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科学练习册上册答案
初三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七篇

初三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七篇】1.1物质的变化答案1、2、3、4、5、BCBBD6.①②③④⑤7.C8.B9.铯能与氧气反应;铯不与氮气反应;铯在高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一点即可)1.2生物体的酸碱性答案1.B2.D3.A4.B、E、FE5.D6.C7.题目略(1)万寿菊胡萝卜(2)绿(3)牵牛花(1)答案略,合理即可(2)碱性对发质影响比较大的(3)而使每组头发数增加一些,这样使实验结果更加有格外说服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如时间方面等)1.3常见的酸(1)答案1.B2.A3.D4.题目略(1)Fe₂O₃+6HCl=2FeCl₃+3H₂O(2)Ca(OH)₂+2HCl=CaCl₂+2H₂O(3)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Mg(OH)₂+2HCl=MgCl₂+2H₂O5.蒸馏水湿润后测pH盐酸(或HCL)6.理论上可中和的HCl为1887.9毫克7.题目略(1)无色晶体,能溶于水(2)①酸能并使石蕊试液变红②汽水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红色不消失8.(1)难溶(2)洁厕灵(3)6HR+Fe₂O₃=2FeR₃+3H₂O1.3常见的酸(2)答案1.B2.C3.A4.A(1)氧化铜或氧化铁等碱(2)Zn+H₂SO₄=ZnSO₄+H₂↑(3)H⁺6.B7.(1)1:16:32(2)10.9(3)生成的冷却剂的质量为1克8.题目略(1)不能(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₂析出(3)不会1.4常见的碱(1)答案1.C2.B3.C4.C5.题目略(1)物理(2)2LiOH+CO₂=Li₂CO₃+H₂O6.题目略(1)8(2)“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7.题目略(1)氢氧化钠溶液NaOH+HCl=NaCl+H₂O(2)硫酸铜溶液不变色(3)H⁺,Na⁺,Cl⁻8.题目略(1)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也溶化是不变色的(2)加入Na₂CO₃溶液,如果出现气泡,则证明氢氧化钠有多余,溶液呈酸性;铁板如果没有出现冰块则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3)A1.4常见的碱(2)答案1.D2.B3.C4.D5.A6.题目略(1)腐蚀性放出它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潮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2)微降低7.题目略(1)试管内溶液从红色刚好变为无色(2)气球胀大(3)试管内出现浑浊8.(1);(2)化学(3)全然反应需要熟石灰2.59千克9.题目略(1)吸收空气中的氮气,排除干扰(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遁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开启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C装置等(答出一点即可)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答案1.B2.C3.B4.C5.C6.题目略(1)不能(2)“洁厕灵”中的盐酸能与大理石频发中均反应,腐蚀大理石(3)Cl₂7.题目略(1)NaOH+HCl=NaCl+H₂O(2)氢氧化钠溶液(3)HCl、NaCl(4)红8.题目略(1)不正确(2)不会,洗衣粉和肥皂混合pH变化不大且都有去污效果(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的结果更直观。
九年级上科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作业本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第一章:物质的构成1. 物质的小颗粒答案: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
2. 物质的分类答案: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章:杂质与提纯1. 杂质与纯净物答案:杂质是指物质中混杂的其他成分,而纯净物则指纯度较高的物质,不含有明显的杂质。
2. 提纯方法答案:提纯方法包括过滤、结晶、升华、沉淀与挥发等。
第二单元:分子运动与热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 分子的热运动答案:分子会不断进行无规则的热运动。
2. 温度与分子速率答案: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快。
第二章:热的传递1. 热的三种传递方式答案:热的传递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热的传导答案:热的传导是指物质中热的能量通过分子间的碰撞而传递的过程。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与成像第一章: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路径答案:光的传播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折射等。
2. 光的速度与介质关系答案: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
第二章:镜子的成像1.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答案:平面镜的成像与物体位置和观察者位置有关。
2. 凸透镜的成像答案:凸透镜成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情况。
第四单元:气体与空气第一章:气体的性质1. 混合气体与纯气体答案:混合气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而成,而纯气体则只有一种气体。
2. 气体的压强与状态答案: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和分子数有关,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第二章:空气的组成与净化1. 空气的组成答案: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空气污染与净化答案: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气排放和大气颗粒物等,可以通过净化设施进行处理。
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第一章:物质的变化与反应1. 物质的变化类型答案:物质的变化可以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2. 化学反应答案: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变化中发生了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的重新组合。
第二章:化学能与能量转化1. 化学能答案:化学能是物质内部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
九年级上册化学配套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配套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第二章单元自评答案
1-5CABCA
6-10BDCCB
11、略
12、(1)长颈漏斗
(2)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3)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液封
(4)二氧化碳从右侧倒入,上层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木支持燃烧
(5)能,二氧化碳溶于水需要充足长的时间和充足大的接触面积
13、(1)AC或E
(2)BE
14、略
15、(1)液体固体
(2)BD
(3)C
16、能灭火使人窒息制氮肥使人窒息
17、(只要合理均准确)
假设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
可能是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是氧气
18、(1)①
(2)O
19、(1)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0、(1)略
(2)更旺少
(3)变浑浊无明显变化多
(4)水雾多
(5)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21、(1)烧杯铁架台
(2)过滤引流
(3)漏斗下端管口尖端处未紧贴烧杯内壁
(4)出现大量固体。
