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历史遗憾的小故事 一个香港回归 一个台湾回归

合集下载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为了建⽴⼀个反清复明的基地。

他去世后,郑⽒发⽣内乱,统治者内部逐渐腐败。

清廷曾多次招抚不成,康熙帝决定以武⼒攻台。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战争故事-清朝收复台湾的故事。

清朝收复台湾 郑成功去世后,其长⼦郑经继位。

郑经曾出兵⼤陆,⽀持“三藩”之乱。

“三藩”失败后,郑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居台湾。

从此,郑经以长⼦郑克臧为监国,不理朝政。

1681年正⽉,郑经去世,郑⽒内部为争权,更加腐化。

⼆⽉,郑克臧被杀,郑经年仅12岁的次⼦郑克塽被拥⽴主持政事。

⼤权实际上落⼊冯锡范⼿中。

1683年五⽉,康熙帝命降将施琅率军攻台。

六⽉⼗四⽇晨,施琅从铜⼭港率领2万⽔军乘坐300多艘战船出发,攻打澎湖。

⼗五⽇晚上,清军停泊在郑军没有设防的⼋罩岛和猫屿、花屿。

驻守海岛的郑军将领刘国轩得知后,紧急部署兵⼒驻守岛上要地,并布置海防,并命令各⽔师将领驾驶战船驻守各要⼝,准备迎战。

他认为风暴将⾄,所以按兵不动。

⼗六⽇早晨,清军与郑军于澎湖海⾯交战,清军击沉郑军数艘战船。

施琅亲⾃督战,率舰队冲⼊敌军,兴化镇吴英配合作战前后夹击。

因为天⾊将晚,双⽅休战。

清军在西屿头洋中锚泊。

经过⼏天的休整准备清军于⼆⼗⼆⽇发动总攻。

施琅兵分三路进攻。

刘国轩督船迎战。

两军激战,郑军惨败,海上到处是浮⼫。

刘国轩率领余下的战船逃往台湾。

澎湖岛上的守军投降清军。

攻占澎湖岛的胜利,为清军攻打台湾创造了打下了基础。

在歼灭郑军澎湖主⼒后,施琅⽴即慰问岛上居民,安抚投降的郑军⼠兵。

他下令优待郑军将领,投降⼠兵也给以钱粮,负伤者加以医治。

之后,施琅以澎湖为基础,整顿军队、休整船只,准备在⼋⽉或⼗⽉,北风到来时攻打台湾。

台湾得知郑军在澎湖遭到惨败后,⼈⼼惶惶,毫⽆⽃志。

此后,清廷也加紧了对台湾的招抚。

施琅派使者以⾼官厚禄游说刘国轩。

于是,刘国轩极⼒主张降清,并派兵监视郑⽒⼦孙。

郑克填不得已上表清廷请降。

两岸交流30年这五个故事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

两岸交流30年这五个故事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

104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冲开了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

在开放探亲前,两岸间,已有许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亲人,表达思念;开放探亲后,又有太多动人故事令人感怀。

下面的5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在30余载的长河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一座位于香港的信件中转站竟是他的家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分隔两岸的民众看到了开放的希望,一些迁台老兵开始写信,开始寻找失联30多年的亲人。

当时,由于两岸尚未通邮,老兵们为了表达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不得已辗转把信寄到了香港。

两岸交流30年这五个故事让我们感动到热泪盈眶■蔡啸天 张晴1949年离大陆去台湾的谢俊先生(左),1987年11月上旬回到江西南昌县尤口乡东谢村老家探亲,首先看望抚养他成人的三婶娘,但是婶娘已77岁,双目失明,看不见他的模样了(资料照片)105TAISHENG田圻畅从1983年开始在香港帮助两岸寻亲,4年的时间共有1万多封信经过他在两岸之间流转,他的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件中转站。

那些收信人为田圻畅的信件,就是需要他传递的思念。

由于大陆幅员太大,当时的航空也不发达,所以每一封信的背后都将是数月的漫长等待。

30余载的背井离乡,或许意味着沧海桑田。

不幸中的万幸是,有些人找到了在大陆的亲人,一家人辗转在香港团圆。

而有的等待后的结果却是“查无此人”,永不抵达的家书或许就代表了永远的遗憾。

“不幸中的万幸”和“查无此人”交织汇聚成那个时代的缩影。

4年,1万多封信,1万多次的寻找,这只是经过田圻畅传递的信,在那个年代,这些数字想必只是冰山一角。

一群敲开了封锁之门的老兵的故事两岸封锁之门是被一群老兵敲开的,他们的领头人叫何文德,可知道,当时他这么做,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

