 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英语句子结构,准确翻译。

2.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英文原文材料。

3. 翻译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汉互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英汉互译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等。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英汉互译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PPT,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三、课堂练习1. 教师提供一段英文原文,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注意跨文化交际。

2. 教师点评学生的翻译,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跨文化交际练习,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提高自己的翻译和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One Part On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I Length of time: two hoursII Teaching aims: 1 familiarize S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2 help Ss to mast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3 familiarize Ss with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III Main teaching points: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IV Teaching procedure:1 Definition1.1 Translation in broad sense: Transla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language, language variety and language variety as well as language and non-language code.(eg: a.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or vice versa; b. from Cantonese to Putonghua or standard Chinese; from ancient Chinese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c. from traffic sign to traffic regulations)1.2 Translation in narrow sensea.change of language宋僧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为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翻译名义集》)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b.convey of meaning:林汉达:“什么叫做正确的翻译呢?就是尽可能地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忠实地表达原文中所有的意义。

”瞿秋白:“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

”Meaning:刘宓庆:语际意义分为六种——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Nida 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为“语义”和“文体”: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c.inseparability between both content and form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了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d.speech act/communicative activity. Translation is related not only tolanguage itself, but als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of the participants. eg: Translation theories are not only based on pure linguistics, but also many othernon-language elements.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external context)张今: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其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As a communicative process and communicative tool as well, translation, with the aim to promot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r)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language community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to convey in an intact way the logic and artistic reflection of the actual world in the original work from one language to the other.孙致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2 Classification2.1 the nature of the two codes involved:a.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eg: a from argot to general language; fromancient Chinese to modern Chinese such as the translation of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b.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c.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2.2 the nature of subjects: a. human translation b. machine translation2.3 the form of tool and product: a. interpretatio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and simultaneous translation) b. written translation2.4 the nature of material: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 translation 2.5 Zhang Jin ’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nature of literature3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因而其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宝贵史料甚多,……(刘重德,1998:VI )学习一个新学科读了入门书就读它的发展史,而后再读专著和专题研究。

我感到历史非常重要,它是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这是一座智慧之桥,认真走过这座桥可以让你明晰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找到指导现实生活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力量。

掌握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史也是这样,可以看清这个学科发展的方向;可以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关键时期吸取教训,以利指导学科的发展。

(杨自俭,1998:X )Translation Oral translation written translation Non-literary translation literary translation Practical writing News report Scientific writing Social science writing Literary critics Proses Poems“洪荒造塔语言殊,人此人间要象胥”(马祖毅《读〈文学翻译十讲〉竟,赋六绝句》自刘重德 1998:177)1.夏、商:《册府无龟·外臣部·朝贡》夏后即位,于夷来宾。

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周:《左传·襄公十四年》戎族酋长子驹支曾: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语言不通。

《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闽洛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

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

《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五方这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象胥,乃大小行人的属官。

《周礼》“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这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在周代,译员又统称“舌人”。

秦:《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

”西汉:因秦制,初设典客,“景帝中六年(前114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改名大鸿胪;……王莽改大鸿胪为典乐(王)《汉书·百官·公卿表七上》2.我国的佛经(Buddhist scripture)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

翻译的力量,主要是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

另一部分是西行求法经的中国僧侣。

佛教大肆宣扬人生极苦,涅槃最乐,要人忍辱修行,冀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这种教义与谶纬之学相辅而行。

2.1.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

自幼刻意好学,“外国典籍,莫不该贯”。

继承王位时“乃深悟苦、空,厌离名器,”148年到达洛阳,“至止未久,即通华言”。

他的译本“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义即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

实译佛经34部,其中有《大安般守意经》、《人本欲生经》、《道地经》等。

支娄迦谶(Lokaksema)147年来到洛阳,其译文比较顺畅,但“辞质多胡音”。

支谦受业同族人支亮,支亮则受业于支娄迦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支谦就文体主张而言,主张意译,他是一位意译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