(沪科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 九年级物理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详解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课后作业题答案与解析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1.答案C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健康成年人的温度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在25℃左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故选C2.答案D解析:“-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大,故选A4.答案为:(1)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热胀冷缩;(2)示数;停留;上表面(3)35~42℃;38.5;38.5;39;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
解析:(1)家庭和物理实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2)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三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停留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所以体温是37℃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8.5℃,体温是39℃的人测量的结果是39℃。
5.答案: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1)量程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从0℃~100℃,体温计是35℃~42℃(2)分度值不同:实验用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3)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无缩口(4)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5)实验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解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细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细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2019-2020年沪教版初中物理科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2005学年第一学期南汇区初三年级期末考试理化试卷(物理二期课改新教材适用)(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6.小明在大海里学潜水,看到海里鱼儿口中吐出的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发生如图3所示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气泡受到海水的压强____________,受到海水的浮力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7.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铜块悬挂在弹簧秤下,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__牛,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比在空气中的示数减小了__________牛。
8.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3,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2:1,则桌面所受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所受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
9.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已知ρ铜>ρ铁>ρ铝,用线系住,使他们浸没在水中,__________球受到的浮力最大,__________球对线的拉力最大。
10.湖深4米,在湖面上停着一艘重为6000牛的游船,船底距湖面1米,则该船船底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帕。
11.甲、乙两杯质量相同温度分别为80o C 和40o C 的水,若降低相同的温度,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 ;若都降低到20o C ,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均选填“甲杯多”、“乙杯或“两杯相同”)。
二、选择题(共15分)12.如图4,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同学要搬走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厘米2,请估计木箱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A. 1000帕。
B. 2000帕。
C .10000帕。
图4 D. 20000帕。
13.如图5所示为四冲程热机汽缸工作时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A B C D图514.铁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放出了相等的热量,那么( )A. 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九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1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1. 以下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悬浮液:由悬浮物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悬浮物悬浮在溶剂中。
–凝胶: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使得溶剂变得粘稠。
2.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颜色:物质的外观颜色。
–透明度:物质对光的透过程度。
–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熔点: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沸点: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
–酸碱性:物质与酸或碱反应的性质。
–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还原性:物质与还原剂反应的性质。
1.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根据物质的粒径和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滤纸或过滤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蒸发: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从而分离出溶质。
•结晶: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通过过滤或离心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蒸馏: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然后冷凝成液体,从而分离出混合物中物质的组分。
•离心: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使固体颗粒沉淀下来,从而分离悬浮液中的物质。
•磁性分离:利用物质的磁性差异,通过磁力将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分离。
2. 物质的提纯方法:•结晶提纯:通过重复结晶过程,逐渐提高物质的纯净度。
•蒸馏提纯:通过多次蒸馏,分离出物质中杂质的方法。
•电解提纯:利用电解的原理,将纯净物质电解出来。
•沉淀提纯: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将悬浮液中的沉淀物沉淀下来。
1.3 物质的微粒结构和运动规律1. 物质的微粒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生命科学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练习)

