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一般检查
第1章 口腔检查

(二)局部麻醉检查
急性牙髓炎正在发生放射性疼痛,无法确定患牙位于 上颌还是下颌时,作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若疼痛停止, 可确定患牙位于下颌。
(三)X线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最常用的是X线 线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最常用的是X 摄片检查有全景片和口内片两种。
(四)实验室检查
(四)叩诊
一般均采用镊子末端,主要检查牙根尖部炎症。 一般均采用镊子末端,主要检查牙根尖部炎症。 应从两则正常牙位开始叩诊,逐渐至可凝患牙, 应从两则正常牙位开始叩诊,逐渐至可凝患牙, 叩诊时力量应均衡力求取得客观结果, 叩诊时力量应均衡力求取得客观结果,避免主观 诱导。 诱导。
(五)触诊
医师用手指或借助器械触扪可凝病变部位,了 解病变范围、形状、硬度、活动度等为触诊。 颌下、 颏下、 1 、 颌下 、 颏下 、 颈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时应注意 淋巴结大小、数目、硬度、压痛、粘连等情况。 2、颞颌关节 3、牙周组织 可令患者作叩齿动作及咬合运动,医 师将食指触诊于可疑病变牙的颈部与牙龈交界处。 手感震动较大时提示可能有创伤性咬合关系存在。
(六)咬诊
检查单个牙或一组牙有无早接触和咬合创伤时,可用 咬诊。方法有下列几种: 1 、 空咬法 嘱患者咬紧上下牙,或作前伸、侧向咀嚼 运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观察牙有无动度。 2、咬实物法 嘱患者咬棉签或其他实物,感痛者,表 明牙周组织有病变,或牙有隐裂存在。 咬合纸(脱色纸) 3、咬合纸(脱色纸)法 将咬合纸置于上、下牙列之间, 嘱患者作正中、前伸、侧向运动,从牙上所染色迹确定 早接触的部位。 4 、 咬蜡片法 将蜡片烤软后置于上颌牙的面,嘱患 者作正中咬合,待蜡片冷却后取出。蜡片上最薄处或穿 孔处即为正中早接触的部位。
口腔科患者的检查和护理配合

(四)颌面部检查 1.视诊:主要是观察颌面部表情与意识状态、外形与色泽。观 察颌面部表情与意识形态,不仅可以了解颌面部某些外科疾病的 情况,而且还可了解全身疾病的反应,如颌面部损伤若合并颅脑 损伤时,可出现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检查面部上、中、下三部的 正侧面比例是否协调,颌面部外形与轮廓的对称性及丰满度;观 察皮肤的色泽、皱纹、弹性。
二、口腔一般检查
1.问诊:问诊是诊断口腔疾病最重要的依据。全面了解
疾病
的发生、发展、病因、既往诊治经过及效果,与本次发病有关的
病史等,主要针对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和药敏
史进行问诊。
2. 视诊 :用视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查称视诊。首先的内容主 要包括牙齿及牙弓、牙龈、口腔黏膜及修复体等。
(七)张口度检查:
张口度采用圆规或卡尺测量上、下切牙间距离,也可 用手指宽度表示。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均约3.7cm。张 口受限常见于翼外肌痉挛;张口过大常见于翼外肌功能亢 进。若有张口度异常记录表述如下:
1.轻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缘间距离可置入二横指,约 2~3cm。
2.中度张口受限 上、下切牙切缘间距可置入一横指,约 1~2cm。
知识卡片
正确刷牙小常识:刷牙时要将牙刷放在牙齿的 根部,刷上牙时由上往下刷,刷下牙时由下 往上刷,每次刷牙时应按照从里向外,从左 到右的顺序刷,要保证每颗牙齿都能刷到, 且要做到三个三:一天刷三次, 一次三个面, 持续三分钟。此外,牙刷要选择刷毛软硬适 中的。
(三)牙齿的检查:
牙齿检查的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探诊、叩诊、扪诊以及 牙齿松动度的检查。
6.腮腺及其导管口:正常腮腺局部柔软无压痛。有病变时可有肿胀、 硬结,触诊有压痛,但腮腺肿瘤的肿胀多无压痛,腮腺导管开口 在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黏膜上,注意导管乳头有无红肿、溢 脓、触痛等。
耳鼻喉科常规-口腔X线检查

