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
美术的世界教案

美术的世界教案美术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认识美术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教学内容:1.美术的定义和作用2.探索艺术的方式和技巧3.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4.实践和创作美术作品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美术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回答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2.探索艺术的方式和技巧(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并展示相关作品。
然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每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对人们的感知方式的影响。
3.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风景画、人物画、抽象画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然后,老师提问学生对于每种类型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实践和创作美术作品(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可以是绘画、雕塑、拼贴等形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提供不同的素材和工具,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美术作品。
5.分享和展示(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并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6.总结和延伸(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延伸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艺术的世界和参与更多的美术活动。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绘画、雕塑等相关素材。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作水平,以及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用口头评价、作品评价等方式。
《美术的世界》教案

《美术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评价,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3. 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5. 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价值、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反馈评价法: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布置: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提供美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3. 学生名单:记录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方便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听课、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学生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包括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和创造力等。
3. 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和沟通能力等。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5.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安排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第1-2周)2. 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3-4周)3. 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第5-6周)4.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第7-8周)5. 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步骤(第9-10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价值、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七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世界

七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习基本绘画技巧,如选材、构思、构图、色彩搭配等;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力;4.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艺术特长,并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艺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线条、造型、形状、空间、色彩等基本绘画技巧;3.创意与构思,如何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4.艺术欣赏,学习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5.团队合作,学习和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艺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艺术概念的教学从生活中的例子开始,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以及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通过多媒体展示例子和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
2. 基本绘画技巧的教学在绘画技巧方面,首先要从基本的线条开始。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运用方法,然后从线条延伸形状、空间等内容。
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让学生亲自实践和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3. 创意思维与构思在创意和构思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和题材进行构思和创作。
在构思时,要求学生考虑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通过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 艺术欣赏的教学在艺术欣赏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5. 团队合作与分享在团队合作和分享方面,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的作品和意见,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艺术作品,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评估1.练习评估:对学生的练习和作品进行评估,包括技巧掌握、构思创意、画面表现力等方面。
初中美术的世界教案

初中美术的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 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与世界地球日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技巧,并用画面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希望。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画面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希望。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
2. 讲授法:讲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环保宣传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问题。
2. 简要介绍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地球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2. 讲解环保宣传画的作用和创作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动手创作环保宣传画,可以用画笔、颜料、剪刀等工具。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环保观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3.创作一幅美术作品,主题不限,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美术流派特点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构思、构图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个人风格。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一起参观一次美术展览或美术馆,共同欣赏和分析作品。家长需在作业反馈表中填写参观感受和对孩子美术学习的支持与建议。
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作品;
2.学生的审美观念逐渐形成,但容易受到同伴和流行文化的影响,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合作意识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部分学生对美术创作缺乏信心,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创作特点;
3.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仿创作、主题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
4.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美术世界的欲望;
2.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培养跨文化的审美观念;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挑战传统;
七年级美术上册《美术的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美术的世界》中,学生将探索和理解不同美术流派、时期和风格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描述和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特点,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2.了解世界美术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人物和作品,理解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美术的世界教案

美术的世界教案
主题:美术的世界
目标:学生将了解美术的重要性和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步骤:
1. 引入主题(5分钟):
- 展示一些著名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
特点和表达的内容。
-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通
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方式。
2. 美术的历史(10分钟):
- 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例如达芬奇、梵高等。
- 讨论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如文艺复兴、印象派等。
3. 艺术的表达(15分钟):
-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对美的理解。
- 提供各种艺术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如彩笔、水彩、色铅
笔等。
- 学生可以选择表达自己的情绪、描绘自然景色、绘制人物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图画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想法。
-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以促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5. 结束(5分钟):
- 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美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美术作品,并鼓励他们尝试更多的艺术形式和媒介。
扩展活动(可选):
- 组织一个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其他班级参观。
-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或画廊,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 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来学校做一个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艺术经验和创作过程。
《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

《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第一篇:《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授课内容: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的世界》。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全1课时。
教材分析:现代世界中,美术无处不在。
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不断提高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学习基本的美术表现技能是普通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课从生活角度出发,按照八大美术门类,采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进行设计,并利用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美术、体会不同门类的形式特点,获得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审美体系尚未建立,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引领,提高对美术现象的欣赏和分析能力,进而了解美术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明白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探索美术世界的奥妙,并养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了解美术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明白美术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探索美术世界的奥秘。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利用学生的小组讨论解决对主问题的探究,并通过评析发言,锻炼学生敢于评价、敢于表达自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热爱美术,热爱生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美术的主要门类及各门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与工艺的区别;设计与新媒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当中,纵观古今,这世界中除了自然美景之外,处处都是艺术家运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视觉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美好。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美术的世界》一课,体会美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八大美术门类:(板书)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
其中,绘画、设计、新媒体艺术是今天重点介绍的内容。
一、绘画1.中国画: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材料,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强调笔墨的变化和情趣。
内容上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形式上又有工笔、写意之别。
美术的世界教案