生命科学沪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的这种特性设计了一个探究电梯运动情况的装置,该装置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其受压面朝上,在受压面上放一物体,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当电梯做四种不同的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匀速下降B.乙图表示电梯可能上升时速度变大C.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匀速上升D.丁图表示电梯可能下降时速度变大2 . 为便于归纳整理,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为爱思考的小明同学精心梳理的流程图,其中书写错误的是()A.脂肪消化:脂肪→脂肪乳化微粒→甘油+脂肪酸B.平静呼气: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D.体循环:右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左心房3 . 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着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4 . 在冷藏的条件下,水果的保鲜时间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B.温度降低,微生物根本不能生活C.温度降低,水果散失水分比较少D.温度降低,水果呼吸作用比较弱5 .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6 . 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7 . 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
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

2022秋沪教版(全国)九上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上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凉干,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①分子运速率动加快 ②分子种类改变 ③分子大小改变④分子质量改变 ⑤分子间隔变大A .①③⑤B .①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2、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 .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B .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C .因为所含元素种类不同,所以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D .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氦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从他的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碳酸钾:KCO 3B .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 2C .氯化锌:ZnClD .氢分子:H4、某物质的分子式为n 2n-1H RO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 ,则R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m 3n 1--B .m 3n 1-+C .m 33n 16--D .m 33n 16-+5、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C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D .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水一一单质 B .液氧一一混合物C .空气一一化合物D .五氧化二磷一一氧化物7、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下列有关“CH4”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B.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表示甲烷由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D.表示一个甲烷分子8、科学家研发的新型催化剂堪称温室气体的克星。
该催化剂由廉价且丰富的镍、镁和钼制成。
镁、镍、钼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元素符号为MG B.镍原子质子数为28C.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g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湿衣服晾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10、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11、21世纪初的某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期间某部队用装有碘化银(化学式为AgI)实施人工降雨,碘化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2 D.+5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九年级科学练习册上册答案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7ADCBCDB
8高
9固体由蓝色变白色水珠化学加热能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10观察实验颜色沉淀
11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12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等
13D
14加入白色的硫酸铜,若变蓝色则含有水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1-7ADDCBAD
8自由移动离子氢氧根
9HCIH2SO4HNO3BACI2CUSO4AGNO3CACO3AGNO3CACO3FE2O3
10(1).玫瑰(2)红
11B
12(1)阳离子都是H+H2SO4--2H++SO42-
(2)920
(3)40.82克22.18毫升
(二)1红2红无HCI+NAOH=NACI+H2O
3产生气泡CACO3+2HCI=CACI2+H2O+CO2燃着的木条熄灭4逐渐消失黄6HCI+FE2O3=2FECI3+3H2O
2HCI+FE=FECI2+H2
5(1)H2SO4+ZN=ZNSO4+H2
(2)3HCI+2ALOH3=ALCL2+H2
6-8DCC
9(1)C(2)CO2
1096%
11(1)CUCUOCUSO4
(2)2CU+O2=2CU0H2SO4+CUO=CUSO4+H2O
(三)1挥发减少
2浓硫酸水水浓硫酸酸液飞溅吸水
3干布拭去大量水冲洗
4(1)与胃液中过多的盐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2)NA2CO3+2HCI=2NACL+H2O+CO2
5-8DACD
9(1)挥发氧化氢
(2)红白AGNO3+HCI=AGCI2+HNO3
10酸根离子(1)NA+SO42-CL-(2)①
第3节探索碱的性质
(一)1-5CCDCC
6乙甲和丁红
7化学方程式略.碱能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略
8酸性
9略
10略产生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而压出了蛋
11D
12(1)略
(2)氧离子氢氧根离子
(二)1-5CCCBD
6烧碱NAOH干燥腐蚀
7黄蓝色絮状沉淀红褐色絮状沉淀化学方程式略
8略
9白色浑浊,逐渐鼓起来
方程式略白
10(1)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加酚酞试液也不变色(2)答案恰当均可
(三)1-6BCBCBB
7(2)玻璃棒标准比色卡酸性弱酸性
(3)熟石灰
8它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
(1)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略
(2)如加入适量的石灰水火过滤化学方程式略
9(1)4千克(2)73.8元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一)1-6DDACDC
7硝酸根溶液稀硝酸白色沉淀氯化银沉淀氯离子
8硫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铜硝酸钡硝酸铝氯化钾氯化铁氯化铜
9如用硝酸银溶液,测密度等
10右因为易风化,而NAOH固体易潮解
11(1)氯化钠的熔点和沸点比亚硝酸钠高
(2)亚硝酸呈碱性,而食盐呈中性亚硝酸钠能跟稀盐酸作用,而食盐却不能
(3)酚酞试液红色(其他答案均可)
12略了..
(二)1-8DAACDBDB
9(1)可溶
(2)如NACI,BACO3
(3)略
10(1)不准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2)①紫色石蕊试液②PH试纸
11(1)钾(2)87%
(3)不符合
第5节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一)1-3DAC
4延展导热
5导电性
6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7如航空材料、化工医疗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