耳鼻喉科常规-口腔X线检查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一般常规详见放射科常规篇。
(一)口内x线摄片
1.牙体、牙周及尖周病变的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常采用口内标准片(约3cm×4cm),儿童则采用儿童片(约2cm×4cm),病变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咬合片(约6cmx8cm)。
有条件者选用可视X线成像(RVG)技术更为方便。
2.摄片时应注意X线中心射线的投射角度,务使所摄牙齿的大小、长度合适,牙体及牙根周围的骨质均清晰可辨。
(二)口外x线摄片
1.颌骨、涎腺、颞下颌关节等病变,以及颌面部异常定位,须用口外X线摄片。
2.口外X线摄片方法较多,如侧位、前后位、颅顶位等,应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摄片方法。
3.必要时可采用全口体层摄片、MRI等成像技术,用以观察上下颌骨及牙齿、上颌窦、颞下颌关节、颅底等处病变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三)x线造影
慢性涎腺炎症、涎瘘、涎腺结石(应先作平片检查)、涎腺肿瘤等,必要时可行涎腺造影(见X造影篇),但急性炎症期禁用。
口腔专项检查方案

口腔专项检查方案概述口腔是全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口腔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口腔疾病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治和预防,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经济负担。
本文将介绍口腔专项检查方案。
检查内容一般检查一般检查是口腔检查的基础,包括对口腔软组织、牙齿、咬合关系和颌骨等进行综合检查。
口腔软组织检查检查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质地、有无肿块、糜烂、溃疡等变化,检查牙龈的形态、颜色、厚度、缺损和出血情况。
牙齿检查检查牙齿的数量、位置、形态等,观察有无龋齿、冷光牙、色素牙、牙缝、咬合异常等。
咬合关系检查检查上下颌牙弓之间的咬合关系,观察咀嚼、张口活动幅度和顺畅度等。
颌骨检查检查颌骨的数量、位置、形态,观察有无骨质疏松、肿瘤等。
专项检查在一般检查基础上进行以下口腔专项检查:X线检查X线检查是口腔检查必须的专项检查,包括全口X线片、咬翼X 线片、颞颌关节X线片等。
通过X线片,对口腔骨存量、牙齿根部、口腔囊肿、牙槽脓肿、颞颌关节检查等方面进行细致精准的诊断。
牙周状况检查牙周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咀嚼功能和口腔美容,甚至会引发牙齿失落。
检查牙周的深度、是否有出血等异常情况,并测量牙周袋的深度,作出具体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颈部淋巴结的肿胀、硬度、疼痛等情况,判断口腔疾病是否与颈部淋巴结的异常有关。
颞颌关节检查检查颞颌关节的活动度和疼痛程度,观察腭突、打嗝反射和耳鸣等症状,判断是否存在颞颌关节发生异常。
总结口腔专项检查方案是对口腔健康的全面呵护,其中包括一般检查和专项检查,通过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减轻患者疼痛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每位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

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是指口腔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与治疗。
这些项目包括口腔检查、洁牙、补牙、拔牙等。
通过这些常规诊疗项目,口腔科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的第一步是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科医生了解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基本手段。
医生会仔细观察口腔组织的颜色、形态和纹理,检查牙齿的排列、磨损情况以及牙龈的健康程度。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X光检查,观察牙齿和牙根的情况,发现隐性疾病和问题。
洁牙是常规诊疗中的重要环节。
洁牙通过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清洁牙齿表面和牙龈周围的菌斑和牙石。
菌斑是牙齿和牙龈周围的一层软垢,由于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沉积而形成。
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如牙周病和龋齿。
洁牙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提高口腔的美观度,让牙齿更加洁白亮丽。
补牙也是常规诊疗项目之一。
牙齿蛀牙是常见的口腔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补牙是通过填补牙齿中的蛀洞,修复受损的牙齿结构,保护牙齿的功能和完整性。
补牙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包括合金、树脂和陶瓷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拔牙。
拔牙是口腔科医生用手术工具将牙齿从牙槽骨中取出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拔牙是因为牙齿严重受损或无法修复,或者因为拥挤导致的牙齿位置异常。
拔牙手术需要患者配合,医生会在手术前给患者做好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除了上述常规诊疗项目,口腔科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检查和治疗。
例如,口腔科医生可以制作牙套和义齿,纠正牙齿畸形和缺失。
此外,口腔科医生还可以进行根管治疗,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围炎等疾病。
总之,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是口腔科医生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口腔检查、洁牙、补牙和拔牙等项目,口腔科医生可以维护患者的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避免口腔问题的发生。
口腔检查要求(标准)