美术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形式,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各种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了解不同美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详细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技巧和审美原则等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
3.技能训练: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不同美术形式的表现方式,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思想教育: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示范:通过教师或优秀学生的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绘画技巧和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
2.PPT: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将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创作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互动: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及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例如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学科:中学美术学校:王桥乡第二初级中学姓名:李**课题:美术的世界《美术的世界》教学设计民权县王桥乡第二初级中学李文良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纵观教材,从内容和性质上看,这一课时教材里唯一一课介绍美术门类和材料间关系的课。
本科应当紧紧把握住画作种类与作画材料之间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
同时,本课还希望通过对现代美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学情分析中学生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已经逐步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但是农村美术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学生从来没有上过美术课,所以不少学生仍简单的认为美术就等于绘画,绘画就是美术的全部。
可见他们的美术知识有限,还不能把美术的概念搞清楚,更不用说把众多的美术门类分清了。
那么,本节课正是在轻松的气氛中,欣赏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评述这些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的分类,理解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艺术的特点、材料和功能,能够正确的分辨美术作品的类别。
2、通过对比、讲授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分辨美术作品的类别,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3、通过各种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分析各种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类别以及各个类别的特点、材料和功能。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的从特征、材料和功能的角度欣赏一件美术作品。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七、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一)导入新课师:又到了我们的美术课时间了,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了什么好玩的呢?别着急,先看一段视频。
(播放沙画视频)师: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不停变化的画面,那大家看出来艺术家是用什么东西作画的吗?生:沙子师总结:对,这是用沙子、灯光和荧屏来表现的沙画。
在我们眼里这样一把把普通的沙子却呈现给我们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师:老师知道,一提起美术,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拿着笔在纸上画画,但现在看到这样转瞬即逝、变化万千的沙画之后,你的观点是不是被颠覆了呢?你是不是很想知道美术到底包括哪些东西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美术的世界》,一探究竟。
(ppt展示课题)(二)讲授新课师:美术到底包括哪些东西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一段文字,看谁先找出答案。
生: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和新媒体艺术。
师:非常对,我们今天就重点学习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这四大类,这些种类都是根据艺术特点、材料和功能来进行分类的。
1、绘画师:大家接着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看谁能告诉老师绘画又分为哪几类呢?生: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主要画种。
师:回答的非常好!(1)国画师:那什么是国画?国画是使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呢?(设计意图: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四大领域时都提前抛出这样两个总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侧重点的去欣赏各个板块,通过思考、概括,自己总结出答案,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幅美术作品《溪山行旅图》,大家思考这样3个问题:①这幅画属于什么画种?画了哪些内容?②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③这幅画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设计意图:我让学生带着前面提到的两大问题来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再根据每幅作品设置具体的小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国画的特点和材料,并且我在问题的设置上分层次设计问题难易程度,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问题①②提问两个学生回答,问题③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答。
生:属于中国画,画中有一座大山,山上有杂树丛生,山下有一条溪流,两岸是各种山石和树木,左上角有几枚印文。
生:用毛笔和墨汁画的。
师:非常好,这是一幅用毛笔和墨汁画成的一幅中国画,用笔非常刚硬,但又很有韧性,表达了山石的坚硬,使山的形体和质感俱足。
师:那这幅画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生:清新淡雅......师:整幅作品看上去清新淡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流溢出生动的尘世之情,这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体现了一种当时社会所追求的人生态度。