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他站在台上,用嘶哑而高亢的声音高喊着:“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这一幕来自1987年3月。

《最后一分钟》读书笔记400字-回归祖国

《最后一分钟》读书笔记400字-回归祖国

《最后一分钟》读书笔记400字: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把租界扩大,从九龙半岛以北地区,以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

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被迫把香港租给了外国侵略者。

从此大陆和香港分开了。

当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中国那个100年的恶梦终于结束了。

战争停止了,战争的硝烟终于消失了,中国终于靠自己的能力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1997年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历经了那困难而又辛苦的路程,历经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场面,因为我们知道香港是中国的土地,那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土地,我们要保护它,不让它被任何一个国家所侵占。

我们期盼着那个神圣的时刻,再过一分钟,香港就回到
祖国母亲的怀抱了,这是多么令人感到高兴的时刻呀!。

港澳回归资料简短

港澳回归资料简短

港澳回归资料简短说到港澳回归,嘿,谁能不想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呢?每一次想起,心里就涌上一股子温暖的感觉,仿佛是把被遗忘已久的故事重新拉开了序幕。

你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接着是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紧随其后,咱们终于把这两个宝贵的土地迎回家。

这两个地方,曾经远离了祖国的怀抱,历史的波涛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但最后啊,它们还是回来了。

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气氛简直让人热血沸腾,电视机前,成千上万的人们齐聚一堂,眼里都是不舍的泪水,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香港,那个“小小的”地方,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曾经的“之珠”,光彩夺目。

你看,香港的人啊,咱不能不说,他们特别能打拼、能折腾。

过去的几十年,香港和内地的联系虽然有点疏远,可大家心里都有个共同的情结:我们是一家人。

不管你是做生意的,还是打工的,走在街上,你都会感觉到那种莫名的亲切感。

那种情怀,真的挺复杂的。

香港回归后,每次看到香港的街头,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那一幕幕的历史,不禁感慨万千。

说到澳门呢,嘿,澳门也是一块别具一格的地方。

不同于香港的现代化与繁忙,澳门的魅力在于它那种独特的文化融合感,东西方的风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走在澳门的街头,你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回归之后,澳门的变化也很大,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更是蒸蒸日上。

记得那时候大家说,澳门就像是一个大赌场,但其实更多的是它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像一幅幅古老的画卷,一层层铺开,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

回归的那一刻,真的是激动人心啊!大家都记得,1997年7月1日,当香港的五星红旗升起来,多少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一时间,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那一刻的欢呼与泪水。

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说到那一天,不光是港人激动,我们内地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像装了一个大大的火箭,准备冲向太空。

大家在电视前,一起守夜,一起看着那面红旗缓缓升起,感觉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这种情感啊,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英雄收复台湾的故事

英雄收复台湾的故事

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入侵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起身。

元年初,入侵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

清初,下决心赶走入侵军。

清朝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起身。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预备直取台湾。

荷兰入侵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域)、赤嵌(今)两座城堡,还在口岸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岸,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入侵军以“赫克托”号战舰解决,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牢牢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形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入侵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以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元年初(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入侵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确实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终止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人。

其父,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踊跃开发。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以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更名成功,因其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

香港的回归历史资料50字

香港的回归历史资料50字

香港的回归历史资料50字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香港的回归资料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帝为此下了几十道谕旨,一些封疆大吏也曾上折具奏,但清政府没有能力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北京政府时期,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曾提出收回租借地的问题。

但终因英国的顽拒和当时军阀混战、政局不稳和缺乏实力作外交的后盾而严重受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奋斗目标,其取消列强在华租借地放在突出的地位。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从来没有向英国正式提出过归还九龙租借地。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本来有两次机会收回香港和九龙租借地。

可是,蒋介石政府执行错误政策,又两次坐失收复良机。

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

收复香港的百余年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必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一。

香港允许保留原有经济模式、法律和社会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

-----------------------------------------------------------------1842年8月29日,英国侵略者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英借口九龙半岛秩序混乱,英国的利益受损,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将粤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港澳台和祖国的故事

港澳台和祖国的故事

港澳台和祖国的故事咱先来说说香港。

香港就像一个走在潮流前沿的酷小孩,在祖国大家庭里那可是相当耀眼。

早年间,香港被英国租借,就像孩子被别人领走了一段时间,但它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

后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可是个普天同庆的大日子。

回归之后啊,祖国妈妈可没少给香港支持,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民生上。

你看香港那些高耸入云的大楼,繁荣的金融市场,背后都有祖国这个强大后盾。

像内地游客特别爱去香港购物旅游,给香港的商业带来了超多活力,这就像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走动,热热闹闹的。