口腔检查要求(标准)
口腔检查要求(标准)
为了确保口腔健康,以下是口腔检查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标准: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口腔检查之前,医生应确保以下条件满足:
- 口腔检查台应保持清洁,并配备所需工具和设备;
- 医生和助手应佩戴清洁的手套,以确保卫生;
- 准备好放大镜或显微镜等必要设备,以便仔细检查口腔状况。
2. 口腔内部检查
- 医生应检查患者的口腔内部,包括牙齿、牙龈、舌头和颊部
组织等;
- 检查时应仔细观察,注意颜色、形状、纹理等变化;
-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异常情况,如溃疡、肿胀、出血等;
- 通过触摸检查牙齿的稳定性和牙齿间隙的情况;
- 检查牙周袋的深度和牙石的积聚情况。
3. 牙齿状况检查
- 医生应检查每颗牙齿的状况,包括龋齿、充填体、牙髓炎等;
- 根据需要,可以运用放大镜等设备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
- 对于有不明确问题的牙齿,可以进行透光检查或者X光检查。
4. 牙周状况检查
- 检查牙龈的情况,包括颜色、肿胀程度等;
- 根据需要,检查牙周袋的深度,并评估其牙周炎的程度;
- 注意观察牙齿周围组织的异常情况,如囊肿、纤维瘤等。
5. 口腔卫生指导
- 根据口腔检查的结果,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应的口腔卫生指导;
- 指导患者正确刷牙的方法和频率,并推荐适合的口腔清洁用品;
-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并进行预防龋齿和牙周
疾病的措施。
以上是口腔检查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标准,医生在进行口腔检查
时应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口腔健康和患者的舒适感。
口腔检查评估

口腔检查评估
口腔检查评估是口腔医生对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进行综合性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口腔检查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检查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牙齿状况:检查牙齿的数量、位置、形状、色泽和咬合情况。
观察是否有龋齿、牙周病、牙体缺损等问题,评估牙齿的健康状况。
2. 牙龈状况:检查牙龈的颜色、形状、触感和出血情况。
观察是否有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组织疾病,评估牙龈的健康状况。
3. 口腔黏膜状况:检查口腔黏膜颜色和形状,观察是否有溃疡、肿块、糜烂等。
评估口腔黏膜的健康状况,发现口腔疾病的早期症状。
4. 咀嚼功能:观察患者的咀嚼能力、口腔活动度和面部对称度,评估口腔功能是否正常。
5. 牙周状况:通过探针检查牙周袋深度和牙龈退缩情况,观察是否有牙周炎、牙周袋形成等牙周问题,评估牙周的健康状况。
6. 口腔卫生习惯:询问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观察患者的口腔清洁程度,评估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
7. 特殊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X光检查、牙模检
查等,以获取更详细的口腔状况信息。
通过口腔检查评估的结果,口腔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此外,口腔检查评估也是日常口腔保健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
综上所述,口腔检查评估是对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包括牙齿状况、牙龈状况、口腔黏膜状况、咀嚼功能、牙周状况、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
口腔医生通过口腔检查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一般检查(医学材料)