师总结:欣赏了这幅作品,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泛指一切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用毛笔、水、墨、彩作于绢或纸上,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讲究位置的经营和表达的意境,可以形容为诗的绘画。
(2)油画师:欣赏过中国的绘画,我们再来看西方的绘画,西方绘画的代表画种就是油画,那什么是油画?油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是什么?师:接下来我们看课本上这幅康斯泰布尔的《干草车》,它属于什么画种呢?生:油画。
师:对,这是一幅风景油画,那同样是风景画,这幅油画《干草车》和国画《溪山行旅图》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从色彩、笔同触方面引导)生:油画色彩丰富,表现力强;国画用笔轻薄、色调高雅。
师:它们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原因就在于它们所使用的绘画材料的不同,同学们请看油画使用的材料。
(播放PPT)师:除此之外,它们在色彩的表现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国画一般使用固有色,画出物体的固有形状,而油画则重视光的运用,环境色配合,透视的处理,使画面看起来更立体更真实,所以可以说油画是科学的绘画,国画是诗的绘画。
(设计意图:同样也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欣赏同样都是表达风景画的两个不同画种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个问题的设置我主要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我觉得这两幅画进行对比,看出差别,应该不是很难的一件事,尤其是我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还进行这样的引导:两幅画色彩上有什么区别?哪一个看上去更立体一些呢?)师:通过和国画的对比,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油画,也知道了油画的使用工具、材料。
油画是西方绘画最重要的画种之一,它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画种。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这幅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请你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①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他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②画家为什么把这幅画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父亲的含义是什么?(设计意图:之所以选取这幅《父亲》来具体分析,而没有选择课本上的《干草车》,一是因为这幅作品在绘画史上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我也想让学生通过分析这幅作品不单单是只看到这幅作品所画的像,而是看到画家背后所要传达的一种思想,领略到农民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民。
)(讨论后回答)生:老人皱纹很多,肤色黯淡,手上端着一碗茶,背后像是一片片金黄的小麦……师:那你能由此看出这位老人的身份吗?生: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民。
师总结:回答的非常好,人物形象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经被风干了很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含多少酸甜苦辣,仔细观察老人的耳朵上夹着一支笔,表明他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农民,整幅画面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
画家为什么把它取名为《父亲》?他真的是画家的父亲吗?生:不是,它代表的是父亲的形象。
师:回答的很好,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那看了这么辛苦、凄凉的农民形象,你还忍心把只咬了一口的馒头给扔进垃圾桶吗?你还会嫌弃饭菜不合胃口而直接倒掉吗?就是这些被你倒掉的饭菜是多少位辛勤的农民洒下多少汗水在太阳下炙烤多长时间才得来的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以后在吃饭的过程中发现有谁浪费粮食能够出声制止,好吗?(设计意图:我在让学生欣赏这幅画时设置了一个情感目标,那就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学生看到画中“父亲”那沟壑的脸庞、疲惫的眼神、粗糙的大手,再加上我动情的讲解,很容易勾起学生的怜悯之心、恻隐之情,从而达到这个目标。
)生:好!师: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说到做到!西方绘画和中国画在材料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相同的地方,例如西方设色轻薄明快的水彩画,以粉质颜料为主、用色块笔触表现的水粉画,当然还有我们常见的单色条绘画--素描。
(设计意图:在介绍绘画画种时我进行了主次分配,着重让学生理解国画和油画,而对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画种通过简单欣赏几张图片而一笔带过)(3)版画师:同学们请看这也是单色调的绘画,它是属于什么绘画种类?用的什么材料?(ppt展示版画《怒吼吧!中国》)生:版画,刻刀。
师:对,这是画家利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印刷而成的版画作品。
那画家表现的是一个什么形象?是怎样体现版画的特点的?(从色彩、线条方面引导)生:表现的是一个被绑着在嘶吼的男子的形象,色彩上黑白对比,刀法简洁有力。
师:回答的很对,作品巧妙的运用了黑白对比,以简洁有力的刀法、遒劲饱满的线条,力透纸背的传达出画面中被缚男子的不屈挣扎,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受难者双眼被蒙的切肤之痛,以及由此而生的绝望,充分体现了木刻版画的特点。
归纳总结:我们通过欣赏各个画种,知道了中国画以水墨固有色为主,讲究神韵意境,追求完美、素雅的效果;油画色彩丰富,考虑环境色的影响,追求写实的效果;木刻版画线条简练概括,以黑白为主,追求鲜明的对比效果。
(板书总结绘画的特点、材料、功能)2、雕塑师:欣赏完平面视觉的绘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家在立体空间所表达的艺术——雕塑。
生活中你一般在哪些地方见过雕塑呢?生:公园、小区、校园、博物馆……师:好,雕塑无处不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们来欣赏课本上《艰苦岁月》和《虎门销烟》这两个雕塑作品,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主要运用了哪些材料?材料的选择与作品的效果有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的对比,找出二者是雕塑的两种形式——圆雕和浮雕。
圆雕指不依附在任何背景之上,适合多角度观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塑;浮雕指依附在一定的背景之上,只能从一面或两面进行观看的一种艺术形式。
)生:《艰苦岁月》是用金属雕刻的,《虎门销烟》是用大理石。
师总结:《艰苦岁月》用金属生动塑造了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豁达的光辉形象,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仍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虎门销烟》则是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师:那大家想一想如果《艰苦岁月》用木头或石头去雕刻的话,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生:没有……师:对,金属的材质和色泽能更好的表现出革命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艰苦的斗争环境,所以说合适的材料能更好的展现作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