而且香港的明星啊,那可都是咱整个大中华地区的偶像,什么四大天王之类的,他们的歌声和影视作品传遍大江南北,这也是香港和内地文化交流的一个超棒体现,就像一家人在分享彼此的乐趣。

再聊聊澳门。

澳门呢,就有点像一个低调的宝藏亲戚。

被葡萄牙管了一阵子,但它也一直没忘本。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候,那也是个感人的时刻。

澳门虽然地方不大,但它有独特的魅力,博彩业和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

祖国也给澳门很多发展的机会,现在澳门的大学也吸引了很多内地学子去求学,内地的企业也和澳门的企业有不少合作项目。

就好比一家人里,大家互相帮助,发挥各自的特长。

澳门的美食也超有名,蛋挞、猪扒包啥的,这些美食在内地也有很多粉丝,这也是澳门和祖国各地交流融合的一个甜蜜小纽带。

最后是台湾。

台湾就像一个有点调皮又充满才情的兄弟。

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那可是源远流长,从古代开始就有很多往来。

台湾的自然风光美极了,像阿里山、日月潭都是闻名遐迩的美景。

在文化上,台湾保留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像繁体字的使用,传统的庙宇文化等。

虽然现在台湾和大陆之间有一些小波折,但这就像兄弟之间偶尔有点小摩擦。

大多数台湾民众还是知道,大陆和台湾是一家人,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也一直在进行。

很多台湾的艺人到大陆来发展,像周杰伦的歌在大陆那可是家喻户晓,这就像兄弟之间互相分享才华。

而且大陆游客也很喜欢去台湾旅游,感受台湾的风土人情。

关于郑成功的的小故事100字

关于郑成功的的小故事100字

关于郑成功的的小故事100字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100字篇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0xx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

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

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100字篇2:郑成功霸气写文郑成功自幼头脑就清楚,读书写文章,绝不拘古人的陈见,他写的作文,往往都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他老师都会感到惊讶。

有一天,老师给十一岁的郑成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

十一岁的郑成功一挥而就,而且气势万钧,他在文章中很简洁的说:“汤武之征诛,一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

”这样的文章,不但令他老师惊讶,即使是现代的人,看了也会感到自叹弗如。

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100字篇3:郑成功巧对对子一次,邓芝龙父子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只官船,在五马江上游览。

船内吹箫弹琴,猜拳行令,好不热闹!郑成功却无心玩赏。

邓芝龙叫了声儿子,说:“我出个对子,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你对对看”。

郑成功聪敏过人,很快就想出了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语音一落,满座叫绝。

关于郑成功的小故事100字篇4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

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

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历史遗憾的小故事:一个香港回归,一个台湾回归
今天逛书店,突然翻到一个故事,以前看过,再相遇,意味更浓。

1、您身体还非常好
李嘉诚作为香港最大的富豪,参与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

也因此和邓小平同志单独见过几次。

1990年1月18日的第二次见面,有个故事。

李嘉诚对邓小平说:“您身体还非常好。


邓小平说:“毕竟八十五了,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嘉诚说:“我敢买保险,您能超过这个。


邓小平说:“一年比一年困难了。


李嘉诚说:“希望你能够到香港来看一看。


邓小平说:“我活到一九九七年,就是要等到在中国收回香港之后,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以上对话凤凰网有据可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离世,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

他老人家把香港从英国人手中要了回来,却没有去看上一眼。

历史的细节就是这样遗憾…
2、君且去,不须顾
第二个故事是很久以前看的,89岁的蒋中正在台湾逝世的消息是在毛主席起床时告诉他的。

年轻的警卫人员当时一脸欢快。

毛泽东却一脸凝重的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当时毛主席在杭州,蒋介石去世的4月5日正是清明后几天。

蒋介石1887年,毛主席1893年。

“知道了”除了一辈子的纠缠情结外。

还有个小细节。

蒋介石一直反对台湾独立,公开场合都有记录,“谁搞台独我搞谁脑袋”就是他的表态。

1975年,蒋的最后一年,让陈立夫向中共发出了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的信息。

陈在香港公报的“假如我是毛泽东”希望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毛主席对副总理邓小平说“两岸要尽快实施三通,你可以代我去台湾访问。

”同时释放了国民党多名政军特人员,以示友好和诚意。

没想到蒋介石就这样永远的走了,但一直未下葬,要等统一葬到大陆。

时日,毛泽东沉默庄严的放了一天的《贺新郎》演唱录音。

原文: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崑崙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最后,他提笔,将“举大白,听金缕”改成了
“君且去,不须顾”。

1976年毛主席去世。

解放台湾没成。

反攻大陆未果。

历史就这样滚滚往前走…
又快到了杭州的4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