严选资料
19
视诊
视诊是用视觉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 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先检查主诉部位,再全 面检查其他部位。检查顺序依次为: 1.颌面部2.牙齿3.牙周组织4.口腔黏膜5.舌等
严选资料
20
探诊
探诊是利用探查器械进行检查和诊断的方法。探诊方 法:采用持笔式握持,无名指置于邻牙上做支点,检
查的顺序是先检查主诉牙和可疑牙,防止损伤口腔黏
20~25g。
严选资料
23
3)探查方法:牙周探针应与牙体长轴平行, 紧贴牙面,避开牙石,直达袋底,以提插 方式移动牙周探针。邻面检查尽可能贴近 接触区,向龈谷方向倾斜探入。从远中开 始依次顺序探查。每个牙应检查颊侧近中、 中央、远中,舌侧近中、中央、远中6个位 点。
严选资料
24
4)探诊内容为:牙周袋深度、附着水 平、探诊出血情况、根面牙石和根分叉 病变情况。 5)结果记录:每个牙6个位点以毫米记录 深度,也可记最深的一个。
严选资料
27
结果记录: 叩诊的反应,按其与正常牙反应的比较,定为: 叩痛(一):用适宜力量叩诊反应同正常牙 叩痛(土):用适宜力量叩诊引起不适 叩痛(+):重叩引起轻痛 叩痛(+++):轻叩引起剧烈疼痛 叩痛(++):叩痛反应介于(+)和(+++) 之间
严选资料
11
口腔检查方法
口腔检查方法: 包括一般检查法和特殊检查法。 一般检查:是用常规器械即可完成的检查。 特殊检查:是要借助特殊器械、设备和方法 才能完成的检查。
严选资料
12
口腔检查方法
口腔检查过程既是病史采集过程也是医患 交流的过程。医师在病史采集时,要思想 集中,细心热情,以医患平等的姿态做好 解释工作。 口腔检查时,应有爱伤观念、无菌观念, 操作要轻柔,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和造成 医源性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8.咬诊
(1)定义:检查牙齿有无 咬合痛和有无早接触点 的检查方法。
(2)方法:空咬,咬棉签, 咬棉球,咬合纸
(3)意义:判断根尖周病, 牙隐裂,早接触点等。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9.冷热诊 (1)定义:通过观察牙齿
对不同温度的反应以对 牙髓状态进行判断的方 法。
(2)方法:①冷诊:低于 10度,冷水,氯乙烷, 冰棒等。
(2)内容:①对照牙:对侧同名牙和邻牙 ②记录:(-)、(±)、㈩、(++)、(+++) ③叩击方向:垂直、水平 ④力度适中:20g左右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5.触诊 (1)定义:用手指或器械在病变部位进触
摸或行按压,根据患者的反应来对病变 的硬度、范围、形状和活动度进行判断 的方法。 (2)内容:颌面部,TMJ(张口度),淋 巴结,牙周组织,根尖周组织等。
淋巴结
触诊
根尖周组织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6.嗅诊:通过气味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 一般在问诊中同部进行。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7.松动度检查 (1)方法:①前牙:镊子夹住牙的切端 ②后牙:镊子闭合后置于牙合面中央
松动度的检查
(2)分级:
依据 Ⅰ
Ⅱ
Ⅲ
松动 1mm幅度
松动 颊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向
1-2mm 2mm+
颊舌向+近 颊舌向+近远 远中向 中向+垂直向
下颌
上颌
检查前准备
4、灯光的调节:灯光的聚焦应准确限于 检查视野范围,避免投照到患者的眼睛 及其他部位。
检查前准备
5 、医生体位的调整:一般位于患者的8 点到12点的方向。
检查前准备
6、基本检查器械(助手完成):口镜、 镊子、探针、三用枪头、手套、棉球。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1、问诊 (1)、定义:是医生与患者交谈以了解疾
主讲人:卢秀琪 2014年12月11日
目录
一、检查前准备
二、一般检查的内容
检查前准备
1、环境的准备:要符合消毒管理要求,整 洁,宽敞的空间,有序摆放的设备和器 械。
2、医师的准备:医生应穿白大褂,戴帽 子,口罩;检查前应洗手,戴一次性手 套。
检查前准备
3、椅位的调整:一般来说,患者的头、 颈、背部应在一条直线上。
②热诊:高于60度,加热 的牙胶或金属等
• 杨某,女,52岁 • 主诉:右下后牙肿痛5日
• 现病史:5日前,患者自觉右下后牙肿痛,夜间疼痛加 剧难以入睡,食冷热食物疼痛加剧,并放射到同侧头、 面部,自服消炎药(甲硝唑)2日, 症状无好转,今 特来我科就诊。
• 既往史:高血压史10年余,否认药物过敏史。
• 检查:46远中邻面大面积缺损,有食物嵌塞,牙龈缘 红肿;探痛;叩(-);无松动;冷刺激剧烈疼痛,刺 激去除后持续较长时间;无咬合痛;去腐后,可见穿 髓孔。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3.探诊 (1)定义:利用探测器械进行检查的方法。
(2)内容:牙齿(龋洞:部位,范围,深浅, 有无探痛),牙周(牙周袋深度和附着关系), 窦道(慢性根尖周炎)
探诊
注:牙周探诊时:支点要稳,角度正确, 力量适中,面面俱到。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4.叩诊
(1)定义:用平头金属器械的末端叩击牙齿,根据患者 的反应和叩击声音确定患牙的方法。
病发生、发展和诊疗情况的过程。 (2)、内容:问诊应包括主诉(症状、
部位、时间)、现病史(疾病的发生 、 发展过程)、既往史、系统回顾等。
一般口腔检查内容
2.望诊(视诊) (1).定义:医生用眼睛对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
进行观察、判断的方法。 (2)内容:全身情况,颌面部,牙和牙列(颜
色和透明度、形状、排列和接触关系、缺损和 缺失),牙龈和牙周组织,口腔黏膜(色泽、 溃疡、肿胀和肿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